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半江瑟瑟半江红——客观的回顾一下乾隆皇帝的「 ”十全武功”

导语:半江红半河锈——客观地回顾一下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乾隆皇帝的《十拳武功》的以下文字材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清朝的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在历史上的口碑向来是褒贬不一,而且总体上贬大于褒。前两年一部大红的纪录片《国家宝藏》,又让这位乾隆爷因为审

半江红半河锈——客观地回顾一下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乾隆皇帝的《十拳武功》的以下文字材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清朝的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在历史上的口碑向来是褒贬不一,而且总体上贬大于褒。前两年一部大红的纪录片《国家宝藏》,又让这位乾隆爷因为审美问题和「 ”盖章狂魔”的恶癖被段子手玩坏。 我也怀疑乾隆不是雍正亲生的…… 中国古代的皇帝要论起被后人戏说的次数,乾隆若是谦居第二的话,第一基本无人认领。人们耳熟能详的除了刘罗锅跟和珅这对活宝和「 ”大明湖畔的夏雨荷”,恐怕就要数「 ”十全武功”了。不过跟前者相比,后者的出身就要正经多了,虽然也逃不掉被人玩坏的下场。 简单说说乾隆皇帝的功过是非。 在中国2千多年的王朝史中,不乏贤王雄主,也不缺昏暴之君,当然数量最多的是平庸的守成皇帝。不过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每逢一朝盛世之后经常会冒出个败家子来,轻则将祖辈辛苦攒下的家底败光,中则将盛世闹腾成乱世、使得国势转衰,重则直接把自家江山玩没了。比如刘汉之武帝、刘宋之文帝、杨隋之炀帝、李唐之玄宗、朱明之英宗,而满清的此类代表则非乾隆莫属。 史上四大败家子——汉武、隋炀、唐玄、清高,其他人根本排不上号 清朝前期有「 ”康雍乾盛世”之说。公平的讲,康熙内外皆能,其作为在历代皇帝中排不进前三也能进前五;雍正在位时间虽然不长,但论其能在守成之君中也算是佼佼者;而乾隆就让人一言难尽了。一方面他好大喜功又好兴兵事、风流自赏又性喜奢靡,同时还大兴文字狱、重用和珅等奸佞,终于将康熙、雍正两朝辛苦积攒下的家底祸祸了个精光。在乾隆执政中期之后,所谓的「 ”盛世”景象已然不在,无论国、民都陷入了普遍的贫困,尽管其后他的儿子嘉庆和孙子道光拼命的整顿弊政、力图中兴,连龙袍都打上补丁继续穿,可惜汉宣不是谁都做得来的,大清朝还是无可挽回的走向了衰落。 像刘询那样能力挽狂澜的中兴之主2千年就出了这么一个,嘉庆和道光差得太远了 所以把乾隆认定为清末备受列强欺凌、最终丧权辱国的罪魁祸首,应不为过。 不过在另一方面,乾隆在位期间延续了康雍两代对西北、西南的强势扩张政策,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对蒙古、新疆、西藏以及西南地区分裂势力的最终胜利,彻底稳定了清朝对于上述区域的统治。可以说今日中国领土疆域的大体框架,就是在乾隆朝奠定并稳定下来的,从这个角度看,他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又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清朝在西北、西南方向的大部分疆土,是在乾隆朝打下或是稳定下来的 乾隆这个人吧,好显摆、爱嘚瑟,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 ”狗肚子里装不下二两香油”。