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赵魏 韩赵魏三家的兴衰

导语:战国时期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旧势力的瓦解,旧势力不仅包括奴隶主和贵族,还包括春秋时期的一些诸侯国。春秋时期虽有五大霸主,但作为大国,他是晋国和楚国。相比之下,晋国解体得更快。战国初期,晋国被汉、赵、魏三国瓜分。在韩、赵、魏三国

战国时期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旧势力的瓦解,旧势力不仅包括奴隶主和贵族,还包括春秋时期的一些诸侯国。

春秋时期虽有五大霸主,但作为大国,他是晋国和楚国。相比之下,晋国解体得更快。战国初期,晋国被汉、赵、魏三国瓜分。在韩、赵、魏三国中,魏国是第一个通过变法而强大起来的国家,而赵国则是通过武陵推行的骑射政策,成为战国后期仅次于秦国的第二个军事强国。韩国虽然有申不害变法,但最终没能让韩国强大起来。三国最后的结局是一样的,都被秦吞并了。

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汉、赵、魏与秦国交战最多。从早期看不上秦国到后来被秦国打败,这个过程也是他们衰落的过程。

战国七雄中最弱的国家——韩国

三大家族瓜分晋国后,早期的韩国一度举步维艰。公元前375年,灭郑,迁都新郑。

韩昭侯执政期间,他以沈步海为宰相,进行政治改革。但是,与齐国、魏国、秦国的改革相比,沈步海的改革可以说是相当不彻底的。沈步海在韩国折腾了15年。虽然提高了韩国的国力,但他从未建立过封建国家制度。因此,即使在改革最成功的时候,韩国也不是一个强国。韩昭侯死后,改革停止了,但沈步海的改革也是有效的,正是因为这15年的改革。

韩国主要有三个问题。①国家旧贵族势力强大,改革不彻底。②韩国所在的地区处于魏、秦、齐等国之间,生活环境十分艰苦。③韩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强大的君主,所以韩国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个弱国。

其实韩国也有比较好的条件,比如战国七雄中射程最长的韩国弩。韩国经历了申不害改革,在短暂的辉煌之后,迅速衰落。在马陵之战中,齐国为了尽可能削弱魏国,故意不救韩国。它一直等到韩国弹尽粮绝,表现出对自己的忠诚。齐大举出兵,魏大败。

韩国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当时西方的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开始崛起,所以韩国为秦国的崛起做出了贡献。今天,秦打败了韩国,韩国割让了一块土地。明天再战,让出一块地。

多次失败后,韩国单纯想开放,不就是羞辱国家吗?因此,他对秦采取了听天由命的政策。在秦国参战之前,韩国立即讲和,接受了秦国的一切要求,并要求钱给这块土地。韩国倒数第二位国王是韩焕辉,他在位36年,对秦国最为俯首帖耳。这时,秦多次派兵攻打韩国,韩国连反击的勇气都没有。

公元前244年,韩国做了一件蠢事,派遣工匠郑国进入秦国,忽悠秦国修建郑国渠,并试图在庞大的水利工程中消耗秦国,但事与愿违,郑国渠的修建使秦国灌溉了数百万亩良田,大大增强了军事供应。

公元前238年,韩焕辉死后,汪涵安继位后继续奉行割地求和的政策。一有一点风吹草动,他就立刻为秦伐地,最后到了无地可伐的地步。公元前231年,秦王嬴政派内斯特率领10万大军渡过黄河消灭韩国,并指定韩国领土为秦国统治下的一个郡。就这样,战国七雄中最弱的韩国成为了历史。

拥有最精锐骑兵的国家——赵

韩、赵、魏三,与秦交战最激烈的是赵。长平之战后,赵所有的人都死在了长平。公元前260年,秦首先向赵提出了伐地的苛刻要求。经过商议,和他的群臣拒绝了秦国的请求,宁愿赵国所有的人都去死,也不接受秦国的强盗请求。秦大怒,决定趁机消灭赵。

田雷反对,因为田雷是长平之战的统帅。他知道虽然秦赢了,但这是一场可怕的胜利。此战之后,秦国精锐部队伤亡过半,国家储存的粮食也消耗殆尽。这种情况真的不是打大仗的时候。但秦不听,执意要出兵攻打赵。

公元前259年6月,秦国动用数十万大军进攻赵国都城邯郸。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全国军民团结一心,依托坚固的城防,将秦军牢牢拖在赵国都城邯郸城下。秦军吃了苦头,廉颇再次发挥了他擅长打防御战的优势,带领军民拼死一战。这一仗打了整整一年,赵这一仗弹尽粮绝,却还在苦苦支撑。

此时,新陵君上演了一出偷魏调兵虎符救赵的好戏,为赵调去了8万魏军援军。这时,赵胜、平原君也从楚国搬来援军,在魏国和楚国援军的夹击下。精疲力尽的秦兵团终于崩溃了。赵最终以顽强的意志顽强地活了下来,但即使活了下来,也只剩下半条命了。

