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德国为什么能够连续发动两次世界大战 德国为什么能够连续发动两次世界大战

导语:为什么德国可以连续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德国为什么能发动二战德意志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孕育了人类历史上许多科学大师,涌现了许多享誉世界的学者和艺术家。德国人民以他们的智慧和杰出的成就,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德国人民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他们充满智慧和创造精神,勤奋,工作认真,务实,高效,纪律严明。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使德意志民族创造了举世

为什么德国可以连续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德国为什么能发动二战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孕育了人类历史上许多科学大师,涌现了许多享誉世界的学者和艺术家。德国人民以他们的智慧和杰出的成就,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德国人民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他们充满智慧和创造精神,勤奋,工作认真,务实,高效,纪律严明。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使德意志民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伟大而强大的国家,却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把人类带入了一个灾难性的世界?

我们首先回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民族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意志民族开始,德国只用了3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英国100多年来完成的事业,依靠先进的科技和教育,迅速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20世纪初,德国工业生产超过英法,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德意志帝国是近代德国历史的巅峰。

德国在经济上已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业强国。但在政治上是一个惰性的落后的封建帝制,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他们国内的资产阶级有很强的经济发展意识,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他们不敢与旧德国贵族勇克贵族竞争,放弃对自由民主的追求,而愿意让贵族垄断军政大权,保留半封建帝制和军阀制度,从而使工业水平先进的德国有了深深的封建残余。

在工业化过程中,德意志民族受到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的影响,俾斯麦在实现民族团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极端民族主义。同时,在反动的种族主义说教的影响下,随着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扩张,德国的“种族优越论”和“大德意志主义”在德国广泛传播。这些非理性思想不仅毒害了德国人民的良知和理智,还被野心勃勃的霸权主义者所利用,逐渐发展成为对外扩张的基础。威廉二世将俾斯麦以称霸欧洲大陆为目标的“大陆政策”转变为谋求扩张和霸权的“世界政策”。威廉二世是极端的军国主义者和霸权主义者。在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狂热中,他带领德意志民族走上了冒险扩张的道路,挑起了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参加国的人民推入血泊,德意志帝国也在这场战争中灭亡。

德意志帝国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灭亡了,但对德国人民来说可能是好事。因为他们迎来了德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议会制共和国——魏玛共和国。他是德国“十一月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权。魏玛国民议会通过了德国历史上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宪法,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走上了统治的舞台。然而,新生的魏玛共和国政府不得不在同盟国的压力下接受《凡尔赛和约》,面临着德国在一战失败后的衰落。

凡尔赛和约是胜利者强加给德国人民的不平等和平条约。它把所有的战争责任都强加给了处于被掠夺和奴役的屈辱地位的德国。凡尔赛和约的实施不仅极大地伤害了德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也给新魏玛共和国带来了经济上和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就这样,以希特勒为领袖的纳粹党在德意志民族的身体上成长起来。希特勒在“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幌子下,大肆宣扬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民族复仇主义,叫嚣要推翻德国民族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魏玛共和国。然而,《凡尔赛和约》只是在经济上对德国进行掠夺。完全没有触及德国原有的机构,军官团保存完好。战犯威廉二世和兴登堡没有受到审判,而是逍遥法外:威廉二世在荷兰避难,兴登堡成为德国民族英雄和魏玛共和国总统。这些军国主义者的存在也成为德国发动二战的条件。

从1921年到1924年,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德国开始走上经济复苏的道路。英国采取支持德国的政策是为了抑制法国统治欧洲大陆。法国和比利时军队对德国工业区——鲁尔的占领,使德国经济濒临崩溃,国际社会开始同情德国。美国等国通过“道斯计划”向德国提供经济援助。德国和苏俄签署《拉巴洛条约》,使两国摆脱了外交孤立,特别是提高了德国的国际地位。到1928年,德国繁荣起来,魏玛共和国的“黄金时代”在经济上出现,在政治上也进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国内行业也大力开发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这为德国在二战中拥有先进的武器和军事管理手段提供了条件,也是德国发动二战的条件之一。

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魏玛共和国陷入经济政治危机的漩涡。经济危机导致法西斯势力迅速崛起,人民反抗斗争愈演愈烈。魏玛议会民主出现危机,魏玛政府无法维持现有的统治方式,逐渐走上了专制主义的道路。就这样,希特勒坐上了德国总理的宝座,法西斯主义终于推翻了德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希特勒上台后,千方百计垄断权力,实行法西斯独裁。制造了“国会纵火”案,迫害德国进步人士。并强行通过授权法案吸收议会权力,在内阁建立独裁政权。随后,领袖专政和法西斯一党专政逐渐在全国实行。这样,德国进入了封建法西斯主义的资本主义时期。这为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政治基础。

