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郑成功祖上是谁 为什么郑姓是明朝国姓

导语:郑成功的祖先是福建的海盗领袖郑芝龙,他曾率领海盗部队在海上作战,后来成为明朝海军将领。因此,郑成功的祖先和家族都与海上有着深厚的渊源。至于为什么郑姓是明朝国姓,是因为郑芝龙在明朝时期为了表明自己效忠明朝而改姓郑氏。

目录导航:

  1. 郑成功祖上是谁
  2. 国姓为什么姓郑
  3. 郑氏十大名人
  4. 历史上姓郑的名人有哪些
  5. 历史上姓郑的名人有哪些
郑成功祖上是谁

郑成功远祖郑庠,河南荥阳人,郑畴之子,郑氏三十九世公,字文序,少时聪敏多才,为吴国孙权车骑长史,平难将军,后任东安太守(治丹阳),为郑氏江南一世祖。

其父明平国公郑芝。初甚为隆武帝所器重,授总统使、招讨大将军,赐姓朱,名成功,人称“国姓爷”。南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力阻其父降清不果,乃走南澳(今属广东),起兵抗清。后永历帝封为延平郡王,率部数创浙闽粤清兵,屡拒招降。曾两次派兵与张名振合师北上入长江,并与李定国通声息。永历十三年(顺治十六年,1659)亲与张煌言合师北入长江,破瓜洲,下镇江,围江宁(今南京),清廷震动。旋因连胜轻敌,战败撤回思明州(今厦门)。十五年,率军二万人出厦门,经澎湖,直达台湾鹿耳门,围赤嵌城,败荷兰援军。

1662年,荷兰总督揆一降,遂复台湾全岛,以赤嵌城为东都,建立府县,编制军队,屯田垦荒,奖励移民。遂病逝。

郑成功远祖为谁,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江南郑氏一世祖郑庠,有的说是郑庠的长子郑平,也有的说是郑庠的次子郑昭。由此,引出郑成功远祖入闽时差之争,至今尚无定论。但笔者认为是江南郑氏一世祖郑庠。

民族英雄郑成功远祖郑庠,河南荥阳人,郑畴之子,郑氏三十九世公,字文序,少时聪敏多才,为吴国孙权车骑长史,平难将军,后任东安太守(治丹阳),为郑氏江南一世祖。晋惠帝时,迁居安徽寿春,晋怀帝永嘉元年丁卯(307年8月19日)率族从固始祖地入淮,经寿春、过洪泽湖、进入长江,而后入居江苏丹阳郡秣陵县(今江宁)桑梓里长手寺,隐居十年。西晋永嘉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出任信安县令,卒于官。墓冢遗址在信安县西门外白水镇(原衢县白水乡)。妣徐氏,子二:平、昭。庠公秉心超乎古人,所谓德备愚智,才兼文武,冠乎缙绅者也。其后裔播迁苏、浙、闽、粤等省。其长子郑平,字元先,博览经史,兼通司马兵法,官授散骑常侍加镇南将军,为豫章太守,坐镇江州 (今九江),封升吉侯,寿93岁,葬信安城西三里嘉庆乡。平,居东阳郡信安县,妣徐氏、马氏、刘氏,子五:望、宠、碑、瑛、济, 后为处、婺、越、杭、台诸郑祖。次子郑昭,字元质,随父南渡为晋龙骧将军,封开国侯,持节都督平南将军,率兵入闽,先任建安(南平)刺史,又迁泉州刺史,居泉州,旋迁侯官(福州),后为晋安郡太守,卒后葬长乐。是为郑氏迁闽之开基始祖。

郑成功远祖为谁,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江南郑氏一世祖郑庠,有的说是郑庠的长子郑平,也有的说是郑庠的次子郑昭。由此,引出郑成功远祖入闽时差之争,至今尚无定论。但一般认为是江南郑氏一世祖郑庠。郑成功远祖何时入闽?说法也纷纭难定,有的认为是东晋由河南入闽,有的说在唐末随三王入闽,《漳浦营里郑氏族谱》明确记载,入闽时间为东晋永嘉时,自河南固始县白沙镇避地到闽。

石井郑氏后裔郑新新说,通过新掌握的可靠史料,可大胆推翻了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在为族谱撰文时,认为远祖是由唐光启年间入闽的。郑成功是大田桃源郑氏祖章公的第二十二代后裔,其源流为:郑威(第一代,入闽始祖,唐中和四年,即公元884年随王潮经寻阳转粤东北过江入闽,葬于沙县湖源)—承泰(第二代)—章公(第三代,开基大田桃源)—金紫(第四代)—一翁(第五代)—十一(第六代)—三十(第七代)—四六(第八代)—十二(第九代)—六二(第十代)—二十六(第十一代)—二十八(第十二代)—七七郎(第十三代)—大二郎(第十四代)—五郎(第十五代)—隐石(第十六代,元至正年间由桃源肇基南安县石井镇,为入南第一代)—芝龙(入南第八代,总第二十三代)—森(入南第九代,森公即民族英雄郑成功)。

另据台湾成功庙文档记录:大田县桃源东山郑五郎公生隐石公,后隐石公迁居南安郡。另查安溪旅台郑氏族谱中记录:隐石公迁南邑八代后郑芝龙公生郑森公(成功)。郑氏谱中与台湾成功庙文档里均有记载由郑成功上溯十一代远祖久居桃源,两种资料记载相吻合。由此可知,郑成功为大田县桃源镇郑氏祖章公的第二十二代后裔。五胡乱华,中原士大夫因耻于受治异族,相率南渡。

父亲郑芝龙,祖籍河南信阳市固始县。1628年归顺明朝,1646年投降清朝。为什么说他们祖籍河南呢?

