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北魏先后灭掉哪些小国 北魏为何会分成东魏和西魏

导语:北魏在统一北方后,先后灭掉了多个小国,其中包括鲜卑族、柔然等。北魏在统治时期出现了内部分裂,最终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分裂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地理分隔、权力斗争等。

目录导航:

  1. 北魏先后灭掉哪些小国
  2. 北魏为何会分成东魏和西魏
北魏先后灭掉哪些小国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于公元386年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北魏在崛起过程中,先后灭掉了后燕、后秦、大夏、北燕、北凉等小国家,并驱赶柔然至漠北,南下与“南朝宋”以长江为界,结束了中国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形成了南北朝对峙的格局。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一步巩固了统治。但至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北魏先后灭掉后燕、北燕、大夏、北凉等小国。

北魏(386-534年)。鲜卑族拓跋部崛起后,先建立了代国,该国一度被前秦灭亡。十六国末期,拓跋部死灰复燃再次建国,不过这次改国号为魏,为了与三国曹魏区别,因其最被定都平城,称其为北魏。北魏以武开国,扫荡了后燕、北燕、大夏、北凉等小国,号称小国收割机。魏孝文帝继承诸胡汉化倾向,致力于汉化,使当时的洛阳成为中国最昌盛的文化之都。但汉化政策步子过大、节奏太快,引发北魏各阶层特别是军功阶层的强烈抵制,再加上土地兼并问题的逐渐严重,北方六镇的军民发动起义,几乎摧垮了北魏王朝。

北魏统一北方,经过了三代帝王的努力,其间掺杂着各路枭雄豪杰对手们的相继去世,可谓时运、人谋相互配合,恰逢其用,因此能结束中国北方十六国时期极为混乱的局面。

431年,赫连定的夏被北魏联合吐谷浑所灭;436年,冯弘的北燕被北魏所灭;439年,沮渠牧犍的北凉被北魏联合柔然所灭。至此,十六国时代结束,北魏统一中国北方。

北魏为何会分成东魏和西魏

北魏另一件有名的事情就北魏皇族一条铁律:皇帝册封太子之日,必须处死太子生母,就是防止后宫干政是。但诡异的是北魏是兴一后(文明太后)亡一后(胡太后)。

正式由于胡太后临朝听政,引发尔朱荣造反控制北魏。从而因出两大豪杰,权臣,大军事家高欢和宇文泰。彻底让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最终被篡位成为北齐和北周。

北魏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朝代,始于386年,终于534年。北魏在它的历史上分成了东魏和西魏两个时期。

北魏时期,由于地域广大、政治经济中心南移等原因,政治上分裂成多个地方政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永安政变后另立政权的东魏和534年由元钦称帝后建立的西魏。这两个政权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互相对抗,经历了一系列战争和政治斗争。

其中,东魏的政治和文化更加开放,对外交往活跃,文化繁荣,儒学为主导。而西魏则相对封闭,政治上更加专制,儒学和佛学并重。

后来,由于西魏统治者武则天的威望和政治手腕,于隋朝初期完成了北方政权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开启了隋唐盛世的新篇章。

因为公元531年,高欢乘机攻占洛阳,控制了北魏朝政,在532年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公元534年,高欢所立的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同年,高欢立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做了皇帝,即孝静帝,并迁都于邺(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临漳南),这就是东魏政权。

公元535年,投奔宇文泰的孝武帝元修因与宇文泰有隙,被宇文泰毒死,由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由,即魏文昭帝。国号“大魏”,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南梁对立,建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这就是历史上的西魏政权。北魏正式分裂为东﹑西魏。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60069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及对后人的启示 日本以前是不是属于中国的下一篇:21年发生的中国历史 康熙驾崩时的真实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