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登上的是哪里的“碣石”?

导语:今天边肖为你带来了曹操登上的“碣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和边肖一起看看。《碣石在东看海》是曹操《观海》中的一首诗。全文如下:东岸登上碣石山看浩瀚大海。大海如此广阔无垠,岛屿高高耸立在海面上。树木和百草枯,非常茂盛,秋风吹树出悲伤的声音,大海是汹涌的巨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似乎来自浩瀚的海洋。去太阳和月亮的旅行。明星

今天边肖为你带来了曹操登上的“碣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和边肖一起看看。

《碣石在东看海》是曹操《观海》中的一首诗。全文如下:

东岸登上碣石山看浩瀚大海。大海如此广阔无垠,岛屿高高耸立在海面上。树木和百草枯,非常茂盛,秋风吹树出悲伤的声音,大海是汹涌的巨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似乎来自浩瀚的海洋。去太阳和月亮的旅行。明星——韩是出彩的,如果说出来的话。我很高兴用这首诗来表达我内心的渴望。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文武双全,才华横溢。那么《东方碣石》中的碣石在哪里呢?

地理位置

“古人故里之争”是近代以来在全国各地出现的现象。比如“夜郎故国”的位置之争,湖南和贵州这几年就互相锁定了。《观海》中的“碣石山”也是有争议的,有两大证据:

山东省无棣县

为了证明《观渤海》中的“碣石山”就位于此处,无棣县的文史工作者曾主张证据:

顾的《志》记载,济南府海丰县有一座马谷山,即大节石山。

《山东通志》记载:赵玉芝记载古碣石山;

《无棣县志》也记载:大山,原名碣石山、燕山、马谷山;

《史记·秦始皇列传》曾记载秦始皇游碣石的经历,使燕人陆胜乞羡,誓高。刻碣石门),《山东通志》也记载了这一事件:秦始皇东游碣石,后又放弃此地,因名恨郡;

以上是山东引用的证据。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

相对于能列举大量史料的山东省,河北省明显缺乏相应的数据作为证据。仅仅通过在秦皇岛海边附近发掘一处秦朝的宫殿遗址,就确认为碣石山的位置,但这只能证明秦始皇去过秦皇岛,否则秦皇岛不会被称为“秦皇岛”,但不能证明曹操经过这里。

所以这个说法本身缺乏很强的说服力。相反,山东省引用的证据是相当有说服力的。但是秦皇岛有一个山东省没有的地理优势,就是离渤海很近。渤海,也就是《观渤海》中所指的海,从下图可以看出秦皇岛离渤海很近,可以俯瞰渤海。

无棣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远离渤海。碣石山虽然海拔63.4米,但在这个高度显然不可能观测到渤海,只能看到一片广阔的地平线。然而,在碣石山附近有一个24平方公里的马殷湖。如果曹操在无棣县碣石山,他大概看到的是马殷湖而不是渤海。

这个平静的小湖,似乎没有曹操在《观海》里写的“日月之行”。就全诗的气象而言,马殷湖似乎缺乏诗中那种雄伟、壮烈、苍茫的气势。

综上所述,秦皇岛的碣石山有地理优势,靠近渤海。如果曹操在秦皇岛观测渤海,更符合《观渤海》中的天气。但是无棣县在史料上有优势,可以证明曹操可能在这里。如果是这样的话,是时候佩服曹操的想象力和文笔了。

诗歌背景

曹操《观沧海》写于北返乌桓途中。官渡之战后,袁绍势力崩溃,袁谭、袁尚两子分裂,其中袁尚被曹操击败后逃往北方的乌桓。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彻底瓦解袁和五环路的势力,带着谋士郭嘉北上征五环路。

乌桓是北方游牧民族,东胡部落之一,族群不详。据说是蒙古语和突厥语。

当时曹操的行军路线是这样的:

秋七月,水泛滥,海不可通,请田畴为乡引路,服从他。引军出卢龙塞,塞外之路绝不会通,但离山谷五百余里,过白潭,过平岗,涉及鲜卑朝廷,指东晋柳城——“三国,武帝纪”

柳城是今天辽宁朝阳的南面。

当时曹操本来打算从武定过山海关,进入辽东。然而,由于大雨,道路泥泞。在天畴的建议下,又开辟了一条路,离开卢龙塞,进入辽东。

从当时的全程来看,曹操似乎没有理由去南方的山东无棣县。按照曹操当时的行军路线,秦皇岛可能性更大,渤海的景色更符合《观渤海》里的天气。无棣县虽然引用了各种史料,但其地理位置并不符合当时曹操的行军路线。

所以秦皇岛的碣石山最有可能是曹操爬的碣石。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古代女子如何避孕?为什么这两处地方的人不能随便怀孕?下一篇:夏朝到底存不存在?甲骨文中为何找不到夏朝的记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