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苏联关东军 二战期间 日军关东军与苏联远东军谁的战斗力强

导语:诺门坎一战,朱可夫用牛刀杀鸡。日军坦克装甲薄弱,在苏军坦克面前不堪一击。日军冲锋,遭到苏军立体打击,损失惨重。但是,苏军由于大清洗的影响,缺少合格的干部,导致军事指挥艺术落后,战术呆板,打胜仗往往是靠装备优势、火力优势与人数优势。诺门坎一战,苏联在装备、火力与人数皆占优的情况下,损失居然比日军还要惨重。由此观之,日本关东军与苏联远

诺门坎一战,朱可夫用牛刀杀鸡。日军坦克装甲薄弱,在苏军坦克面前不堪一击。日军冲锋,遭到苏军立体打击,损失惨重。

但是,苏军由于大清洗的影响,缺少合格的干部,导致军事指挥艺术落后,战术呆板,打胜仗往往是靠装备优势、火力优势与人数优势。

诺门坎一战,苏联在装备、火力与人数皆占优的情况下,损失居然比日军还要惨重。

由此观之,日本关东军与苏联远东军的战力相当,苏联略胜半筹。

后来,欧洲战事急,苏联远东军不断增援欧洲,使远东防务空虚,恰好日本太平洋战事急,不断抽调关东军前往太平洋战场。

苏联欧洲战争结束后,大军万里转运来到远东,三面夹击伪满洲国。日本关东军七十万,多为新兵,多是开拓团的日本移民,在苏军的立体打击之下,倾刻瓦解。苏军俘虏了六十万关东军,押往西伯利亚当苦力,大部分死在那里。

1919年日本成立关东厅,关东军司令部重组成立。侵华的先锋军由此诞生。

  1928年,关东军制造皇姑屯事件。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次年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1931年关东军仅有3个师团,此后,逐年增长。 1941年,为了配合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进攻,再次调集大量部队囤积东北。到日本偷袭珍珠港前,关东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31个师团,人数上升到85万人,号称百万。从此,关东军把中国东北建成日本进一步侵略扩张的重要战略基地,在中国境内罪行满满,令人发指。

  1943年下半年,为了挽救太平洋战场的败局,日本开始陆续从关东军抽调兵力增援太平洋战场,指望这支王牌能够拯救自己失败的命运。可是,关东军没能扭转太平洋战争的败局,反而充当了对美作战的炮灰。4月初,美军攻占冲绳岛,并对日本本土开始空袭,日本不得不集中兵力进行本土决战的准备,为此又从关东军抽走7个师团。

  欧洲战事平息后,苏军开始着重对付关东军。此时,关东军已经属于打肿脸充胖子,实际兵力与装备并不相符,苏军又进攻突然,原先预想的大决战变成了关东军的逃亡战。

  但长期以日军王牌自居的关东军为了维护自己皇军之花的脸面,仍然负隅顽抗,不肯投降。

  但此次战役最终结果,关东军损失约67.7万人,其中8.3万人被击毙,59.4万人投降,而苏军仅伤亡3.2万人。

  一直号称最强战斗力,在中国境内为非作歹的关东军,最终结局大快人心,其数位高级将领被起诉,被送上国际军事法庭,受到应有的惩罚,难逃正义的制裁。

不是苏军太强,也不是日军太弱,而是以当时双方军事对比来说,只能说苏军得到了应得的胜利,关东军得到了应该的失败。

1945年的关东军并非关东军的巅峰时期!

关东军在1945年苏联对其发动战争之前,也只剩一副空皮囊,但是这并非说关东军就是无能之辈。

关东军在日本陆军内部一直都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从明治维新后,以及日俄战争后,1919年关东军建立,这支部队被称为日本皇军之花,在其成立后一直活跃在中国战场,战绩也大都不错。

日本大局已定,失败是必然

为了挽救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失败,日本的皇军之花,关东军被调入到太平洋战场以挽救时局,结果是在美军先进的炮火下成了炮灰,精锐基本全部战死在太平洋战场。

在欧洲战事快要结束之时,日本也预感到苏联要对其下手,因此紧急扩张关东军,到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的时候,关东军又发展成为七十多万的军队,但是各个战场上的失败,加上关东军精锐尽丧,新招募的关东军都是以前退伍的和新兵,此时的关东军和巅峰时期的关东军早已今非昔比。尤其是苏联对日宣战的时候,日本已经决定投降,关东军的斗志也很脆弱。

所以,胜利对于苏联红军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要失败了,那才是天大的笑话。

苏联的远东军是强于日本的关东军的,且听我分析:

1945年8月9日零时,中蒙边境的苏联150万远东军在大炮飞机的火力掩护下,分东、西、北3路进攻日本关东军。苏军一路高歌凯进,而素有“皇军之花”之称的日本关东军全线溃败,很多人认为此时的关东军已是强弩之末,日本已无心恋战,这些所谓日本陆军中装备最精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都是一群“乌合之众”,苏军能取胜都是意料之中的事。

那么当时的关东军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答案是否定的。时任日本关东军总参谋长秦彦三郎在军内素有“苏联通”之称。在接到苏联气势汹汹的来袭时,秦彦三郎非但没有撤军反而还下令号召全军要“粉碎各入侵之敌”,好好打击下苏军的野心。

当然现在看来,狂妄自大的秦彦三郎的想法可笑至极,不过在苏军初期的作战中确实遇到了日军的顽固抵抗。日本长期盘踞东北,在各处都修建了大量的地上地下作战工事,一些战壕坑道,苏军装甲部队根本无法前行,加上苏军“初来乍到”远不如日军了解东北地形,进攻一度受阻。

