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恋权 恋权 是李隆基晚景凄凉的一大主因

导语:对权力的热爱是李隆基夜景暗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人有众多欲望,但权力欲和荣誉欲是最主要的两种”; 「 ”当适度的享受有了保证的时候,个人与社会所追求的是权力而不是财富”。 ——罗素《权力论》 01 李隆基的凄凉晚景 至德二载十月二十三日,「 ”安史之乱”的第三个年头,唐肃宗李亨返回被叛军占领一年多的首都长安,同时捷报入川。 十二月初,李隆基

对权力的热爱是李隆基夜景暗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 ”人有众多欲望,但权力欲和荣誉欲是最主要的两种”; 「 ”当适度的享受有了保证的时候,个人与社会所追求的是权力而不是财富”。 ——罗素《权力论》 01 李隆基的凄凉晚景 至德二载十月二十三日,「 ”安史之乱”的第三个年头,唐肃宗李亨返回被叛军占领一年多的首都长安,同时捷报入川。 十二月初,李隆基从四川回到咸阳,李亨亲往接驾,爷俩你敬我让,合演了一出皇家「 ”政治亲情秀”,场面感人,一句话概括:爷俩谁也「 ”不愿意”当皇帝。 李隆基早年的风花雪月 看着「 ”孝顺”而且「 ”谦退”的儿子,李隆基甚至老泪纵横地说:「 ”吾享国长久,吾不知贵,见吾子为天子,吾知贵矣。” 这里,亲情仿佛战胜了皇权的诱惑,人性也仿佛实现了不可思议的回归…… 遗憾的是,泡沫终归是泡沫。 自李隆基回到长安,父子俩的这种「 ”和谐”持续了两年多,李辅国的出现,让一切假象回归其本来面目。 上元元年七月是噩梦的开始。 首先,李辅国试探性地把兴庆宫内三百匹马一次性牵走二百九十匹,李亨没有反应; 其次,仅仅几天后,他又半欺骗半强制地把李隆基从兴庆宫迁至甘露殿,李亨同样没有反应; 同月底,「 ”高力士流巫州,王承恩流播州、魏悦流溱州,陈玄礼勒致仕”,李亨还是没有反应; 然后,最恶心的事来了:「 ”置如仙媛于归州,玉真公主出居玉真观。上更选后宫百余人,置西内,备洒扫。令万安、咸宜二公主视服膳”,包括李隆基女儿玉真公主在内的所有贴身侍从全部更换,让这位七十六岁的盛世帝王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此时,「 ”孝顺儿子”李亨依然沉默。 一切令人无语,一切又昭然若揭! 「 ”空巢老人”最怕什么? 不是吃,不是穿,也不是钱。 是孤独! 最后,被软禁而且被孤立的李隆基开始绝食,自称「 ”大辟”。 唐肃宗宝应元年四月初五,李隆基崩,终年七十八岁。 父子俩居然闹到这种地步,这其中必有隐情和玄机!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李隆基 02 皇权从玄宗到肃宗的非正常传承 大唐天宝十四年十二月,「 ”安史之乱”爆发; 天宝十五年六月,潼关失陷,唐玄宗李隆基仓皇逃离长安。经过「 ”马嵬之变”和百姓「 ”遮道请留”,玄宗父子分道扬镳,李隆基西幸四川,李亨北上灵武; 七月十二日,抵达灵武仅三天,李亨即在群臣的「 ”多次”劝进后登基称帝,是为唐肃宗,年号至德; 八月中旬,李亨派来的使者来到成都,向李隆基汇报李亨已于灵武登基。李隆基先是愕然,后「 ”欣慰”地说:「 ”吾儿应天顺人,吾复何忧!” 八月十六日,玄宗发布退位诏书,名义上将帝国一切权力交付于灵武的新皇李亨。 继「 ”玄武门之变”、武周篡唐、「 ”神龙政变”和「 ”唐隆政变”后,大唐帝国的皇权又一次完成「 ”非正常传承”。 二十七岁时发动的武装夺权运动 03 李隆基的不甘与挣扎 「 ”巡幸”期间不明不白地「 ”被晋位”太上皇,李隆基愿意吗?甘心吗? 按照史书中的记载是除了「 ”喜曰”,就是「 ”吾儿应天顺人”,但是,他的实际反应却与所说不一致。 最典型的一点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一条政治铁律,在政治漩涡里打了一辈子滚的李隆基应该比谁都明白。但是,作为上代帝王,他仍然向下一代皇帝派出了自己的政治班底。 八月十八日,玄宗命宰相韦见素、房琯、崔涣携带传国玉玺和传位诏书,代表他带着两项任务前往灵武,一是正式册封李亨为帝,二是三人「 ”顺便”到新政府上班。 册封程序没问题,但安插人就不对了。 如果在普通家庭或者家族里,这叫「 ”扶上马送一程”,是长辈对晚辈的怜爱和扶持。 但是在帝王家,这是掣肘,是遥控,是恋权。 《二十四史》里面血淋淋地告诉我们:权力是一条单行道,严禁并行,皇权更不行,父子也不行! 