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楚汉谋士排名前十 韩国历史大将排名

导语:本文列出了楚汉谋士排名前十和韩国历史大将排名,让读者了解历史上的优秀人才和杰出军事将领。这些人物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出了重要贡献,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目录导航:

  1. 楚汉谋士排名前十
  2. 七国名将排行
  3. 战国韩国第一名将
  4. 战国七雄七大名将排名
  5. 明代韩国名将
楚汉谋士排名前十

1、王猛

王猛,字景略,十六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王猛出生于贫穷的农村家庭,常年隐居山中。王猛非常喜欢学习和读书,尤其是在兵法上面深有造诣。王猛在前秦任职十八年间,王猛综合儒法,选拔廉明,讲求实效,政绩斐然。在政治上抵制氐、羌权贵,整肃吏治,强化中央集权。王猛最大的功劳就是帮助苻坚扫平群雄,完成对北方的统一,因此,王猛也被称为“功盖诸葛第一人”。

2、姚广孝

姚广孝年轻的时候在苏州妙智庵当和尚,精通儒释道三教的文化,而且姚广孝与当时的儒释道三家学术领袖都有密切的关系。洪武15年,姚广孝被明太祖朱元璋选中,正式进入官场,随后,以“臣奉白帽著王”结识燕王朱棣,主持庆寿寺,成为朱棣的主要谋士。姚广孝最大的功劳就是帮助燕王朱棣策划了靖难之役,帮助朱棣成为了皇帝。

3、刘伯温

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既然刘伯温能够和诸葛亮齐名,那绝对不是泛泛之辈。刘伯温博古通今,尤其在象纬之学上有很深的造诣。刘伯温最大的功劳就是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辅佐朱元璋平定了天下,为此,朱元璋多次称刘伯温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4、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下晓奇门遁甲,精通各家兵法,被称为三国第一丞相。诸葛亮早年的时候隐居隆中,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统一天下的夙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惜致死都没能完成毕生的目标,让人感叹的同时也对他充满了敬佩。

5、苏秦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苏秦是鬼谷子的徒弟,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学成后开始外出游历,但最后却潦倒而归。于是苏秦开始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终于学业有成,再次踏上游历之路,被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6、范蠡

范蠡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谋士,越国灭后,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打败了吴国,复兴了越国,而且还帮助勾践成为了春秋时期最后的一位霸主。在功成名就之后,范蠡抵御住了功名利禄的诱惑,急流勇退。随后范蠡开始经商,不久后成为当时的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范蠡也因此被人们称为“商圣”。

7、张良

张良,字子房,楚汉时期著名的谋士,张良本是韩国的贵族后裔,在韩国被秦国灭亡后,张良开始游历于各国之间,偶然的机会下成为刘邦的谋士。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打败了项羽,赢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并建立了西汉政权。张良让刘邦从一个名不经转的小人物成为了声名赫赫的汉高祖,功劳不可谓不大。

8、管仲

管仲,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齐僖公三十三年,管仲开始辅助公子纠,随后被拜为齐国宰相。管仲在位期间,大兴改革,齐国的实力日益强盛,最后成为春秋时期公认的霸主。管仲也因为杰出的表现和巨大的贡献被人们誉为“华夏第一相”。

9、姜子牙

姜子牙也叫姜尚,是商朝著名的历史人物。姜子牙出生贫寒,早年的时候为了谋生开过酒店卖过酒,做过屠夫买过牛肉,但是不管姜子牙做什么都不会忘记刻苦学习,而且在姜子牙的心中始终希望着有朝一日能够辅佐明君治理国家。直到72岁,姜子牙才遇到了周文王姬昌,他和姬昌相见恨晚,相谈甚欢,姬昌觉得姜子牙是一个奇才,于是和姜子牙一起乘车而归,尊姜子牙为太师。日后,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姬氏终于成功的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建立了周朝。周朝建立后,姜子牙被封到齐国,成为齐国的创始人,齐文化的开创者。

10、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不过鬼谷子却很少过问世事,常年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在历史上的记载很少,但世人都知道他他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 道教尊其王禅老祖。

第一张良,神机妙算辅助刘邦建立大汉朝。第二陈平,离间项羽团队,暗算刘邦,笼络韩信。第三范增,项羽集团首谋士。第四蒯通,韩信身边高级谋士。第五骊食其,刘邦身边高级谋士。第六萧何,刘邦账下高级谋士。第七曹参,刘邦身边谋士。第八周勃。第九陆贾。第十周昌。

