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历史的名词解释 历史的名词解释

导语:本文介绍了几个历史事件,包括凡尔登之战、五国海军协定、田中纪念馆、啤酒馆暴动、慕尼黑危机、萨拉热窝事件、威斯敏斯特法案、鲁尔危机、东方会议和国会纵火案。这些事件涉及了一战、二战前后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是对世界近代史的重要回顾。

历史名词解释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凡尔登之战】,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再次将进攻重点转向西线,试图击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了法国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是盟军防线的亮点,对德军深入法国和比利时构成极大威胁。它也是通往巴黎的强大据点和法国前线的枢纽。凡尔登战役是一场典型的阵地战和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

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的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和“地狱”。

[五国海军协定]

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迫使英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签署了一项限制海军军备的协议。

五国限制海军武器条约

这个五国条约的全称是《限制海军武器条约》。

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于1922年2月6日签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争中大发横财,企图争夺世界霸权。巴黎和会未能达到目的,于是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战后,美英日三国为争夺海上霸权展开了激烈的造船竞争。

会上,美国凭借其巨大的经济优势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迫使其签署了《限制海军武器条约》,规定美、英、日、法、意四国主船吨位比为5: 5: 3: 1.75: 1.75。

华盛顿会议使英国正式承认美英海军力量对等原则,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的终结。

美国获得了与英国同等的海洋控制权。

日本的军事扩张计划受到限制,潜伏着巨大的危险。

这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大国之间的裁军协议,但条约本身并没有消除竞争,以后又加剧了。

“田中纪念馆”泛指1929年曝光、据称是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于1927年7月25日赠送给裕仁天皇的题为“帝国对满洲和蒙古的积极和基本政策”的秘密纪念馆。

然而,事实上,他是由参谋长铃木正义写的一份关于中国的备忘录,以回应外交部副部长孙科。

虽然一真铃木是昭和军阀的核心头目,但他将是规划院院长,也是未来28名甲级战犯之一。

但当时中国人并不认识他,在国内出版时为了达到宣传效果,就给田中义一取名。

这份文件的发表,对于揭露日本侵华野心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驱散了一部分人对日本的幻想。

是宣传战的杰作。

[啤酒馆暴动]

1923年11月,A·希特勒和E·鲁登道夫在慕尼黑发动了一场法西斯未遂政变。

又称希特勒暴动。

1923年,以巴伐利亚州州长g·冯·卡尔、德国驻巴伐利亚国防军司令o·冯·洛索和州警察局局长h·冯·塞西尔为首的分离主义者试图捍卫君主制,反对共和国政府。

他们与希特勒和其他民族主义团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希特勒试图利用魏玛共和国的危机发动政变,建立民族主义专政。

[慕尼黑危机]

二战前,英法为了避免战争爆发,不惜牺牲捷克苏台德地区,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国作为战胜国炮制了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极为严格。纳粹党上台只是通过煽动对条约的仇恨。所以纳粹一上台就制定了针对英法的报复措施。

英法当局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安抚疯狂的德国,对德国采取了绥靖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扩张。

德国多次与《凡尔赛条约》的枷锁相撞,英法也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加以惩罚。

德军进入莱茵兰非军事区,吞并奥地利,步步紧逼。英国和法国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阻止它,而是默许了德国的做法。西班牙内战期间,英国法律严格坚持中立政策,在意大利和德国支持的叛军与苏联支持的政府军之间采取骑墙的态度。

德国想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时,英国法发展到隋京政策的高潮——慕尼黑会议,在捷克方面不参加会议的情况下,强行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历史学家把这种明目张胆的绥靖政策嘲讽为“慕尼黑危机”,企图把这场灾难引向东方的苏联。

英法的绥靖政策,牺牲别国利益谋求和平,刺激了希特勒的胃口。德国很快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德国通过讹诈和恐吓手段在欧洲获得巨大利益后,开始入侵波兰,发动世界大战,从而宣告了英法绥靖政策的失败。

[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那天是塞尔维亚的国庆节。奥匈帝国王位继承人费迪南德大公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这一事件使奥匈帝国在7月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威斯敏斯特法案]

1931年12月11日,英国议会正式通过《鲍尔弗宣言》,该宣言成为《威斯敏斯特法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实力减弱,自治领的离心力增强,因此关于英国与自治领关系的法律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1925年6月,鲍德温政府修改了自治领与英国的联系方式,即联系不再通过殖民部,而是通过特别自治领部。

1926年10月19日至11月18日,伦敦帝国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决议,称为《鲍尔弗宣言》,宣布英国和各自治领是大英帝国内部的自治区,地位平等,在内政外交各方面互不隶属,共同效忠英王。在英联邦,他们是自愿联盟的成员。

《鲍尔弗宣言》于1931年12月11日由议会通过,成为《威斯敏斯特法案》,正式确立了英国与各自治领的关系。

英国的自治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爱尔兰都是英联邦中自由平等的国家。他们与联合王国一起组成以英王为国家元首的英联邦;自治领的议会与帝国议会是平等的,英国议会的任何法律都不适用于不被承认的自治领。

自治领可以修改和废除帝国议会过去通过的任何法案,自治领颁布的任何法律都不需要经过英国议会的批准;每个自治区都有内部事务和外交自主权。

威斯敏斯特法案规定英联邦是自由平等国家的松散联盟,肯定了各自治区的独立地位和与主权国家平等的立法权,成为现代英联邦的法律基础,被称为英联邦大宪章。

[鲁尔危机]

1923年1月11日,法国以德国未履行赔偿义务为借口,加入比利时,出动10万军队占领德国鲁尔工业区,导致鲁尔危机。

对此,德国采取了“消极抵抗”的政策。

在德国,企业停止工作,工业生产下降,资本外流,失业工人激增,通货膨胀达到天文数字。柏林工人罢工,德国政局动荡。

这就是鲁尔危机。

这场危机给了德国沉重的打击。

英美担心德国经济崩溃会导致社会危机甚至革命,要求尽快结束鲁尔危机。

此时,德法两国都难以坚持原有政策。

鲁尔冒险的失败导致法国得不偿失,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失去优势,最终导致德国赔款领导权转到英美手中,任由英美摆布。

[东方会议]

东方会议是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为制定侵华总政策而召开的重要会议。

在日本侵华历史上,东方会议是决定“国策”的重要会议。

《对华政策纲领》勾勒出德塔纳卡内阁企图夺取“满洲”、武力侵华的“积极政策”的基本轮廓,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者夺取整个东北、加速实现大陆政策的决定。

“满蒙特殊论”成为日本侵略中国和亚洲的理论基础。

东部会议预示着对中国的一系列重大军事侵略。

[国会纵火案]

国会纵火案是德国纳粹党为了陷害kpd等进步势力,策划烧毁柏林国会大厦的阴谋。

希特勒通过这一事件成功地解散了德国共产党。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27616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从安史之乱结束到唐朝灭亡 从安史之乱结束到唐朝灭亡 这一百多年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下一篇:后唐的全部历史 后唐的全部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