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汉高祖刘邦 历史名家易中天品汉高祖刘邦
历史名家易中天品汉高祖刘邦
百家讲坛这个节目相信大部分的历史迷们都看过,易中天是这档节目中最受欢迎的主讲人之一。易中天的讲述风格,因其幽默的语言,丰富的动作表现受到了大家的欢迎。而他在百家讲坛中主要讲述的是汉代和先秦的故事。那么作为汉代的开国皇帝,易中天品刘邦是如何品的呢?
易中天照片
易中天品刘邦分成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刘邦崛起的理由。易中天认为刘邦崛起主要是因为这样四点。第一,刘邦的出生很低但他运气是很好的,不然也不可能娶到吕雉;第二,刘邦的实力很弱,但是他本人的胆子很大,放徭役,斩白蛇这些事一般人是做不出来的;第三,刘邦这个人本身是由很多毛病的,但是他改的很快。刘邦起义后,他曾让两个人帮他洗脚,但是,对方的主人却认为刘邦这是不尊重的行为,刘邦就立马认错了;第四,刘邦这个人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的悟性很好,刘邦出身于平民,没有读过很多书,但是却能和张良这样的人谈论计谋,这就证明他对于政治的敏感度很高。
易中天品刘邦的第二部分讲述了刘邦胜利的原因。在大家看来,刘邦根本就没有能打败项羽的能力,那为什么他能胜利呢?易中天同样总结出刘邦虚心纳谏,冷静镇定,出奇制胜,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强这四点。
第三部分是讲述了刘邦的用人计策主要有知人善任、不拘身份、招降纳叛等八个方法。而易中天品刘邦的第四部分讲述的是刘邦的对手,项羽输给刘邦的具体原因。
通过这四个部分,易中天将刘邦胜过项羽的全部原因分析出来,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的楚汉之争
刘邦和项羽都是秦朝末年之时,顺应民意揭竿而起的义军。他们俩都有着野心和抱负,但是那至高无上的地位却只有一个,所以两人之间的一场争斗避无可避。
刘邦图片
当年,刘邦于沛县拥兵三千人,举起了起义的大旗。而项羽则跟随其叔父起义反秦,短期内就已拥兵过万,他们都是反抗暴秦的重要的力量。
他们曾共同拥立楚怀王,复兴楚国,也曾同披战袍,辗转在沙场之间,但自关中之约后,两人间嫌隙渐生,手足之情不再。刘邦在项羽救赵之时,趁机占领了关中。这让项羽十分愤怒,率领大军向关中而来。刘邦自觉不是项羽的对手,于是还军于灞上,并亲自于鸿门谢罪。一场鸿门宴,暗藏了多少玄机和杀意,凭着刘邦的花言巧语和机智,刘邦终于脱险。而项羽则因为当日的一份心慈手软,为以后的败局埋下了伏笔。
等刘邦积聚了力量,就以为义帝报仇为名正式开始讨伐项羽,由此拉开了为期四年的楚汉之争的帷幕。
在这场为夺天下而战的战役里,刘邦身边有运筹帷幄的谋臣,也有战无不胜的武将,他知人善用,使得人尽其才。而项羽身边却只有一个范增。范增老谋深算,极有远见,但是项羽却被刘邦设下的反间计所惑,范增一怒之下拂袖离去。终于,汉军大破楚军,项羽领着残部而归。在被汉军重重包围,不得已突围至江边之后,项羽便明白败局已定了。
就这样,刘邦与项羽之争,以刘邦登基,项羽自刎为结局。
汉高祖刘邦和楚霸王项羽的对比
刘邦和项羽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出身,也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结局。接下来,让我们对比一下刘邦和项羽吧。
黎明扮演的刘邦剧照
刘邦为人谦虚谨慎,注意纳谏又知人善用,这也是他能取得最终胜利的主要因素。当年,刘邦灭秦,入驻咸阳。在看到咸阳宫的奢华之后,刘邦有些流连忘返。当张良以暴秦为例劝谏刘邦之时,他能够及时清醒,下令将秦宫中的一切财宝封存。同时他也采纳了张良的建议,与关中的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秦朝的一切苛政律法都尽数被废除。如此一来,刘邦得到了百姓的拥戴。
而项羽虽然出身贵族,素来以勇武闻名,但却刚愎自用,胸无城府又盲目轻敌,这些问题都是项羽功败垂成的重要因素。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本是项羽部下。但是项羽不识其才,使明珠蒙尘。是萧何将韩信推荐给刘邦,而刘邦也对韩信十分信任,让他带领将士,尽展奇才。在鸿门宴中,项羽的刚愎自负则更加地明显。他对于范增屡屡的暗示视而不见,轻信了刘邦的花言巧语,最终让刘邦得以脱身。等到楚汉之争时,又中了刘邦的反间计,怀疑范增的忠诚,最后使范增怒而离去。失去了范增的项羽就像是被斩掉了翅膀的雄鹰,又怎么能飞得起来呢。
刘邦在性格上比项羽更胜一筹,但在感情的专一性上就显得逊色很多。刘邦冷落了苦苦等候自己的发妻,专宠戚夫人,而项羽则对虞姬深情不渝,至死不悔,这种对比又是如此的明显。
