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三国里的吴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时吴国是怎么灭亡的

导语:三国时期,吴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大政权。然而,吴国最终灭亡是由于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影响。内部腐败、统治者的无能、官员的贪污以及民众的不满,导致吴国的政治和经济衰败。同时,外部的战争压力和其他两个国家的联合进攻也对吴国构成了威胁。最终,在孙权死后,吴国失去了强大的领导力和支持,最终被晋国所灭。

目录导航:

  1. 三国里的吴国是怎么灭亡的
  2. 三国时吴国是怎么灭亡的
  3. 三国演义吴国为什么会灭亡
  4. 三国东吴怎么灭亡的
  5. 东吴灭亡时孙皓为什么不迁都南方
  6. 三国中的东吴到底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里的吴国是怎么灭亡的

吴国灭亡纯粹是窝里斗导致的,自从孙权为了打击江东士族而亲自导演了南鲁党争开始,朝堂就分裂为两股势力,借口士族重臣参与到他的家事—二宫之争,把那些看不顺眼的、不听话的、想夺权的…杀的杀,贬的贬,终于孙权出了一口恶气。

可是自此开始,东吴实力大大削弱,朝廷不再团结,经常性地争权夺利,孙吴这样自己内耗,最终已无力抗拒曹魏司马氏,只有被统一了。

三国时期的吴国灭亡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主要原因在于孙权晚年削弱士族大家的势力,导致内部群党之争,朝局不稳1。此外,东吴内部势力整体滑落,朝廷不再团结,经常性地争权夺利,自己内耗,最终已无力抗拒曹魏司马氏2。公元279年,晋武帝下令,分六路大举伐吴,东吴方面上下离心,疏于防备,以致节节失败3。最终,吴国江南郡县纷纷归降,吴国灭亡4。

春秋时期,吴国与中原的诸侯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也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争雄。吴王阖闾在今天的苏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孙武攻破楚国都城,为其儿子吴王夫差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打下基础。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齐国晋国争霸成功后,但却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并令伍子胥自杀,被越王勾践趁虚而入。

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馀杭山(今天苏州南阳山),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吴地尽属越。

三国时吴国是怎么灭亡的

280年,西晋军队攻破东吴,吴国灭亡。

263年蜀国灭亡后,三国力量均衡已被打破,东吴灭亡已成定局,统一趋势无法改变。 孙权于252年病逝。东吴灭亡直接原因在东吴的最后一位皇帝孙皓。

孙皓(242年—284年),字元宗,中国三国时代东吴的第四代君主(264年-280年在位)。他是孙权被废去皇太子地位的第三子孙和的长子,也是东吴的最后一位皇帝。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令主。但很快他便变得粗暴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从而民心丧尽。另外,他也把拥立自己的家臣杀掉 (据说他们后悔拥立孙皓,被他知道而见杀) ,又曾迁都至武昌(今鄂州,非武汉),大兴土木。孙皓即位的次年,曹魏的司马炎受禅称帝,建立西晋。

三国演义吴国为什么会灭亡

1.实际掌权者的战略手段不够出色。

孙权作为一个统治者来说,实在是很难带领东吴走向最终的胜利。

2.东吴政权统治阶级的集体腐化

孙权本身已经无法算上一个优秀的君主,但之后继位执掌大权的孙皓更是远远不如,直接就是暴君。

相比于前期的农民起义,后期的农民起义无论是在规模、范围还是在寓意上都要远远大于前者,对东吴政权稳定性的破坏力度自然也相对应的提高。

时局的变化要求东吴统治者加大力度剥削民众。

吴国的灭亡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内部因素,如吴军内部矛盾和叛变,以及经济和粮草匮乏。楚汉战争是吴国灭亡的最直接原因。刘邦率领大军亲自指挥,牢牢控制战争局面,让吴国没有任何反击的机会。秦朝的介入也是吴国灭亡的重要原因。秦朝为巩固统治,不断加强自己的军队,不断向其他国家渗透,最后在吴国灭亡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总结来说,吴国的灭亡是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的,包括内外因素和长期的战略失误。吴国的历史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它所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和品牌形象,仍然让人们感叹。同时,吴国的灭亡也是人们认识历史、感悟生命的重要时刻,值得我们铭记。

根本原因:孙策踞于江东,孙策死后,孙权即位。赤壁一战,又使曹操灭亡东吴的美梦化为泡影,因此,孙权对东吴政权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了联盟抗曹暂时将荆州借给刘备,但刘备取蜀后拒不交还荆州。东吴又与蜀汉的荆州争夺战中斩杀关羽,并在夷陵之战重创刘备。得到荆州后东吴构筑了一条完整的长江防线,使得东吴成为三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国家。

孙权晚年为了抑制东吴士家大族势力以太子之位为诱饵,在二宫构争中沉重打击了以吴四姓为首的世家大族势力,同时也严重削弱了东吴自身的实力,为东吴灭亡埋下了隐患。

扩展资料:

公元276年(天玺元年)晋灭吴的战前准备基本完成。但由于后方鲜卑作乱,贾充等反对立即伐吴,使伐吴战争拖延了下来。

公元279年(天纪三年),晋武帝下令,以贾充都督司马伷、王浑、周浚、王戎、胡奋、杜预、王濬和唐彬等八部,分六路大举伐吴。

司马伷等六将分别进攻建业的外围六合、当涂,以及长江中游的重镇武昌、夏口和江陵等地;王濬和唐彬则率领灭蜀后所得的水军,由蜀地顺流东下。孙吴方面上下离心,疏于防备,无统一对策,以致节节失败。晋军势如破竹,孙吴防线快速崩溃。