第一名、张良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论在后世的名气,五人中张良毫无疑问当局第一,张良更是被誉为谋圣,与文圣孔丘、诗圣杜甫、武圣关羽等并列为我国古代14位杰出的圣人,张良有勇有谋,更是集义士、谋士、隐士于一体,他曾在博浪沙勇刺秦皇,此为义士,辅佐刘邦从一介布衣到天下至尊,此为谋士,刘邦称帝后,张良能够看清形势,急流勇退,归隐山林,功成名退,此为隐士。

第二名、陈平

陈平原本效力于项羽,后来弃楚投汉投奔了刘邦。

第三名、范增

范增是项羽集团的首席谋士,古稀之年选择出山,当时的项家军在诸多奇遇军中并不算强,范增加入项家军后,建议找到流落在民间的楚国皇室雄心,建立正统,拥其为王,这才让项家军迅速崛起,在后来的楚汉相争中,范曾帮助项羽让楚军始终处在优势之上,并且早就看出刘邦野心勃勃非池中之物,多次建议项羽除掉刘邦,但是都在项羽一次次犹豫之中错过。

第四名、蒯通

蒯通是韩信身边的谋士,对于蒯通的谋略,可以用他向韩信的两次献策来说明,一计韩信听从害死一人,另外一计韩信没听害死自己,第一计是在韩信准备攻打齐国时得知郦食其已经成功说服齐国投降便准备罢兵,蒯通建议韩信继续攻打齐国,理由是并未接到刘邦罢兵的命令,并且郦食其仅凭一张嘴就拿下了70余城,趁齐国现在毫无防备将其拿下轻而易举,这到手的军功不要白不要,韩信听从了蒯通的建议,顺利拿下了齐国,但这个做法害死了郦食其,齐王认为立基是来迷惑自己的,便下令将其烹杀。

第五名、郦食其

郦食其古稀之年选择出山,选择了当时势力相对弱小的刘邦,帮助刘邦用计攻克陈留,得到了大批军粮,后又劝降秦将,不战而下武关,在楚汉相争僵持不下时,他建议刘邦夺取荥阳,占据敖仓,获得了巩固的据点和粮食补给,为日后逆转形势反败为胜奠定了基础,出使齐国,劝降齐王田广归顺刘邦。

10、王猛

王猛,字景略,十六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王猛出生于贫穷的农村家庭,常年隐居山中。王猛非常喜欢学习和读书,尤其是在兵法上面深有造诣。王猛在前秦任职十八年间,王猛综合儒法,选拔廉明,讲求实效,政绩斐然。在政治上抵制氐、羌权贵,整肃吏治,强化中央集权。

9、姚广孝

姚广孝年轻的时候在苏州妙智庵当和尚,精通儒释道三教的文化,而且姚广孝与当时的儒释道三家学术领袖都有密切的关系。洪武15年,姚广孝被明太祖朱元璋选中,正式进入官场,随后,以“臣奉白帽著王”结识燕王朱棣,主持庆寿寺,成为朱棣的主要谋士。

8、刘伯温

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既然刘伯温能够和诸葛亮齐名,那绝对不是泛泛之辈。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马谡才气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

孙乾

孙乾(?-约215年),字公佑。北海郡(治今山东昌乐西)人。 东汉末年刘备的幕僚。最初被大儒郑玄推荐于州里。刘备领徐州,以孙乾为从事。自徐州跟随刘备,多次作为刘备的使臣。刘备定益州后,拜孙乾为秉忠将军,其待遇仅次于麋竺,与简雍相同。不久后便病逝。

简雍

简雍(生卒年不详),字宪和。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汉末三国时刘备帐下谋士。他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后跟随刘备奔走。常作为谈客,往来使命,刘备围成都时,简雍劝说刘璋投降。不久,官拜昭德将军,地位次于麋竺。简雍擅于辩论、议事。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与刘备同坐时,亦盘腿而坐,不理威仪。和除诸葛亮外的人相处时,他都独占一榻,卧姿对话,从不屈就于人。

