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德阳为什么叫德阳 为啥叫西晋

导语:德阳市位于四川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德阳在西晋时期被称为“成都之麦”,因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录导航:

  1. 德阳为什么叫德阳
  2. 古代为何先汉叫西
  3. 为什么叫五代十国南北朝
  4. 东晋和西晋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这么叫
  5. 为什么叫东晋西晋
  6. 三国为什么叫三国
  7. 西晋变东晋因为什么
德阳为什么叫德阳

西晋太康初年,道教仙人许逊任旌阳县令,因其能点石成金、救济贫困、画符水祛除瘟疫而有德于民,朝廷诏改旌阳县为德阳县。所以现在民间称德阳为旌

古代为何先汉叫西

汉朝一共400余年,分为了西汉和东汉,西汉之所以叫西汉是因为汉高祖刘邦建都于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长安位置靠西,所以叫西汉。

200年后西汉被王莽所灭,光武帝刘秀又消灭了王莽复辟了汉朝,但刘秀建都是在洛阳,洛阳地理位置偏东,所以后世就称为东汉了。

古代没有西汉一词。

不论刘邦建立的西汉,还是刘秀建立的东汉,在建立的时候,国号都是汉。西汉和东汉,是后人为了区分两个朝代,而人为加上去的。历史教材上应该说了,史称西汉,史称东汉。包括后来三国时期刘备建立的蜀汉,我们现在一般上称蜀国,事实上人家建立时的国号也是汉,只是为了区分方便,人家位于蜀地,所以后世称蜀汉。当然,西汉和东汉的称呼是因为前者都城位于西安,后者位于洛阳,一西一东,相对位置而言的。

例如;当时司马家族推翻的是曹魏,而不是北魏,建立时人家国号是魏,后世也是为了区分历史上的其他以魏为国号的政权,称曹魏。且西晋也是后世叫的,司马炎建国时国号叫晋,后来灭亡了,司马氏的贵族在东南重新建立了政权,后世为了区分,史称西晋,东晋

因为首都在不同的地方而将两个时代分为东西汉。西汉首都在长安(西安)地处西方。到了东汉迁都东都洛阳。历史上为区分汉朝的这两个时代而用它首都的位置将他们分别命名。

冠以“东”和“西”是因为都城地理位置的缘故。西汉以西安为都,相对而言靠西边一点;东汉以洛阳为都,相对而言靠东面一点,故而得名。同样,西周和东周的命名也是这个原因。并非是“西”和“东”有先后之分^^

东西两汉的称呼来源于都城地理位置不同。

西汉都城长安,地理位置在西,所以叫西汉。

东汉都城洛阳,地理位置在东,所以叫东汉。

为什么叫五代十国南北朝

五代十国指的是唐朝灭亡之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梁唐晋汉周。南方地区出现九个割据政权,加强北方的后汉残余势力北汉,称为十国,合称五代十国。

南北朝是西晋灭亡之后,司马氏南渡,北方被少数民族统治,此后近三百年的时间中国陷入了南北对峙的时期,称为南北朝。

东晋和西晋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这么叫

东晋和西晋是后人的叫法。西晋以洛阳为都城在西边,东晋以建康为都城在东边,所以叫东晋西晋。这样是为了方便区分便。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

晋朝(266年-420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

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

划分原因: 西晋和东晋都是后人用来区分这两个朝代而做的称呼,它们自己本身在历史上,都是叫“晋代”。 但是由于西晋灭亡后,其后裔才在南方又建立了新的“晋”政权,为了研究和称呼的方便,以致不会引起歧义和混淆,所以用“西”和“东”做了区分。

之所以不把晋朝(265~420)分成北晋和南晋而是分成西晋(265~316)和东晋(317~420)是因为东晋的都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相对于西晋都城洛阳、长安(晋愍帝时期短暂地作为小朝廷京城)地理位置在东南方向(更偏东),并且东晋大多数时期相对于西晋而言其统治的核心区域也在东南方向(同样更偏东)。

东晋和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两个不同的王朝。东晋是在西晋时期的南方建立起来的王朝,因其地理位置在以晋为中心的北方之东而得名。而西晋则是在三国时期经过统一后,由司马炎所建立的王朝,因其地理位置在以晋为中心的北方之西而得名。

具体来说,当时中国被分成了南北两个政权,以晋为中心的北部地区由西晋所控制,而以江南为中心的南部地区则先后经历了几个王朝的更迭,最终由东晋所取代。东晋建立后,由于与西晋地缘相对而言处于东面,因此被称为东晋。

需要注意的是,东晋和西晋虽然同为“晋”这个汉族大姓的后代所建,但是两个王朝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彼此独立存在,并且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轨迹。

东晋和西晋是中国古代的两个朝代。划分依据是在晋朝分裂后,东晋继承了原来的东部地区,而西晋则控制了西部地区。这两个朝代的名称是根据其的地理位置而来的

东晋和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两个不同的朝代,其划分是基于“晋”这个政权的建立和分裂。

西晋是在公元265年由晋朝的名将司马炎建立的,其首都是洛阳(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历时39年,至304年灭亡。后来,在公元317年,晋朝的王室在今天的江苏南京地区复国,称为东晋,其首都也移至建康(今江苏南京),历时约160年,直到420年被刘裕所灭,中国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其名称的划分是基于它们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得名的。

西晋是在长江流域之西的地区建立的,因此被称为西晋;而东晋则是在长江流域之东,即今天的东南地区建立的,因此被称为东晋。

总的来说,这两个朝代的时间虽然有所重叠,但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和社会形态等方面均有较为明显的不同和变迁。

为什么叫东晋西晋

中国历史上朝代的东西 南北都是根据首都 的相对位置所起的 如西晋首都在洛阳,东晋首都在南京,洛阳在南京的西面。

(西晋)洛阳(河南)在北方地区。(东晋)建康(江苏南京)在近乎在北方地区,因为它被长江穿流而过。所以用东西划分两者。

三国为什么叫三国

三国为仟幺叫三国?