当在中国发动战争的条件逐渐成熟时,日本和意大利的外国法西斯政权已经建立。为了实现对外侵略计划,这三个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结成联盟。就这样,德国发动二战的条件都已经确立,一切都准备好了只是因为东风,只要有合适的理由发动战争。

希特勒打着保护德意志民族的旗号悍然出兵,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以“波兰走廊”等领土属于德国为由发动了对波兰的入侵,从而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再次将人类推入战争灾难。

德国为什么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阿道夫·希特勒下士在波罗的海附近的一家陆军医院。1918年10月13日晚,他所在的团遭到英国毒气袭击。当英国人攻击德国在比利时城镇康明斯的据点时,他们发射了数吨芥子气,这是以其类似芥末的气味命名的。

一战期间,士兵闻到芥子气就变色。当这种气体接触皮肤时,会导致化学烧伤、起泡甚至溃疡。如果吸入呼吸道,芥子气会破坏受害者的支气管。步兵班长希特勒因为芥子气患上了严重的结膜炎和眼部感染,他甚至担心自己会永远失明。在给医生的信中,他提到自己之前失明过一段时间,但症状逐渐消失。

11月10日,医院神父告诉伤员,战争结束了。Hohenzollern王室被推翻,柏林建立新共和国,现在等待德国接受停火协议,“信任敌人的宽宏大量”。

希特勒听到这个消息后变得歇斯底里。“无情的黑暗包围了我。我跌跌撞撞地回到宿舍,倒在营地的床上,把头埋在毯子和枕头下面。”在未来,他描述了当他意识到他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乌有时的感受。根据他的自传,这是他母亲葬礼后第一次忍不住哭了。

在他的口述自传《我的奋斗》中,希特勒把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描述为他的政治启蒙日。这本书的第一章记录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亲身经历,以及一个屈辱的和平条约给他带来的震撼。本章末尾的一句话后来被广泛引用:“我个人决定从政。”

德国的集体记忆

第一次世界大战确实是第一次全球冲突,只有少数国家没有受到影响。到目前为止,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国家对如何纪念这场战争有很大的分歧。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作为战胜国,法国和英国把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塑造国家认同的大事来纪念,并称之为“大战”。

另一方面,在战败的德国,纪念这场战争的文化从未成为一种气候。在德国,许多地方都建立了纪念碑来纪念在战场上牺牲的士兵。然而,在德国人的集体记忆中,最血腥的战斗已经成为挥之不去的噩梦:凡尔登、索姆、加里波利、坦嫩堡和日德兰。

胜利者和失败者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截然不同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双方伤亡的不同。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损失了200万士兵,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这个数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增加了一倍多。英国和法国在二战中失去的人比一战少得多,英国在一战中的伤亡人数是二战的两倍,而法国在一战中的伤亡人数是二战的四倍。后人在缅怀战争时,伤亡人数不仅可以表达战争的惨烈程度,也可以作为民族英雄主义的象征,对某些战斗起到了神化的决定性作用。

与阵亡将士纪念碑相比,战争的胜负对两国对待战争的态度影响更大。虽然很难数清有多少德国士兵像希特勒一样听到停火协议时感到震惊,但当《凡尔赛和约》最终签署时,德国人完全被复仇的火焰包围了,因为战胜国对德国强加了太多屈辱和苛刻的条件。所以一战和二战的关系不仅仅是时间间隔,某种程度上一战的战后安排直接导致了二战的发生。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凡尔登和斯大林格勒之间有直接的联系。为了强调这两次战争在时间上的连续性空,一些历史研究者甚至将这两次世界大战命名为“第二次三十年战争”。在他们看来,1914年至1945年的战争是同一场不间断的冲突,两场战争只是一个长期的停火协议。

如果1914年德国没有进攻比利时,25年后德国会不会对波兰发动闪电式进攻?这种简单的问题观很容易导致我们在解读历史事件时得出不可靠的结论。如果将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视为旷日持久的冲突,我们必须从其他角度探索历史事件背后的联系。

起点

为了在任何和平协议中长期维持和平,我们不仅应该消除造成冲突的因素,而且应该尽一切努力防止冲突再次出现。任何战略失衡都必须解决。

在解决德国问题上,一战后达成的和平协议完全背离了上述原则。一战之初,德国害怕法俄围攻。这也是所有后续事件的导火索。

凡尔赛条约似乎只是加强了对德国人的恐惧。根据凡尔赛和约,法方坚持德国归还1870-1871年普法战争期间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德国也必须作出战争赔偿,但对割让领土的赔偿不足以满足法国总理乔治·克莱门索。