公元280年(天纪四年)5月1日,王濬所率的舟师首先抵达石头城下,孙皓自知大势已去,反绑双手,抬着棺材到西晋军门前去投降。交州刺史陶璜坚守不降,孙皓写亲笔信相劝才降晋。西晋朝廷封孙皓为“归命侯”。孙吴灭亡,西晋实现了统一。

结论:吴国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解释原因:首先,吴国的政治腐败和内部斗争导致了国家的动荡和不断削弱;其次,吴国经济在和其他国家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撑;而最关键的是,吴国领导人没有有效地应对外部威胁,未能建立有效的国防体系,使得吴国在面对强大的魏国和蜀国的进攻时难以抵挡。
内容延伸:吴国的灭亡是历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课题,不仅是吴国的内部问题,更深层次地反映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综合实力问题。
此外,历史上的灭亡也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教训,例如如何有效应对外部威胁,如何加强国家体制建设等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三国东吴怎么灭亡的

1、后期的孙权却极端的自负,并且猜忌心很是严重。宠信非人,流放良臣,后宫纷争,嫡庶疑贰,遗患不已。

2、在太子孙登病逝以后的9年内,孙权先后废了第二任太子孙和,赐死了鲁王孙霸,孙亮于260年遭到孙琳的罢黜和杀害,孙休也饱受权臣之苦,在位7年即英年早逝。

3、东吴末代皇帝荒淫无耻,暴虐无常,致使国内民怨沸腾。

4、从269年起,晋武帝就筹划剿灭吴事宜 ,280年5月1日,孙吴被西晋灭亡。

东吴的灭亡原因:

孙权晚年的极端猜忌。孙权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早期运筹帷幄,善于识别人才,多次挽狂澜于既倒。比如赤壁之战前任命周郎,白衣渡江任用了吕蒙,夷陵之战任命了陆逊。这些战役都能让东吴转危为安。可是后期,当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一一死去的时候,江东的孙权却极端的自负,并且猜忌心很是严重。宠信非人,流放良臣,后宫纷争,嫡庶疑贰。用吕壹则排陷无辜,信陆逊却又让其受谗而死,疑诸葛恪而又使其总揽一切,立后立予以致播乱宫廷,遗患不已。

宗室内战不休。孙权说过:“子弟不睦,臣不分部,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赤乌四年,太子孙登病逝,年仅33岁。在以后的9年内,孙权先后废了第二任太子孙和,赐死了四子鲁王孙霸,最后立七子(幼子)孙亮为太子,并立孙亮之母潘氏为皇后。孙亮10岁登基,无法主宰朝政,公元260年,孙亮遭到宗室大将孙琳的罢黜和杀害。而东吴第三位皇帝孙休也饱受权臣之苦,在位7年即英年早逝。

东吴末代皇帝荒淫无耻,暴虐无常。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令主。但很快他便变得粗暴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从而民心丧尽。另外,他也把拥立自己的家臣杀掉,又曾迁都至武昌(今鄂州,非武汉),大兴土木。

从晋朝泰始五年(269年)起,晋武帝就筹划剿灭吴国,于是一面改善内政,开发农业、积存粮食;一面优选将帅,造楼船,练水军。当年十一月,晋武帝发兵20余万,分六路进军攻打吴国,第二年二月初,攻克丹阳城(今中南部湖北省秭归东)后,攻破吴军横断江路之铁锁铁锥,船行无阻,后来又擒获吴西线统帅、都督孙歆。在东线战场,吴国丞相张悌率领3万军队渡过长江迎战,被晋国的军队夹击大败而归,晋军当机立断,挥师直指建业,吴军惊恐怯懦,不战而降,士卒闻讯逃散,于是吴国宣告灭亡。

东吴灭亡时孙皓为什么不迁都南方

孙皓不迁都南方的原因是因为他过于自信和固执,认为自己可以重振东吴,而且南方地形复杂,不利于军事行动和政治治理。

深度解析:

孙皓是东吴最后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东吴已经处于衰落状态,国力日渐衰弱,而且受到北方魏国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迁都南方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可以避免北方的威胁,同时也可以利用南方的地形和资源来重振东吴。

然而,孙皓并没有采取这个选择,而是选择留在原来的都城建业(今南京),并试图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来重振东吴。这种决策是由于孙皓的自信和固执,他认为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才能和努力来挽救东吴。

然而,孙皓的决策最终导致了东吴的灭亡。南方地形复杂,不利于军事行动和政治治理,这使得孙皓很难在南方建立一个强大的政权。同时,他的军事行动也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功,最终被北方魏国所击败。

因此,孙皓不迁都南方的决策是一个错误的决策,导致了东吴的灭亡。这也提醒我们,在做出决策时,要考虑到各种因素,不要过于自信和固执,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

三国中的东吴到底是怎么灭亡的

东吴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最后一位皇帝孙皓。孙皓在位期间,政治腐败,军队士气低落,对外战争失败等问题严重。终于在280年被西晋灭亡。

东吴内部的问题也是导致其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孙皓时期,东吴内部乱象频生,加速了东吴的灭亡。

西晋的崛起是导致东吴灭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西晋在灭蜀之后,逐渐壮大,最终灭亡了东吴,统一了中国。

如果西晋没有灭掉蜀国,那么东吴后期的军事力量也无法集中,加上内部问题,恐怕先灭亡的就是东吴了。

综上所述,东吴灭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政治腐败、军队士气低落、对外战争失败等问题、内部乱象、西晋的崛起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60710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深宫计李隆基郑纯熙结局 如懿传中纯贵妃的宫女是谁下一篇:熊玉婷应该由谁来演绝命诗案中的宋慈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