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为什么人们把道光帝的墓修筑的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 道光为何花费巨资修建陵墓

导语:为什么人们把道光帝的墓修筑的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 道光为何花费巨资修建陵墓

目录导航:

  1. 为什么人们把道光帝的墓修筑的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
  2. 道光和嘉庆为啥都在西陵
  3. 道光皇帝一生节俭,为何临死前斥巨资造陵墓
  4. 明清皇家陵寝来历
为什么人们把道光帝的墓修筑的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

根据 “总以地臻全美为重,不在宫殿壮丽, 以侈观瞻” 的宗旨、鉴于地势的限制、道光对慕陵的建筑规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筑规模显著缩小。

该陵设计上更加刻意求简,仅有建筑27座, 占地45.6亩, 比泰陵缩小近80亩。

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的陵寝,位于清西陵昌陵西南15公里处的龙泉峪 。

建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到十五年(1835年)。是大臣穆彰阿、贵庆主持建造的。慕陵在选址时吸取东陵宝华峪陵寝渗水的教训,选择了高平之地龙泉峪。

慕陵虽然外观上保持了 “节俭”之意,但其材质结构却异常精美。

慕陵位于泰陵和昌陵的西侧,距二陵较远。是清宣宗成皇帝——爱新觉罗·旻宁,即道光皇帝的陵寝。 基本上不遵从祖陵制度,简化了清代帝陵原有的一些规制,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规模最小的一座,没有方城和明楼。

隆恩殿面阔由五间改为三间,殿内装饰不施彩画,月台的规制也比前代简单。地宫之上只有石圈。

这也许是和道光皇帝提倡节俭有关。

该陵建造得很特殊,与其他帝陵都不相同,是道光帝独树心裁之作。

慕陵以精致小巧的建筑模式、清丽淡雅的建筑风格、工艺卓绝的楠木雕龙成为清帝陵中最具特色的一例。

楠木烫蜡后褐然的色泽,灰黄交融的墙垣,配以蓝天白云,绿树金顶,典雅肃穆,清碧绝尘,自有一番幽远神秘、古朴超然的气度。

该陵设计上更加刻意求简,仅有建筑27座,占地45.6亩,比泰陵缩小近80亩。但其实外“俭”内“奢”,其用料材质异常精美,围墙采用磨砖对缝、干摆灌浆工艺到顶,不涂红挂灰,改变了传统的上身糙砌灰砖,刷红浆,下肩干摆的做法,加之两建一拆的经历,道光建陵耗资超过了西陵任何一座陵墓。

慕陵虽然外观上保持了“节俭”之意,但其材质结构却异常精美。

其围墙采用磨砖对缝、干摆灌浆工艺到顶,不涂红挂灰,改变了传统的上身糙砌灰砖,刷红浆,下肩干摆的做法;用精巧别致的石牌坊代替琉璃门;尤其令人惊叹的是慕陵隆恩殿、东西配殿所有木构件全部采用珍贵的金丝楠木,造价惊人,加之两建一拆的经历,道光两次建陵耗白银440万两,超过了西陵任何一座陵墓。

道光和嘉庆为啥都在西陵

清代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陵墓在沈阳老家(盛京三陵),从顺治起,历代皇陵都安放到唐山遵化县马兰峪清东陵,雍正帝发现永宁山下风水很好,离北京较近,尤其是距离出产石料的曲阳县非常近,明清两代修建皇宫和陵墓所需用的汉白玉石料都是产自曲阳太行山区,因此决定把自己的陵墓建在西陵,可以节省许多人工。由于雍正在位时厉行改革,虽然勤勉, 但是得罪了许多人,口碑不好,所以民间相传,认为雍正是谋杀了他父亲篡位,死后不敢去见他父亲,才在西陵另建坟墓。

雍正的泰陵是西陵最宏伟壮观的陵园,雍正生前曾下诏,决定不为自己的陵墓修建石像生和神道,但他好大喜功的儿子乾隆帝,不仅为泰陵补建了石像生,长达2.5千米的神道,还在神道前建造了目前中国最大的三座石牌坊。但乾隆非常崇拜自己的祖父康熙,不愿意埋葬在西陵,在东陵为自己修建了豪华的陵墓,可是又不能将自己的父亲孤零零地放在西陵,因此他下诏,命令今后的皇帝“昭穆次序,隔代埋葬”。

