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体系怎么弄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体系怎么弄

导语: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以及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重点讲述了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和表现形式,以及重要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文章强调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同时提到充分利用国外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体系如何获取?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中国古代经济史一、民族融合概况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的最初发展时期。吞并战争加强了华夏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2.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时期。在一个统一的国家范围内,各民族得到了更充分的交流,经济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汉族。北秦与匈奴、南越、西部与西部的关系以及西南的开发,加强了中原与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联系。

3.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第一次高潮。

特点:

(1)在封建经济发展时期,民族融合的过程主要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②五族向内迁,民族大融合。

(3)少数民族没有长期稳定的政权,说明此时少数民族的发展程度相对落后;

④孝文帝的改革缩小了南北差距,呈现出统一的趋势。

4.隋唐时期的民族融合反映了当时劳动力的最高水平。

⑵南迁趋势在国家分裂或分裂和战争时期最为突出。

⑶政治中心南移对经济中心南移有一定影响。

2.历史的启示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⑵充分合理利用国外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⑶经济发展必须得到领导重视。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一,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1.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2.由于不同民族的经济发展方向和水平不同,农业民族与周边游牧民族之间存在矛盾,有时会发生战争。

二,民族关系的主要类型

1、同一国家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2.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第三,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

1.和平

和谐——它的作用是削弱民族偏见,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相互市场——由政府控制的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贸易交流。互市地点一般在边境地区。

邦联——两个国家政权通过缔结“和平条约”或“和平谈判”来限制自己的行动。

2.民族关系的主流和大趋势是友好交往与和平共处。各族人民正在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祖国。各族人民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相互融合,共同努力,共同战斗,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四,重要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

1、重要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

(1)计税基础的变化:

人头税→土地财产税→耕地为主

说明封建国家逐渐放松了对农民的个人控制,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⑵被征收物品的变化:实物+劳动力→货币租金。用银收税显示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⑶税种变化:税种多→逐渐减少。收税程序很简单。

(4)农民必须服一定时期的徭役和兵役,可以改为服,特点是平庸。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2.接触政治

历代的经济政策都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当这种调整适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反而会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五、中国古代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

1、奴隶社会——一匹马捆丝。

2.封建社会

(1)战国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

(1)种类繁多的商品;②中原市场的形成;③封建城市的兴起。

⑵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

(1)中唐以后城市繁荣,商业日益发达;

政府对商业市场的时间和地点有严格的限制;

③对外贸易发达,政府设立了贸易使节。

⑶五代元时期的阶段特征

①南北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特点;

(2)城市经济繁荣,打破时间,空限制;

③一种新货币——纸币的出现;

(4)建立边境贸易市场——一个市场;

⑤粮食、农副产品、手工业原料大量进入市场;

⑥海外贸易发达。

⑦元大都,水运、海运、海外贸易。

(4)明清时期的舞台特征

(1)专业城市

②明初对外贸易发达——郑和下西洋;

③相互市场;

④资本主义萌芽。

⑤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⑤农业

农业发展一般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建设、河流治理工程、农作物的引进、耕地的亩数、产量和人口。

2.手工艺品

手工业的发展如下:(1)手工业部门的数量:纺织、冶铁、制瓷、造纸等。;(2)分工的扩大,颜色和品种的增加;(3)产量、技术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书中提到的手工业发展包括:西汉开始用煤冶铁;北宋也使用煤炭,徐州是冶铁中心。明代用焦炭炼铁。

3.商业

商业发展的表现是:商品种类的增加、商品质量的提高、城市的产生和扩张、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货币的变化。

4.重大水利工程

(1)秦的灵渠;(2)汉武帝治河;(3)隋代大运河;(4)唐朝大面积治河。

(5)五代钱塘江海堤。(6)运河建于元朝。七.经济发展的原因

1,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政治清明,政治稳定

2.统治阶级注重调整统治政策,鼓励生产发展。

3.大规模农民战争的推动。

4.中原人的迁徙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使各地的经济得到发展。

5.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外交流

6.科技发展。

7.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lishi/27236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广东各地区的教材是统一版本的吗 高中的~~ 广东各地区的教材是统一版本的吗 高中的~~下一篇:历史上最保值的资产 历史上最保值的资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