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永乐大典主编 《永乐大典》目前为何有人说只剩副本

导语:明朝《永乐大典》为何只剩下了副本?有明一代,《永乐大典》是一部经典的类书,类书就是文献的总和类书籍。《永乐大典》起初名字叫《文献大成》。《大典》于永乐元年开始编纂,永乐五年完成,全书22877卷,总册数11095册,约有3.7亿字,汇集天下图书七八千种。《文献大成》完成之后,正式改名为《永乐大典》。明嘉靖时期,朝廷重录《永乐大典》

明朝《永乐大典》为何只剩下了副本?

有明一代,《永乐大典》是一部经典的类书,类书就是文献的总和类书籍。《永乐大典》起初名字叫《文献大成》。《大典》于永乐元年开始编纂,永乐五年完成,全书22877卷,总册数11095册,约有3.7亿字,汇集天下图书七八千种。《文献大成》完成之后,正式改名为《永乐大典》。

明嘉靖时期,朝廷重录《永乐大典》,至隆庆元年完成。此次重录的大典分为正、副两个版本。正本为原本,副本为手抄本。但嘉靖之后,宫廷所藏的正本从此消失人间,再也没有任何可靠记载其下落,《永乐大典》的正本下落至今成谜。《永乐大典》副本共有11095册,隆庆元年抄成之后一直藏在皇史宬,一直到明朝灭亡。

清顺治十年,大臣陈广负责整理宫中藏书时,发现了《永乐大典》副本共有22887卷。陈广立刻将情况上报,顺治帝下令整理《永乐大典》副本,并且将其继续收藏在皇宫之中。

康熙三十二年10月,大学时徐乾奏报皇史宬内收藏的《永乐大典》副本有遗失的现象,遗失的册数在数十册到百余册之间。这说明,康熙年间《永乐大典》的副本也开始流失。

雍正时期,为避免《永乐大典》副本继续流失,《永乐大典》从皇史宬移到翰林院。但是,虽然《永乐大典》副本被移到了翰林院,朝廷对《大典》的重视依然不够。据全祖望的笔记记载,在雍正年间,全祖望通过翰林院供职的李绂借到了《永乐大典》14种,经过对这14种《大典》书籍的研究,全祖望建议朝廷清点《永乐大典》副本。

乾隆元年全祖望的建议得到了乾隆的重视,翰林院编修开始对《永乐大典》进行部分编修,整理编成《三礼》多册出来。但是,《永乐大典》继续在流失。

乾隆五十九年,朝廷清点的《永乐大典》只剩下了9881册,与原先的11095册相比,遗失了1215册。此时的《永乐大典》为何连续丢失,主要与修《四库全书》有关,一些对清廷不利的书籍被销毁,一些书籍则被编修夹带出宫。

嘉庆二十年,《永乐大典》依然藏在翰林院敬一亭,经过清点后发现《永乐大典》还有9881卷。这个数据和乾隆五十九年的数据是一致的,这个时期没有遗失《大典》。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之后,咸丰皇帝逃到承德,宫中官吏监守自盗,大量《永乐大典》被盗出贱卖。当时贱卖,以10两银子一本出售,外国人买去转手,大获其利,当时被偷盗出来的《大典》不下5000册。

光绪十八年翰林院中存放的《永乐大典》副本只剩下了870本。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华,翰林院被大火烧毁。《永乐大典》仅存的870本,一部分被大火焚毁,一部分被联军和百姓盗走。

宣统元年,翰林院残存《永乐大典》副本只有64册,清末大臣陆润庠将大典偷偷运回府中。1912年,64册《永乐大典》被搜出运往京师图书馆珍藏。

目前,全世界已知存世的《永乐大典》共有400册残本,分布在9个国家和地区。由此可见,《永乐大典》的正本的确早已经不存于世,即使是抄写的副本也所剩无几,《永乐大典》的经历真是令人痛心,这一文化瑰宝的损失,令人心痛。

说到《永乐大典》就必须提到燕王朱棣。

或许大家都知道,朱棣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儿子,可是他却夺取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自称皇帝,改年号为永乐,一般史书称为明成祖。