根据和约第231条,德国被迫承认对战争原因负有全部责任,战胜国迫使战败国屈服,从而向战败国提出各种赔偿要求。克莱门梭的目的不仅是对德国进行战争赔偿,也是为了一劳永逸地削弱德国,让德国能老老实实地知道自己的立场。

历史不能假设,但很难不假设,如果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决定美国不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会发生什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里,德军在战术运用上明显优于手技。德军在后勤补给和人力上都比不上英法俄军,但他们却很好地运用了战场战略来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劣势。

事实上,1917年夏天,法国处于崩溃的边缘。法国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00万。虽然总参谋部希望通过不断轮换前线作战部队来分散各省的伤亡,但法军内部仍然存在严重的绝望情绪。当时,德国家庭平均有三到四个孩子,而法国的生育率已经下降到平均每个家庭两个孩子。士兵的每一次损失都给法国政府带来了尴尬。许多只有一两个孩子的父母一夜之间变得没有孩子。

军人本身也受到宿命论的严重影响。在发动了致命的艾纳河战役后,大多数法国军团拒绝继续战斗。在这场战争中,短短几天就有13万法国士兵牺牲。法国元帅菲利普·佩坦(philip petain)在将一些不受军法约束的士兵送上军事法庭并稳定了动摇的士气后,只能向军队保证,法国军队将暂停大规模进攻战役。这也直接限制了他军队的战斗力。

导致严重的错误

有许多迹象表明,如果困境得不到改善,法国可能会单方面与德意志帝国签署和平协议。协约国可能很快就会分崩离析,因为这时候俄国本身就处于危险之中,十月革命即将在中国爆发。英国军队在过去的三年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他们仍然保持着惊人的士气。尽管如此,英国很难在不失去盟友的情况下独自抵御德国在欧洲的猛烈进攻。美国参战,终于扭转了一战的局面,从1918年春天开始,德国的反对者就有了几乎无限的兵力可以调遣。到今年8月,美国已经向欧洲派遣了130万士兵。“没有美国的参与,德国可以比其他对手坚持更久。德国士兵平均来说经历了更多的洗礼,战斗力更强,但是德国人此时已经无法补充兵力,少了一个人。”德国洪堡大学的政治学者赫弗里德·蒙克勒在他的著作《大战》中总结道。

最后,当盟军于9月27日突破西线最后一个德军防守据点时,由德国元帅埃里希·鲁登道夫(erich ludendorff)领导的最高陆军司令部知道德国已经被打败。德国副参谋长悲痛欲绝。第二天,他向德国皇帝提议与盟军展开停战谈判。他受够了国内政客对前进的军队的诽谤。

很多人认为凡尔赛条约是一个很大的错误。战胜国法国在制定这一严格的和平条约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他们一心想对德国进行报复。但实际上,一战后欧洲秩序的混乱更多的是因为美国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在威尔逊的战后蓝图中,一战后将建立新的世界秩序,每个国家都有自主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但此时,美国刚刚获得世界霸权。对于这个新角色,国会相对保守,决定不支持威尔逊总统的倡议,并迫使威尔逊严格遵守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政策。欧洲人又一次达到了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刻,此时的欧洲秩序与战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但战后成为美国的债务国。虽然一战后法国作为战胜国屹立不倒,但已经不是军事强国了。害怕东方强邻的法国,在东方修建了马奇诺防线,这是一条绵延1000公里的碉堡壕。其实这条防线更多的是心理安慰而不是实际防御,因为德军在1940年不费吹灰之力就突破了马奇诺防线。历史和法国人开了一个玩笑,凡尔赛和约的直接目的是削弱德国,使其放弃战争,但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却是德国。

二战后和平秩序的设计

美国摇摇欲坠,政治精英对美国作为世界霸主的新角色的分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和平谈判中暴露无遗。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达成的和平协议包含许多旨在永久削弱德意志帝国的条款,这使得和平协议有些先天不足。正是因为这个和平条约太过严格,没能把战争变成橄榄枝,反而让失败者一有机会就推翻原来的和平条约,立即发动新的战争。

在德国人眼里,WINNER的要求不仅残忍,而且时刻提醒着德国人失败的耻辱。在战胜国的不断讹诈和威胁下,德国战争赔款总额达到1320亿金马克,66年还清,外加每年出口值的26%。直到2010年,今天的德国仍然承受着这笔巨额赔款的冲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92年,重新统一的德国政府支付了最后一笔国际债券的利息,这笔债券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行的,目的是筹集资金偿还其盟国的战争赔款。相对于金额,德国人最痛苦的是还款期长。

