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大清铁帽子王 大清铁帽子王的帽子究竟有多铁

导语:清朝有12位“铁帽王”继承了爵位,不需要降级。其中8人是清朝开国初期功勋卓著的皇族。因功勋卓著,被授予世袭怠慢的永久封号,还享有与祠堂相配的荣誉。其余四人属恩锋,因在清中后期稳定江山有功而被封侯。 铁帽王的“世袭替代” 清代宗室爵位制度虽然模仿明朝,但也有自己的特点。首先

清朝有12位“铁帽王”继承了爵位,不需要降级。其中8人是清朝开国初期功勋卓著的皇族。因功勋卓著,被授予世袭怠慢的永久封号,还享有与祠堂相配的荣誉。其余四人属恩锋,因在清中后期稳定江山有功而被封侯。

铁帽王的“世袭替代”

清代宗室爵位制度虽然模仿明朝,但也有自己的特点。首先,皇帝的儿子不一定像明朝那样被封为太子,而可能被封为郡王、贝勒、镇国辅主。其次,即使取名为太子,皇位往往也不是世袭的,后人继承爵位也会被降职。比如第一次授予太子称号时,第二代继承人只加冕郡王,第三代加冕贝勒。第四代以后不再降职,后代继承爵位。如果冯恩将军以下没有彻头彻尾的等级,那就叫“闲散宗室”。其余王子除继承人外,仅列为不到八个辅王子,还得考骑术、射箭、官话才能封爵。成绩突出者授予其应得的称号,尚可者一等封爵,低人一等封爵。郡王以下的宗室子弟也是按照这个规则降级封爵的。

清朝王爵分封制的最高待遇是“世袭换人”,他的后代世世代代继承了王爵,没有贬低它。君主犯法,只判,不斩,由旁系继承。这种待遇被称为“铁帽王”。需要注意的是,清朝有宗室爵位和蒙古爵位两种制度。蒙古君主不实行降职攻爵制度,但都是“铁帽”,这与清朝几代人争取蒙古贵族的国策有关。

戴铁帽子的人可以随时换,但根本不是铁。

清朝从努尔哈赤的祖父爵长安到咸丰帝的两个儿子共有127位王子,其中59位被册封或追封为亲王、郡王,46位在有生之年实际上被任命为亲王。这些王公郡王中,只有12位享受世袭待遇。其中,清初享有“功勋”世袭换人的铁帽王有8位:

一、太子戴珊,努尔哈赤次子。崇德元年,因斩女真诸部、征伐蒙古、攻明、扶持皇太极等历次军事成就,被封为“礼部合硕哥”。子孙世袭,但封号改为荀亲王、康亲王,乾隆四十三年恢复李亲王封号。仪式前后共有13位王子,他们是清朝最受尊敬的王子之一。他们在会上站在宗室国王的头上。

其二,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第六子郑亲王·杰尔哈朗,因征蒙、攻韩、攻明等军事功绩,在顺治元年被封为“忠顺辅政王叔”。他的后代改称简亲王,乾隆43年改名郑亲王,共有17个封号。咸丰帝死后,任八大臣之一,慈禧、恭亲王发动“齐襄公政变”后被赐自杀。

3.努尔哈赤十四子芮亲王多尔衮,因征蒙攻明,崇德元年授予服兵役爵位。顺治元年摄政,又为顺治八年谋反之大罪斩爵,掘墓斩首,丧骨扬灰。多尔衮无子,取弟弟朵朵之子多尔博为嗣。他的后代先后降为贝勒、贝子、甄国公、傅国公。乾隆四十三年,恢复芮亲王爵位,并给予世袭待遇,共有七个封号。

4.多多,河南太子,努尔哈赤十五子,崇德元年,因征伐蒙古,攻明,被封为兵役。因为与多尔衮的瓜葛,他的后代被贬为忠县王,被镇压了一百多年。直到乾隆复辟四十三年,才封爵于太子,共攻十三人。

5.皇太极长子苏霍格亲王在崇德元年被授予服兵役的称号。此后,他先后两次被封爵,两次被封爵,三次被封爵。顺治八年,仍封爵为太子,其子封爵为太子。乾隆四十三年,恢复太子苏爵位,共攻十人。

六、成泽太子硕赛,皇太极五子,封顺治五年太子,后降为郡王。顺治八年,参与征服李自成,灭南明,征喀尔喀蒙古,镇压大同姜嵌之变,重封。其子伯国铎攻爵后,改封为庄王琴,共攻十一人。光绪末年,庄王琴在勋因支持义和团运动而自杀。

7.戴善太子长子克勤郡王,先被皇太极封为成太子,后被定罪,封爵,死后又封为克勤郡王。他们后代的封号先后改为颜夕郡王和平郡王,乾隆年间又改回柯钦郡王,共有17个封号。

八、顺城郡王乐可德宏,戴善太子三子萨哈林次子,顺治五年服兵役立郡王,世袭,无人问津,共15个封号。

乾隆、同治、光绪三代,四王子因各种原因被给予世袭待遇,称为“特印”。这四位王子是:

首先,康熙十三子襄王在登基之前是皇四子的心腹。他在雍正时期负责监督河道工程和水利,并在西北地区处理两架军机,做出了很大贡献。云翔“谨慎而忠诚”,所以他死后得到了雍正帝的优待。云翔除了恢复自己的本名黄宏发,享受祠堂之外,还让四儿子萧宏“跟随冯异亲王,从天下继承,永远代替他”,并特别叮嘱“凡我赐兄之恩,后人不可任意减少”。此外,雍正还封云翔三子弘昌为宁县王,也享受世袭待遇。咸丰帝去世前,他任命载垣亲王为八大臣之一,照顾他的生活。“齐襄公政变”后,被慈禧下令自杀,义亲王的爵位由宁郡王红旗的曾孙宰盾继承。

