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和服的寓意 和服的设计初衷

导语:和服是日本传统的服装,寓意着优雅、传统和尊重。和服的设计初衷是展现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统美学。它以精致的剪裁、精美的织物和独特的图案融合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品。穿上和服,人们可以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对传统的尊重。

目录导航:

  1. 和服的寓意
  2. 和服的设计初衷
  3. 和服的由来和用途
  4. 和服料优点
和服的寓意

日本妇女穿和服时,背部都要缠上一个看来既象小背包,又象中国南方妇女背小孩用的襁褓似的东西。其实,那既不是小背包,也不是襁褓,日本人把它叫做"带"。用带系身可以不让和服送展,显出形体的美,同时也是为了装饰,使艳丽的和服更加多彩。

据考证,古代日本"纽"与"带"系法和代表的意义各有不同,纽的语源是"圣裳","圣"代表神圣,裳本是横幅的布,即今日的裙。系纽,不仅将纽与人的心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将人与神结合在一起。如果说古时,带侧重于装饰,而纽侧重于信仰的话,那末,至奈良时代,中国的女子礼服唐衣传入日本,女性亦开始着上下分开的裙装后,纽开始系在衣内,起带的作用,而带则更不为重用了。待到镰仓时代以后,类似于现代和服的狭袖便服(小袖)流行,纽由衣内改为系在衣外,恢复了带的作用,发展成为今日美丽的腰带。

日本的腰带在背后打有不同的花结,象征不同的意义,表达着本人的信仰和祈愿。据统计,日本带的普通结法就有289种。带,一般长3~4米,需在腰上缠三四圈。值得特殊介绍的是一种供日常系用的"名古屋带"。这种带宽30厘米,长3.6米。据说,桃山时代,日本女性曾用细带束腰,但因形象不美而未被推广。丰臣秀吉进攻朝鲜时,驻并名古屋。当时,云集在名古屋的艺妓头扎大发髻,身穿小袖衣,腰缠由中国工匠织的青红两种颜色的筒状锦带,很是艳丽

和服的设计初衷

日本和服三大灵感来源:汉服、吴服、唐衣,复制了中国古代服饰史

日本和服被赋予了日本传统的色彩,但其由来却与中国密切相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发展过程是复制了中国古代服饰史。正是受中国文化数千年的深入影响,才从形制、色彩、分类、剪裁上奠定了日本和服的灵魂和内涵。和服不仅是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是其引以为傲的文化遗产,也证明了中日文化的碰撞交流中,中国文化之于日本文化的祖源价值。

和服的由来和用途

和服是日本民族的传统服装,它是在依照中国唐代服装的基础上,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形成的。日本人将他们对艺术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了和服上。

现在的日本和服通常在祭祀(日本动漫中常出现的夏日祭、樱花祭等祭祀)或篝火晚会等庆典时为了节日的喜庆而穿着。或是为了显示身份地位的突出。

最初的日本服装是被称为贯头衣的女装和被称为横幅的男装。所谓贯头衣,就是在布上挖一个洞,从头上套下来,然后用带子系住垂在两腋下的布,再配上类似于裙子的下装,其做法相当原始,但相当实用。

所谓的横幅,就是将未经裁剪的布围在身上,露出右肩,如同和尚披的袈裟。

日本的和服,就是以此为基础逐渐演经而成的。在日本出土的公元4至7世纪的古墓的人偶埴轮上,已经有了各种和服的形象资料。

公元8世纪,中国唐代服装传入日本,对起源于日本本土的和服产生了影响。当时和服的名称也有很多,如贯头衣、横幅以及后来的和服,受到了东亚的服装的影响。

各种和服在款式和穿着方式上有大同,也有小异,正是这些小异,具有服装的一项重要功能:显示身份、年龄、所属的社会阶层。以女性的和服为例,这种小异主要表现在袖子上。和服的袖子大致分为黑留袖、色留袖、本振袖、中振袖,等等。

和服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3世纪左右,据《魏志·倭人传》中记载:“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毋须量体裁衣。”这便是和服的雏形了。大和时代,倭王曾三次派遣使节前往中国,带回大批汉织,吴织以及擅长纺织、缝纫技术的工匠,而东渡扶桑的中国移民中也大多是文人和手工艺者,他们将中国的服饰风格传入日本。

奈良时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团来到中国,受到唐王的接见,获赠大量朝服。这批服饰光彩夺目,在日本大受欢迎,当时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羡慕不已。次年,天皇下令,日本举国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样的服装。

和服的由来和用途:和服实际上源自中国汉唐服饰,后经日本历代修改,逐渐形成日本现代的和服式样。

和服的用途:洗浴完毕后穿着的简单衣物,作为夏季休闲体现个人情趣。

和服的由来可追溯到公元3世纪左右,据《魏志·倭人传》中记载:“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毋须量体裁衣。”这便是和服的雏形。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饰。江户时代以前称吴服,语出《古事记》、《日本书纪》、《松窗梦语》,在称为和服之前,日本的服装被称为“着物”,而日本古代所称的“吴服”是“着物”的一种。“和服”在德川幕府以前称作“着物”,用高级纺织品缝制的衣服则称作“吴服“。固定使用和服的称谓是德川幕府之后,与西洋文化接触中兴起的概念。

由来:和服(着物--きもの,kimono) ,是日本的民族服饰。[1] 江户时代以前称吴服,语出《古事记》、《日本书纪》、《松窗梦语》,源自日本本土弥生服饰结合中国古代吴地汉服的混血产物,德川家康时期正式称为和服。

在称为和服之前,日本的服装被称为“着物”,而“吴服”是“着物”的一种,着物除了包括吴服之外还包括肩衣袴、狩衣等,这些都非源自吴服,而是源自本土的弥生服饰,属于一种古老的传统服饰。十二单则是弥生服饰结合吴服、唐服的优点,后期加以改良而成,之后又有变化和创新。和服可分为公家着物和武家着物。

德川幕府时期由“着物”、“吴服”改称为和服,成为大和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而与这个词相对的是洋服(ようふく),指来自西洋的衣饰。需要注意的是吴服只是“着物”的一种,而和服是由“着物”直接演变而来,因而不能单纯地说和服来自于吴服。只能说和服中的浴衣来自吴服,来自对吴地汉服的改进,和服受汉服影响较大。

用途:在日本,出席冠礼(成人式)、婚礼、葬礼、祭礼、剑道、弓道、棋道、茶道、花道、卒业式、宴会、雅乐、文艺演出、庆祝传统节日,日本人都会穿上端庄的和服去参加。

和服的穿着文化及礼法被称为装道。和服承载了近30项关于染织技艺的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以及50多项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指定传统工艺品。制作和服的越后上布、小千谷缩以及结城紬[3] 更是录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服料优点

和服通常采用绢和麻两种面料。

绢是日本和服最常用的面料,顺滑且富有光泽感,制作出的和服非常华丽好看。同时在吸湿、保暖等方面效果也很好。不过绢也有不少缺点,比如容易缩水、摩擦后易起毛、长时间日照后会褪色等等。

麻布的透气性较好,具有速干的优点,在夏天穿着麻料制作的和服更能感觉到它的优越性。而且耐水洗,可以直接在家中自己清洗。但是麻布容易起皱,在和服的保存上要多加注意。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lishi/61028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欧洲民间故事主要内容 欧洲历史上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指什么?各列举一位人物下一篇:北魏龙门石窟的历史背景及文化价值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