在他把持政权的60多年时间里,大大小小发动了10场战争,清史号称「 ”十全武功”,乾隆晚年对此也颇为自得,号称「 ”十全老人”。因为这些战争并非全部取胜,而且不乏小题大做、得不偿失之举,因此后人、尤其是满清和乾隆的反对者经常以此作为嘲笑和批判乾隆的依据。不过,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得长远些再对此作出评判,恐怕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再简单说说「 ”十全武功”是怎么回事。 1、「 ”十全武功”之一、二——两平准噶尔。 明崇祯八年,皇太极出兵漠南蒙古,彻底灭掉了蒙古帝国。此后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强大了起来,噶尔丹于清康熙十七年建立汗国,并与正在大肆扩张的俄罗斯人勾结,与清政府发生矛盾。 准噶尔背后捅刀,使得喀尔喀蒙古被迫撤军,俄国人趁机占领了贝加尔湖东岸的大片土地 于是清政府下定决心解决准噶尔问题。康熙三次亲征准噶尔,毁掉了自己的健康,但也终于干掉了噶尔丹,结果又冒出来个策妄阿拉布坦。雍正继位后再接再厉继续攻打策妄阿拉布坦的儿子噶尔丹策零,不过雍正打仗的手艺比他老爹差出好几百里地,一直打不赢,双方只好罢兵言和。 乾隆十年,准噶尔内乱,闹腾了将近十年。乾隆十九年,辉特部族长阿睦尔撒纳争权失败只好东逃,使得乾隆得悉内情,认为彻底搞定了准噶尔的时机已到。 准噶尔全盛时期占据了现在的新疆、西藏和青海,是清政府的最大威胁 次年二月,乾隆派遣定边将军班第和定西将军永常分两路讨伐准噶尔。因为此时准噶尔乱作一团,清军又有阿睦尔撒纳做带路党,所以一路势如破竹,到五月便占领伊犁,并活捉准噶尔可汗达瓦齐和青海和硕特部可汗罗卜藏丹津,将其押解京师。乾隆大喜,晋班第为一等公,阿睦尔撒纳为双亲王。 此为一平准噶尔。 此后乾隆为了分化卫拉特势力,仍将其划分为四部,欲仿照喀尔喀蒙古之例,使之成为大清西藩,不过这种做法却让阿睦尔撒纳大为恼火。 阿睦尔撒纳又是投奔清朝又是当带路党,可不是为了当什么见鬼的双亲王,人家的远大理想从来都是当上准噶尔的大汗。在欲求不满之下,阿睦尔撒纳发动了叛乱。 当时清军大部已经班师,只留班第与参赞大臣鄂容安率500戍卒屯守伊犁。乾隆二十年十月,阿睦尔撒纳率诸卫拉特围攻伊犁,清军寡不敌众全军覆没,班第与鄂容安自尽殉国。驻守在乌鲁木齐的永常先是不敢赴援,后又畏敌逃走,使得一平准噶尔之役前功尽弃。 一平准噶尔的前功尽弃与乾隆的决策关系很大,这个锅他必须背 乾隆闻讯大怒,诏治永常之罪,又遣策楞为定西将军率军平乱。 策楞不愧是正经姓钮钴禄氏的狠人,一战即收复伊犁,将阿睦尔撒纳撵到了哈萨克。不过此后策楞担心卫拉特诸部复叛,便屯兵伊犁不进,被不耐烦的乾隆撤职治罪,改派定边右副将兆惠攻入哈萨克境内。 姓钮钴禄的不但都是狠人而且大都是聪明人,钮钴禄•策楞也不例外 乾隆二十二年二月,策楞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卫拉特绰罗斯部和辉特部再度叛变,阿睦尔撒纳也潜回伊犁欲自立为王。准噶尔形势愈发不妙,迫使乾隆不得不再遣蒙古亲王兖札布与兆惠分两路进军,剿灭阿睦尔撒纳。 这回兖札布和兆惠的运气不错,卫拉特诸部不但再次内讧,而且瘟疫横行,死伤无算。清军趁机连续发动进攻,很快将诸部平定,兆惠再次攻进哈萨克,阿睦尔撒纳被迫逃入俄罗斯,后也染上疫病死掉。乾隆令理藩院行文俄国,要回了阿睦尔撒纳的尸体。 兆惠是乾隆朝的名将,平灭准部、回部,使新疆得以收复,他功不可没 因为卫拉特反复叛变,因此乾隆命兆惠彻底清除准噶尔余孽。