二十四史的专制传承 04 李隆基的恋权基因 英国人阿克顿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中国数千年的专制史,对后世最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当属这个「 ”绝对权力”。 因为专制社会下,「 ”绝对权力”几乎无所不能,可以做到你想要的一切! 司马光写了一部煌煌巨着,想「 ”资治通鉴”,但无论是古人还是来者,从来没有人以史为鉴。 因为谁也不愿意放弃无所不能的「 ”绝对权力”。 李隆基也不能。 为了权力,他可以铤而走险,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以暴制暴,甚至可以泯灭人性。 皇权,万恶之源 比如政变。他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但为了政治野心,他可以在27岁的时候就敢于发动「 ”唐隆政变”,杀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替父亲相王李旦拿下江山。更在几年后在占据弱势的情况下,一举铲除姑姑太平公主,登基大宝。 比如杀子。「 ”一日杀三子”,是李隆基晚年做的另外一件混账事,仅仅因为武惠妃的几句「 ”太子谋反”的谗言,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就在同日被赐死。平心而论,此时的李隆基虽然已经由明入昏,但起码的政治鉴别力还是有的,惠妃的几句话根本构不成他杀子的理由。根本原因在于,开元二十五年的他才五十多岁,人富于春秋,国处于鼎盛,当然不容许外界有一丝对皇权可能产生的威胁存在,皇权禁区,谁沾谁死,亲生儿子也不行。 比如帝王术。这突出表现在他对待相权和东宫明争暗斗的态度上。宰相领袖百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不小心就会胁迫上意,制衡皇权;太子备位东宫,是帝国第一顺位继承人、未来执政者,搞不好也会早成羽翼,架空皇权。所以,让这两家时刻保持紧张对峙,最好两败俱伤,至少不能联手,才最符合皇权稳固的利益要求。这就苦了李亨,当了十九年太子,一直被夹在皇权和相权中间两面受气,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小舅子来访会把他牵扯进来,连襟发牢骚会把他牵扯进来,边将抗上也会把他牵扯进来——李隆基用实际行动来敲打自己的儿子:我一日不死,你就给我老实着点,永远别打皇权的主意——这无疑会在李亨心中埋下一粒愤懑和怨恨的种子,并将在未来李隆基的最后岁月里生根发芽,甚至茁壮成长。 比如好了伤疤忘了疼。天宝十四年底安禄山发动叛乱、攻陷洛阳的时候,李隆基还曾下诏让太子监国,并在朝堂之上公开宣称,要传位于李亨。而到了次年七月中旬到八月初的时候,心神稳定下来的李隆基就忘了曾经的狼狈和许诺,权力的欲望又重新膨胀,他重拾权威,一连作出三个重要部署。一是组建流亡政府,任命崔圆、房琯、崔涣为宰相;二是下诏大赦天下;三是任命第五琦任监察御史兼江淮租庸使,负责江淮赋税征收工作,为平叛筹集资金——权力,尤其皇权,哪能轻易放弃! 越来越高度集中的皇权 由此,再回头看一下他从四川给李亨派来三位宰相,其用意几乎不言自明! 05 三位宰相的背景 房琯。「 ”琯好宾客,喜谈论”、「 ”性疏阔,徒大言耳,非宰相器也”。而且,「 ”又改温泉宫为华清宫,于宫所立百司廨舍。以琯雅有巧思,令充使缮理”。从史料上来看,这是一个典型的儒家人物:书本知识很厚实,政务能力一般般,却善于揣摩上意,替领导搞基建工程倒是有一套。 崔涣。「 ”杨国忠恶不附己,出为巴西太守。玄宗西狩,迎竭于道,帝见占奏,以为明治体,恨得之晚,房琯亦荐之,即日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人的人品、口碑和能力都不错,不过他的事迹和业绩主要在代宗一朝。在这里我们只需要知道一点:他是李隆基的人。 韦见素。「 ”充江西、山南、黔中、岭南等黜陟使,观省风俗,弹纠长吏,所至肃然。见素仁恕长者,意不忤物,及典选累年铨叙平允,人士称之”。按照《旧唐书•韦见素传》所载,此人人品不错,政绩也可,但后面一句就值得商榷:「 ”见素既为国忠引用,心德之”——又是一个杨国忠的人。 这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李隆基最贴心并且信任的人。 把这么三个人送到儿子身边,要说李隆基没点别的想法,谁都不信。 