可以说没有人比来自慕尼黑的下士更了解德国人胸中的怒火。短短三年时间,阿道夫·希特勒从一个无名老兵变成了“慕尼黑之王”,他的画像被啤酒之都最大的啤酒馆所覆盖。

同盟国迫使德国签署《凡尔赛和约》是希特勒演讲的中心主题。他从未错过提及这一“可耻而侮辱和平”的机会,它给德国带上了奴隶制的枷锁。战胜国的指挥地位不仅侮辱了德国人,也成为德国人的集体创伤,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随着1929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到来,战败屈辱的心理问题成为影响德国人生规划的生存问题。从1918年到1929年,由于美国的投资,德国经济几乎无法应对。1929年的金融危机导致外国投资者撤资,外国资本的迅速外逃直接将德国拖入了大萧条的漩涡中心。海因里希·布鲁宁总理的通货紧缩政策加剧了经济形势的恶化,德国失业人数一度超过600万。

虽然德国在1918年宣布战败投降,但德国士兵不服气,在战争中荣誉没有受损。从参谋本部到普通士兵,所有德国人都知道,法国人不可能靠自己赢得对德国的胜利。德国人不仅心理上不满意,还在法国人依赖美国成为WINNER的行为上增加了很多贪婪。至少,希特勒自信地认为,如果他再次发动战争,征服法国,他就能度过难关。

快速击败法国

1940年德军入侵法国时,北方军总结了上次犯的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先头部队虽然攻势凶猛,但很多攻势虎头蛇尾,败下阵来,因为后面的炮兵和步兵跟不上时间。二战期间,德军很好地结合了先头部队的坦克和俯冲轰炸机。俯冲轰炸机的炸弹在空成为中型火炮。短短两天,德军向马斯河推进,六周后,法国战败投降。这是一个曾经在军事史上无比自豪的国家的彻底失败。当法国人放下武器时,一半的法国士兵甚至还没有到达战场。

对大多数德国军官来说,对法国的速战速决正是他们所梦想的。但对他们的总司令来说,西线战役只是德国更大规模征服的一个阶段。于是,整个世界再次被战争的地狱火吞噬,第一次复仇战争变成了灭绝战,在规模和程度上远远优于被称为绞肉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怎么处置德国?1944年夏天,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在盟军面前。美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后,大家都知道第三帝国的日子屈指可数了。但战胜国要面对25年前面临的问题:如何防止德国战败后再次策划下一场战争。

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乌(Henry morgan Sow)是长期思考这个问题的人之一。在他看来,日耳曼人是好战的民族,他们有着不可抗拒的战争欲望。如果德国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企图征服世界,那么整个世界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所以二战后的首要目标就是阻止德国人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不仅关系到欧洲的生存,也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

1944年9月,摩根索在提交给罗斯福总统的一份计划中建议大规模淘汰德国重工业。任何可用于生产武器的工厂或设备都将被拆除、没收或置于国际控制之下。这意味着德国的化工、钢铁、机电等行业都将被淘汰。摩根索在他的德国战后计划的扩展版本中写道,德国人将被禁止生产任何比“面包师、吸尘器和卷发棒”更危险、更致命的东西,这些东西最终在二战后以书籍的形式出版。“如果允许德国人充分利用他们的资源,他们将在不久的将来完全用机械代替劳动力。”

也有很多有识之士反对摩根索。美国国务院和德国高级将领坚决反对将德国送回中世纪。他们认为,这样的政策会导致数百万德国人死于饥饿,因为德国无法出口产品来换取粮食,德国本身也无法生产足够的口粮。但财政部长不仅有坚定的信念,更重要的是,罗斯福总统站在他这一边。第一夫人和摩根夫人是好朋友,总统和摩根索夫人也有很好的友谊。

“结扎型”德国

此外,罗斯福对他称之为“匈奴人”的德国人没有任何同情。罗斯福小时候陪着心脏病的父亲去德国的温泉小镇巴德诺海姆治疗。当时,罗斯福对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人民深感厌恶。有一则轶事,罗斯福一天之内被捕四次,他的罪行无非是到处扔几颗樱桃核。

1944年9月,罗斯福会见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摩根索等人的观点完全占了上风。丘吉尔起初完全反对摩根索的计划。他斥责摩根索,说英国不想和一个“已死的德国”绑在一起。然而,由于英国欠美国的巨额债务,英国人不得不向美国人低头。丘吉尔迫切需要美国的新贷款。这个计划的最后一块绊脚石在英方的同意下被移走了。英美两国首脑签署协议,同意将德国改造成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