马良

马良(187年-222年),字季常,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马谡之兄,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而马良又在五人中最为出色,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担任荆州牧,征召马良为州从事。马良与诸葛亮关系友善,曾奉命出使东吴,受到孙权恭敬的接待。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任命马良为侍中。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东征东吴,派马良招纳五溪少数民族。同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兵败,马良也遇害身亡。

伊籍

伊籍,字机伯,生卒年不详,兖州山阳郡(今山东金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年少时依附于同乡刘表。刘备落难到荆州时,伊籍时常拜访,托请刘备照顾。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死,伊籍便转投刘备,一起渡江南下。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蜀帮助刘璋,伊籍亦有跟随。随后刘备和刘璋双方决裂。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定益州,任命伊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其待遇次于简雍、孙乾等。后升任昭文将军,并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同编制《蜀科》。

张松

张松(?-212年),字子乔 (字永年为演义混淆,实为蜀中另一位名臣彭羕的字)。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建安十三年(208年),为益州牧刘璋别驾从事,被派遣至曹操处而不为其所存录,因而怀怨恨。回蜀后,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并说璋连好刘备;其后,又说璋迎备以击张鲁,皆为璋所采纳。建安十七年(212年),暗助刘备,为其兄张肃所告发,刘璋怒而将他斩杀。

徐庶

原颍川郡长社县人。徐庶本名单福,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求学于儒家学舍。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曹操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且终生未向曹操献技谋策。

庞统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法正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全三国文》辑录有其文一篇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

七国名将排行

秦国:白起

秦国的武将多如过江之鲫,不然也不可能靠着武力镇压成为最终一统六国建立封建帝制的那个国家,但在秦国所有武将中,有一个人的成就是所有人公认的,那就是白起。白起与王翦同为来自秦国的战国四大名将,但白起却是秦国唯一的“武安君”。

武安君是什么?以武安邦,是为武安,:“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白起是秦国最尖锐的一柄刀刃,一生驰骋戎马,攻略城池70多座,还有个“人屠”的外号。可惜功高盖主,秦昭襄王怕自己的继承人压制不住白起,因此将其赐死。

赵国:李牧

除开秦国外,战国时期将领最出名的国家应当就是赵国。这两个国家之所以武将都如此能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都需要抵御北边的匈奴,这些将领都是通过与匈奴对战训练出来的。

李牧之于赵国,更甚于白起之于秦国,白起是攻略城池,李牧是固守边疆。作为赵国最能打的武将,李牧先是在北部边境抵御匈奴,之后又去抵御秦国,被封为赵国的武安君,是赵国危难之际唯一的支撑,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

如此赫赫威名同样引来了赵王的猜忌,秦国只用一个离间计就让赵王自断双臂杀害李牧,赵国也随之灭亡。

楚国:项燕

楚国虽然国土面积广袤,也曾一度称霸战国,但要论顶级名将,似乎还真差点了,私以为也就项燕在名气以及能力上会稍微好点。项家世代都是楚国将领,到了项燕这一代也算是继承了家族的“事业”。

可惜这个时候楚国哪怕仍然实力强横,但跟秦国还是无法相媲美,秦国横扫六国的脚步无人能阻。但不管打不打得过,该打还是要打,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亡国吧?于是项燕领命而出,并在公元225年大败秦将李信,让秦国在剿灭六国途中难得吃了个大败仗,楚国也因此成为了其余六国中最难打的那个国家。

但是很快嬴政换上了名将王翦,跟战国四大名将相比项燕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双方兵力与实力的差异,楚国最终被破,项燕自尽殉国。

燕国:乐毅

燕国不仅有太子丹,还有名将乐毅。说实话乐毅的能力在战国名将中属于被低估的那种,毕竟燕国在战国七雄中不算什么强国,之前面对齐国的入侵还连连败退,成就了齐将匡章之名;但乐毅一登上战场,立刻率领联军连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打得齐国仅剩莒城、即墨,还打出了以少胜多之战。

但可惜同样是功高盖主,燕昭王去世后,登基的燕惠王从小就看不顺眼乐毅,这让齐国找到空子施展反间计。乐毅心灰意冷懒得跟燕惠王掰扯,干脆出走离开燕国,最终死于赵国。

齐国:匡章

齐国最出名的两大名将匡章跟田单都是跟乐毅差不多时期的人物,匡章伐燕,乐毅伐齐,田单再施展反间计,可谓是冤冤相报何时了。不过如果要在匡章跟田单中选一个最能代表齐国的,我大概会选择匡章。