06 李亨的反应 这时的李亨四十七岁,已经是中年向老年过渡,心智绝对成熟; 工龄也不短,当了十九年太子,政治智商在线。 极为重要的一点是,他在最艰苦的宫廷斗争中跌打滚爬,虽屡遭危局、步步惊心,但都有惊无险地安然度过,尤其是在两次「 ”壁虎断尾”式的「 ”舍车保帅”中所表现出来的果决、厚黑和阴戾,更彰显其政治斗争经验的丰富及其天性的凉薄:在韦坚谋反案中,他休妻韦氏;在杜有邻案中,他又果断舍弃老婆杜良娣和岳父杜有邻。 李亨的政治功底是足够深厚的,而他在关键时刻的政治作秀和政治表态能力也是一流,像「 ”灵武劝进”时,裴冕、杜鸿渐等人「 ”凡六上笺”之后才「 ”勉强”同意。 所以,对于李隆基的册封,李亨的态度是「 ”坚决”拒绝,理由冠冕堂皇:「 ”比以中原未靖,权总百官,岂敢乘危,遽为传袭?”因为天下正乱,父皇又远在四川,我这才临时主持工作,哪敢借此抢皇帝位? 而对于父皇「 ”安插”来的这三个人,他的态度则稍显复杂:不能拒绝,但又不能用,处理起来略显尴尬。 对韦见素,可以坚决抵制,因为他是杨国忠的人; 对崔涣,可以不弃不用,搁置; 对房琯的态度最复杂,也最能说明李亨的心态,所以要单独说一下。 06 志大才疏的房琯 至德元年九月中旬,李亨兵出灵武,打响了即位以来的第一战,也是帝国反击的第一战。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这一战都极其重要。 即位两个多月,全天下都知道了帝国第一人已经易位。所以,这一战的成败,关乎新皇威信的建立、关乎必胜信念的建立以及全天下民心的稳定。 因此,选帅成为关键。 此时,经过「 ”开元盛世”的漫长和平和「 ”安史之乱”的自我折腾,尤其是高仙芝、封常清和哥舒翰的横死,大唐已经是将花凋零。同时,未来的中兴名将郭子仪、李光弼正在河北战场难以脱身,偌大个帝国,李亨竟然几无可用之人。 房琯的到来仿佛解决了这个问题。 「 ”肃宗以琯素有重名,倾意待之,琯亦自负其才,以天下为己任。时行在机务,多决之于琯,凡有大事,诸将无敢预言。” 而且,当时形势比人强:长安城近在咫尺,驱除鞑虏,收复首都成为民望之所在。 「 ”上素知房琯名,至是琯请为兵马元帅收复两京,许之,仍令兵部尚书王思礼为副。分兵为三军,杨希文、刘贵哲、李光进等各将一军,其众五万。” 结果,房琯却是一个儒家志大才疏、「 ”纸上谈兵”的代表性人物,陈涛斜一战,唐军一败涂地,全军覆没。 如此重要的第一炮居然打呲了! 对于肃宗李亨的这一次用人,历来为史家所诟病,认为不能正确地识人用人,是李亨昏庸无能的一个重要表现。 但是,综合李亨从灵武登基到平定叛乱的整体表现就会发现,这个结论过于简单和武断。 仅从用人来说,平定安史、中兴大唐,文有李泌,武有郭子仪、李光弼,在对这三个人的能力识别和使用上,李亨可以说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且能做到用人不疑,几乎百分百信任,而这几个人也都没有辜负李亨,大唐在他们手中获得重生。 既然他也知道房琯的弱点,那为什么还要坚持用他打响反击的第一枪呢? 因为房琯无论胜败,李亨都是赢家—— 如果胜了,将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结果;但如果败了,虽然于时局不利,却正好可以名正言顺地把他踢出权力中心,彻底抹除父皇的执政印记。 08 李亨其人 一个巴掌拍不响。 李隆基到死不想放权,李亨也不是什么好鸟。 无论从能力,还是从人品,唐肃宗李亨都是中下之选。 从能力来讲,否定李泌的正确建议放弃河南而取长安,直接导致平叛时间的延长和「 ”藩镇割据”的最后形成;放弃人格尊严和国家利益借兵回纥,帝国威望荡然无存;养虎遗患、太阿倒持,最后被奴才李辅国玩弄于股掌之上。 从人品来讲,此人天性凉薄。除了前面所说,他的二儿子、建宁王李倓之死,也是因为一句自己宠妃的几句妇人之言,和李隆基的「 ”一日杀三子”如出一辙。 摊上这么一个无君、无父、无子的接班人,李隆基晚景凄凉,倒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影视作品中的李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中方如何反制 外交部发言人:wait and see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中方如何反制 外交部发言人:wait and see下一篇:韩直言:现在只有柯文哲情势大好 建议郭台铭赶紧做这个 韩直言:现在只有柯文哲情势大好 建议郭台铭赶紧做这个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