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明末楚党著名人物 辽东大元帅孙承宗是哪里人

导语:明末楚党著名人物 辽东大元帅孙承宗是哪里人

目录导航:

  1. 明末楚党著名人物
  2. 吴三桂父亲是
  3. 辽西的历史名人
  4. 吴三桂的祖宗是谁
  5. 明朝末年辽东抗清金姓将领
  6. 袁崇焕是谁的儿子
明末楚党著名人物

熊廷弼,明末“辽东三杰”之一。 孙承宗,在天启朝曾以左庶子充日讲官,进少詹事(这就是他的帝师身份)。 袁崇焕 孙传庭和秦良玉(抗清女将),非左良玉 秦良玉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巾帼英雄。而这样一个女英雄,在历史上却很少被关注,实在让人费解! 卢象昇,明天启二年进士,后任大名知府。崇祯二年,后金军入关,兵逼京师(今北京),他募兵万人入卫。次年,进右参政,受命整治大名(今属河北)、广平(今河北永年)、顺德(今河北刑台)三府兵备,所部号称“天雄军”。 徐光启(1562-1633), 他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可谓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 杨嗣昌,于万历三十八年中进士。 傅宗龙他是明万历庚戌(1610年)进士。(明朝进士当将军的不少啊1)任铜梁、巴县知县之后被调入户部主事. 孙传庭,万历四十七年考取进士 张嫣明熹宗的皇后,忠心于明朝,一生一心一意的辅佐丈夫,最后都以死殉国了. 我的回答还满意吗?

官应震、吴亮嗣、黄彦士

官应震(1568-1635),字东鲜,号旸谷。湖广黄州府黄冈县(今武汉新洲)人。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进士,授南阳知县。历户科给事中,为楚党魁首,与齐、浙三党鼎峙,务以攻东林排异己为事。仕终太常寺少卿。

吴亮嗣(1572-1623年),字明仲,湖北武穴人。明朝进士。

黄彦士(1569-1630),武汉黄陂人,字抑美,号武皋,万历三十二年甲辰科(1604年)第三甲同进士出身,任贵州道监察御史。其为明朝政治人物,与吴亮嗣、官应震为“楚党”三党魁之一,齐楚浙党重要成员。与东林党人为政治对立派。

楚党是以湖广人为代表人物,与东林党对立。明神宗时形成的官僚集团。与齐党、浙党相结,排斥东林党。天启时,其成员多投靠魏忠贤。

吴三桂父亲是

吴襄。

吴襄(1592年-1644年),字两环,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

明末辽东总兵,吴三桂之父,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之战里,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因而被判下狱。

崇祯十七年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崇祯起用吴襄提督京营。不久,北京城破,吴襄被大顺军活捉。

后来由于其子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大怒,在永平城西范家庄斩杀吴襄。

吴三桂的父亲是吴襄。

吴襄,字两环,明末辽东总兵,吴三桂之父。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之战里,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因而被判下狱。后来由于其子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大怒,在永平城西范家庄斩杀吴襄。

吴三桂的父亲叫吴襄。吴襄,字两环,祖籍江南高邮,明朝天启二年武进士。崇祯年间先后任都指挥使、都督同知、总兵二中军府都督等重要职务。崇祯时任辽东总兵,是祖大寿的部属。崇祯四年八月,皇太极于发动“大淩河之役”,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去,吴襄下狱,擢三桂为总兵。

崇祯十七年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北京城破,活捉吴襄,李自成派部将唐通以银四万两犒赏吴三桂军,并胁吴襄作书招降吴三桂。

四月二十二日,吴三桂与阿济格、多铎大败李自成于“一片石战役”。1644年4月23日,李自成大怒,斩杀吴襄于永平城西范家庄,并将他的首级悬挂在高竿上示众,回师京城后吴家三十八口惨遭灭门。

吴三桂的父亲是吴襄。

吴襄,字两环,祖籍江南高邮,明朝天启二年武进士。崇祯年间先后任都指挥使、都督同知、总兵二中军府都督等重要职务。崇祯时任辽东总兵,是祖大寿的部属。崇祯四年八月,皇太极于发动“大淩河之役”,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去,吴襄下狱,擢三桂为总兵。

崇祯十七年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北京城破,活捉吴襄,李自成派部将唐通以银四万两犒赏吴三桂军,并胁吴襄作书招降吴三桂。

四月二十二日,吴三桂与阿济格、多铎大败李自成于“一片石战役”。1644年4月23日,李自成大怒,斩杀吴襄于永平城西范家庄,并将他的首级悬挂在高竿上示众,回师京城后吴家三十八口惨遭灭门。

吴三桂的父亲叫吴襄。吴襄,字两环,祖籍江南高邮,明朝天启二年武进士。崇祯年间先后任都指挥使、都督同知、总兵二中军府都督等重要职务。崇祯时任辽东总兵,是祖大寿的部属。崇祯四年八月,皇太极于发动“大淩河之役”,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去,吴襄下狱,擢三桂为总兵。

吴三桂的父亲是吴襄,吴襄也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将领。

吴襄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因为李自成攻破北京,也被俘虏了,后来被李自成杀了,也成为吴三桂投靠满清的原因之一

辽西的历史名人

1、慕容皝(297年—348年10月25日),即前燕文明帝,字元真,小字万年, 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西晋辽东公慕容廆第三子,十六国时期前燕的建立者。