此后两年间,兆惠到处搜捕,大肆屠杀,卫拉特部十不存一,事实上已经消亡。 两平准噶尔之役,乾隆不但消灭了在西北地区最大的敌手,而且拓地两万余里,是名副其实的大捷。此外还有两个意外收获——其一是乌梁海的内附,乾隆将其分为唐努乌梁海、阿尔泰乌梁海和阿尔泰诺尔乌梁海三部,归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其二就是蒙古土尔扈特部的东归,这个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就不多说了。 如今除了阿尔泰乌梁海的一部分,乌梁海三部大多属俄国和蒙古,令人痛心 2、「 ”十全武功”之三——平定回疆。 清政府平定准噶尔之乱后,控制了天山以北地区。但在天山以南,还被大大小小的「 ”和卓”割据,此前各回部附庸于准噶尔汗国,但也曾相互争战。策妄阿拉布坦曾将叶尔羌和卓玛罕木特的两个儿子波罗尼都、霍集占囚禁在伊犁,乾隆一平准噶尔之后曾将二人释放,不过霍集占曾参与阿睦尔撒纳叛乱,后逃回叶尔羌,并蛊惑其兄波罗尼都率回部独立。 乾隆二十二年,霍集占杀死兆惠派来招抚回部的副都统阿敏道,宣布与其兄建立「 ”巴图尔汗国”,此后人们习惯上将波罗尼都称为大和卓、霍集占为小和卓,并将清政府镇压这次叛乱称为平定大小和卓之战。 回部的势力远弱于准部,但讨平回部难在地理和后勤补给 大小和卓叛乱后,库车、阿克苏和拜城三地回部不肯从逆,率部北走伊犁向兆惠告变。乾隆闻讯再次大怒,任雅尔哈善为靖逆将军,率军8千攻入回疆,与大小和卓的军队1万余人先战于阿克苏,再战库车。雅尔哈善虽然击败了叛军并攻克库车,但损失较重,而且没抓住和卓兄弟。于是策楞的悲剧再现——暴躁的乾隆认为雅尔哈善无能,将其押解回京斩首,并责令兆惠即刻南下,务必尽快肃清回疆。 明朝动不动的打屁股,清朝动不动就砍脑袋,完全不讲道理 前有策楞和雅尔哈善两颗血淋淋的人头做榜样,又摊上乾隆这个得了急惊风的大老板,兆惠可不敢再当慢郎中,立即率4千精兵疾进突袭叶尔羌,结果被大小和卓以数倍兵力团团包围。兆惠也算一员猛将,率军筑寨死守,被围3月有余直至弹尽粮绝,仍死战不降,这就是史书中有名的「 ”黑水营之围”。 黑水营之围是清军的着名败仗之一,兆惠却没被砍头,难道只因为他是乾隆的亲戚? 乾隆二十四年正月,驻阿克苏的定边右副将军富德与侍卫舒赫德率3千余兵,冒雪赴援兆惠,在呼尔璊与兆惠里应外合,终于突破了大小和卓的包围圈,还师阿克苏。 刚打了个败仗、感觉脖子阵阵发凉的兆惠不敢再大意,连忙召集了3万大军,与当年夏末与富德兵分两路分别攻打喀什噶尔和叶尔羌。清军不再行险而是以力压之,大小和卓便无法抵敌,只能逃走,兆惠和富德随后一路紧追,战获甚重。大小和卓最后逃到帕米尔高原的巴达克山,被该国国王杀掉,将首级献于清军,至此天山南路彻底被清军扫平。 乾隆在平定天山南北的准部和回部之后,将其纳入中国版图,并亲自为其定名「 ”新疆”。从此清朝威震中亚地区,巴达克山、克什米尔、乾竺特、浩罕、布哈尔、爱乌罕、安集延、博洛尔及上述地区的哥萨克部纷纷遣使入贡,臣属于中国。而俄罗斯人从16世纪开始的在亚洲大陆跑马圈地,自在远东被《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所阻之后,又被清军在平定准部和回部的兵威所慑,不得不在中亚地区又停下了脚步。 这是新疆首次直接纳入中国版图,并接受中央政府管辖 扯个闲篇——兆惠这货可能是深知自家老板不好伺候,所以一边追着大小和卓往死里揍,一边没忘了抓个大美妞献给乾隆投其所好。大色鬼乾隆果然龙颜大悦,将其封为容妃,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香妃,具体事迹就不用俺废话了。 真正的容妃与被传说、戏说的香妃完全不是一回事 策楞和雅尔哈善仅仅因为慢性子就丢了脑袋,而打了个大败仗的兆惠最后却得以善终,还获美谥文襄,是否与此有关,俺就不知道了…… 3、「 ”十全武功”之四——平定苗乱。 