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福建古代地域划分 闽国被哪个朝代所灭

导语:福建古代地域划分中,闽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地域。闽国曾经独立统治福建地区,但最终被哪个朝代所灭呢?

目录导航:

  1. 福建古代地域划分
  2. 福建古代是属于哪个地方
  3. 福建有过哪些王朝/王国
  4. 福建有哪七个州
  5. 东晋完了是什么朝代,说的详细一点,五代十国又是怎么回事
福建古代地域划分

福建古为闽越地,北宋时福建行政区划分为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剑州六个州和邵武、兴化二个军,军、州是同一级的行政机构,南宋...

福建从远古至清朝各时期的地域划分具体如下:

福建远古属于百越的闽越部落,在《禹贡》属扬州。在周朝为七闽地,春秋以后为闽越国。秦南平百越,置闽中郡。

汉朝时期,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承认驺无诸为闽越王于此。汉惠帝三年(前193年),分闽越地,封驺摇为东海王。建元六年(前135年),封驺无诸孙驺丑为闽繇王,复封余善为东越王,元鼎五年(前112年),闽越国叛乱,汉武帝率军平息,并以其地险阻,故迁闽越人于江淮流域,而福建隶属于会稽南部都尉管辖。闽越国北迁之后,自汉始元二年(前85年)汉承认冶县、置东部都尉开始,中经东部都尉从冶县迁到章安(回浦),留下候官管理冶县,隶属于会稽郡,到设立南部都尉,再到建安十二年(207年)正式成立建安郡止,福建都在王朝军事管制之下。

三国时期,属吴国设建安郡,辖建安、南平、将乐、建平(建阳)、东平(松溪)、昭武、吴兴(浦城)以及候官、东安(南安、同安)共9县。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拆建安郡为建安、晋安两郡,到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又从晋安郡分出一个梁安郡,辖兴化、泉、漳等地。自晋宋至齐梁,福建初属于扬州,至普通六年(525年),福建属下的建安、晋安、南安三郡又归东扬州管辖。陈朝永定时(557~559年),陈武帝为羁縻陈宝应而设“闽州”,这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省级建制。州治设在晋安(今福州),下领建、晋、南三郡。天嘉六年(565年),闽州罢,还属东扬州。

隋朝时期,其大业三年(607年),把建安、晋安、南安三郡合并为一,称建安郡;原设置的15个县裁并为四(即闽县、建安、南安、龙溪)。郡治由建安(建瓯)移至闽县。唐武德初年,设泉、建、丰三州,下辖10县。州数和县数均为隋代的二至三倍。

唐朝时期,福建属江南道。景云二年(711年),立闽州都督府,领有闽、建、泉、漳、潮五州。开元十三年(725年),闽州都督府改称福州都督府,隶属于江南东道,为福州名称出现之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加强边防武装力量,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军使,与福州都督府并存,这是福建名称出现之始。

五代十国时期,福建先后为闽国、殷国、南唐、吴越各国所据,区划名称几经变迁。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延钧称帝,国号大闽,改元龙启,升福州为长乐府,称东都,领福、泉、建、汀、漳五州。

北宋时期,置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及邵武、兴化二军。南宋孝宗时升建州为建宁府。福建路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军;府、州、军实际是同一级行政机构,共计8个,故福建号称“八闽”。这时,福建全省有42个县,成为东南全盛之邦。宋景炎元年(1276年),元军攻破宋都临安(今杭州),宋帝赵显被俘。益王赵昰、广王赵昺逃到福州,陆秀夫、陈宜中等拥立赵昰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升福州为福安府,定为行都,力图恢复宋室江山。后因王积翁叛变,南剑州失守,福州被元兵攻破,帝昰由朝臣拥戴渡海去广东。

元朝时期,置福建等处行中书省。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行省于泉州。至元十八年(1281年)迁福州,次年还治泉州。至元二十年(1282年),又徙福州。至元二十二年(1284年),并入江浙行省。至元二十三年(1285年),复置。次年,改行尚书省。至元二十八年(1290年),并入江西。至元二十九年(1291年),仍置行中书省。大德元年(1297年),设福建平海行中书省,徙治泉州。大德三年(1299年)撤销。至正十六年(1356年)复置。

明朝时期,洪武元年(1368年)福建全省八路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洪武九年(1376年),置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成化九年(1473年),恢复被废为县的福宁州,直隶于布政司。终明一代,福建设八府一州。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兵攻下南京,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被俘杀。郑鸿逵、苏观生等迎唐王朱聿键来闽。六月,朱聿键在福州即皇帝位,建元隆武,改福建为福京、福州为天兴府。翌年,隆武政权覆灭。

清代时期,福建区划继承明制,设福建布政使司。省下辖有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延平、建宁、邵武、汀州八府及福宁州。顺治十三年(1656年),郑成功改厦门为“思明州”。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后,改台湾为东都,设承天府,置天兴、万年两县,又在澎湖设安抚司。郑经治理台湾时,把东都改名东宁,升天兴、万年两县为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统一台湾后增设台湾府,属福建统辖,下设三县一厅。雍正二年(1724年),升福宁州为福宁府;十二年(1734年),升永春、龙岩两县为直隶州。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府单独设省。到清末统计,福建省共设有9府、2州、58县、2厅。

