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痴心父母古来多 痴心父母古来多 孝顺儿孙谁见了 娄太后错信高演 废帝惨遭杀害

导语:邪恶的父母已经存在很多年了。谁见过孝?娄太后作伪,太后被杀。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在位九年,从执政效果来看,不管高洋是清醒还是疯狂,都没怎么伤及平民百姓,这一点值得肯定。 ​ 但从集权角度来看,高洋这九年干得非常失败。 在高洋临终前,他的母亲娄太后、弟弟高演和高湛都拥有极强的势力。高洋的接班人高殷要么在接班前被干掉,要么接班以后当傀儡,要么接班以

邪恶的父母已经存在很多年了。谁见过孝?娄太后作伪,太后被杀。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在位九年,从执政效果来看,不管高洋是清醒还是疯狂,都没怎么伤及平民百姓,这一点值得肯定。 ​ 但从集权角度来看,高洋这九年干得非常失败。 在高洋临终前,他的母亲娄太后、弟弟高演和高湛都拥有极强的势力。高洋的接班人高殷要么在接班前被干掉,要么接班以后当傀儡,要么接班以后被干掉,应该不会有第四种可能了。 对于自己儿子未来的命运,高洋其实很清楚。于是他对自己的弟弟高演说:「 ”这个皇帝你想当就当,只求放过我儿子。” 又谓常山王演曰:「 ”夺则任汝,慎勿杀也!”——《资治通鉴》·陈纪一 高洋之所以会在临死前恳求自己的弟弟,除了本性流露之外,还在于他那个接班人高殷,实在无法令人放心。 史书对于高殷的评价不错,认为他温文尔雅又通情达理,尊重知识分子且名声不错。这是优点吗?当然是。可这哪里像一个混乱帝国的接班人?明明是一个公子哥。 太子殷,自幼温裕开朗,礼士好学,关览时政,甚有美名。——《资治通鉴》·陈纪一 这样一位接班人,怎么可能斗得过如狼似虎的奶奶和叔叔呢? 高洋曾让高殷亲自杀一个囚犯,但高殷就是不敢下手。最后在高洋的逼迫下,高殷总算鼓起勇气准备动手了,却因为恐惧,拿着刀连砍三次,都没囚犯砍死。高洋看到这一幕,气得直拿鞭子抽高殷,最终高殷又疼又怕,长期卧病在床。 帝登金凤台,召太子,使手刃囚,太子恻然有难色,再三,不断其首。帝大怒,亲以马鞭撞之,太子由是气悸语吃,精神昏扰。——《资治通鉴》·陈纪一 很多人因此大肆批判高洋,认为他野蛮残忍,崇尚暴力。可问题是:在那样一个乱世,高殷作为接班人,却连杀人的勇气都没有,还怎么做皇帝呢? 乱世皇帝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看看他爹高洋就知道了:骑上战马是优秀的统帅,穿上黄袍是优秀的皇帝。虽然高洋集权工作干得不怎么样,但作为一个帝国的领袖,他绝对称职。 高洋鞭打高殷,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样的温室花朵,只能在高洋的庇护下生长,如果高洋离开人世,高殷只有任人宰割的份。 在那个皇权衰弱,众多军政大佬和强势皇族虎视眈眈的背景下,如果皇帝害怕血腥和暴力,他依靠什么让那些刀头舔血的乱世枭雄听命于自己呢? 娄太后、高演和高湛等人为什么敢公然发动政变?很多人说是因为杨愔率先动手,惹得那母子三人杀性大发。可实际上,这是因为高殷过于软弱。 如果高殷也和高欢一样,疯狂起来不管不顾,那娄太后母子三人在动手之前,一定会小心又小心,谨慎再谨慎。他们也担心,万一和皇帝展开旷日持久的内讧,必然会便宜其他人。 可高殷这样的皇帝,实在是没法令娄太后母子三人感到害怕。 在最后时刻,高洋的嫡系将领依然希望高殷下令做最后一搏,但高殷犹豫再三,就是不敢下令。 时庭中及两庑卫士二千余人,皆被甲待诏。武卫娥永乐,武力绝伦,素为显祖所厚,叩刀仰视,帝不睨之。帝素吃讷,仓猝不知所言。太皇太后令却仗,不退;又厉声曰:「 ”奴辈即今头落!”乃退。永乐内刀而泣。——《资治通鉴》·陈纪二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殷的软弱,使得北齐避免了一次可能到来的大火并。只是在经过一次小范围冲突之后,换了一个新皇帝而已。 这里其实有一个问题:从高洋的一系列反应来看,他必然很清楚,自己的接班人根本守不住江山。既然如此,他为何不愿意重新布局呢? 说一千道一万,高洋也是娄太后的亲生儿子。不管娄太后怎么恨高洋,只要高洋事事服从娄太后的指示,并直接让自己的两个同母弟来做接班人,自己儿子高殷的活命概率岂不是更大? 在我看来,主要是两个因素从中作梗。 一、高洋的确想做顺水人情,干脆让自己的同母弟做接班人。从高洋临终前的对话来看,这应该不是一种简单的客套。 但高洋的心胸还是没有这么豁达,辛辛苦苦积累的权势,让他就这样拱手让人,恐怕有些强人所难。 二、高洋作为皇帝,他这一系拥有极其强大的实力。就算高洋心胸豁达,他的嫡系们能同意吗? 如果高殷继承皇位,高洋嫡系的既得利益就不会受损失;如果由高演或高湛继承皇位,高洋嫡系大概就要靠边站了。 高洋嫡系普遍不是什么善茬,如果不是被柔弱的高殷拖累,娄太后母子三人未必会笑到最后。