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幞头 王凯《孤城闭》中戴的幞头,曾是国民之帽,如今却几乎被国人遗忘

导语:王凯《孤城闭》中戴的幞头,曾是国民之帽,如今却几乎被国人遗忘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王凯所戴的帽子,就叫做「 ”幞头” 不知道大家在看《孤城闭》剧照的时候,有没有发现王凯饰演的宋仁宗很喜欢戴长着「 ”两个小翅膀”的帽

王凯《孤城闭》中戴的幞头,曾是国民之帽,如今却几乎被国人遗忘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王凯所戴的帽子,就叫做「 ”幞头” 不知道大家在看《孤城闭》剧照的时候,有没有发现王凯饰演的宋仁宗很喜欢戴长着「 ”两个小翅膀”的帽子。这种帽子,在唐宋时期可是非常流行的:上到皇帝宗亲,中到文武大臣,下到学生和平头老百姓,都喜欢戴这种帽子。 历史上这种帽子非常出名,中国人戴它也戴了上千年。但遗憾的是,我们现代人几乎鲜有人知道这种帽子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这种帽子背后的文化和演进。那这种帽子到底叫什么呢?在历史上,它叫做—— 幞头。 杨玏在《孤城闭》中演的韩琦戴的也是幞头 幞头的由来:从包裹头发的「 ”纱布”到「 ”国民之帽” 幞头,幞读如服,幞就是头巾的意思。所以,最初的幞头并非是完整的帽子形状,而是用来束发的纱罗。 我们汉族人一直有束发的习惯,一般孩子成年了就得束发,也就是把头发给扎起来。可是这就存在一个问题——你把头发扎起来了,很容易散,风一吹还有可能就乱了。 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头发是十分珍贵的。曹操骑马踩坏了庄稼,割了一段头发就抵了自己一条命,由此我们差不多可以得出一个道理:头可断,头发不可乱。 那怎么「 ”维护”自己的秀发呢?好办,用一块布包上。时间久了,我们的那些追求精致的祖先们,当然就不会满足于用一块布裹在头上,于是,帽子状的幞头就形成了。 《清明上河图》局部 在《清明上河图》中,老百姓们头上戴的幞头,就更加符合幞头原始的样貌。说白了,就是一块布,将就着把头发裹住,既方便干活,又能保护头发不受损害。 但由于汉人的头发是朝上扎起来的,头顶的头发实际上是处于隆起状态的,所以幞头就呈现除了二级的阶梯状: 呈现出阶梯状的幞头 也就是说,幞头上隆起的那部分里面,实际上是扎起来的头发。所以,幞头都是阶梯状,后面高,前面低。 那为什么幞头后面会有两个小「 ”尾巴”或「 ”翅膀”呢?最初的时候,「 ”尾巴”或「 ”翅膀”其实就是一个布带子,为了防止幞头不合身从头上掉下来,所以就用这个布带在帽子后系住。有的人头大,就系松一点;有的人头小,就系小一点。 但发展到了后期,布带的实用性下降,装饰性上升了。所以,我们现在才能看出五花八门的幞头。不论是从古画当中,还是发掘的陶俑和雕刻,亦或是书籍上的记载,我们都会发现——幞头,无处不在。在唐宋两朝,说它是「 ”国民帽”,绝对当之无愧。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人物戴的几乎全是幞头,由此也可以看出幞头的流行程度 幞头的种类:从「 ”拖着尾巴”,到「 ”大鹏展翅” 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的祖先逐渐开发出了各种类型的幞头。 第一种较为常见的幞头叫平式幞头。 所谓平式幞头,就是幞头顶端较低、平,幞头后面拖了两根长长的带子——尾巴。这种幞头比较简洁实用,一般皇帝和百姓在家闲着没事,不用出去见人的时候,就戴这种幞头。 在马跃主演的电视剧《贞观之治》当中,李世民和朝廷中的大臣们戴的几乎都是平式幞头。 《贞观之治》剧照 如图,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戴的都是平式幞头。相比于其他幞头,这种幞头帽子顶端较为低平,后边拖了两根「 ”尾巴”,而不是「 ”双翅”。 明朝锦衣卫戴的实际上也是平式幞头,但是帽子顶端稍高。明朝皇帝戴的翼善冠也是平式的,但质地更加坚硬一些,帽子也高一些,而且后面没有尾巴。 明朝皇帝像 第二种软脚幞头。 