雍正曾在云贵川桂地区实行改土归流,采取剿抚并用的方式在当地强行设置流官,以改变之前历朝对于西南边陲地区只能「 ”羁縻”、土司处于事实上的独立地位,中央政府无法实现有效统治的现实。在清廷的军政压力下,当地以苗族为主的土司虽然勉强听命,但是于心不甘,叛乱层出不穷。 改土归流对于大一统国家的意义,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羁縻州是中国古代王朝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之州,始于秦汉、兴于唐宋,在元朝达到顶峰。羁縻是什么——官员世袭、领地自治,赋税什么不存在的,称臣纳贡得看心情,心情糟糕了弄不好就造反揍你丫的!所以所谓的羁縻之地,实际上并非中原王朝的有效领土,将其划入疆域纯粹是因为脸皮太厚。像在羁縻制度达到极致的元朝,官兵经常在舆图上标明是本国领土的地方被全歼——出征八百媳妇国时,一次刚走到四川境内就被当地土司消灭,另一次在贵州境内走着走着就大军就没了……连云南都没走到。 元朝的疆域看似吓人,其实大半都是无法有效统治的「 ”羁縻”地区 这种事情在非常强调一统集权的明清两朝根本没法忍,纷纷采取改土归流的办法,取消土司世袭、设置州县、派遣流官进行直接统治。这种中央政权与土司之间的矛盾,在乾隆在位期间最为激化,并爆发了一系列的战争。 雍正十三年九月,乾隆刚刚继位,便派遣张广泗为云贵、两广、川鄂湘七省经略,平定苗疆叛乱。张广泗采取安抚熟苗、力剿生苗的策略,选取精兵猛攻九股苗和沿清水江各寨,很快就将各路叛苗击溃,被迫逃入深山。此后张广泗又兵分八路,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使得叛苗断粮之后再进山搜剿。到乾隆元年六月,共毁苗寨1千余座,斩首4万级,苗乱遂平。 平苗之役没有两讨金川名气大,但波及地域之广、人口之众远大于后者 此后数年间,黔湘粤等省又有几次小规模的土司叛乱,均被张广泗平定,因此深受乾隆信任,晋云贵总督兼领巡抚,封三等世代承袭的轻车都尉,乾隆十年又加太子少保衔。 乾隆在西南诸省平乱,虽然同样存在杀戮过重的问题,但极大的打击了世袭土司的分裂势力,使得清廷对于西南的统治得到了有效的加强,此后才能发动大小金川之役。 4、「 ”十全武功”之五、六——两讨金川。 大小金川位于今天的四川西北部阿坝州境内的金川县和小金县,当时不过弹丸之地、数万人口,但是地势极为险峻,易守难攻。 大小金川不过弹丸之地,但清廷数征耗费之大,简直让人目瞪狗呆 乾隆十一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发动叛乱,乾隆任命平庙有功的张广泗为川陕总督讨伐莎罗奔。张广泗采用平苗故技——抚熟剿生,并分兵七路打算奇袭大小金川,不过这回他信任的「 ”熟蕃”良尔吉暗结莎罗奔,导致军情泄露,使得张广泗的攻势毫无进展。这一次乾隆又沉不住气,派大学士纳亲前去督战,结果纳亲与张广泗不合,又轻敌冒进混乱指挥,使得请军损失惨重。于是熟悉的一幕再次发生——乾隆第N次大怒,将张广泗斩首、纳亲赐死。 气急败坏的乾隆又把小舅子傅恒派到大小金川,而傅恒则放手信任名将岳钟琪,采用精兵偷袭、直捣敌巢的办法,连续取得胜利。而且莎罗奔曾在岳钟琪部下作战,对岳非常敬畏,于是遣使请降。乾隆此时正因为在这么一块弹丸之地丧师靡饷搞得焦头烂额,于是立刻借驴下坡。下诏赦罪班师。 乾隆朝的名臣中,人品才华出众而且极受信任者,无人能出傅恒之右 此为一讨金川之役。 金川之役后岳钟琪一直做四川提督,有他坐镇将士用命、四夷慑服,即便偶有叛乱也是他人到即平。不过自从乾隆十九年岳钟琪病故之后,金川又开始不消停了。 