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畑俊六 让日本首相发誓要活捉的新四军战将是谁?日寇为何这样怕陶勇?

导语:陶勇是一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和新四军战士,他率领部队进行了多次抗日斗争,打击了日寇和伪军的嚣张气焰,成为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发誓要活捉的对象。陶勇在战斗中展现出了威武的英姿和过人的指挥才华,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杰出代表之一。

让日本首相发誓要活捉他的新四军战士是谁?日寇为什么这么怕陶勇

1942年11月5日,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乘飞机抵达南京。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给在苏北的侵华日军总司令万·下达“青香”命令,企图彻底消灭地区的抗日武装。又矮又瘦的刘军满怀信心地向东条英机承诺:“半年内活捉陶勇,一年内消灭新四军,确保青香的胜利。”

那为什么日寇那么怕陶勇?

陶勇,1912年出生,安徽霍邱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他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和长征。

1938年,陶勇任新四军第一支队第四团副团长、团长。他带兵攻打日本傀儡碉堡,偷袭日本敌营,取得了许多突出成就,被苏羽称为“绝望的三郎太”。

1939年7月,在安徽当涂,新四军第二师第四团团长、27岁的陶勇率部埋伏在朱门附近。他们的任务是征服一个日本碉堡。经过周密部署,陶勇决定采用引诱战术,将小股日军拖进掩体。看到二三十名日军进入伏击圈,陶勇大叫:“打!”只听密集的手榴弹爆炸和机枪扫射声,几分钟之内敌人就全军覆没。碉堡里的日军闻讯赶来报复“扫荡”。陶勇机智地命令部队保持冷静,再次隐蔽起来。看到敌人近在咫尺,他带头跳了出来,挥舞着大刀,怒视着敌人的群体,向日本指挥官挥刀。日军指挥官挥舞着指挥刀,用尽全力挣扎。陶勇一手拿着指挥刀,反手又是一刀。日军指挥官返回西方。这年11月,陶勇率军进入江北,然后秘密插入扬州、仪征、六合、天长等敌占区,连续攻打日伪据点,一度切断天阳公路,收复仪征以北的岳塘集。

1941年,苏中抗日根据地建立,陶勇任苏中第四军师长。他积极开展抗日战争,指挥第七团三次在海安至福安公路上行军,破坏铁路,伏击日军和伪军。那一年,四个师与日军伪军进行了160次顽强的战斗,打死日军伪军3900余人,重创日军。

1942年初,新四军决定开辟海上抗日根据地,陶勇负责组建新四军海防纵队,并训练这支海上武装力量成为党领导下的海上抗日主力。他还指挥纵队参加了丰利镇的硬仗、吕四港的伏击、黄鱼养殖场的战斗等海上作战,令日本海军束手无策。

1942年11月9日,东条英机离开南京的第四天,日军部署的“青香”计划被秘密送给新四军苏中军区司令员苏羽。苏羽到新四军报到后,马不停蹄地来到四师,指挥反“青香”斗争。

苏羽一看到陶勇,就笑着说:“陶勇同志,恭喜你。你的名字被挂在东条英机,魔鬼发誓要在半年内活捉你!”陶勇也笑着回答说:“由于东条英机对我的尊重,他们的计划一定是用竹篮打水空!”

不久,日伪对第四师进行了全面的“清乡”。近万敌伪夹击,采取梳网战术,分成十几条路向中心地带,反复“清剿”。日伪还在青香区边缘建立了封锁线,竖起了几百里长的封锁线围栏,封锁了第四区的29个区,设立了150多个大大小小的封锁线查询中心。碉堡和观察哨站成一排,相互呼应,试图用1.6万兵力在6个月内消灭第四区的抗日武装。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陶勇命令部队灵活地穿插在日伪部队之间,避免实际的攻击和机动。伪军开始“清剿”的前夜,他指挥第七团和南通警卫团进攻敌后和交通线,先后进攻日本伪军的重要据点;并多次在路上设伏,打击敌人。伪军深入我中心地区时,他指挥南通警备队士兵分两路,在“青香”圈内外用相机歼灭敌人,堵住日军耳目,处处被动挨打。1943年4、5月,第三旅打了42个主战,攻克日伪108个碉堡,沉重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

1942年至1943年,日伪对第四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乡村清理”。陶勇率领第三旅主力跳出“青香”圈,在外线采取快攻,对敌人进行连续进攻。在苏北两淮联桥战役中,陶勇指挥第三旅第七团主攻,一举攻陷日伪掩体52个,击毙日伪官兵298人,俘虏168人,创造了华中日军俘虏新纪录。

自1945年8月起,陶勇奉命进攻溧阳、宜兴、广德、郎溪等地拒绝向新四军投降的日伪,先后收复4个县城和24个镇。12月中旬,华中军区决定对高邮日伪发起反攻。陶勇八纵官兵在日军第90独立旅中,俘虏雁栖上校891人,伪军3493人。

解放后,陶勇在部队工作,于1967年1月去世。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lishi/4919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桂生 民国三大最流氓的女子:沈佩贞、林桂生、佘爱珍的人生结局下一篇:刘安杀妻 曹操为何给杀妻凶手刘安打赏?演义背后藏着血淋淋的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