不过苏军很快就调整方针,因地制宜拟定新计划。首先,苏军用轰炸机、大炮高密度、大面积不间断轰炸摧毁日军地上工事,强大的攻势必然将日军逼进地下工事。当地下的日军还未回过神来,苏军又用坦克、重机枪手将各个地下工事的出口统统堵住。想必大家都玩过“打地鼠”的游戏,此时地下的惶恐不安的日军正如一只只地鼠。

苏军这招可谓相当的狠,地道中日军根本不清楚地面的情况,只要一露头说不定就会遭到苏军机枪的一顿扫射,可要是不出来,地下粮食补给本就有限,早晚会断水断粮,不被苏军枪杀也得活活饿死。此外,一些受伤的日军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伤口或溃烂或流血不止,最终都会因伤势过重而死。

以日军当时在东北修建的作为进攻苏联的战略基地——虎头要塞为例来说,当时因兵力吃紧,本有重兵把守的虎头要塞只剩下1400名日军驻守,8月10日,苏军在歼击机轰炸两小时后向虎头要塞发动总攻,可依旧遭到日军的疯狂抵抗,由于苏军较为分散,一时间竟败下阵来。8月13日,苏军利用火力优势,一举拿下制高点猛虎山,不过苏联人并未想轻易放过这群日军,他们从山顶不断向日军地下通道的烟囱、通风口扔手榴弹、液体炸弹,炸弹爆炸后不断消耗地下通道内的空气,一些日军不是被炸死炸伤就是因缺氧窒息而死。

一些侥幸活下来的日军则疯狂反扑企图冲出去,连苏军派去的军使都被日军乱枪射死了。这下可惹怒了苏联人,给你留条活路你不要,那就怪不得我了,8月18日到26日,苏军采取烟熏、炸弹等不断猛攻日军地下工事逼其出来,一些实在受不了的日军值只得出来投降,不过苏军哪能便宜了日军,机枪手堵在出口,出来一个击毙一个,27日,虎头要塞1400人的日本守备军仅53人逃出,其余全部被歼灭。

要知道,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国内已经宣布投降了,按理说苏、日这场战役也应以日军缴械投降为结局。不过日本人起初据不投降直接惹怒苏联,最后直接无视日军投降,管你投降不投降先击毙了再说。

二战后,日本政府甚至一度就此事提出抗议,指责苏联的“八月风暴”行动是“野蛮的苏联人发动的惨无人道的非法入侵”。知道现在日本的一些二战史料都将苏联描述的相当残忍,认为苏联人是毫无人性的“野蛮侵略者”,可是日本人难道忘了自己也是侵略者的事实了吗?面对苏联,日本人能做的也只能耍耍嘴皮子,将对苏的仇恨发泄在书本上了。

日本关东军其实战力强悍,虽然在诺门坎战役被强大的苏军打败了,甚至骨子里对苏军又恨又怕,但苏军也只是惨胜,不敢轻易挑衅关东军。

关东军鼎盛时期兵力超过百万且训练和装备都是最好的,因为日本一心想在东北建立“伪满州国”并且从日本本土大量移民到东北就是想把东北纳入日本版图之内。

只是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兵力吃紧日本不得不把关东军主力和重型武器抽调南下作战,新入伍的新兵大多是老人小孩,训练时间远远少于日本常规作战部队时间。导致关东军战力大大下降。

虽然号称75万但面对久经沙场的150万苏军,且火炮和制空权占优,两倍于己的敌人当然是不堪一击的。

如果关东军保持原有班底苏军要想取胜,同样会付出惨重代价。

日本关东军更强

45年对日作战开始时, 苏联在远东的实力拥有11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 1 个坦克集团军、3 个空军集团军、3 个国土防空集团军、1 个海军舰队和区舰队, 计33 个军、131 个师和117 个旅,21 个筑垒地域, 兵力达到174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29835 门, 坦克和自行火炮5250 辆, 作战飞机5171 架, 主要作战舰艇93 艘 。这时的苏军堪称兵力雄厚, 装备精良, 供给充分, 组织完备。

另外, 配合苏军参战的蒙古人民革命军有4 个骑兵师、1 个航空兵师、1 个摩托化装甲旅等, 合计16000 人

1945 年7 月, 关东军搞了一次全面彻底的总动员, 达到24 个师团、11 个独立混成旅团、2 个坦克旅团, 共75 万人, 连同伪满蒙军20 多万, 总兵力凑足了100 万。不过, 部队战斗力很差, 即使是最老的师团, 也只有1944 年5 月编成的107 师团。其他都是在那以后新建的兵团, 编制、素质装备既差, 训练也不够。而从中国内地抽调而来的4 个师团, 除39 师团外, 都是没有联队编制的所谓税警师团, 缺乏战斗力, 难于开展灵活的作战行动。如果把拥有24 个师团、9 个旅团的实际战斗力, 换算成过去的常备师团, 实际上仅为8 个半师团。所以, 关东军兵力的增加, 只是一种“表面膨胀而内容空虚的浮肿” 。

对比可知远东军更胜一筹。

应该是日本。虽然诺门坎失利但是战损比苏联还是吃亏的。只不过被彻底打怕了。如果日本跟德国夹击苏联后果不堪设想。

苏联

当然苏军啊,要是苏军的指挥官换证理智的那就无敌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龙绳曾 昭通出名的历史名人有哪些下一篇:推背神图44象 《推背图》存在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