他即有统驭的能力又有治理的水平,这是他的功劳。

但他重用宦官,使得明朝变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这是他的罪过。

现在的首都北京,或许我们都知道就是明朝朱棣迁都而建的新京师,称为顺天府,建了足足13年,而且原来的京师应天府则改为南京。

迁都的作用是为了对付北方部族的不断威胁,以太平天下。

《永乐大典》编纂于永乐开始年间,很多古代典籍都已散失,全靠这部《永乐大典》间接的保存下来了。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遗憾的是,当年英法联军与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把存在翰林院的《永乐大典》烧火了不少,偷去了不少,遗失了也不少。

据说,台北世界书局的杨家骆先生扔能搜集或整理出一千卷,影印于世。

可惜的是,这一千卷只是全书的二十三分之一左右,因为全书共有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约三亿千多字,汇集了七八千种各类典籍。

因为正本随着嘉靖皇帝驾崩就消失了,现在剩下的都是副本,有人说正本在嘉靖皇帝墓里,这个有待研究考证

明成祖登基等后,命人编纂了《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由姚广孝以及内阁首辅解缙,编纂的一部中国历史上集大成的旷世大典,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它最初被命名为《文献大成》。后明成祖改名为《永乐大典》,全书总共22937卷,11095册,字数约3.7亿字。 《永乐大典》 为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而且《永乐大典》要比法国狄德罗主编的 《百科全书》 以及英国的 《大英百科全书》 编着早了三百多年。它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最辉煌的成就。然而,这部着作流传至今,却只剩下四百余册,它到底是怎么被毁的呢?

《永乐大典》原稿的遗失,可以说是明朝的一大奇案。嘉靖皇帝十分喜爱《永乐大典》,在一次大火后,嘉靖皇帝怕火灾会毁坏这部巨着,所以,嘉靖帝便任命高拱、瞿景淳两位大臣负责校理缮写《永乐大典》副本。副本耗时五年之久才完成。但是,在副本誊录完成后,原稿却莫名其妙地失踪了。对于原稿的去向,有几种猜测,有人认为,它可能作为嘉靖皇帝的陪葬品,被葬入永陵。还有人认为,它在万历年间,毁于一场大火中。也有人认为李自成入关后,烧毁宫殿,永乐大典也就毁于当时。

原稿的失踪,已经成为不解之谜,但是更为离奇的是,复制的副稿尽然也所剩无几。副本的丢失,其实不是天灾,而是人为,在清朝乾隆正年间,由于编纂《四库全书》,将《永乐大典》拿出来清点,结果被偷走一部分。在咸丰年间,由于八国联军侵华,失于管理,被官员拿出去卖掉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被外国人拿走。

这么一部伟大的巨着就因为这些人为的因素,最后所剩无几,真是令人可悲可叹。

《永乐大典》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就已经下落不明了,不是损坏了,就是还存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现存的《永乐大典》也只是被八国联军毁掠的残本,不足全书的百分之四。经过研究仅剩的残本得出的结论是,现存的《永乐大典》均为嘉靖年间重录副本或其抄本。

把这个问题当做你了解古籍常识的切入点吧。

永乐大典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全书22,937卷。共装订成11,095册。该书编成后,只缮写一部,嘉靖,隆庆时又抄一个副本。.正本约毁于明末,副本在清咸丰年间也散失。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副本大部遭焚毁,未毁的也全部被劫走。

