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新四军各师情况 新四军各师情况

导语: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新四军第一支队新四军组建时的四大支队之一。1938年1月,新四军第一支队正式成立,军长陈毅,副军长傅。所辖第一、第二团共2300余人。4月,在皖南歙县砚泗镇经过训练巩固,进入苏南,6月进入茅山地区,完成镇江、句容、金坛、丹阳战略发展。随后,他们和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一起,发动群众,组织和扩大人民武装,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到8月底,他们在第二支队

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新四军第一支队

新四军组建时的四大支队之一。

1938年1月,新四军第一支队正式成立,军长陈毅,副军长傅。

所辖第一、第二团共2300余人。

4月,在皖南歙县砚泗镇经过训练巩固,进入苏南,6月进入茅山地区,完成镇江、句容、金坛、丹阳战略发展。

随后,他们和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一起,发动群众,组织和扩大人民武装,发动抗日游击战争。

到8月底,他们在第二支队的密切配合下,先后取得了新丰、新塘、句容、二陵、告子、仓头。

杨晓丹、永安桥、江宁、当涂一百多仗的胜利,迫使日本人放弃小据点,集中力量巩固大据点。

1939年4月,陈毅司令员根据周恩来等人提出的“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任务,率部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同时,第一、二支队领导机关合并,组成新四军江南司令部。

1940年7月,第二团与陈毅渡河北上后,第一团和新团改组了第一支队,由新四军军部直接领导。

司令员兼政委傅、,副司令员赵凌波。

皖南事变后,第一支队并入新四军第一师。

新四军第二支队

新四军组建时的四大支队之一。

1938年1月,新四军第二支队正式成立,军长张鼎成,副军长苏羽。

三四团辖1800人。

同年4月,经华南歙县砚泗镇训练巩固,挺进苏南,完成了芜湖铁路与京杭国道之间江宁、当涂、丽水、高淳地区的战略发展。

随后,他们与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一起,发动群众,组织和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发动抗日游击战争。

之后加入第一支队,到8月底,与第一支队紧密配合,打了100多次,迫使日军放弃小据点,集中兵力巩固大据点。

1939年11月,经过艰苦的斗争,与第一支队一起建立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二支队四团改名为苏皖支队,北渡长江,发展到扬州、仪征、天长地区。后来和新四军江北司令部所属部队沟通。

同月,第二支队与第一支队领导机关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司令部。

1940年7月,陈毅、苏羽率领主力北上渡河后,三团、新三团改组为二支队,由新四军军部直接领导。司令员周桂生、政委和副司令员冯。

皖南事变后,第二支队分别并入第一师和第六师。

新四军第三支队

新四军组建时的四大支队之一。

1938年1月,新四军第三支队正式成立,军长张、,副军长谭震林。

所辖第五、第六团共2100余人。

4月在皖南歙县砚泗镇训练巩固后,第一、二支队协同挺进苏南,7月进入钱南前线。

同年10月,打赢清水滩、马家源等战役,歼灭日军、伪军300余人。

1939年2月至10月,第三支队在皖南铜陵、繁昌与军部直属部队作战,与友军配合对敌作战200余次,有效地打击了日伪,开辟了皖南抗日根据地。

1940年5月,第三支队组成江南人民抗日救世军东路指挥部,司令员谭震林,下辖第一、二、三纵队。

之后第三支队由新四军直接领导下的五团和前进团重建。

张司令员,政委。

1941年1月下旬,江南人民救世军改组为新四军第三支队。

3月被编入新四军第六师。

重建的第三支队后来并入第七师。

新四军第四支队

新四军组建时的四大支队之一。

1938年2月中旬,新四军第四支队在湖北黄安七里坪成立。

司令员高敬亭、副司令员戴。

7团和手枪团3100多人。

4月初,从李荒县迁至安徽省,完成了舒城、庐江、潮县、武威地区的战略开发。

同年6月至10月,第四支队在大关、樊家岗、七盘岭、铁树岭、三里岗、曹云等地运用伏击和突袭战术与日军作战数十次,歼灭日军1000余人,摧毁军车150余辆,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作战。

同时,在安徽与中共中央合作建立党组织和抗日武装,迅速打开了安徽敌后抗日战争局面。

1939年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后,第四支队改组。司令员由副司令员徐海东、政委戴、副司令员、政治部主任张书才兼任。

它管辖第七、第九和第十四团。

原八团扩大为五支队。

之后经过不断的行动和群众动员,定远东南以瓯塘为中心的金浦路西根据地建立起来。

皖南事变后,第四支队和军事特务营编为第二师。

新四军第一师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七大师之一。

1941年1月下旬,新四军成立。

2 .新四军副军长张

6月,原苏北司令部改组为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羽,政委柳岩,政治部主任钟期光。

原第一、二、三纵队依次编为第一、二、三旅,辖十一个地方独立团。

改组后,依托苏联根据地,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

1941年2月至1943年,日军和伪军多次被粉碎,杀死敌人9600多人。

1944年5月至6月,车轴战役打响,日军和伪军阵亡1000余人,攻克敌据点28个。

同年12月,为了贯彻党中央在华南敌后发展的方针,苏羽率领主力渡河南下,击退了顽军在天目山地区的三次大规模进攻。

与此同时,留在苏联的部队发动了兴化、泰兴、如皋、盐城、高邮等战役,打死日伪2.3万余人。

民族解放战争时期,先后编入华中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历史上姓贾的名人 历史上姓贾的名人下一篇:华北最大的日军集中营 华北最大的日军集中营 原来在北京西苑颐和园旁边 惨无人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