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黄肠题凑 为何“黄肠题凑”自东汉以后便几乎绝迹了

导语:“题凑”好说,无非是摆放整齐,遵循规则;这“黄肠”就让人头疼了,虽然能享受“黄肠题凑”的人都是不差钱儿的主,但很多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黄肠题凑是周朝时期开始的一种最高等级的帝王葬制,最高等级,可以想象有多么的尊贵,它使用的葬具其实很简单——去了树皮的柏木,这种柏木很讲究,首先是粗大,至少要生长上百年的柏木才能伐下来制作,其次就

“题凑”好说,无非是摆放整齐,遵循规则;这“黄肠”就让人头疼了,虽然能享受“黄肠题凑”的人都是不差钱儿的主,但很多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

黄肠题凑是周朝时期开始的一种最高等级的帝王葬制,最高等级,可以想象有多么的尊贵,它使用的葬具其实很简单——去了树皮的柏木,这种柏木很讲究,首先是粗大,至少要生长上百年的柏木才能伐下来制作,其次就是直,不能是弯曲的。

这种柏木还有一个重要的讲究:柏木的木心是黄色的,这就比较难找了,这既需要柏木生长日期很长,又需要特定的树木品种。

中国地大物博,要说这种生长上百年的柏树还是好找,关键的问题的,要完成一整套的黄肠题凑,需要这样的柏木多少呢?据现代考古发掘出了十多座黄肠题凑陵墓来看,最多的一座要使用这样的柏木一万五千多根。我的乖乖,一根柏木大概得有两方木材,一万多根,大家可以算算,需要一个大型的森林公园,里面全部生长着这样的柏木。

有了这些皇心的柏木,那就开始做绝世无双的“黄肠题凑”吧。把所有的去皮黄心柏木进行木端头向内摆放,一根这样的柏木长度是一米二左右,一层一层的叠放,其中不使用卯榫,不使用铁钉,完全是进行平面加工后,贴合摆放,形成一个封闭的“柏木墙”陵墙。

陵墓内的内棺需要这样的柏木做墓室,外面的墓墙同样使用这样的柏木摆放形成坚固的墓墙,并与内室形成一个“回”字型的回廊,做完葬室和回廊后,再在上面铺设很厚的一层黄心柏木进行盖棺,最后填上封土,形成地宫。

这就是整个黄肠题凑的形成过程,这里最重要的就是材质的选择很重要,这种葬制不是一般帝王能够享受得了的,据现代考古以及文献记载,大多数都是财力非常雄厚的帝王、侯爵才能享受,最为着名的享受该葬制的是汉武帝和霍光。

为什么后来这种高贵的葬制逐渐的消失了呢,这里有两点原因很重要:

材料难找

黄肠题凑最关键的是就是要找黄心柏木,这种木材生长非常缓慢,要达到使用标准,至少要一百多年,一百多年的时间,至少要死三个皇帝,还别说有那么多的王侯勋贵了,大家排队等柏木,等不起。

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古代王朝大多数定都北方,要在北方寻找那么多的柏木,那是相当的困难,如果要从南方进行运输,那成本就太大了,皇帝也要考虑死亡成本问题。

盗墓难挡

自汉朝以后,黄肠题凑就被逐渐放弃的重要原因在于,这种葬制虽然尊贵,但防不了盗墓贼,特别是汉朝后期,盗墓疯起,他们最喜欢就是挖到黄肠题凑,一是墓主人非富即贵,墓里宝贝多,二就是太好挖了。

只要挖到黄心柏木的墓室顶部,那就简单了,一根木头一根木头的往上拿,又没有卯榫固定,又没有铁钉连接,盗墓就成了简单的体力活儿了,毫无风险,收益极大。

所以,到了后世王朝,黄肠题凑就不再被认为是尊贵的象征了,还是石头来得实在,既保证了材料的丰富性,又能确保墓室相对安全,特别是到了明、清时代,修建陵墓都是选择大型的石材作为主要材料。

黄肠题凑是比“金缕玉衣”更高级别的存在,这两样葬制都是流行于汉代,又绝迹于汉代。很多人可能知道汉代玉衣多一点,对黄肠题凑可能不怎么熟悉,先来给大家说说什么是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模型

我在南京博物院拍的黄肠题凑模型,光是一个小小的模型看着就很令人震撼了。当时的感觉是:这就是弄这么一个模型也得好些日子,实物得多耗费。可能看图片感觉不强烈。

黄肠题凑是皇帝、皇后及受到皇帝准许的诸侯王、大臣才能使用的墓葬形制。“黄肠”指的是黄心柏木,这种柏木木质细腻、耐水湿、抗腐蚀、有香气,非常名贵。而“题凑”指的是木枋的端头一律向内排列,不用榫卯而层层铺叠而成。目前发现的使用“黄肠题凑”的墓葬有十几座,大多已经被盗。能确定身份的有:

江苏高邮广陵厉王刘胥夫妇墓、江苏大云山江都王刘非墓、安徽六安县六安共王刘庆墓、河北定县中山怀王刘修墓、北京大葆台广阳倾王刘建夫妇墓等9座。

以【北京大葆台一号墓】的黄肠题凑为例,使用柏木达15800余根。刚刚出土时,黄肠题凑木质如新,还散发着香味。

实际上“黄肠题凑”葬制有4部分组成,除了“黄肠题凑”,还包括梓宫、便房、外藏椁。

汉代帝王为何会使用黄肠题凑?