三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记载它是波兰状阔的,由于作者罗贯中写三国演义而更加出名-,书中主要描绘了东汉灭亡晋朝初兴的一段群雄逐鹿的故事通贯这段历史的主要是魏属吴三国它们这一历史时段的主角,是这三国在演义。

因为《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改编的,三分历史七分虚构,属于演义类历史小说,所以才叫《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版本。

三国就是汉末天子失势,曹操、孙权、刘备三个人各自抢了一块地盘,形成的三个割据势力,然后又想抢别人的地盘争斗不休的局面。

又因为三方争斗的实在太精彩,各种才智近妖的人才纷纷出场,文臣谋士,智计百出,勇猛将军,过关斩将。所以后世把历史上这一时期称作三国。

说是三国其实是三国演义,并不是真正的三国,因为这里面主要是讲了三个势力的斗争,即为蜀三国斗争虽叫做三国,但是有一大部分不是讲的三国三国的名字比较有代表性,不然,会叫做什么。“诸侯纷争”吗?

不好听,只能想一个体面的名字,“三国演义”原《三国志》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时代波澜壮阔,充满生机,常引起后人追思。唐宋诗词中有大量三国内容。

元明清时期,三国事迹成为戏剧和民间艺术文学常见话题。

晋代陈寿所作史书《三国志》,颇有参考价值。

明代罗贯中以三国历史为蓝本,编撰小说《三国演义》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丰富多彩的历史内涵也流传到世界各地。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上承东汉,下启西晋。以曹丕称帝为开始,司马炎灭吴为止。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自184年黄巾起义,战乱频起,汉已经开始失去对地方割据的控制。将黄巾起义后的这段时间也纳入三国时期,这与我们看到的《三国演义》时间相一致。

那么严格意义上当时华夏大地是否就这三个国家呢?从时间段上来看很明显不是的。

220年曹丕称帝,国号为魏,史称曹魏;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为汉,又称蜀汉;

孙权在222年还接受曹丕吴王的封号。且在同年,张飞被杀后,刘备起兵与陆逊决战于夷陵,刘备大败后,退回益州后不久,刘备崩于白帝城。至229年,孙权称帝,国号为吴。后,孙刘两家修好,共同抗魏。三国才正式构成鼎立的格局。

而后蜀汉在263年被司马昭灭,280年东吴被司马炎灭,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至于其他时期的割据政权,称帝的恐怕就袁术一人,还众叛亲离,被吕布和曹操进攻,后呕血而死。

从此可见,这段历史时期只有这三个国家构成相当的格局

三国又叫三国时期,是因为当时天下由“魏、蜀(汉)、吴”三个势力所建立。

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称帝,因其姓曹,后世称之为曹魏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到咸熙二年(265年)曹奂禅位于司马炎,享国46年,主要控制北方九个州(长江以北),势力最为强大。

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为表示自己政权合法性国号仍沿用汉,因其控制范围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后世称之为蜀汉或简称蜀。蜀汉势力最为弱小,炎兴元年(263)刘禅投降邓艾,享国43年。

建兴元年(229),孙权正式称帝,建立孙氏政权国号吴,因其姓孙,故称孙吴,又因其控制扬州、交州、荆州等江东地区,又称为东吴。

西晋变东晋因为什么

西晋变东晋完全是自身的原因这一点西晋比北宋更要受到百姓唾骂。北宋灭亡的时候文人和大臣以及百姓都是支持宋朝的它们纷纷起来反抗金国消耗了金国的有生万量为金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使南宋王朝稳定了下来。

而西晋不是这样西晋自武帝死后,政权开始动摇,武帝封的司马家王爷开始互想攻伐,都想做皇帝。从291年至306年打了15年仗八王之乱结束,极大的动摇了西晋的统治,消耗了西晋的有生力量灭亡从这一刻开始了。5年后公元311年匈奴首领刘渊开始攻打西晋晋朝无力抵抗。又过了五年晋怀帝俘获次年晋愍帝俘获西晋灭亡西晋大多数皇族被灭族只有琅琊王司马睿逃走于公元317年重建晋朝史称东晋。东晋从317年立国到420年灭亡。东晋的皇帝都没实权权力都在那些军阀手中东晋最后亡于军阀之手。所以东晋比西晋更腐败和昏庸。

西晋和东晋是后人用来区分这两个朝代而叫的称呼,他们本身在历史上都是叫做“晋朝”的。但因为西晋灭亡后,后裔才在南方建立新的“晋朝”政权,所以才用“西”和“东”来做区分。历史上的“西汉”、“东汉”、“北宋”、"南宋“都是类似情况。

西晋和东晋都是后人用来区分这两个朝代而做的称呼,它们自己本身在历史上,都是叫“晋代”。但是由于西晋灭亡后,其后裔才在南方又建立了新的“晋”政权,为了研究和称呼的方便,以致不会引起歧义和混淆,所以用“西”和“东”做了区分。

西晋和东晋是按它们都城所处的位置来划分的,而不是按俗语的“东西”来随便定义的。西晋的都城在洛阳,西晋灭亡后,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政权,都城在建康(今天的南京),因为洛阳相对于南京位置在西方,所以称为“西晋”,而后来建立的定都南京的晋朝则被史家称为“东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5547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北齐三杰之死真相 北齐皇帝到底有多奇葩下一篇:外星人、飞碟是否真的存在 科学界的三大未解之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