匡章一开始并非武将,他是个文人,师从孟子,结果莫名就跑去打仗,还率十万大军直指燕都。打完了燕国又去打楚国,在垂沙之战中大胜而归,让楚国衰落了好一阵子,之后又跑去攻打秦国,直接攻破秦国函谷关,秦国被迫求和。这些功绩称他为齐国第一名将,真不算夸张。

魏国:吴起

吴起,战国顶级人才之一,不仅能打,还能变法,放在秦国至少也是个王翦、商鞅相加的水平。只不过能力突出不代表一生顺遂,吴起这一生实在是太不顺了。

吴起本是卫国人,出生在一个“家累万金”的富贵家庭。但可惜天生不是走政治的路,最后钱花了名气赔上了还一事无成,就连学习个儒术还被断绝师徒关系。一气之下的吴起决定跑去鲁国打仗。

鲁元公一开始也算重用吴起,但随着猜忌之心的萌发,吴起无奈离开鲁国,去到魏国求发展。在魏国时期是吴起的高光时期,既大败秦国,使得秦惠公五十万大军都吃败仗而归,又攻伐齐国,一路打到灵丘,“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战绩赫赫。

然后他就又被害了,不得已从魏国逃到楚国。虽然楚国是吴起经历的最后一个国家,但由于他在楚国更多的功绩是在变法上面,所以在武将方面的成就还是将他归到魏国。

韩国:无

不是不想选,但韩国作为夹缝中生存的国家,面对来自楚国、秦国、赵国等等国家的威胁,今天被这个打明天被那个打,除了申不害变法以外实在没有什么突出功绩,武将方面也没什么人才。

战国韩国第一名将

战国时期韩国的历史就是做小弟和被吊打的历史,想找一个名将都特别难,如果硬要选出一个来的话就是暴鸳。

作为战国七雄中土地、人口最少的一个,韩国名将数量并不多,其中比较值得一提的便是暴鸢了。

据《史记》记载,暴鸢担任韩国主将多年,曾经战胜过楚国,不过,在伊阙之战中他遇到了无人可挡的白起,所以遭遇了惨败。这之后,暴鸢也曾率军驰援魏国,但也被更加强大的秦击败,总的来说,他可谓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是韩国将领中的佼佼者

战国七雄七大名将排名

战国时期7国的七雄的代表名将,白起、吴起2位是战神,孙膑、李牧、乐毅、暴鸢、乐毅5人是名将。

白起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战神,这家伙一生经历70场各种战役,从来没有输过。据史料记载,白起一生所杀之人有100万左右,其中光长平一战就坑死赵国45万人。纵观白起的战例,打败过韩国、魏国,打得楚国被迫迁都。然而这位战神过于嗜杀成性,最后也只有落了个被迫自杀的命运。评价白起:坑杀人不偿命。

李牧算得上是赵国具有代表性的名将。匈奴,一个在战国、秦汉时代困扰中原政权多年的强大游牧民族。战国时期,赵国的边境就不幸与匈奴人接壤,匈奴人没少跑到赵国边境烧杀抢掠。雁门关一战,李牧凭借少数步兵打得匈奴骑兵溃不成军。此外,以少打多,用弱赢强,这些都是李牧的拿手好戏。评价李牧:以弱胜强是常规操作。

吴起是战国时期又一位战神。他一生在鲁国、魏国、楚国均效力过,然而他的主要军事成就多在魏国所取得的,所以他算魏国的名将。魏武卒,战国时期令人闻风丧胆的超级兵种。公元前392年,秦国发动了50万人进攻魏国。秦国非常重视军功,因此士兵的战斗力非常生猛。结果,吴起只用5万没有战斗经验的弱兵一下子击溃了威武的50万秦兵。一战封神的吴起一生经历了76战,从无败绩。评价吴起:不管对手是谁只管放马过来。

孙膑是春秋兵圣孙武的嫡传后人,同时也是战国名人鬼谷子的高足。田忌赛马是孙膑小试牛刀的表现,然而就已经表露出了过人的智慧。马陵道一战,孙膑用减灶计引同门师弟庞涓到了马陵道,然后埋伏的弓箭手一顿乱箭直接把魏国这位名将给轻松搞定。评价孙膑:运用智慧可以赢得战争。

