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乾隆编舞台剧想震慑英国人,为何反而被小看了呢?

导语:清代乾隆大师才华横溢,精通棋书画,但最擅长的是当导演,用戏剧忽悠外国人。然而,乾隆高估了清人的演技,最终导致英国人对清朝表现出蔑视。

清代乾隆大师才华横溢,精通棋书画。但是,乾隆最擅长的是当“导演”。他导演的“国际大片”忽悠外国人,堪称一绝。不动一兵一卒,万国皆可来朝鲜。

当外国人来中国进贡时,甘龙安排了一条特殊的进贡道路,进贡道路在这里经过,“山河壮丽,人物厚重”。但乾隆运筹帷幄,选择了“更壮丽气象”的路线,安排了大型原生态情景喜剧《满清印象》,由满清官员和民众演出,让外地人在灵魂深处对满清深信不疑的同时,边走边看。

在那部戏里,省官修道路、桥梁、房屋;沿途各驻防“旗帜鲜明,战事精准”,逐一查看各国使臣、侍从、贡品数量,以塑造清朝严谨的外交体系。

乾隆五十八年,英国使团访华。当时的英国号称帝国不立,实力最强。乾隆担心一部电影《满清印象》的威慑力不够,特意安排了大型专业舞台剧《四海升平》。

这部戏独树一帜,指的是“海龟”,骂的是“蛮夷”,讲的是文昌皇帝带领天神和金夫妻降伏多灾多难的海龟,颂扬对皇帝的崇拜。乾隆用文昌帝的口警告英国要听话,什么都不要做,这样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但英国人就是没看懂,更别说理解剧中的深意——因为乾隆确实高估了清人的演技。

清的“团演”质量低,水平差,上台就毁了一场好戏。尤其是那个狡猾的英国人虽然不懂剧,但他看到了剧里的破绽,看到了线索。

先说形象。人们可以参与乾隆导演的大片,祖坟冒烟是好事。更别说打扮了,他们至少得买几套像样的衣服。而清朝人没有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认为自己是吃瓜的人。演出开始后,他们衣衫褴褛地走上舞台,个个面黄肌瘦,失去了清朝的所有面孔。

先说诚信。清朝是一个文明礼仪古国。人受儒学洗礼多年,要有礼义廉耻之心。这群人玩的很好,感谢老外给的剩饭剩菜,贪婪的争夺老外泡的茶。然后他们烧开水喝了,在外国人面前出丑。

最后,和谐的问题。清朝“兴盛”的根本原因是在乾隆的英明领导下,官民“和谐”,团结一致,谋求共同发展。团体表演者不能理解这个意思。当他们看到一个官员,他们像大蒜一样磕头。他们不敢在管家面前泄露气氛。就算被逼得猪狗不如,也会逆来顺受,毫无怨言。

看剧之前,英国人对清朝多少有些敬畏;看完歌剧,英国人逐渐对清朝表现出蔑视

因为甘龙导演的剧很精彩,剧中的清朝很强大,掩盖不了清朝政府残暴专制,人民愚昧落后,社会陌陌麻木的现实。基于此,英国人得出结论:“大清帝国只是一艘破旧的古船”,“只是一个泥足巨人,轻轻一碰就能被打倒在地”。

40多年后,英国人又来了,但这一次,他们没有带贡品,而是做了一艘坚固的船,做了一把枪,让“老船”千疮百孔。乾隆花了人力物力安排各种好戏,最后都是自欺欺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baike/493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北宋的“庆历新政”为何会失败?揭秘其失败的根本原因下一篇:此女不想参加选秀却被朱元璋看中,后来结果如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