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中国近代军工业的发展 离不开这些「 ”各怀鬼胎”的国家的帮助

导语:中国现代军事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异鬼国家的帮助。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军工业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体现,军工业不发达,那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也不会强到哪去,起码战事一起、就会出现后继无力的情况。中国的近代军事

中国现代军事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异鬼国家的帮助。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军工业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体现,军工业不发达,那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也不会强到哪去,起码战事一起、就会出现后继无力的情况。中国的近代军事工业是在洋务运动中正式兴建发展的,但直到抗日战争打响,还没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许多方面需要有外国的援助之手。中国近代军工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呢?不是中国人不行,而是相关的发展计划根本没有得到强有力的执行。西方国家各种原料和零部件都有,还便宜,干嘛还要自己去研发和生产,且不说产量多少,价格较高、发展时间有点漫长,等不下去。 抗战期间,中国对国外的军工原材料和零部件一直存在着依赖,这种依赖是「 ”没有就不能生产”的生死攸关的依赖,差不多是将国家命脉交托在他国手上,受制于他国。1945年仅重庆一地的军工厂就需要进口近2000吨原材料,不然不能进行生产。就连最基本的,手榴弹都不行,因为缺乏导火索。国民政府的军事工业远远达不到自给自足的水平,面对国外军工产品,一点竞争力都没有。当时军事工业的领导者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贪图一时之利,放弃未来的发展。 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中国在德国政府的帮助下,基本完成「 ”梦寐以求”的制式统一的军事产品,不再会出现一个地方生产的子弹装到另一个地方生产的另一把枪上用不了的情况。战前和战初,国民政府得到大量的武器装备,德国大发战争战争财,1935年中国购买841万马克的武器,1936年中国购买6405万马克的武器,1937年增长到8278万马克,据当时负责两国贸易的公司账目统计记载:1934年到1938年,中方向德方购买的军火和军工设备总值达4亿马克以上。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 1934年4月,国民党的财神爷就在德国购买79式步枪子弹1亿发、轻机枪5000枝、短枪5000支、79式步枪1万枝、炮车32辆、坦克24辆、迫击炮240门、飞机炸弹215克、坦克零配件421种等等。抗战初期这种军火贸易还在进行,直到日方向德方施压,言明中国不是轴心国体系的国家,这样供应军火违背日方的战争利益,这才中断。一时间,中国陷入困境,不知如何是好。 然后再次四处寻找援助,苏联应运而来,为保障中国战时军火需求大批大批的枪支弹药、零部件等等送来。当然,前提是花钱买。1937年到1938年,半年时间没到就花出去4.8亿多美元。苏联方面还派出140余名军事顾问和1000余名专家,支援抗战。生怕中国输了,日本和德国联手共进莫斯科。后由于战争压力过大,加之苏日双方签订下条约,苏联对华援助终止。由于苏联和德国帮助中国建立的制式不同,导致苏联的枪支火炮、坦克飞机等弹药,中国很多生产不出来。 出现这一僵局,幸好中国早有准备,在1940年就开始得到美国军事领域的援助,不过量不太足,「 ”除云南远征军以外,中国全部军队,并未得到美国租借案一枪一炮之供给”。中国过分依赖德国、苏联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提供成套的武器弹药和军工材料,导致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近百年的现代军工业还未完全发展起来。德国、苏联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援助中国军火,很大程度上是想着中国遏制亚洲方面国家和让中国离不开自己、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 在新中国成立后,选择「 ”壮士断腕”的几十年发展,军工业才真正成型,不再受制他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大国。 参考文献:《中国近代兵工史》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世界上最大的海湾 世界上最大的海湾:总面积217万平方公里下一篇:清朝最享福的女人 曾获9次加封 生个儿子成统治时间最长的帝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