刘邦与项羽的对比就是如此,他在性格上比项羽更具优势,但在感情上逊色很多。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当了多少年的皇帝
汉高祖刘邦是汉朝政权的开创者,为汉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汉高祖刘邦画像
刘邦虽出身寒微,却心怀大志,且有勇有谋。他从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一步步登上了高位,爬上了权利的顶峰。他在与西楚霸王相争的前期,一直都是屡战屡败,但是他知人善用,又善于听取谏言,巧妙地联合了各地的力量共同打击项羽,达到了击败项羽的目的,最终成功地反败为胜。
刘邦在群雄逐鹿中成为了那个笑到最后的赢家,于公元前202年登基为帝。
刘邦登基之时已经步入晚年,年老而昏聩。他的猜忌之心越来越重,尤其忌惮那些昔日跟着他南征北战的功臣们,因此韩信等诸侯王纷纷被刘邦所杀。
刘邦废杀功臣,导致在英布之时,需要他御驾亲征。虽平定了叛乱,但是刘邦也身负箭伤,再加上他担心皇权旁落而日夜忧思,病情越来越重。
公元前195年,刘邦逝世,时年62岁。汉高祖刘邦去世后,被葬于长陵,刘邦之妻吕雉死后也一起葬到了长陵,也就是所谓的帝后合葬。刘邦之陵墓位于如今的西安以北,是国家的重点保护文物。
汉高祖刘邦自公元前202年登上帝位,于公元前公元前195年去世,在位时间长达十二年。毛主席评价刘邦是封建帝王中最厉害的人物。
刘邦在位的十二年时间里,为汉文化的巩固和开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国封建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汉高祖刘邦知人善用之才
汉王朝政权的创立者刘邦,本是一个街头无赖,但是却可以登上权利的最顶峰,这和他能够知人善用有很大的关系。
刘邦图片
刘邦曾说过:论起运筹帷幄,一计定乾坤的智谋,他比不上张良;论起安定国家,抚慰百姓,供给粮草这方面,他比不上萧何的手腕;论起率领百万大军,战无不胜,攻克敌军的本事,他比不上韩信。
就是因为刘邦身边有这些贤才良将,而他清楚地知道每个人所擅长之处,并让他们都能在正确的位子上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人尽其才,所以他才能从骁勇善战的项羽手中夺得天下。
韩信是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但其实,他一开始投靠的人并不是刘邦而是项羽。可惜项羽并没有发现他的才华,韩信没能得到项羽的重用。但是刘邦麾下另外一大将萧何看到了韩信之才,并将他推举给刘邦。刘邦对韩信很重视,并和他一起讨论了楚汉两方的状况,韩信就向刘邦献计,并被刘邦所采纳。很快,在韩信的计策下,刘邦顺利地占领了关中。项羽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当初弃之不用的将领会是给自己致命一击的那个人。
刘邦虽然出身寒门,早前也一直厮混于街头巷尾,一副无赖模样,更本无法与出身贵族,自幼聪慧机敏,素来以勇武而闻名的项羽相比拟,但是刘邦能够知人善用,最终成功地夺得天下,登上高位。
汉高祖刘邦的族谱上都有什么人
刘邦创立汉朝后,两汉在历史上存在了四百多年,在这四百多年中,刘氏一脉极快地发展着,渐渐成为了一支人数十分庞大的队伍。而关于是否是刘氏族人、是否是刘氏族谱的争议也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陈道明扮演的刘邦剧照
在成都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个刘氏家族,那里也有一个刘家的祠堂,每年近六百多名刘氏子孙会从各地赶来,为祖先上坟。他们祭拜的是,在三百年前带领族人来到洛带安家落户的祖先刘立璋。而这洛带的刘氏子孙的手中有一本《刘氏族谱》被妥善的保管着。
这本线装本《刘氏族谱》,因年代久远已经泛黄,有些扉页也已经被损毁。在这本族谱的第四页上赫然写着“刘邦”二字。所以这些刘氏子孙就认定刘邦是自己的祖先。这本族谱的保管者就是排在第181代。
除了族谱外,他们另有碑文为证。在祠堂内有一块光绪年间的墓碑,上面镌刻着“豢龙后代家声远,破楚苗裔世泽长”的字样。这洛带的刘家人也就因此而认为,自己乃是刘邦的后代。
单凭这一份在民间流传的族谱,很难就此考证这一带的刘家人就是刘邦的后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本族谱还是有着它特殊的价值。因为族谱上是从刘累开始记载的,而刘累则是夏朝的御龙官,也就是舞龙师,而在史书上也有着关于这个人的记载,因而这本族谱就成了最好的证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