岳钟琪是岳飞21世孙,堪称乾隆朝汉人第一名将 莎罗奔老病之后,其侄郎卡便趁清廷用兵西北平定准部和回部叛乱之际,屡屡挑起事端。郎卡死后,其子索诺木和小金川土司僧桑格联手对抗官兵,使得西南局势再度恶化。 杀大臣如杀鸡一般的乾隆再度赐死办差不力的四川总督阿尔泰,改派自己的老丈人桂林与大学士温福共讨金川。结果老丈人打仗手艺太潮,不但仗没打赢还累得全军覆没,暴脾气的乾隆又不好宰掉老丈人,只好将其革职,改派军机大臣阿桂继续讨伐金川。 在乾隆朝傅恒是第一名臣的话,阿桂能排第二 阿桂还算靠谱,先是一战拿下小金川,把僧桑格撵到了大金川。不过另一路的温福遇袭身亡,丧师3千余人,连累得小金川也得而复失。不过阿桂继续靠谱,于乾隆三十八年复夺小金川,并兵分三路进攻大金川,屡战屡胜,打得索诺木魂飞魄散,杀掉好兄弟僧桑格献尸求和。阿桂不理,继续进攻,终于在乾隆四十年攻下勒乌围,索诺木先是亡走噶尔崖,最后不得不投降。 一讨金川用时3年,二讨金川用时5年,而金川之乱前后延绵合计20年,丧师累计数万,靡费国帑达7千万两,为平定西北所耗的两倍,国库为之一空,堪称得不偿失。 乾隆十八年清廷的年入大概才5千万两银子,可见两讨金川靡费之巨 但另一方面,清廷彻底废除了川西北地区的土司制,巩固了改土归流的成果。 5、「 ”十全武功”之七——缅甸之役。 乾隆中期时,因时任云南总督吴达善贪污滥杀而且无能,引来缅甸犯边。继任总督刘藻派兵反击,结果先胜后败,于是乾隆N+1次大怒。不过这回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居然没杀刘藻,只是将其降为湖北巡抚,没想到老刘也是个暴脾气,愤而自杀。 继继任总督是大学士杨应琚脑子不好,先是密奏缅甸「 ”可取”,战败后又诿过于内附土司,不出意外的把乾隆惹火了,于是老杨也不出意外的丢掉了脑袋。 乾隆三十二年至次年二月,继继继任总督明瑞先是攻入缅甸,又因粮尽撤退,在途中被缅兵包围,所部近2万人大部战死。 缅甸之役完全是乾隆好大喜功所致,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乾隆这下里子面子都丢没了,愤愤的拒绝了缅王的求和,再次派出小舅子傅恒为经略、名将阿桂为云贵总督,从全国调发军队5万人,非得跟缅甸死磕到底。 乾隆三十四年,傅恒发动对缅作战,先是大败缅甸水军,又攻克新街,但在老官屯受阻,屡攻不下。不过对于清军来说真正的大敌不是缅兵,而是气候和环境——入缅的3万大军中因疫病死亡者过半,连总兵吴士胜、副将军阿里衮、副都统永瑞、提督五福等大将都相继病死,傅恒也未能幸免,一病不起。 乾隆爱煞了皇后富察氏,对小舅子自然爱屋及乌,闻讯后大惊失色,里子面子都不要了立刻下令傅恒班师。正巧此时缅王也跑来求和,乾隆再次借驴下坡,册封其为缅甸国王,恢复正常贸易,缅甸纳贡投诚,正式成为清朝属国。 乾隆与富察皇后的爱情堪称经典,而后者的早逝也是造成前者后来性格大变的原因之一 跟两讨金川之役相比,缅甸之役更加得不偿失,而且乾隆最终还是搭上了小舅子傅恒的一条性命。 6、「 ”十全武功”之八——平定林爽文之变。 这个比较简单——乾隆五十一年冬,致力于「 ”反清复明”的天地会首领林爽文,因不满台湾总兵柴大纪等搜捕、杀害会中成员,于是纠集会众杀死彰化知县俞峻、及清兵300余人。同时另一天地会领袖庄大田也起兵响应,攻下彰化、诸罗与凤山,聚众3千余人,共推林爽文为盟主,并蓄发易服,建元顺天。一时全台皆乱,清廷震动。 从次年起,乾隆先后派遣水师提督黄仕简、陆路提督任承恩,闽浙总督常青等人平乱,但是除了台湾总兵柴大纪奋力保住府城外,其余要么作战不力,要么胆怯无能。乾隆只好再调傅恒之子、陕甘总督福康安和内大臣海兰察赴台督办军务,福、海都是久经沙场的名将,平定这种规模的叛乱不在话下,仅用时三个月便将林爽文和庄大田击败捕获,平定了这场内乱。 林爽文之变其实没什么好说的,除了保证了国家的一统 不过此后又有一个插曲——台湾总兵柴大纪本来平林之乱中屡立功勋,但得罪了福康安,于是后者便参了前者一本。