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定海之战:英军对清朝的碾压式胜利 定海之战:英军对清朝的碾压式胜利

导语:定海之战:英军对清朝的大捷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1841年7月,一度停歇的鸦片战争被再度点燃。由于发现此前的谈判存有猫腻,清廷处罚了琦善、伊布里等妥协派大臣,并重新部署新的作战方略。英军方面也从本土和印度获得了部分增援,并将矛头对准了位于浙江沿海的舟山群岛。 1840年春季 英军就曾占领定海和整个舟山 其实早在1840年时,英军就曾分兵进攻舟山的首府定海。在1艘战列舰和

定海之战:英军对清朝的大捷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1841年7月,一度停歇的鸦片战争被再度点燃。由于发现此前的谈判存有猫腻,清廷处罚了琦善、伊布里等妥协派大臣,并重新部署新的作战方略。英军方面也从本土和印度获得了部分增援,并将矛头对准了位于浙江沿海的舟山群岛。 1840年春季 英军就曾占领定海和整个舟山 其实早在1840年时,英军就曾分兵进攻舟山的首府定海。在1艘战列舰和3艘巡洋舰的协助下,仅用8分钟就击溃了部署在当地的21艘浙江水师战舰。在随后的登陆战中,千名英军也打的非常顺利。虽然仅仅杀死13名清军,却缴获了91门大炮,并成功控制了群岛。倒是因为岛上的基础设施不佳,造成448名英印士兵在夏季的酷热中病死。 第一次定海之战中 清军水师仅仅抵抗了8分钟 于是,英军决定从浙江沿海撤退,全部退往刚刚占据不久的香港岛落脚。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立刻马六甲更近的珠江口岛屿,远胜更靠北的人口密集区域。英国外交部却为此大发雷霆,责怪相关人员为一个荒凉的岛屿而放弃成熟港口。但随着战端的重启,英军的兵锋又重新向北移到了舟山群岛。 英国海军在1843年绘制的舟山群岛地图 1841年9月29日,包括2艘战列舰在内的7艘主力战船,护送23艘各类辅助舰艇抵达定海附近海域。上面搭载着2607名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士兵,以及日后将在锡克战争中成名的休斯-高夫子爵。舟山当地也在得到重新部署后,聚集了近20000人的绿营、水师和民团成员,准备死守帝国海岸线上的南北交汇点。 英军撤退后 更多清军被派驻群岛及周围区域 起初,英军准备在9月底进攻附近的镇海。但由于连续多日的风暴影响,不得不将目标再次转为舟山的定海县城。在9月30日的深夜,高夫就率领先头部队完成登陆,并在定海城东北的大伍奎山岛架设了炮兵阵地。 后来在锡克战争中成名的 高夫子爵 10月1日早上,定海水域开始平静。包括督军裕谦在内的清军不会想到,自己马上就要经历战争开始以来的最惨烈战斗。此前的他们始终坚信,英军打仗依靠的只是船坚炮利和排队枪毙。但在半天过后,清军将对英国人的武器、军事组织和其他技术都感到全方位的恐惧。以至于在接下来近1年时间里,不再有正面对决的勇气和信心。 第二次兵临定海的皇家海军舰队 从7点开始,上岛的英军炮兵开始轰击镇远炮城。同时,全部海军火力也被集中运用到这个目标上去。守将葛云飞大吃一惊,因为根据战前的清军战前部署,主要防御对手的侧翼迂回和后方偷袭。但英军根本就没把大清炮台放在眼里,进而采取了正面轰击战法。 在舰炮火力支援下登陆的英国步兵 由于落后的炮位设计,清军的大炮基本不能转向。加上射程、火力连续性方面的劣势,让防御者从战役开始后就被水面的舰炮压制。尽管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海军战舰都不敢直接单挑岸防火力,但清朝的军事工程学已严重滞后世界同期水平。结果,只经过10分钟的相互炮击,守军火力就没了声音。 英军在战前已经绘制了非常详细的军用地图 好在清军水师在战前被告知要依靠岸防火力御敌,所以没有官兵在战斗力奇差的船上待命。