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二战日军虐杀手段花样百出 除生性残忍还有何考虑 二战日军虐杀手段花样百出 除生性残忍还有何考虑

导语: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爱冲锋枪却垂青刺刀,主要考虑省钱和追求精准,还视白刃战为最能表现血性的作战方式。在中国战场上,刺刀往往在打完子弹后才派上用场,表现侵略者的凶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的杀人方法和杀戮手法,除了天性残忍外,都是花样百出。还要考虑什么?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核心提示:日军不爱冲锋枪却垂青刺刀,还有一个重要考虑--省钱。日本是个岛国,资源匮乏,做什么事都崇尚节俭,连子弹也是。《东史郎日记》里就说,在日军眼里,“子弹像金币般值钱”。冲锋枪的适用对象是一群敌人而非单个敌人,基本乱打一气,难免浪费不少子弹,这是追求精准和提倡节约的日军难以接受的。 日军刺刀资料图 本文摘自:金羊网,作者:佚名,原题:八路拼刺高手不惧与日军单挑,节选日军特色 日军视白刃战为最能表现血性的作战方式。因此,在中国战场上,刺刀往往在打完子弹后派上用场,表现侵略者的凶残 有谁知道日军在二战中制造出的冲锋枪和刺刀数量? 答案分别是2万多支和680万把! 殊不知,近战中最实用的兵器非冲锋枪莫属。二战时,苏军使用的PPS冲锋枪每分钟可射出700-900发子弹,在百米内的近战中对付人海战术,堪称“大杀器”。日军研制冲锋枪的水平尽管不如苏、美、德等国,但还是能够生产出来。但日本于1940年才开始给部队装备冲锋枪,而且主要配备给海军空降部队和坦克兵,没陆军的份。 日军为什么弃冲锋枪而就刺刀?难道脑子进水了? 日军有两大作战信条:其一,精准射击。日军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俄国,兴奋莫名,总结出“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要胜于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的经验,当宝一样供着,并以之指导枪支设计,于明治三十八年研制出射击精度极高的步枪,这就是中国人熟悉的“三八大盖”。日军使用该枪的历史长达40年,可见其钟爱程度。其二,近身肉搏。日军视白刃战为最能表现血性的作战方式。因此,在中国战场上,刺刀往往在打完子弹后才派上用场,扮演终结者的角色。日军在冲锋枪上甚至重达20斤的机枪上也加装了刺刀,在全世界绝无仅有,可见其对白刃战的喜好简直到了变态的程度。 日军不爱冲锋枪却垂青刺刀,还有一个重要考虑--省钱。日本是个岛国,资源匮乏,做什么事都崇尚节俭,连子弹也是。《东史郎日记》里就说,在日军眼里,“子弹像金币般值钱”。冲锋枪的适用对象是一群敌人而非单个敌人,基本乱打一气,难免浪费不少子弹,这是追求精准和提倡节约的日军难以接受的。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日军之所以采取活埋、烧杀、溺毙、刺杀,甚至车轧等手段,除了残忍,就有节约弹药的考虑。 日本人崇尚节俭的直接表现就是精打细算。日军制造1支冲锋枪,造价是1支三八式步枪的3倍。加上子弹,造1支冲锋枪的钱,可以造5支三八式步枪。精细的日军一盘算,还是步枪吧。这个选择看似精明,实则愚蠢,日军自鸣得意的三八式步枪在美国人眼里,不过是“一个能够发射子弹的中世纪长矛”。 值得一提的是,日军在其他战场很少与美军、英军等打白刃战,只在中国战场采用这种属于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方式,实乃藐视中国军人武器不行。当时,中国的兵工厂基本造不出像样的冲锋枪,也缺乏其他厉害的近战武器,使日军打起白刃战来,不必担心被成片撂倒。 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lishi/28202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历史上画画画的好的女生 历史上画画画的好的女生下一篇:鲁迅之子海婴:父母对我的啓蒙教育是顺其自然 鲁迅之子海婴:父母对我的啓蒙教育是顺其自然 从不强迫 不硬逼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