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宁可食无肉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谁说的?古人为什么对竹子情有独钟?

导语: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谁说的?古人为什么对竹子情有独钟?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宋朝著名诗人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中的句子,意思是宁愿没有肉吃,也不愿居住在没有竹子的地方。实际上古代很多文人都十分偏爱竹子,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谁说的?古人为什么对竹子情有独钟?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宋朝著名诗人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中的句子,意思是宁愿没有肉吃,也不愿居住在没有竹子的地方。实际上古代很多文人都十分偏爱竹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竹子和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都是文人喜爱的对象。竹自古以来就有彰显气节、正直的含义,因为竹子本身就长的十分挺拔、笔直,而且不惧怕酷暑严寒。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竹子的寓意还有背景,一起来看看吧。

  竹的历史底蕴

  竹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底蕴。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内,出土了竹子的实物。也就是说,七千年前,竹子就已经开始为人所用。据记载,大约是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村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内出土的陶器上出现了可清晰辨认的"竹"的符号,说明那个时代人们对它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广泛的应用,因而人们专门创造出一个文字符号来对其进行指代。

  竹的底蕴,在于它的应用。据研究表明,早在商代,人们就已经把竹了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竹简,它间接地导致了"学富五车"这个词的出现。

  人们用竹片写字,再以绳索将其串联,便成了"册"。竹简与木简的出现,尤其是竹简,可以说是在文化上的一个突破。它较帛书之流成本更低,降低了读书的成本,而竹简较木简要更为易制——大量珍贵文献,包括《尚书》、《礼记》、《论语》等在竹简上保存了下来。殷商时代,人们将竹简书称"竹书",以竹简信为"竹报",甚至还发明了竹笔——这些可都是研究人员从士里面扒出来的发现。

  竹文化景观

  竹有一项伟大的历史应用,造纸,这是在竹简之上的另一层突破。九世纪的中国,人们开始用竹造纸,早于欧洲一千年,明代《天工开物》对竹纸制造技术进行了详细讲解,它还配了插图。可以说,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有着竹的一份功劳。

  在生产方面,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杠杆提水的竹制工具"桔",又制作了灌溉的"高转筒车";在军事方面,从原始的竹弓到抛石机再到火药箭、竹管火枪等。

  生活方面,人类被竹大举"攻陷",衣食住行,它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食就不说了,先说衣。竹作为衣,在秦汉时期,市面上就出现了竹制布,并作为贡品进入宫廷,人们还经常取竹制冠;以竹作防雨用品,包括竹鞋、斗笠、竹伴、竹伞等。

  "不瓦而盖,盖以竹;不砖而墙,墙以竹;不板而门,门以竹。其余若椽、若楞、若窗牖、若承壁,莫非竹者"。竹在建筑方面的应用,汉代有甘泉宫竹宫,宋代有黄冈竹楼为代表,人类从巢居、穴居演进到房居地面的进程,竹在其中很是加了一把力。交通方面,古人取竹造车、筏、船,乃至于桥梁等。

  竹器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到了明清时期,人们生活中经常应用到的竹器已经达到二百五十多种,箪、笾、簋、碗、箸、勺、盘、厄、蒸笼、筐、篮、笥、箱、床、榻、席、椅、枕、几、屏风、桌、橱、柜、算筹、算盘、竹尺、竹筒……等等,不可尽数。

  竹与"文画"人的交流

  "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竹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它带来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首先说文。竹的生长特性及其广泛应用,让它与文人士子交流甚深,早在《诗经》上,便已经有了几十首提到竹的诗,诸如《诗·卫风淇奥》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这个时候人们或许对竹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提到它却是可以确定的。

  苏东坡在《于潜僧绿筠轩》中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可见其人对竹的忠情,当然了,这也还是老头儿借题发挥——文人的常事。

  王羲之之子王徽之有言:"暂寄人空宅住,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虽然说法比较夸张,还是让人看到竹在他心中的地位。

  竹的诗文传承下来,难以尽数,略过不提,咱们再来来看看画。

  中唐时期,竹就已经成为了专门的绘画题材,此后每代都有大家出世。北宋文同开创了"湖州竹派"被后世人尊为墨竹绘画的鼻祖;元代的柯九思、高克恭、倪瓒,明代的王绂、夏昶、徐谓,清代的石涛、郑板桥、蒲华、吴昌硕,都是树一代画竹新风的画竹,都是竹画的杰出人物。

  郑板桥在其《题画竹六十九则》中赞美道"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苏东坡亦爱竹,言及此君,"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竹子作为一种植物,在劳动人民漫长的生产实践及文化活动中,其特征形态已经与人的精神风貌结合在一起,与人的品格、禀赋及精神象征产生深刻的联系,产生丰厚的文化内涵。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古代四库全书 乾隆皇帝对古代文化造成了哪些影响?《四库全书》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下一篇:狄仁杰为什么是阁老 唐朝时期的官职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何狄仁杰身为阁老却只能官居三品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