乐毅是战国时期燕国的名将。这位诸葛亮的偶像曾经在燕国效力时期凭借一己之力连夺齐国72座城。虽然乐毅本是赵国人,但他的成名之战却在燕国时所取得的。乐毅最后的结局为受人陷害,而被迫逃到了赵国残存。评价乐毅:虐强者是他的爱好。

项燕是楚国有名的贵族,同时也是战国末期楚国的名将。秦始皇派李信带着20万秦兵灭楚,结果项燕打得李信惨败,直接追着秦军打了3天3夜才罢手。楚国的最后亡国之际,项燕死守城池,可惜楚国大势已去,项燕被迫自杀。项燕就是项羽的叔叔项梁之父。评价项燕:忠勇双全。

暴鸢是韩国为数不多的名将。垂沙一战,暴鸢带着军队打败了强楚,活捉了楚将唐昧。整个战国时期,韩国在军事方面的存在感很低,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评价暴鸢:矮子里面拔的将军。

以上就是战国时期7国的代表名将,白起、吴起2位是战神,孙膑、李牧、乐毅、暴鸢、乐毅5人是名将。

楚国李牧(?—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李牧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以抵御秦国为主。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 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也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其经历与秦国武安君白起又何等相似。

战国名将--乐毅三国时期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诸葛亮在隐居隆中、躬耕城商期间,曾“管、乐”自许,希望辅佐明主,建功立业。这里所说的“管、乐”,是指我国历史上的两位杰出人物。其中的“管”,就是春秋前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管仲;而“乐”,则是指战国中期辅佐燕昭王,统率五国联军大破齐国的旷世名将乐毅。

战国名将——吴起,中国历史上与孙武齐名的兵法大家,后人谈兵论道,皆以“孙吴”并称可见一斑。但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家,更是名震天下的政治家、改革家。单以“军神”二字,实不足以概括吴起那光辉而瑰丽的一生。 吴起是战国时卫国左氏(今山东陶西)人(另一大改革家商鞅也是卫人,荆轲好象也是卫人。呜呼!何卫国蕞尔小地,名人之多也?)。其生年不可考,卒年为公元前381年,据钱穆,孙开太等学者考证,他大概享年60岁。由此推断,吴起应出生于公元前440年左右。

战国名将——赵奢赵奢,生卒年不详,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战国八将领之一,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

战国名将——白起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统帅。

战国四大名将之廉颇廉颇,赵国人,主要活动是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年)、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赵悼襄王(前244-前236年)时期。

战国四大名将之王翦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参见秦灭六国的战争)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蒙恬(?~公元前210年),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初期的名将,祖籍齐国。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秦国大将,为秦国立下过赫赫战功。蒙恬小时候就很喜欢学习法律,做过审理案件的文书官。在公元前221年,他被秦始皇封为将军,后来因为破齐立功升任内史(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弟弟蒙毅也做到了上卿。 兄弟二人很受秦始皇的器重。

秦国名将:白起

白起是战国时期的战神,战绩无处其右。

赵国名将:李牧

李牧是赵国将军,善计谋,以弱胜强。

魏国名将:吴起

吴起是战国时期魏国军事统帅。

齐国名将:孙膑

孙膑是春秋兵圣孙武的嫡传后人,运用智慧赢得战争。

燕国名将:乐毅

楚国名将:项燕

项燕是楚国有名的贵族,战国末期楚国的名将,忠勇双全。

韩国名将:暴鸢

明代韩国名将

李如松(1549年—1598年5月8日 ),字子茂,号仰城, 辽东铁岭卫(今辽宁 铁岭)人。祖上是来自 朝鲜的内附民,自称祖先是唐末避乱迁入朝鲜的汉人。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 明朝名将。

李如松骁勇善战,初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 宁远伯勋卫。因战功迁署 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后升任山西 总兵官。曾指挥过万历二十年(1592年)的平定宁夏 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出任辽东总兵。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李如松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年五十。死后,朝廷追赠 少保、 宁远伯,赐谥“ 忠烈”,并为其立祠。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baike/57417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英国法国西班牙哪个历史悠久 英国辉煌的历史和下一篇:釜山男人和首尔男人的区别 韩国的历史圈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