郑氏族谱明确记载“唐僖宗光启年间郑芝龙祖上随王潮、王审知从光州固始入闽”,光州即今天的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潢川县固始县一带,当时正值五胡乱华时期,胡人大举入侵中原屠我汉民,从而导致大规模的人口南迁。

国姓为什么姓郑

朝历代皇帝,故明朝的国姓是“朱”。

皇帝赐姓给谁,不代表其原来的姓氏就是国姓,国姓只有皇帝一家。

三宝太监郑和,原姓马,被明成祖赐郑姓。因为郑和在“靖难之役”中才华出众,战功显赫,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初一,明成祖上朝嘉奖“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朱棣回忆起当年郑和在郑村坝(今北京大兴县)的英勇顽强,表现十分突出,便亲笔书写了一个斗大的“郑”字赐给马和为姓,并封郑和为内官监太监(四品大员)。皇帝亲自赐姓,在当时被视为臣子的最大荣耀,马和由此改姓郑和。

三宝太监郑和,虽然姓氏被皇帝赐为“郑”,但不代表郑姓是国姓。

郑氏十大名人

一、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二、郑成功(明末清初军事将领)

郑成功(1624.08.28-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三、郑光祖

郑光祖(1264年—?),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

郑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帼人物,在吴越两国长年战争时期,只身入吴作内应,助越国顺利灭吴,立下汗马功劳。

郑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专家,曾助秦国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使秦沃野千里,国力更加强盛。

郑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率兵抗击匈奴入侵,为汉始设西域都护之始。

郑兴、郑众:河南开封人,系父子。

兴为东汉时期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儒学进一步发扬,贡献巨大,世称“先郑”。

郑众:郑吉之子,为东汉经学家,曾任大司农,通晓《易》、《诗》等经学。

郑玄:东汉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世称“后郑”,其潜心著述,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郑学”,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上颇有贡献。

郑道昭:荥阳开封人,北魏书圣,曾任国子祭酒,工文词书法,其书法笔力雄健,兼有隶意,被后人推崇为“魏碑之宗”。

郑泽:隋朝荥阳人,有学识,知钟律,考校大东钟律,著有《乐府歌辞》、《乐府声调》等。

郑虔:郑州荥阳人,盛唐时期学者、画家、广文博士,诗书画技冠京华,玄宗曾题赠:“郑虔三绝”。

著有《天宝军防录》。

郑樵:莆田(今属福建)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史籍学家,一生著作丰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继《史记》后又一部伟大的通史著作,且颇具创见。

郑光祖: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人,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创作颇多,代表作为《倩女离魂》,他被后人誉为“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优辈称‘郑老先生’”。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明航海家,曾率船队七下西洋,远达非洲、红海等地,促进了中外交流,而且还创制了我国第一部航海地图。

郑成功:福建南安人,明末名将,被赐姓“朱”,曾英勇抗击清军,在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被尊称为“国姓爷”。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郑振铎、郑伯奇、郑毓秀、郑午昌、郑天挺、郑国鸿、郑文宝等。

1、郑振铎: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代表作品有《猫》《我们是少年》等。1898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1958年10月17日去世。

2、郑伯奇:电影剧作家、文艺理论家,左翼文学运动开创者之一。代表作品有《泰山鸿毛》《华山艳史》《女儿经》《到西北去》等。1895年6月11日出生于陕西长安,1979年1月25日去世。

郑桓公

郑桓公(?-前771年),姬姓,郑氏,名友(受封前称王子友),周厉王姬胡少子,周宣王姬静异母弟,周朝诸侯国郑国第一位第一任君主,前806年―前771年在位。

前806年,受封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伯爵,故称郑伯友。前774年,担任周王室司徒。前773年,郑桓公见王室多有变故,祸患将至,于是迁徙其国民到东虢国和郐国之间。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郑桓公与周幽王一同遇害,谥号桓,故称郑桓公。

2

郑国

郑国,战国时期韩国卓越的水利专家,出生于韩国都城新郑(现在河南省新郑市)。成年后,郑国曾任韩国管理水利事务的水工(官名),参与过治理荥泽水患以及整修鸿沟之渠等水利工程。后来被韩王派去秦国修建水利工事,从而“疲秦”,而郑国渠修建之后,关中成为天下粮仓,赢得了“天府之国”的美名。虽然郑国作为间谍不成功,但是作为一名卓越的水利专家,治理水患,改变了关中农业区的面貌,使八百里秦川成为富饶之乡。郑国渠和都江堰、灵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3

