恐龙脚印是恐龙在地表行走时留下的粘性、温度、颗粒度适中的脚印。它是一种化石,或者可以看作是岩层中留下的沉积构造。
动物一生中要走很多路,如果能保存下来,那确实是很多,但实际上,发现的恐龙脚印化石并不多,甚至很少。可以说,足迹化石是大自然用自然录像机为动物活动记录的“特写镜头”,也是自然历史的足迹。
恐龙的脚印可分为正型和负型:正型是指凹型脚印,即恐龙自己踩过的脚印保存在岩石层前部;负型是指保持在岩层底部的突出足迹。如果恐龙的脚印没有被覆盖,暴露在风和太阳下后会变成岩石,从而形成正脚印。
如果当时脚印立即被沉积物掩埋,然后形成岩石,如果下层松软,就会被风化掉,最后在上层底面留下突起的脚印。这个突起的痕迹就是恐龙脚的软组织化石,或者说是恐龙脚的模子。研究恐龙足迹化石时,一般需要观察其形状。首先要看它有多少个脚趾,其次是脚趾的大小。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