德国最终从这个协议规定的命运中被拯救出来,主要是因为美国国内对这个计划的激烈反对,也因为美国本身对俄罗斯人的警惕。

如果罗斯福曾经幻想与苏联建立并保持长期联盟,那么罗斯福的下一任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Harry Truman)对苏联统治者约瑟夫·斯大林(Joseph Stalin)的性格是不抱幻想的。丘吉尔不需要别人指出斯大林的恶意。“我们不应该过分削弱德国。我们也期待德国加入反苏联盟,”邱吉尔在1943年对英国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说。“我不希望英国在欧洲独自面对北极熊。”

与1918年不同,这一次,西方列强选择了宽大对待战败的德国。美国在《凡尔赛条约》中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战后重建。这一次,他们的大规模战后重建和投资使美、英、法占领区的德国人受益。然而,生活在苏联东部被占领地区的不幸的德国人却承受了本应由东德和西德分担的战败之苦。直到44年后,这种不公平的局面才因为东西德统一而结束。

重塑战败的德国人,让他们以宽大仁慈的手段追求和平主义,是前所未有的实验。这一政策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胜败双方都有很好的效果。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个曾经发动过两次战争,将整个欧洲拖入战火的国家,却成功转型为模范民主国家,成为欧洲一体化的核心力量。

艰难地学习(某事物);经验教导;从错误中学习;不惜代价地了解它;智慧来自经验;掉进坑里,增加你的智慧

这一次所有的应对方式都和上次不一样。这一次,美国没有可耻地对待战败的德国,也没有屈尊要求德国向自己屈服。美国小心翼翼地带领德国回到世界大家庭。战胜国在战后的审判中也比较仁慈,只对少数几个主要战犯进行了有限的惩罚。大多数人在正式审判后被释放,并确信他们将放弃追随纳粹。

二十年后,从1963年奥斯威辛审判开始,对二战中德军犯下的具体罪行进行了真正的调查。类似库尔特·弗朗兹的调查,发现特雷布林卡集中营最后一任指挥官,那个流了无数血的纳粹暴徒,安然无恙地活了近二十年。

德国人也从这次事件中吸取了教训。放弃武力和解除武装已经深深扎根于战后德国人民的心中。当德国和平统一运动开始时,和平主义成为德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就连新当选的政府官员也会在火把下骂人,这会让普通德国人感到不舒服。

德国人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做的很彻底。在角色的转变中,德国可谓是背弃恶灵,输出放下武器,实现世界和平的思想。1989年,许多人认为有必要维持东德和西德的分裂,以便牢牢控制战争恶魔。西德人与东德人的“我们是一个国家”口号一起游行时的口号“德国,再也不要这样做了”,传达了德国将和平主义带到全世界的信心。

直到今天,德国的不安和不信任仍然存在。在关于欧洲一体化的辩论中,人们缺乏信心,很明显,一体化随时可能崩溃。任何对欧洲团结的呼吁都会受到质疑,提醒人们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维护和平的承诺。融入欧洲被认为是德国这个巨大巨人的自我约束行为,以此来消除周边国家对这个欧洲大国和经济强国的恐惧。

英国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指出,德国对当前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贡献,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强加给德国的经济压力形成鲜明对比..如果考虑到德国对欧洲预算的净贡献,德国从1958年到1992年向其他欧洲国家支付了1630亿德国马克。弗格森的研究还指出,德国对其他欧洲国家的各种形式的转移支付达到了3798亿欧元,没有一个国家获得任何等价的商品或服务补偿。

在欧元危机期间,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德国人通过向其他国家提供救济来维持欧洲稳定的意愿下降了。但很明显,德国人对两次世界大战仍记忆深刻,反对欧元和欧盟的政党仍难以进入德国联邦议会获得联邦席位。

直到1967年去世,摩根索一直坚信德国人不能放弃武力。“你太年轻,没有历史考验。你怎么知道摩根索计划是错的?”你这么年轻,连评价摩根索计划是否错误的能力都没有。当摩根索的传记作者试图让他承认自己的计划是错误的时候,他毫不客气地拒绝了:“我们打个赌吧,虽然我不会活着去收赌注,但你一定会在死前和德国人打一架。”在这位前美国财长眼里,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又一场三十年战争的开始,而是又一场百年战争的开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西藏今昔观后感 西藏今昔观后感下一篇:北洋军阀三大派系——皖系、直系以及奉系的兴衰史 北洋军阀三大派系——皖系、直系以及奉系的兴衰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