这样的做法反而挽救了自己的性命。留在岸边的无人战船,便在皇家海军的炮击下像破碎的积木般凌乱。 由于前次教训 清军也放弃了用水师战船接敌 上午7点40分,英军第55步兵团开始向晓峰岭进攻。守将王锡朋率领3000调来的寿春兵在那里负责抵抗,使用抬枪、火绳枪和部分火炮不断射击,将整座山峰映得像在喷火。但英国人在惊讶之余,也看到守军火器十分落后。加之清军已经惯于在远距离射击而不重视精准程度,基本上只能打到英军阵前的1-2公里位置。进攻方在保持步兵阵型的同时,采取轮番排射的做法进行回击。清军虽然据险而守,也还是被密集的弹幕压得抬不起头。 清军在远程火力对峙阶段就落入下风 当英军顺利接近阵地,王锡朋就只能率领为数不多的兵丁进行肉搏。可他们没想到,英军除了火力强劲之外,也有严格的近代化刺刀搏击训练。前排士兵迅速用单膝整齐下蹲,向上顶起明亮的刺刀。身后的同僚也顺势端武器,形成一道密集的刺刀人墙。所有人在同清军接触前,还再次发射密集的步枪子弹。 英军的严格训练 让其在近战中也具有优势 清军却只能在防御时保持队列,一旦进入冲锋则迅速陷入混乱状态。尤其在前方的勇者被子弹击倒后,能冲击英军队列的士兵就进一步化为散兵游勇。这样三五成群的冲击,不仅无法撼动近代化的线列步兵,甚至给自身带来更大伤亡。作为将领的王锡朋和自己的核心班底,就在这种近乎自杀性攻击的战斗中阵亡。 清军在近战中也处于极度劣势状态 在晓峰发生激战的同时,英军第18团团也开始攻击附近的竹山阵地。守将郑国鸿坚持抵抗,但长时间的炮兵轰炸已让大部分人军心涣散。在英军步兵的持续排枪压制下,更多人死伤惨重。战斗仅仅持续1个小时,郑国鸿自己也被英军的子弹射杀。在他死后,整个阵地上的清军都开始溃逃,将要地直接甩给了英军士兵。 清军通常会在主要将领阵亡后出现溃散 到上午10点左右,英军从土城进攻镇海炮城。这里的守军已被皇家海军炮火打的彻底崩溃,作为主将的葛云飞也明白自己是无力回天。在用完全部的火药储备后,率领余部拿出长枪和佩刀进行冲锋。英步兵立即聚拢阵型,再次整齐的举起刺刀防御。葛云飞的残余力量被迅速击溃,除了少部分人外,都开始掉头逃跑。根据当时的英军士官日记,葛云飞死时靠在山崖岩石上,手里还握佩刀。 清军留在沿海的炮台工事也被对方火力重创 中午11点,英军55团开始在晓峰岭架起大炮轰击定海,随后又向县城直接开拔。就和前一年的情况类似,守卫县城的绿营战斗力最差,在对手抵达前就全部撤出防区。英军第55团和第18团就在没有遭遇任何抵抗的情况下,浩浩荡荡的占领了定海,整个舟山群岛的抵抗也基本宣告结束。 第二次定海之战中皇家海军司令 威廉-帕克爵士 在持续一个上午的作战中,英军仅有2人战死、27人受伤。清军方面则有包括多位将领在内的3000多人阵亡,防御工事被全部摧毁。除了因战事不利而有组织撤退的人马,还有5000多人彻底跑路,连原有的部队建制都没法恢复。 定海的陷落 意味着清帝国的南北海岸被拦腰截断 此后,英军将在舟山驻扎到1846年才撤出,对群岛的占领也加快了结束战争的进程。远征军就此拥有了一处威逼长江流域的前进基地,并顺势进攻上海的吴淞口与毗邻南京城的镇江。由于担心自己的财赋中枢被彻底切断,远在京师的清廷也只能寻求尽快结束战争。着名的《南京条约》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签署的。 惨痛的失败 并没有让清军及时作出调整 尽管已经体会到近代化陆军的强势,但因为舟山的靠海地形,容易让人继续误解为是英国的海军火力搞定了一切。于是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清军始终维持着陈旧的中世纪步兵战术体系,并在更多冲突中付出血的代价。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毛主席都称过哪些人“先生” 毛主席都称过哪些人“先生”下一篇:中国历史上最具特色的十大农民起义口号 中国历史上最具特色的十大农民起义口号 你服哪一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