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金文 金文

导语: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包括先秦时期的金文和春秋以后的甲骨文。文章着重介绍了西周时期铭文的全盛时期,青铜器铭文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篇幅很长,比如西周晚期的毛公鼎就有497字。自战国中期以来,传统形式的铭文已变得罕见,而“乐龚铭”形式的铭文已大量出现。

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金文:周公东征鼎铭文拓本

金文,中国古代铸造或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一般来说,“金文”是指先秦时期。古代青铜器铭文的收集和研究早在宋代就开始了。一千年来陆续发现的有铭文的古代青铜器相当多,有一万多件属于先秦时期。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铭文极其罕见,一般只有一两个字。商代晚期,有铭文的青铜器逐渐增多,但大多铭文仍比较简单,只有一到五六个字。主要记载为船只名称和记载年份的祖先称号。商代晚期出现了一些长铭文,但发现的最长铭文只有40多字。西周是青铜器铭文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篇幅很长。100字以上的铭文在西周青铜器中相当常见,也有200字以上铭文的例子。比如西周早期的大禹鼎291字,西周晚期的毛公鼎497字。春秋时期也有很长的碑文,如宋代发现的齐公叔所作的493字碑文。同事们做的编钟一共七个,全文501字。但是长铭文没有西周的常见。从出土青铜器铭文的内容来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为周朝贵族朝臣所作,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几乎都属于各诸侯国。进入战国以后,青铜器铭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西周到战国早期,青铜器铭文中常见的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是主人讲述制作青铜器的原因和希望后代保存青铜器的文字。1978年,在湖北省睢县曾侯乙墓中发现了几套刻有铭文的编钟。碑文近2800字,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旋律的。这是先秦铭文中的特例。自战国中期以来,传统形式的铭文已变得罕见,而“乐龚铭”形式的铭文已大量出现。一般这类铭文中的文字不多,主要包括制作器物的年份,负责制作器物的官员,以及劳动者的姓名。兵器铭文在这类铭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自战国中期以来,旧式的长铭文并没有消失。20世纪70年代,公元前4世纪末,在河北省平山县发现了中山王墓。墓中出土的铁脚青铜鼎铭文469字长,铜方壶铭文450字长。

甲骨文

春秋以前,青铜器铭文几乎都是铸在实物上的。战国中期以后,往往在器物制作完成后用小刀雕刻,兵器等器物上的铭文,往往雕刻不慎。秦汉时期,除了度量衡铭文的特殊情况外,大多数青铜器铭文都是以实物和简短铭文的形式表明所有者或使用地点。前者,如秦晓十八年所造商鞅之量。秦的圣旨版也很有名。

宋代,人们非常重视青铜器铭文的收集,如常陆的《先秦古器》、陆大临的《考古图》、王符的《博古图》等。,都是抄碑文,做了考证;还有专门镌刻的铭文,如赵明诚的《古器物铭》、王秋的《小棠古书集解》、薛尚公的《历代中鼎彝器法帖》,均有释考;还有陆大临的《考古图释》、楚王的《中鼎篆》、薛尚公的《丁广仲篆》,都是按韵部排列的,颇有新意。清代学者沿着宋代的道路发展,如阮元《集集斋中鼎义器注》、方《助义斋义器注》等。,资料越来越多,考证也相当多。1937年,罗振宇发表了《金骥文村三代》,共收碑文4000余篇。印刷精美,没有解释。清代,由于《说文》研究的繁荣和音韵训诂研究的深入,在这种学风的影响下,碑刻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专家不断出现,如韩旭的《盘古卢晓金文考证》、吴大徵的《资硕》、《说文古查补》、孙诒让的《古查选》、《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纂的《殷文集成》是最大的文集。1985年,对容庚《金文边》第四版进行了修订,共刊刻碑铭3902字,其中正文2420字,附录1352字,共计3772字。这是今天可见的铭文总数,不一定准确,但相差不远。这些字大多可以和《说文解字》相提并论。

“金文574567” 10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lishi/28502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南怀瑾:「 ”一睡千年”的陈抟老祖 南怀瑾:「 ”一睡千年”的陈抟老祖 看到赵匡胤就认定是真命天子下一篇: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是什么 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