按照乾隆的意旨,他的儿子嘉庆帝的昌陵就安放到西陵,嘉庆时代清朝的国力大不如“康乾盛世”,所以昌陵的规模远不如泰陵。

根据乾隆的旨意,嘉庆的儿子道光帝本应该埋葬在东陵,但他刚为先死的皇后建陵时,地宫就渗漏地下水,道光认为不吉利,决定迁移到西陵。道光的慕陵每扇门窗的隔扇中间都雕刻有一个朝外的木龙头,非常精致,如同模子套出的,他想用龙取水,以此来躲避水患。

由于道光安葬到西陵,他的儿子咸丰帝就得安葬到东陵,咸丰的儿子同治帝年青丧命,由慈禧太后做主,仍然安放到东陵,慈禧为自己在东陵修建了豪华的陵墓,根本就没有顾及光绪帝的事,但他们同时辞世时,光绪尚没有陵墓。光绪在西陵的陵墓崇陵在光绪去世以后才开始动工,不过三年后就发生了辛亥革命,清帝退位,根据民国政府的续修协议和依靠一帮遗老的努力和捐助资金,直到1913年才修建完工。所以崇陵的建筑非常新,棱角毕现,可以从中想象当年故宫初建时的风采,崇陵外面还有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被慈禧命人将其投入故宫井中淹死的珍妃(一说自尽)和她姐姐瑾妃的墓。

西陵中泰昌穆三陵保存完好,并未被盗,裕陵,崇陵,瑾妃墓曾被盗,陪葬物已然流失。目前崇陵地宫已被打开,成为博物馆。

因为从雍正皇帝葬在清西陵。乾隆皇帝,所以到乾隆皇帝,怕康熙皇帝孤独。就定下依昭穆次序入葬,道光,本应在东陵,因东陵漏水,而改西。

道光皇帝一生节俭,为何临死前斥巨资造陵墓

在我看来道光皇帝的节俭并不是他想这样做,他死后花大价钱做建设自己的坟墓才是他本性的表现。

下面就这个问题,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1、清朝根本没有钱让道光皇帝挥霍。

在道光当皇帝的清朝,清朝已经相当落魄了。

当时的清朝国库空虚,根本没有多余的钱让道光皇帝去享受生活。

道光皇帝没有办法,只能够选择节俭的生活。

因此,我认为道光皇帝的节俭并不是他自己想这样做,而是一种身不由己的选择。

2、道光皇帝的节俭只是一种表现,想用此来笼络人心。

众所周知,道光皇帝是想改变清朝现状的。

既然想要改变清朝的现状,那么道光皇帝就需要以身作则,自己作表率。

因此,道光皇帝选择节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一个节俭的皇帝,一个愿意陪着百姓吃苦的皇帝会赢得百姓的支持,因此,道光皇帝愿意保持一个节俭的形象,这样他就可以在百姓心中建立起不错的形象。

3、至于道光在死的时候建造豪华坟墓,这是因为道光皇帝知道自己再装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古代的人对自己死之后的事情是十分在意的。

道光作为皇帝,自然是希望自己能够风风光光的死去,因此,他希望有一个豪华的坟墓来安葬自己。

既然人都死了,他也没有办法改变清朝局势了,那么他自然没有装节俭的意义了。

因此,道光修建一个豪华坟墓是很正常的事情。

明清皇家陵寝来历

明清皇家陵寝的重要参照物是朱元璋的明孝陵。可以说朱元璋的明孝陵影响了明清两朝500多年的历史。自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北京有明十三陵(除明太祖、建文帝、景泰帝以外),明朝一共16位皇帝。

朱棣迁都北京,主要是因为靖难之前在北京生活习惯了,再加上天子守国门的战略考虑。他也在北京修了自己的陵墓——长陵。后来,陆续形成了明十三陵。

清朝入关后,在河北寻找吉地。顺治死后,葬于河北遵化孝陵,这也是清东陵首陵,此后陆续葬入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帝王。

不过雍正另辟蹊径,在河北易县修建了自己陵墓,这也是清西陵的首陵。共有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宣统等葬入清西陵。

总而言之,明朝的陵寝制度影响了清朝,其中明孝陵影响最大。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5467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代人的“环保法”有多严苛?乱倒垃圾为何要剁手?下一篇:谁是民族的英雄史可法?他有哪些贡献和成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