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淮海战役在哪打的 著名战役淮海战役地点在哪

导语:着名战役淮海战役地点在哪淮海战役的规模很大,国共双方投入的兵力高达160万人。因此,它的战场也很大,主要是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地图因为之前中共方面攻下了国民党重兵设防的济

着名战役淮海战役地点在哪

淮海战役的规模很大,国共双方投入的兵力高达160万人。因此,它的战场也很大,主要是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

淮海战役地图

因为之前中共方面攻下了国民党重兵设防的济南,挫败了对方的重点防御计划。就像国外媒体评论的,自此以后,中共已经占据了对战争的自主权。因此,淮海战役是由中共方面策划和部署的,而战役地点期初也是由他们的选择。

粟裕是最早提出淮海战役建议的人,在他的设想里,战场只限于两淮和海州地区,也就是现在江苏省的淮安市到连云港市。两者是临近的两座城市,可见在最早的设想里战场是并不大的,所以被称为“小淮海”。

可是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在战前中央军委商讨后的计划中,淮海战役的规模就已经越来越大。这主要是因为国民党方面的部署,他们把优势兵力集中在了徐州和蚌埠之间的津浦铁路线两侧进行战略防御。于是中共也把战役的中心计划在了徐州,从最开始的为夺取徐州做好准备,变成了围攻徐州。因为要实现围攻,解放军就需要从四面八方地推进,所以战场越拉越大。

战役爆发后,国民党又往战场投入了更多的兵力,之后国军又因为战场失利而选择突围,使得主要战场也不断发生变化。正如毛泽东后来说的,淮海战役就是一锅夹生饭,本来计划并不成熟,是一步步完成的。战役如此,战场也是。

揭秘淮海战役是谁指挥的

中国共产党在淮海战役中投入了整整60万正规军和40万民兵,既有华东野战军,也有中原野战军。因此这场大规模战役,不是某一人所能够指挥的,是中共集体指挥的结果。

粟裕照片

就名义上而言,淮海战役的指挥是总前委,不过许多方面的史料都指向它并没有实际指挥。比如,它是不是战前计划组建的,成立时战役已经开始了十天;再比如,总前委中的五位以中野方为主,而三位常委更全是这一野战军的领导,但是就淮海战役的参与兵力和所作贡献而言,是华野远胜中野。由此可见,总前委对这场战役而言,它的意义其实就协调统筹两大野战军。

就淮海战役的功劳而言,应该是粟裕最大。他不仅是最初设想的提出者,战时华野方面也基本是由他直接指挥。战役最早发动的是他,而第一阶段的歼灭黄百韬军团也一早就是他的设想中的一部分。而他不能成为战役的总指挥,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足,而是他的身份不够。因此,毛泽东战后也评价他是立了第一功。

就淮海战役的战略而言,主要是毛泽东的策划和部署。在最初的设想里,目标只是“小淮海”,只是为夺取徐州做准备。而毛泽东早早就遇见了这场战役的规模会越打越大,所以他的计划分为三个阶段,是两大野战军参与的大规模战役。可以说,他是把粟裕的设想完善并且真正实现的人。

淮海战役小推车创造的奇迹

淮海战役的胜利,后来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句话也一直流传至今。这是因为,只有整整543万民工的支援前线,才会有这场胜利。而民工们主要就是运送粮食和弹药,而他们没有卡车更没有飞机,最多的就是小推车。

支前民工的小推车

淮海战役规模很大,共产党方面投入了整整60万的兵力。古人强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以及弹药才是军队的命根子,是必须得到充分保障的。对于60万的大军,光粮食每天就需要500万斤,最后总共筹集了9.6亿斤;而弹药除了部队自己携带的外,还至少需要补充300万吨。因此,民工支前是必须的。

最后,支前的民工总计有543万,其中大多是临时从战场后方动员起来的。这些民工最后把4.3亿斤粮食运送到了前线。而淮海战役的战场,包括现在的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河北共5省,整整纵横了3000公里。而他们只是民工,他们没有运送的先进工具,所能用的只有扁担和推车,如果这两样也没有那就这能用肩膀扛。据统计,战役中共动用了扁担30万副,推车88万辆。可见民工们最主要的工具还是小推车,所以的确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

除了运送粮食和装备,小推车还有一个用处,那就是转运伤员。伤员需要从战场转运到后方医院,为此准备了整整20万副担架。但是不可能一路上都这么抬着,因此有时候担架是放在小推车上拉着的。

