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1967年中国大事件 绝密档案:毛泽东躲过的惊险暗杀

导语:1967年,毛泽东巧妙躲过一次惊险暗杀,绝密档案揭示了这一事件的内幕。这次暗杀行动令人震惊,但毛泽东的机智和运气使他成功地躲过了刺杀的危险。

目录导航:

  1. 1967年中国大事件
1967年中国大事件

1、上海一月风暴

1967年1月5日,张春桥、姚文元从北京到上海伙同王洪文等策划夺权。他们相继夺了《文汇报》社、《解放日报》社的权,并策划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造反派组织召开“打倒市委大会”,篡夺了上海市的党政大权,刮起了所谓“一月革命”的风暴。

1月8日建立了由他们控制的“上海市抓革命促生产火线指挥部”,发表《告上海人民书》和《紧急通告》,夺取了中共上海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领导权。

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联名给上海各“造反团体”发出贺电。《红旗》杂志、《人民日报》相继发表社论,肯定和支持上海的夺权。夺权之风从此刮遍全国,更加剧了全国混乱的局面。

2、二月抗争

1967年2月,周恩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碰头会。会上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军委领导人,对“文革”的错误做法提出尖锐的批评。

围绕“文革”要不要党的领导,应不应将老干部统统打倒,要不要稳定军队等重大问题,同康生、陈伯达、张春桥等反对派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18日,毛泽东召集部分政治局委员开会,批评了在怀仁堂会议上提意见的老同志。此后,又被林彪、江青等诬称为“二月逆流”。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中共中央正式宣布为“二月逆流”平反。

3、六七暴动

六七暴动 ,亦称六七左派工会暴动和香港五月风暴,当时参与及支持者称它为反英抗暴,于1967年5月6日发动,同年10月份基本结束,是一场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展开对抗香港政府(港英政府)的暴动。

由最初的罢工、示威,发展至后来的暗杀、炸弹放置和枪战。在事件中,所有警员取消休假候命,多次与左派对峙,作出驱散、镇压和拘捕行动。

暴动期间,最少造成包括十名警员殉职在内的51人死亡,包括212名警员在内的802人受伤,1,936人被检控。事件涉及1,167个炸弹。死亡人数仅次于1956年双十暴动。

六七暴动可算是香港发展的分水岭,间接促使当时的殖民政府改善施政。

4、中国成功试爆第一枚氢弹

1966年12月28日中国成功地进行氢弹原理试验,当量30万吨。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由飞机空投的330万吨当量的氢弹试验获得成功。

5、三支两军

1967年3月19日 中央军委发出《关于集中力量执行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任务的决定》(简称“三支两军”决定)。

《决定》要求: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机关要视情况抽调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人员,立即投入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的工作,即“三支两军”。

人民解放军先后奉命执行三支两军任务的有280多万人。同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停止全国大串连的通知》,指出:目前正在实现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建立三结合的临时权力机构。

继续停止全国大串连,取消原定的当年春暖后进行大串连的计划。4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出通告,重申停止全国大串连。

三支两军指“文化大革命”期间,军队支左(支持当时被称为左派群众的人们)、支工(支援工业)、支农(支援农业)、军管(对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实行军事管制)、军训(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8369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北伐时期,祖逖所率领的旗帜是什么?下一篇:朝不责暮的近义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