相比于平式幞头,软脚幞头两侧有微微下垂的「 ”双翅”,风一吹,双翅随风飘荡,一震一震的,显得风度翩翩。所以,这种幞头受到了文人们的喜欢。 《孤城闭》这部剧当中,宋仁宗平日里戴的就是这种幞头: 《孤城闭》剧照 当然了,我们的文人代表李太白先生也是喜欢戴这种幞头的: 李白画像 还有,我们的唐玄宗李隆基先生戴的当然也是软脚幞头: 唐玄宗画像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来,软脚幞头在唐宋时期,尤其是唐朝,深得文人厚爱,包括皇室,也都热衷于戴这种幞头。 当然了,这种幞头也有所发展,两边的双翅越翘越高。 朝天幞头,双翅越翘越高 在唐后期到五代十国时期,一般皇帝级别的人喜欢戴朝天幞头,许多宫廷的内侍也喜欢戴。 在电影《妖猫传》当中,白居易就戴过朝天幞头,但是,比较遗憾的是,我目前只在这部电影当中发现过朝天幞头。 《妖猫传》剧照 第三种是圆顶直脚幞头。 顾名思义,这种幞头的帽顶是圆的,双翅比较直。 这种幞头比较常见,在我们的影视剧当中随处可见。尤其是明朝的官员,基本上戴的都是圆顶直脚幞头。比如在电影《大明劫》当中,孙传庭所戴的就是圆顶直脚幞头: 《大明劫》剧照 明朝文官画像 第四种叫方顶硬壳幞头。 所谓的方顶硬壳,是相较于圆顶幞头而言的。圆顶幞头的帽顶是圆的,方顶幞头的帽顶自然是方的。 我刚才也说了,明朝一般是圆顶,那有没有方顶的朝代呢?当然有。宋朝就是。比如《孤城闭》当中就很好地还原了宋朝官员的幞头: 《孤城闭》剧照 大家请注意,帽子的顶端是方的,而不是圆的。而且为了保持形状,这种幞头的质地也较硬。 最后一种叫结式幞头。 所谓的结式幞头,更贴近于我之前所说的那种原始状态的幞头,也就是一块布包在头上,在帽子的顶端打上一个结,这样就能把头发给包紧。在《清明上河图》当中,一般老百姓戴的都是这种幞头。 章怀太子墓壁画 在唐朝章怀太子墓的壁画当中,许多人物戴的都是这种幞头。请仔细观看:帽子的二级阶梯中间是打了结的。 遗憾的是,幞头不仅在历史上消失了,在我们的记忆中也消失了 我刚才说了,我只在《妖猫传》当中见过朝天幞头。其他的幞头,在各种影视剧中尚且还能见到几次。 但是,可惜的是,现在的影视剧当中几乎很少出现幞头。唯一出现的,可能只是出现在官员的头上。然而—— 往往也都是错误的。 官员所戴的幞头,也被我们成为「 ”乌纱帽”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讨论过了。唐、宋、明三朝的幞头上没有帽正。也就是说,大多数电视剧中,人们头上戴的帽子都是错误的。 学术界现在对幞头的还原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但对影视剧剧组来说,错误却一再出现。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往往把拍剧仅仅当做是赚钱的目的,而忽略了背后的文化价值。 极少数剧组有心以中华衣冠作为噱头,然而,又因为研究不够,落人笑柄。 即将上映的《大宋宫词》宋真宗的帽子就是错误的 更让人遗憾的是,许多观众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幞头。甚至很多人看到电视剧里面的幞头拖着「 ”双翅”,一抖一抖的,竟然还会嘲笑道: 这帽子好搞笑啊!呵呵,剧组是搞笑的吗?帽子上拖两个尾巴是什么意思? 本来是对的,但是观众没见过或者很少见过,所以反而以为是错的。 当然了,也并不能完全怪剧组和观众,毕竟,文化的遗失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我在文章开头也说了,中国古人一直是束发的,因为束发,所以才诞生了幞头。 但明朝灭亡后,人们不再需要束发,所以幞头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于是—— 瓜皮帽取而代之,成为了国民之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海城地震 7.3级的海城地震被成功预测后,毛泽东说了啥?下一篇:秦日纲 清军与太平军舒城杨家店大战十一天,投入数万人,秦日纲败撤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