解放军名将粟裕谈淮海战役

粟裕是淮海战役的设想提出者和主要指挥之一,他生前只简单回答过一些相关问题。他的夫人将这些谈话整理成文名为《粟裕谈淮海战役》,后来收录在《粟裕回忆录》的再版中,作为最后的第二十章。

粟裕照片

全文共七段谈话,粟裕的回答除了提及许多淮海战役的具体的不为人知的情况外,也包括一些他对这场战役的认识。比如,他认为战役是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取得了胜利,而且计划并非一开始就很成熟,所以研究淮海战役需要注意战局的变化和发展。

粟裕说到,他使经过较长时间的考虑之后才提出了淮海战役的建议。原因是1947年时敌我双方形成了拉锯战,为了改变战局,他认为应该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而豫东战役的胜利也证明了他的想法。之后他又考虑了战场选择,最后决定是徐蚌地区。由此才形成了他的设想。

再比如,粟裕讲到了歼灭黄伯韬的一战的几个特点。第一个是,兵力和规模的增加,导致有新的问题出现,也增加了指挥和作战的难度;第二是,随着规模的发展,游击战已经开始转变为阵地战,打黄伯韬时就变现得很明显;第三是,对黄伯韬开始阵地战到把敌军全部歼灭,共经历了八天,是两大野战军配合才完成的。

粟裕还谈到了敌方的指挥。他认为敌方的错误的确是战役取胜的原因之一。此外,他评价蒋介石为人小气,舍不得自己被包围的军队,而杜聿明只能打胜仗,逆风情况下不行。

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图片介绍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的一次决定性战役,我军投入兵力六十万人,比敌军军力少了二十万。淮海战役历时两个月,我军以十三万人伤亡的代价歼灭敌人约六十万。在这场战役中,我军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服务于前线的民工多达六百万人。淮海战役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图片,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那段历史。

淮海战役图片

上面这张图片,干部粟裕在大会上进行战争动员。粟裕站在最中央,周边围着一圈一圈的官兵,他们都坐着。远处有个哨兵手持枪支在站岗。会议的地点是在树下。树枝光秃秃的,开会的人都穿着棉袄,带着毡帽,那时的冬天应该非常寒冷。粟裕手持稿子,神情严肃庄重,底下的解放军也听得很认真。粟裕是华东野战军的总指挥,在淮海战役中指挥十一个纵队,是战争胜利的第一功臣。

还有一张淮海战役图片,民兵们坐在推车上,推车上放着些许物资,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把枪。他们笑容灿烂,大概是看到有人给他们拍照很高兴。民兵们大多穿着黑色的袄子,背后就是高大茂盛的树木。淮海战役时,老百姓用小推车一步一步地将物资运往前线。倒不需要走完全程,有规定的路程。走到目的地后,当地老百姓会接替继续走。可是在路上他们一样受到了袭击,很多的民工一走再也没有回来。拍摄的这张照片很可能是那几个民工留在世上最后的印记。这就是淮海战役图片。

解放军淮海战役胜利原因有哪些

淮海战役是我国解放军在兵力、装备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同国民党重兵集团之间展开的具有决定性战略意义的决战,最后以解放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解放军在人力物力上都处于下风,却能在战场情况复杂多变的条件下,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这是因为什么呢?

人民群众支前大军

一方面,我军在战局如此变幻莫测的淮海战役中取得全胜,是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军委正确指挥的结果,正是在他们科学的战略决策与严密的军事部署下,加上将领们把握最佳时机、制定最优战术,以此带引解放军们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为整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战争其实打的就是军心,解放军虽然武器装备上不如国民党的条件优越,但是解放军士气高涨,在战前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主谈心会,加强军人们的军事政治思想,我军愈战愈勇,士气逐渐高涨,给予敌军狠狠地重击。

然而,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人民群众的支持,有一句老话说的是: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的确,由于我军前线物资不足,人民群众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支前大军,不分日夜、不辞辛劳与危险地往前线运送物资并将伤员运往后方,正是他们的付出,满足了前线战士的需求,使得战士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投入抗战,最终取得全胜。

淮海战役作为历史上难得一见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正是我国指导员、解放军与人民百姓多方面合作带来的结果,是我国军事史上的一页荣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钱皇后 朱祁镇钱皇后的患难真情下一篇:聂荣臻简介 关于人物聂荣臻的生平简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