在省与府之间还设4个分道作为派出机构:宁福道驻福州,辖福州府、福宁府;兴泉永道驻厦门,辖兴化府、泉州府、永春州;汀漳龙道驻漳州,辖汀州府、漳州府、龙岩州;延建邵道驻南平,辖延平府、建宁府、邵武府。此外,清代在福建设置闽浙总督(驻福州或杭州)和福建巡抚。督、抚原属临时设置,可是后来迄未取消。由于督、抚权力很大,成为全省最高军事、民政长官,原来正式的省一级长官——布政使、按察使,反成属官。另外,清朝还设置管领满洲驻防旗兵的镇守将军,原和地方行政无关,却兼管海关和粮储道、盐法道,遂也成省级官员。

福建古代是属于哪个地方

福建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在古代,福建属于闽地,先后被吴越、楚、秦、汉等朝代统治过。隋唐之际,福建地区开始独立为一方政权,成为闽国。到了五代时期,闽南地区出现了闽南政权,并逐渐发展壮大。 在历史上,福建地区人口组成复杂,早期居民以闽越族和百越族为主。而在汉朝以前,福建地区还有少量的夷族。随着中原文化的不断向南传播,汉人也逐渐在福建地区扎根,形成了较大的汉族社会。 总之,福建地区历史悠久,曾经属于多个朝代的管辖范围,并在某些时期拥有过自己的独立政权。在人口组成方面,福建地区原本就有多个族群,其中汉族逐渐成为主要的民族。

古代福建属于闽越国,属古百越部落的一支 ,位于今中国福建省(包括广东潮汕、梅州,浙江温州台州)。该国是战国时期被楚国所灭的越人在逃到该地时,与当地的百越原住民所共同建立的一个国家。

福建有过哪些王朝/王国

秦汉时期的闽越国,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南宋末期的短暂建都时期,还有明末清初的南明王朝和台湾郑氏集团。

福建有哪七个州

古时闽国福建只有五个州,即福州、泉州、漳州、建州、汀州,人口不多,士兵不多,钱粮不多。闽国在五代十国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中存在感非常弱,还不如夹在中原(五代)、蜀(前蜀与后蜀)、吴(南唐)、楚之间的小国荆南存在感强。闽国的地理位置实在太偏了,距离中原的正统王朝,北隔浙江,西隔江西。

东晋完了是什么朝代,说的详细一点,五代十国又是怎么回事

东晋完了是南北朝,五代十国是唐和北宋之间的一段分裂时期。

1、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南朝(420年—589年)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

南北朝前期仍是士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士族、齐民编户、依附户及奴婢,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

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的步伐。

2、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朱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扩展资料:

1、南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存在于中国南方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四个朝代的总称,陪都中京(今河南洛阳)。

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刘宋取代东晋,在中国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汉人政权,史称“南朝”,嫡传华夏文化之正朔,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奉南朝为正统。

南朝与鲜卑人或鲜卑化汉人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等北朝政权对峙,合称南北朝。

南北朝是一个战事频发、同时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各民族融合的高潮时期,中华民族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南朝继承了东晋的疆土,其范围为中国南方——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其中:刘宋最大,北疆达到黄河;南陈最小,只有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狭小国土。

南朝是继东晋之后,由汉族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虽然南朝的4个政权各自存在都只有几十年,但作为汉族政权在南方的统治,为汉族文化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传播作出贡献,同时在南方兴起了建康、江陵、扬州、成都等大城市,中国南方取得了很大发展。

南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客观上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南朝时期的建康城和同时期的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2、北朝

北朝(386年—581年),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

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继承北周疆域的隋由于灭亡南朝陈,完成了统一大业,所以没被称作北隋,而是被后世称为隋朝)。

从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隋文帝建立隋朝为止,与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对峙,合称南北朝。唐朝官修正史尊奉南北朝共为正统。

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二月,周静帝帝位禅让于杨坚,即隋文帝,建立隋朝,北朝结束。

北朝结束了中国从八王之乱起将近一百五十年的中原混战的局面。后世的隋唐两朝都是继承了北朝,他们的开国皇帝们的祖先都是北朝名贵,并且又从军事和政治制度等各个领域都沿袭北朝并加以更好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隋唐盛世和民族大融合的基础。

3、五代

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和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中国古代以正统史观为主,因五代建立于中原地区,占据着原唐朝都城的中央地区,以正统自据,故后来的史学家著五代史。而十国及其余政权被称为割据势力。

除后梁、后晋短暂时期以及后唐都洛阳外,后梁、后晋大部分时期和其他两代都以开封为首都。五代为期五十四年,有八姓称帝,共十四君。

后梁和后周的君主是汉族人,后唐、后晋、后汉的君主是沙陀族人。他们都建国于华北地区,疆土则以后梁最小,后唐最大。

4、十国

十国(902年——979年)是在唐朝之后,与五代几乎同时存在的十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的统称。其中南方有九个,即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国,北方一个为北汉。

江南以南吴最强,而后被李昪篡位,建立南唐,其次有吴越与闽国等。湖广则被荆南、楚国与南汉等占据。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败于后周。

蜀地有前蜀、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然而耽于安乐,最后亡于中原。北汉是十国中唯一在北方的,是后汉刘氏后裔所建。

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后,与其弟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于979年统一除交州与幽云十六州外的中国本土地区,十国结束。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分裂时代。在北方广大地区,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强大的王朝。

与此同时,南方各地出现过九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即: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及闽国,加上北方的北汉,是为十国。

十国的特征是:除了北汉,九国尽在南方:出现的时间,先后参差不齐;建国之地,有相承、有独立:版图大小不等,相差悬殊;存在的时间,一般都比五代各朝长;领袖名号,称帝、称王不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6575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历史上有没有旅宋国 古代吕宋国是哪下一篇:释迦牟尼是谁啊 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吗

文章评论

  • 鹤啸九天

    文章简洁明了,提供了有关福建历史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