1960年,中华书局根据历年征集到的730卷影印出版。

永乐大典总共只有一部,朱元璋称帝后修了一部巨着《永乐大典》,它的内容包罗万象,包含了明朝以前的各种思想学说,这是巨着。

后来,朱元璋的子孙接续帝位,有一次宫里失火、皇帝赶紧命人抢救《永乐大典》,经过这次火灾以后皇帝决定重修《永乐大典》。说是重修其实就是抄录,这就是副本的来历。

只是猜测,没有人看到,因为时间久,又经过多次战争年代,能有副本也就不错了。

《永乐大典》,又名《文献大成》,这部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的,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可是,就是这样一套人类文明的结晶,今天,它的正本却不知何时消失了。在《永乐大典》正本身上,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多达一万多册的正本《永乐大典》,又怎么会就此消失了呢?接下来,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2014年,在南京图书馆举行了一场名为“册府千华——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的特别展览。在这次展览中,共展出了我国古代近200部国宝级的馆藏珍本图书。这其中,最珍贵的,也是最让每一位参考者都揪心的,就是明朝内府所抄的《永乐大典》残页。残页只有一页,纸面已经微微发黄,四周都有破损,高度还残缺了十多厘米,但上面用朱砂写成的句读和摘录,却仍然鲜红如初。这份残页,是《永乐大典》正本留给我们难得一见的历史印迹。

小编首先要先介绍一下《永乐大典》正本和副本的故事。《永乐大典》成于1408年,整部书有22937卷,分装成11095册。在当时,没有电脑和打印机,这部鸿篇巨作,全部由手工一个字一个字抄写而面。因为字数太多,在当时刊印基本不可能,所以原书只有原稿本和正本各一部。明正统年间,南京皇宫发生火灾,藏在文渊阁的原稿本被烧毁。于是,《永乐大典》只剩下藏在北京的正本一套。嘉靖四十一年抄写了一部,一直到隆庆初年才抄完。所以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永乐大典》应该正本,副本两套。可是,现今存世的,就只有嘉靖年间的抄本。正本在什么地方,一万多册的图书,又没长腿它跑不了、它也没有翅膀自然飞不了。围绕着《永乐大典》的正本,目前有了以下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永乐大典》的正本可能藏于北京皇史宬的夹墙里。我们都知道,北京皇史宬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永乐大典》的正本,是有资格入驻皇史宬的。而皇史宬的墙壁奇特,东西墙厚3.5米,南北墙厚6.1米,似乎可以藏下全部的《永乐大典》。可是,却没有理由将如此重要的典籍放入夹墙里啊。重要的是,皇史宬因为要保证其具有足够的防火,防潮,防蛀等功能,所以建筑结构全部是用砖和石头建成的,连木头都没用一点儿,更不要说,会建一个夹墙了。而且,虽然皇史宬的墙壁不可能进行拆毁考察,但是至今,也没有过任何皇史宬里有夹墙的记录和发现。既然如此,那么《永乐大典》的正本藏在皇史宬的夹墙里,自然也就不能成立了。

第二种说法认为《永乐大典》的正本毁于明末清初的战火。根据记载,《永乐大典》曾经有过两次刊印的记录,一次是永乐年间刚编修完,还有一次是嘉靖副本重录30年后。虽然都是因为工程太过宠大而没能成功,但至少说明,在明朝万历年间,《永乐大典》的正本还在呢。可此后,关于大典正本的记载就没有了。于是有专家提出,《永乐大典》的正本是被清军所毁。可是这一说法在小编看来并不太可靠。清军入主中原,已经得了江山,当时的统治者也能清楚,《永乐大典》代表的就是历史的文化,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性,所以绝不会轻而易举地将其付之一炬。

第三种说法,则认为《永乐大典》的正本被殉葬。国内有学者将最喜爱《永乐大典》的明世宗的下葬时间相比较,也提出《永乐大典》的正本极有可能被带进了明世宗的陵墓——永陵。这一种说法,小编认为也有说不通的地方。一来,即便皇帝怎样爱书,但这是他的祖宗留下来的传国之宝,而且是一件具有历史文化象征性的工具,应该不能随便的带走殉葬。第二,如果真把这么一大套的文化精典带去坟墓,如此重要的事情,那也总得有记载吧。即便官方为了保密,那么多的野史,又岂能轻易将其放过,并且一同消声呢?直到今天,《永乐大典》正本的命运我们仍然无从知晓。但相信总有一天,这个缠绕在国人心头的心结终级解开,祖先留下的这份最精美的文化瑰宝,必将能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明朝诏狱有多恐怖 明朝诏狱刑罚之一弹琵琶:18种酷刑之首下一篇:衮服 锦衣卫三大服饰介绍:蟒袍飞鱼服斗牛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