乾隆自然听信内侄,便将柴大纪押赴京师审问,结果老柴也是头倔驴,竟然当面顶撞乾隆——那还有个好?于是又一位清朝名将丢了脑袋。 7、「 ”十全武功”之九——安南之役。 在明朝时,成祖朱棣曾征服安南,置交趾布政使司,但不足20年再度失地。此后安南的黎朝传承百年后,权臣当政,阮氏据顺化独立,于是安南又分裂为安南和广南两国,安南也由权臣郑氏秉政。 越南屁大的地方从古乱到今,懒得说 乾隆五十二年,广南攻打安南,杀权臣郑栋,国王黎维祁不知所踪,其母、妻及宗室逃亡广西,求救于清廷。此时的乾隆咸吃萝卜淡操心,认为黎氏守藩奉贡百年不绝,作为「 ”天朝上国”有兴灭继绝之责,于是下令两广总督孙士毅、云南提督乌大经率兵2万讨伐广南。 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孙士毅出镇南关,一路势如破竹,又有安南军民做带路党,很顺利的攻陷河内。此时黎维祁也不知从哪个耗子洞里钻了出来,再次被册封为国王。 这一仗打得太顺,于是孙士毅有点飘了,放松了警惕。乾隆五十四年元旦,广南亲王阮文惠突袭河内,孙士毅猝不及防之下大败而逃,得以撤回镇南关的清军还不到一半。此后黎维祁也携家带口逃入广西。 乾隆闻讯N+2次大怒,将孙士毅一撸到底,改派大侄子福康安为两广总督,本是决意再战。不过此时阮文惠也害怕清军报复,遣使谢罪求和。此时乾隆已经年老,而且清朝的国力已经支撑不起旷日持久的战争,便在阮文惠满足了他的受降条件之后,封其为安南国王。 安南之役与缅甸之役一样,纯粹是乾隆吃饱了撑的 至于委屈巴巴的黎维祁,乾隆把他弄到北京编入汉军旗,当了大清的顺民。 这一场如同儿戏的安南之役,乾隆再次里子面子全丢光,堪称可耻。 8、「 ”十全武功”之十——廓尔喀之役。 廓尔喀其实就是尼泊尔,虽然是个地僻人稀的小国,但以民风悍勇着称,本来跟中国没有什么联系,不过到了清朝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廓尔喀人所谓「 ”骁勇善战”,其实大都是夸大其词,连已经腐化的清军都打不过 元朝时期西藏首次正式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不过蒙古人管理国家的水平也就是那么回事,连自己的老家岭北行省都在事实上处于「 ”羁縻”状态下——从成吉思汗时代一直乱斗到明朝中期,靠着万历皇帝的经济援助才赶走了瓦剌、降服了兀良哈,还能指望他们把西藏管成啥样?明朝继承了对于西藏的主权,设置了乌斯藏都司,不过各级军政机构的官员名义上由明廷任命,但实际上都封委当地的僧俗首领出任,中央政府对于当地的控制力并不强。到了清朝前期,准噶尔的策凌敦多布曾攻入西藏并占领拉萨,罗卜藏丹津也在青海发动叛乱,但是康熙和雍正数次用兵驱逐准噶尔势力,最终将青藏纳入清朝版图。雍正二年,清廷在青海设置西宁办事大臣,雍正六年又设置拉萨办事大臣,从此历世达赖、班禅须经中央政府册封也成为定制,并确立西藏地方涉外事务、边境国防的决定权归中央等原则,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 西藏也是在清朝正式被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廓尔喀之役还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因此才有廓尔喀之役,要放在以前,中央政府想插手也没可能。 乾隆四十五年,班禅赴京庆贺皇帝寿诞后不幸病故,朝廷赏赐的财物引得其兄弟仲巴呼图克图和沙玛尔巴争夺。沙玛尔巴失败后便于乾隆五十三年煽动廓尔喀入寇后藏以为报复,当时的驻藏大臣巴忠首鼠两端,一边以岁赐白银1.5万两诱得廓尔喀退兵,一边上奏乾隆已将廓尔喀「 ”击退”。