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朱德的扁担 小学课文《 朱德的扁担》

导语:小学课文《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率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会师。红军在山上,敌人离山不远。 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产粮不多,经常要带一些人去毛坪挑菜。从井冈山到茅

小学课文《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率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会师。红军在山上,敌人离山不远。

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产粮不多,经常要带一些人去毛坪挑菜。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里,山高路陡,很难走。但是每次我们挑食物,我们都挣扎着去。

朱德同志也和战士们一起去挑食。他穿着草鞋,戴着帽子,挑了满满一车粮食,和大家一起爬山。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太忙,不得不翻山越岭去挑食。如果他累了怎么办?每个人都劝他不要选择,但他拒绝了。一个同志藏起了他的杆子。没想到,朱德同志连夜做了一根扁担,上面写着“朱德姬”几个字。大家看到后,越来越爱朱德同志,又不好意思把他的杆子藏起来。

开国上将 朱良才开国上将朱

作者简介

朱,湖南汝城人,一生南征北战,一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早年保卫黄洋界,合围张惠赞,战场断臂;晚年,作为开国上将,他第一个要求辞去领导职务。他还写下了传世名作,如《阿炷》、《朱德的扁担》等。,可谓能文能武,被毛泽东誉为“军中好人才”。

朱德极点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初,朱德的《扁担》被编入小学课本。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朱德被推翻,“大军阀,大野心,黑大帅”等大标语不仅贴在北京街头。十多年后的1967年2月,同样的文字被改成了林彪的《极点》。就在几年后,林彪事件后,教科书又悄悄改回了朱德的《极点》。

20世纪50年代,有一本小学语文课本《朱德的扁担》,里面有一句话:“没想到,朱德同志连夜做了一根扁担,上面写着‘朱德姬’。”20世纪90年代,小学课文变成了:“朱德常军发现竹子,自己砍了一根新杆,并在杆上写了八个醒目的大字,“朱德的杆,不要乱拿。"

朱德扁担史料考辨

20世纪80年代,范树德指出朱的文章存在记忆错误。1928年朱、毛会师后,范树德成为红军第一任后勤主任。

范树德在看到朱德的《扁担》后,作为亲身经历者和见证者,于1982年在《文史交流》第三期、第四期上撰文指出,朱蔡亮的回忆与史实有三个不一致之处:

1.朱德杆子上的字不是“朱德杆子”和“朱德姬”两个字,而是杆子的一端写着“朱德杆子”,另一端写着“不要乱拿”。

二、朱德挑食的路线,朱蔡亮说是从井冈山到茅坪,其实是从白鹿村到桃寮村。

第三,挑粮食的重量,朱说是“满载的大米”,其实是40斤左右。

至于杆子,朱德让范树德给他做。范回忆道。

“我立即带了一个勤务兵,在桃寮村张家庙附近找到一个姓张的老板娘,用木板从她那里买了一根竹子。把它切成两根杆子,一根给朱德同志,一根给我自己用。在朱德同志的根上,我一面写着“朱德的扁担”,一面写着“不要乱拿”。朱德笑着说:‘好的,我明天用。’"

2001年6月4日,《解放军报》刊登了朱蔡亮口述的一篇文章《我常常想起朱德扛扁担的日子》,纠正了他过去回忆中的错误:

"小学课本有《朱德的扁担》一文。文中说,战友们怕朱德下山挑粮累坏了身体,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这个藏朱德扁担的人就是我。那时,朱总司令常常晚上和毛主席研究敌情,白天和战士们下山挑粮。我是他的通信员,担心他累坏身体,就和其他战友劝阻他,但谁也劝不住。后来,我出了个'鬼点子',干脆把朱总司令用的扁担藏了起来。可他仍不罢休,找到军需处长范树德,让他花一个铜板买了一根毛竹,为自己做了一根扁担,还特地写上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又高高兴兴地下山挑粮去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秉笔太监 明朝司礼监里面 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哪个权力更大下一篇:鳌拜姓什么 鳌拜的后人 为啥改姓关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