郑玄

郑玄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晚年守节不仕,却遭逼迫从军,最终病逝于元城,年七十四。

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与晏婴、刘墉并称为“高密三贤”,后人建有郑公祠以纪念。

4

郑买嗣

郑买嗣(?—909年),汉人郑回七世孙,世为南诏清平官(即宰相)。郑买嗣曾为南诏重臣。乾宁四年(897年),郑买嗣指使杨登杀死南诏王隆舜,天复二年(902年),郑买嗣起兵杀死隆舜之子舜化贞及南诏王族八百余人, 灭亡南诏,建立大长和国。

5

郑成功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1-2]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

6

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7

郑余庆

郑余庆(745年-820年),字居业,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唐朝宰相。

郑余庆出身于荥阳郑氏北祖小白房,进士及第,早年曾入严震幕府,历任山南西道从事、殿中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后以中书侍郎之职拜相,授同平章事,不久被贬为郴州司马。

永贞元年(805年),郑余庆再次拜相,授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因得罪权臣被贬为太子宾客。此后,他历任国子祭酒、河南尹、兵部尚书、太子少傅、山南西道节度使、太子少师、尚书左仆射、凤翔陇右节度使、司空,封荥阳郡公。

元和十五年(820年),郑余庆进位司徒,并于同年病逝,追赠太保,谥号贞。

8郑延昌郑延昌,字光远,中国唐朝官员,出身荥阳郑氏北祖房,官至尚书左仆射。郑延昌生年不详,出自郑氏北祖房。近亲有唐僖宗年间拜为宰相的三重堂兄弟郑从谠。郑从谠的祖父郑余庆在唐德宗年间也为宰相。但郑延昌自己的祖辈却并不特别显赫,曾祖郑申官至金华尉,祖父郑则之官至骁卫兵曹参军,父郑猗官至抚州刺史。他至少有一兄郑允升和一弟郑延济。

9

郑谷

郑谷(约851年~约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棠、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10

郑樵

郑樵(1104年4月26日—1162年4月26日),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 ,世称夹漈先生,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

郑樵生于北宋崇宁三年三月三十日(1104年4月26日),一生不应科举,刻苦力学30年,立志读遍古今书,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在经学、礼乐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献学、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三月七日(1162年4月26日)。

郑樵著述有80余种,但大部分已佚亡,今存《通志》、《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等遗文,其中《通志》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

历史上姓郑的名人有哪些

郑姓名人近代中共有开国中将郑维山,国民党有郑介民。明末清初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明成祖时期有下西洋的郑和,宋朝还有开国大将郑恩。

首推郑成功。郑成功(1624年8月28日—1662年6月23日)[1],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2][3]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明朝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西周郑国建立者郑桓公,明朝航海家郑和,清代书画家郑板桥,东汉经学家郑玄,南宋史学家郑樵,元代作曲家郑光祖等。

郑旦,春秋越美女。

郑袖,战国时楚怀王夫人。

郑国,战国末水利家。

郑兴,东汉经学家。郑玄(127-200),东汉经学家。

郑和(1371-1433),明宦官、航海家。郑成功(1624-1662),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名将。

郑燮(1693-1765),清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

历史上姓郑的名人有哪些

郑国,战国时韩国人,韩国为了实施疲秦的计划,派郑国入秦献计引泾水东入北洛水为渠,以达到疲秦阻止攻韩的目的,后计划泄露,但渠成使关中成为千里沃野,后人为纪念郑国将此渠命名为郑国渠。

郑和,明初著名宦官,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曾经七下西洋,是十五世纪世界航海的先驱。

郑成功,明末清初人,著名的抗清名将,名族英雄,曾经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为台湾的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郑燮,号板桥,清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


1 历史上有很多姓郑的名人。
2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郑国公子重耳,因被追杀而流亡各地,最终夺回郑国王位;唐朝的郑伯克段,是唐朝宰相,统辖六个行省;明朝的郑和,是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七次下西洋,开拓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先河。
此外,在现代历史中也有不少姓郑的名人,如台湾著名企业家郑光标等。
3 姓郑的名人还有很多,如郑板桥、郑成功等等。
可以说,姓郑的名人在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故事和业绩也为后人所传颂。

郑成功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
历史上姓郑的名人有很多。
2。
首先,古代的时候,有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叫做郑国渠,他是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位军事将领。
3。
其次,在宋朝时期,有一个名叫郑板桥的人,他跟他的家族一起建造了京杭大运河,为中国的交通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4。
此外,在现代,也有一些姓郑的著名人物,比如,著名导演郑则仕、著名歌手郑钧、著名诗人郑愁予等等。


1 历史上姓郑的名人有很多。
2 最著名的是唐朝的开国名将郑国公李靖,其次是明朝时期的大文学家、散文家郑板桥。
3 此外,还有清朝尚书郑充达、黄河工程开发者郑裕彤等等,他们都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姓郑的人物。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7511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埃及现状及原因 埃及历史的新变化下一篇:mdivt是什么品牌 韩国拖鞋历史起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