第二,道光帝六子龚义五王子,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奉命留在北京办事。后来,他与慈禧太后和慈禧太后联手发动了“齐襄政变”,推翻了顾铭大臣肃顺等人的势力。同治元年,被慈禧太后封为“议事王”,成为武将。太后还给他世袭待遇,他就辞职了。同治三年,皇太后立龚为太子世袭,并给他双倍的退休金。后来易五世被慈禧太后怀疑,“议事王”的称号被砍掉,王爵降为郡王,世袭的代孕待遇一度取消。

伊v死后,王爵被孙普伟继承。蒲苇1936年死于伪满。三年后,溥仪封他的第七个儿子颜瑜为“恭亲王”,这也是清朝最后一次攻击王爵的称号。这时距离清朝灭亡只有20多年了。所谓“册封”,并不是按照清朝的法律法规给他一本金书,只是叫玉山到傀儡宫的鸡西楼,让他磕头谢罪。此外,溥仪死后送给伪“宫府”的三件宝物——皇帝使用的黄腰带、咸丰逃离热河前命恭亲王为全权代表的朱碧圣旨、道光帝送给恭亲王的一把彩虹刀,都送给了毓山作为“信物”以封爵。

3.道光帝的第七个儿子,酒精王子奕譞被授予对他的第二个儿子载湉的世袭替代待遇,他继承王位十三年。然而,因为她的儿子需要生活在慈禧的手中,奕譞不得不一生谨慎,战战兢兢地为慈禧服务,收买人心。清末春王府有两个皇帝,独一无二。

四、庆太子奕劻,辅佐国公冕幸长子。第一位清太子是乾隆的第十七个儿子林勇,他原本是辉县王,后来改为清县王。嘉庆二十五年嘉庆病危,前来探望的嘉庆皇帝升为清亲王,后清亲王称其为“祖王泰爷”。永隐之子绵琮是王的后代,由于没有孩子,他就命养仪亲王孙为继承人。道光二十二年,孝年间蔡邑纳妾,事变得名;从此,永隐六子在护国公绵的帮助下觊觎郡王称号,贿赂相关人员,事发后被流放至盛京,其子奕劻收养绵年为嗣。光绪二十年,奕劻被封为清太子,光绪三十四年,被授予世袭待遇,也是清朝最新的“铁帽王”。

一代不如一代的“王”

清朝的“铁帽王”每年收米露一万石,庐隐一万两。一些受欢迎的王子也可以吃王子的双份工资,银的工资翻了一番。这些宫殿在直隶、盛京、内蒙古等地有大量的农田。,而且他们在京郊的王坟园也占了几十里。但这些王公虽然地位和威望很高,但实际上由于工资固定,庄田的租金往往由管理人员的腐败来填补,加上被定罪、削封爵、维持生活排场、挥霍无度的原因,自清中叶以来,几座宫殿就像《红楼梦》中的贾府一样。虽然外表繁华,但已经开始没落。例如,嘉庆六年,郑亲王政府向何仪钱铺借钱,钱铺由山西人开了两次,共计3000多。当然,郑走到这一步也与太子的金钱消费观念有关:礼亲王在《孝亭杂记》中记载,乾隆十三年后,德培惊讶地看到国库里有几万银子的存款,认为这是一种诅咒,应该赶快花掉,否则会加重后世的灾难。于是他给了府里的人很多钱,用剩下的钱在西单大木仓的郑建了一个园子,取名为会元。在花园里,“后面有瀑布,声音洪亮可闻”,被誉为北京王宓花园的皇冠。

清初“铁帽王”为数不多,宗室米露只占苍井大米的1%。此后,它在叶盛繁荣起来,并越来越受欢迎。乾隆年间,宗室米露实际上拿走了北京仓送来的十分之三四的米,所以他不得不把它改成通州仓。按照当时的制度,满汉军八旗收米时,要先把将帅和巡长送到通州粮仓收米票,再送到旗官那里,旗官会自己租车到通州收米。宗室归八旗,米露归八旗。嘉庆初年,为了节省雇骡、马、车的费用,赵昊亲王、郑亲王鄂公阿、顺城县王伦柱、彝亲王彝巽等几个“铁帽王”带头,让仆从把他们的鲁米当场卖给通州米商。结果事情败露,被嘉庆皇帝骂了一顿。铁帽王都受到了惩罚:太子李吃了郡王的饭5年;顺城县王吃贝勒糯米5年;起初和懿王拒不承认卖米票,后来买票的米商主动提出卖米票,对他们从重处罚。他们吃了郡王觅风10年,郑亲王被免去了正白旗蒙古统帅的职务。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清中叶以后“铁帽王”的经济地位尴尬。

清朝的“铁帽王”经常担任满蒙八旗的统帅,有时还担任侍郎、总督、提督、将军、军部部长等职务。,但如果他行动不小心,可能会受到责备。嘉庆二十周年,礼亲王赵昊因小事将部下囚禁于王宓,并施以酷刑。嘉庆皇帝听说后非常生气,判处赵格林爵士爵位,并禁止他两年。乾隆年间,平郡王庆衡因旗杆拿官银之地,被砍成了贝子。道光年间,庄王琴的勉班降为郡王,因为在监制皇陵时,地宫被淹。太子龚之怨在慈禧在位期间屡遭打压,一度降为郡王;慈禧太后在夺取政权后处死了太子伊、、庄。至于芮太子和于太子这两个“铁帽王”,他们在政治上被打压了一百多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唐长安城究竟有多繁华 城内百业兴旺、宫殿参差毗邻下一篇:泰坦尼克号为何不打捞 泰坦尼克号沉了100多年 为什么不打捞上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