长平之战、邯郸之战是赵国最大的削弱,赵国损失了精锐兵团和大量人口,国力一落千丈。弱小的燕国见赵元气大伤,以为有机会。公元前250年,燕国对赵发动了侵略战争。战斗一开始,廉颇和乐圣两路出击,杀死燕军,最后一路杀到燕国,几乎消灭燕国。在与燕作战的岁月里,年轻的李牧将军脱颖而出。在赵国和燕国的战争中,赵国重新训练军队,重振士气,获得了大量的人口和燕国的城市,并开始恢复实力。

赵死后,继位。赵在位初期,军事实力有所恢复。这一时期,以李牧为代表的年轻将领开始成长。公元前244年,李牧给了赵一个惊喜,那就是打败了匈奴。

战国后期,李牧扛起了赵国的大梁,他率领的赵国骑兵团让秦国的鼎盛时期三分畏惧。他跑遍了赵边境的每一寸土地,北上雁门关,这是这位从未失去生命的将军军事生涯中最沉重的挑战。他将面对中原骑兵从未战胜过的强大敌人。

可惜的是,当时的中原骑兵没有实力在草原上与马背上的匈奴抗衡。面对匈奴,李牧竟然选择忍气吞声,屈服,等待最好的机会。

机会来了。公元前244年春,南征的匈奴人第一次感受到了赵骑兵的恐怖。李牧引诱敌人进入重兵的包围圈,步兵挡在中间,弓弩手远距离射击。13000名赵骑兵手持锋利的砍刀,分两路夹击,匈奴看似不可战胜的骑兵大军被轻松击破。很快,这场战斗变成了对匈奴的追击和屠杀,匈奴全军覆没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暂时解除了匈奴对赵北部领土的威胁。赵浩棋谋反是战国末期最后一位成功的君主。他发展经济,重组军队,联合其他国家对抗,试图恢复赵的威望。在随后的九年里,赵打败了燕,并以燕的城市和土地补充了赵。公元前238年,赵打败了秦王率领的十万,在大城作战。四国深信齐、楚、燕、三国,结成联盟,联合起来抵抗秦国。就是这个赵某祥王,在晚年做了一些错事,做出了一些令人发指的事情。在奸诈小人的谗言下,废了前朝太子,立为太子,赶走了功勋卓著的老将廉颇,为赵的灭亡铺平了道路。

真正把赵拖入灭顶之灾的,是赵国最后一位君王。在他继位的头两年,郭取得了专权,杀死了为美国联邦做出贡献的。美国抵抗秦国的情况并不存在,孤军作战的赵战败。赵别无选择,只能把李牧从北方边境接回来。李牧果然厉害!公元前232年发生的脂肪之战再次重创秦国军队,也是赵国对秦国最后一次沉重打击。

这时,王召听信了小人郭凯的谗言,说李牧要造反,王召被拿住杀了李牧。三个月后,秦势如破竹,攻入邯郸城,被俘。公元前222年,三国中抗秦最激烈的赵国就这样灭亡了。

战国初期第一个称霸的国家魏

三国中,魏国最先崛起。任用、吴起等一大批人才,开始在魏国变法。改革后,魏国力强盛。曾经欺负过秦的最残忍最欢乐的事就是魏。

在公元前342年的马陵之战中,魏彻底失去了强国的地位。公元前318年,魏惠王去世。然而,魏在中原的重要地位被另一项活动凸显出来,那就是整合。

公元前318年,魏襄王任命公孙衍为相,发起了同盟会。当时魏国国力不如从前,是时候休养生息了。然而,魏襄王采取了年复一年地转移军队的策略。他在位的第一年,组织联盟攻打秦国,却被秦国反败为胜。最后,作为秦国的弟弟,他向齐国发动了进攻,头部被打。这样做,实际上加速了魏的灭亡。

几次出兵城墙后,他终于明确了自己的立场。公元前311年,他正式倒向秦。

魏襄王死后,他的儿子魏昭王在位19年,这是魏国国力衰弱的时期。早期,魏昭王改变了与秦统一的国策,转向齐。继位的第二年,他发动了反秦战争,被打败了。公元前293年。在义阙之战中,统一韩国的韩魏联军被田雷击败。三年后,魏昭王作出决定,主动割地给秦片刻安宁。魏国成为战国时期第一个通过割让领土向秦国求和的国家,之后其他国家也开始效仿。

魏的割地非但没有带来和平,反而给秦国带来了更为惨烈的打击。魏国割地后的第二年,秦对魏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一口气夺取了魏国的61座城市,使魏国的领土减少了一大半。

战国后期的魏,基本上和韩国一样,属于逆来顺受的样子。唯一牛气的是,辛灵君偷偷救了赵。当时魏已被秦吓得不敢救赵。这次事件后,他对信陵君更加愤怒,后世君主以土地换和平。中国的土地一次又一次地缩小。公元前225年,魏国被秦国彻底灭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禹王山 生在云南死在山东:1938年四万滇军喋血禹王山下一篇:长安是西安吗 西安还能改名为长安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