次年廓尔喀国王拉特纳巴都尔来要钱,结果没人搭理他,于是廓尔喀二次侵入后藏,攻陷首府扎什伦布,继任驻藏大臣保泰只好向朝廷告急。乾隆N+3次大怒,可惜此时巴忠已经畏罪自尽,他没人可砍,便再次派出大侄子福康安和海兰察去砍廓尔喀人。福海组合倒是很争气,乾隆五十七年二月抵达后藏,四月就打跑了廓尔喀收复失地,六月翻越喜马拉雅山,攻入廓尔喀700里。不过廓尔喀人死守国都加德满都,清兵久攻不克,还打了个败仗,于是双方陷入了僵持。 福康安人品才华皆不如其父傅恒,但说他是乾隆的私生子纯属胡说八道 此时廓尔喀实际已经被打残了,只得遣使求和。而清朝这边,乾隆年老怠政,福康安意兴阑珊,于是双方很快达成和议——廓尔喀取消岁赐要求,清朝册封拉特纳巴都尔为廓尔喀国王,成为中国藩属,订五年一贡制,福康安撤军。 乾隆爱显摆也不是没有好处,比如我找图就一点也不费劲 最后简单评价一下乾隆的「 ”十全武功”。 说到「 ”十全武功”,我映入脑海的第一印象竟是白乐天的名句「 ”半江瑟瑟半江红”——尽管以此形容其毁誉参半不甚贴切,但我也不想改了。 乾隆的十全武功以及他治下的江山也像这条大江,美则美矣,但无奈夕阳西下 这十场战役中,缅甸、安南战役纯粹是乾隆好大喜功所致,得不偿失不说,其结果近乎耻辱;平林和平苗两役的规模和影响与其余八战相比不值一提;两讨金川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与清廷所付出的成本相比却是大大的得不偿失;相比之下廓尔喀之役就很有必要了——在三哥还沉迷于载歌载舞不可自拔的时候,尼泊尔始终是对于西藏地区最大的外部威胁,这一仗彻底打消了廓尔喀对于西藏的野心;而两平准部和平定回疆之乱的收获和意义,无论怎么拔高都不为过,可以说今日之中国仍受其遗泽。 从汉唐通西域以来,天山南北只能算是中国的势力范围,而不能算作疆域,而且这种脆弱的联系也是时断时续。元朝时,天山南北属于察合台汗国所有,鉴于蒙古四大汗国与元朝的实际关系,仍不能将其作为元朝的通知范畴。明朝时,此地仍为蒙古诸部占据,明廷只能望之兴叹。乾隆讨平准部、回部之后建新疆,天山南北才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这无论如何都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不可磨灭的一件大事。 仅凭开拓西北的三场战役之功,乾隆爱怎么吹就怎么吹吧 有此一功在手,乾隆哪怕嘚瑟上天、自称「 ”百全”、「 ”千全”老人,起码我本人就算捏着鼻子也得忍了。而且就算再讨厌满清的朋友,在破口大骂之前是不是也要因此注意一下用词? 对比晚明、盛清及晚清疆域,我没什么话说 不过这十场战役之所得,大都是仰仗于前线将领和士兵的谋略和勇气,而乾隆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往往是负面的——瞎谋划、滥用人、乱指挥,稍有挫折就「 ”大怒”,随后便是杀鸡一般乱砍脑袋。若不是他胡乱掺和,这几仗肯定不会打得如此费劲,所以想骂乾隆的童鞋请继续,我没意见。 不管什么仗只要乾隆一掺和,难度立刻变成地狱级 此外乾隆一朝对内的用兵,还有乾隆三十九年讨平山东王伦叛乱、乾隆四十六年讨平甘肃苏四十三之乱、乾隆四十八年讨平甘肃田五之乱等。可能是国内民变四起太过丢人,所以没将其列入自己的「 ”武功”之内,也算是乾隆罕见的谦虚了一回。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二战后日本人的平均身高为何增长了4厘米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下一篇:中国历史名人排行榜越详细越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