如果高洋传位给自己的同母弟,等于彻底斩断了嫡系的晋升通道,他们能善罢甘休吗? 基于这两个原因,使得高洋最终没有让自己的同母弟接班,而是把皇位留给了太子高殷。 在高洋临终前,应该还给高殷留下了上中下三策,只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高洋替高殷做出了一定的取舍。 上策是主动交出皇权,这样还有可能保留自己的性命,但高洋的嫡系显然不愿接受这种安排; 中策是尽力维持平衡,通过有效布局制约娄太后母子三人。这种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凭高殷那种浪漫心性,我估计可行性不会太大; 下策是主动出击,全面瓦解娄太后母子三人的权力。 高洋留下上中下三策的时候,应该倾向于上策,因为中策和下策是高洋自己都没能做到的。从本心出发,高洋认为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自己的儿子高殷应该更不可能做到。 但出于私心,高洋只是与高演做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却依然把皇位留给了自己的儿子高殷。换言之,高欢临终前,替高殷否决了上策。 可在高洋的嫡系看来,高洋生前实在是太谨慎了。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下策,要用最果断的方式解决娄太后母子三人。 对于头脑简单的人而言,他的大脑不支持多维运算,所以他无法准确地算出得失,只能凭借一腔血勇横冲直撞,并寄希望于老天能带给他好运气。 如果高洋也学他们这样做,或许也有机会把娄太后母子三人清理出局。可问题是:清理掉这三人以后,高洋必然也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果豪门士族和军政大佬趁此良机大肆进攻,高洋又该如何应对呢? 曹魏极力打压皇族,结果被司马氏和平演变;司马氏极力扩张皇族,结果出现了八王之乱。怎么做才是对的呢?两难。 杨愔等高欢嫡系的运气不错,摊上了一个弱势的主君。这个主君不但弱势,而且毫无主见,最后在高欢嫡系的撺掇下,主动打压娄太后母子三人,结果遭遇了迎头痛击。 高洋一系失败之后,应该如何处置这群失败者,娄太后母子三人产生了分歧。 基于娄太后的角度,她并不希望斩尽杀绝,因为无论是高殷还是杨愔,对她都没有威胁。高殷和杨愔虽然主动打压娄太后母子三人,但主要火力还是集中在高演和高湛这两位皇叔身上。 而杨愔虽然是高洋的嫡系,但杨愔拥有过人的道德、才能和器量,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能臣。娄太后希望杨愔能够回头是岸,好好替新皇帝卖命,但高演回头就把杨愔给杀了。 杨愔不但在上层社会受到称赞,在底层社会也有极好的人缘。由于高洋喜欢装疯卖傻,所以底层社会经常说高洋这个皇帝不靠谱,但是杨愔这个执政官很靠谱。 杀了这样一位极具人望的大臣,必然要对天下有所交代。娄太后亲临追悼会,哭吊杨愔,说他是「 ”因忠获罪”;高演也表示杨愔虽然有错,但毕竟曾对国家有大贡献,自己不该杀他。 太皇太后临愔丧,哭曰:「 ”杨郎忠而获罪。”演亦悔杀之。——《资治通鉴》·陈纪二 高演这种说法是否出自真心,当然不是。北齐这几位皇帝里面,高演只是由于早逝,所以看起来略微正常一点。其实从他办事的方法和态度来看,这位应该是一个极不靠谱的人。 高演口口声声说后悔杀死杨愔,却又下狠手收拾杨愔的家属,如果这都不叫口是心非,什么才是口是心非呢? 顷之,复簿录五家;王曦固谏,乃各没一房,孩幼尽死,兄弟皆除名。——《资治通鉴》·陈纪二 史书总说高演仁慈宽厚,面对权势不昏头。可高演在夺权的时候,那凶巴巴的样子实在是令我难以忘怀。 高演登基称帝之后,娄太后一再劝告高演,不要杀废帝高殷,那毕竟是我的孙子,给他一条活路吧。高演立刻用行动作出了答复,杀高殷,这下可把娄太后给气坏了。 都说高洋变态残暴,可高洋从来没罔顾母亲娄太后的命令,更没有杀过同母嫡亲兄弟。可轮到仁慈宽厚的高演上位之后,立刻杀死了已经失势的亲侄子高殷。 真仁慈,真宽厚。 当娄太后听说高演病重,奄奄一息的时候,不但没有伤感,反而直接对高演说:「 ”你活该病死!”说完这句话,转身就走。 娄太后视疾,问济南所在者三,齐主不对。太后怒曰:「 ”杀之邪?不用吾言,死其宜矣!”遂去,不顾。——《资治通鉴》·陈纪二 娄太后有没有后悔?我想多少是有一点的。因为她始终对高洋有偏见,所以逼得高洋和她搞对立。可当她喜欢的儿子上位之后,她却发现这个儿子还没高洋听话。 偏心的父母,总是盲目而愚蠢的,无一例外。 往期相关文章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历代赈灾全靠军队 历代赈灾全靠军队 为何不发财物给百姓自赈呢 元朝试过 灭亡了下一篇:“封禅”是什么 为何宋真宗要上泰山“封禅” “封禅”是什么 为何宋真宗要上泰山“封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