汉承秦制,所以秦始皇也有可能使用了黄肠题凑。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黄肠题凑是凤翔秦公一号大墓。

汉代流行黄肠题凑还有3点原因:

1)自汉高祖刘邦之后,经过几代帝王的“无为而治”,到汉武帝时已经积累了不少的财富。所以此时的汉代已经有资本使用这样劳民伤财的葬制。

2)汉代尤其的“事死如事生”,又非常的重孝道,因此厚葬之风很浓。还有什么比黄肠题凑及金缕玉衣更奢华的?

3)皇帝使用黄肠题凑是理所应当的,而其它人使用就是天子的恩赐,所以这也是一种天子使用的安抚手段。

黄肠题凑又为什么在汉代之后就废除了?

主要有2点原因:

1)在东汉时,盗墓之风尤为猖獗,虽然黄肠题凑层层叠叠的木结构比一般的棺木更能防盗,但肯定还是比不了石室墓。西汉中期以后,砖室墓和石室墓的兴起,慢慢取代了木质的黄肠题凑。

2)黄肠题凑墓制实在是太耗费木材了,柏木又非一朝一夕能长成的,所以,即使是统治者也难免力不从心。比如中山简王刘焉去世后,汉和帝与窦太后为他修陵墓时就说好集几个郡的木材也不够,又调集了周边的很多州郡才勉勉强强凑齐了。

我觉得第二点应该是主要原因吧,主要还是因为实在用不起了。

“黄肠题凑”是中国古代等级最高的一种葬制,帝王一级专用,流行于西周到汉代,东汉以后逐渐消失,不再使用。

而“黄肠题凑”的消失,与一个人有很大关系,他就是曹操!

中国古代历来讲究“视死如视生”,从原始社会开始,就盛行厚葬之风,汉代时厚葬之风更是盛行,除了黄肠题凑,还有金缕玉衣等,都是帝王诸侯的标准葬制。

东汉末年分三国,曹操为了筹措军饷,曾经组建一直军队,专门挖掘古墓,盗取其中金银珠宝,这支军队被称作“摸金校尉”。

曹操这只军队,盗掘古墓无数,其中不乏古代帝王陵墓。于是,曹操死后,为了不被别人挖坟,便开始提倡薄葬!

曹操生前留下的《终令》和《遗令》明确表明,其死后不封不树,不要珠宝陪葬,下葬时,也只是穿着平时的衣服下葬。

从曹操提倡薄葬开始,西周以来一直盛行的高等级葬制“黄肠题凑”,也逐渐不被帝王所采用。

其实曹操的想法很简单,也很正确,如果有太多宝藏陪葬,那么势必会引起盗墓贼觊觎;所以就什么都不带,看你还来挖个什么劲儿!

220年曹操病逝洛阳,葬在邺城西门豹祠以西的西丘陵中,2009年,曹操高陵被考古发掘!

“黄肠题凑”是一种墓葬的形式,出现于战国时期,流行于汉代。“黄肠题凑”是当时最高的墓葬形式,只有皇室,和皇帝批准的宠臣才能够使用。“黄肠”指的是使用的木材,必须是黄心的柏木,“题凑”是指层层平铺,不用榫卯,“木头皆内向”。

第一、资源枯竭,柏木生长周期极长,而“黄肠题凑”对柏树树种的要求更是苛刻,必须是黄心柏才可以。而皇家陵墓使用的木材,都是巨木,巨木生长之地,定时深山老林,不仅难寻,运输业是极为的不便,

第二、东汉丧葬改革,汉兴厚葬,在墓穴中倾注了大量的人力彩礼,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因此后来就用石头,代理巨木,而且石头的坚固,耐腐蚀,都要远超木材。

第三、东汉盗墓之风猖獗,甚至出现了十墓九空的现象,相对于木材,就是更加的坚硬,这样更能保证墓穴的安全。

“黄肠题凑”是一种等级很高的墓葬形式。出现于战国时期,流行于汉代。只有皇室,和皇帝批准的宠臣才能够使用。“黄肠指的是使用的木材必须是黄心的柏木,“题凑"是指层层平铺,不用榫卯,“木头皆内向"。

柏木的生长周期很易“黄肠题凑"对树种的要求更加苛刻,而黄家陵墓使用的木材都是巨木,都生长在深山老林很难找寻,交通运输极为不便,在东汉的时候,不仅交通不便,资源稀少也劳民伤财,所以在东汉以后这种墓葬形式也就取消了。

黄肠题凑是秦汉时期高等级贵族墓葬墓室的一种规格极高的布局形式,在竖穴土圹墓中使用。东汉及其以后,砖室墓开始流行,墓室空间增大,表现内容增多,等级的方向方式转移到了壁画及随葬品上,所以木质的黄肠题凑消失了。可以说这体现了一种丧葬理念的变迁。

东汉时期出现了用石头取代木材的做法,“黄肠题凑”,是帝王一级使用的椁室,等级最高。即椁室为四周用柏木枋堆成的框型结构。

答:资源不足,造价极高。

缺乏原材料。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东汉窦太后 为何“黄肠题凑”自东汉以后便几乎绝迹了下一篇:崖山一役 南宋崖山海战为何发生 为什么10万军民跳海身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