慕容皝勇武刚毅且多有谋略,崇尚经学,熟悉天文。建武初年拜冠军将军、左贤王、封望平侯。

2、公孙瓒(?—199年),字伯圭(出自《刘宽碑阴》,《三国志》等文史多作伯珪,公孙瓒为刘宽门生,参与了刘宽的葬礼,碑阴为当时人甚至本人签名,故当从碑)其名与字的对应当是取自“圭瓒”一词,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3、前燕景昭帝慕容儁(319年—360年2月23日),字宣英,鲜卑名贺赖跋 ,昌黎棘城(今辽宁锦州市义县)人,鲜卑族,十六国时期前燕开国皇帝,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二子。

咸康七年(341年),东晋册封慕容皝为燕王,以慕容儁为假节、安北将军、东夷校尉、左贤王、燕王世子。永和四年(348年),慕容皝去世后,继袭燕王之位。

4、后燕成武帝慕容垂(326年11月4日—396年6月2日),原名慕容霸,字道明(一说字道业、叔仁),鲜卑名阿六敦,昌黎郡棘城县(今辽宁锦州市义县),鲜卑族。十六国后燕开国君主、军事家。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母为兰淑仪。

5、慕容德(336年-405年10月18日) ,后改名慕容备德,字玄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幼子,母公孙氏,前燕景昭帝慕容儁、后燕成武帝慕容垂皆为其兄,五胡十六国时期南燕开国皇帝。

辽东三杰: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他们都是明末军事统帅,在大明王朝在辽东抗击后金入侵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杰出贡献,被后人尊称为:辽东三杰

熊廷弼

(1569~1625) 明末军事统帅。字飞百,亦作非白,号芝冈,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汉)人。熊廷弼有胆略,知兵事,且善射。少时家境贫寒。放牛读书,刻苦强记。

万历二十五年(1597)举乡试第一,次年中进士,授保定推官,尽释被税监王虎冤系狱者多人,并上撤矿疏,以能擢为监察御史。

三十六年巡按辽东。面对辽东地广人稀,边防多事,特别是后金势力兴起,实行军屯,缮垣建堡,按劾将吏,军纪大振。上疏备陈修边筑堡、以守为战的存辽大计,与巡抚杨镐之议不和。不久督学于南直隶,以严明声闻。

韩当(?-226年),字义公,辽西郡令支县(今河北迁安)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将领。

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黄武五年(226年)统帅敢死及解烦营兵万人大破丹阳郡贼寇,旋即病逝,子综袭侯领兵。

吴三桂的祖宗是谁

吴三桂祖籍是江苏高邮。江苏本来就是吴姓的大本营,吴姓的始祖是周文王的伯父吴太伯,为了让位给弟弟季历(周文王的父亲)而搬迁到东南江苏南部地区,建立了吴国。

吴国在春秋末年被越国攻灭后,子孙以吴为姓。所以吴三桂祖上在江苏南部已经呆了差不多三千年了。不过吴三桂本人是在辽东出生的

吴三桂的祖宗是徽州人,后来去了高邮州。

吴三桂,千古罪人,引清军入关,受封平西王。此后平定农民起义,攻城略地,颇有功勋。顺治十六年(1659年)镇守云南,后攻入缅甸,擒获南明永历帝并将其处死,晋封亲王,与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不知道。

吴三桂的祖上并不是辽东人,而是江苏高邮人。

但是在明初的时候,吴家跟着明军进入了辽东并最终定居了下来。吴家的发迹史是从吴三桂的父亲吴襄那里开始的。

吴襄在天启二年中了武进士,并很快被孙承宗启用调回了辽东。

明朝继承了宋朝重文轻武的基因,尤其是土木堡之变功臣集团被灭之后,武人想要出人头地还是很难的。

但是明末正是一个战乱的时代,吴襄也是恰逢其时的成为了辽东将领。

吴襄属于那种智商不行,但是情商很高的人物。吴襄娶了辽东名将祖大寿的妹妹,融入了辽东将门。

吴三桂的先祖多次迁徙就是为了做生意,商人逐利,为了利益所以吴三桂的祖父来到了辽东。辽东虽然在当时属于苦寒之地,但也是冒险家的天堂。

吴襄

吴襄(1592年-1644年),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

明末辽东总兵,吴三桂之父,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之役里,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因而被判下狱。崇祯十七年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起用吴襄提督京营。不久,北京城破,吴襄被大顺军活捉。后来由于其子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大怒,在永平城西范家庄斩杀吴襄。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

吴三桂祖先原本是安徽徽州人,后移居到江苏高邮。因此,如果论籍贯,吴三桂应当是中后所人,真正的辽地人,祖籍为徽州或者高邮。

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吴三桂出生于中后所一位军官之家。他的父亲是吴襄,其生母的姓氏不详,但是其继母祖氏是辽西豪族祖家(祖大寿家)的妹妹。吴三桂排行老二,他的哥哥叫吴三凤。他弟弟叫吴三辅,以及两个妹妹。

锦州总兵吴襄之子。吴三桂是明朝末年人,带清兵入关,后又叛清复明,被康熙大帝战败。此人心狠毒辣,人称“三姓家奴”,历史罪人!

明朝末年辽东抗清金姓将领

满桂(1594年—1630年),宣府(今河北宣化)人,祖籍山东兖州府峄县(今枣庄市),明朝末年抵抗后金的著名将领。满桂从小练习骑射,入伍后以军功先后任总旗、百户、守备。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后,逐渐崭露头角,历任参将等官职,天启四年(1624年)署总兵衔,是宁远之战、宁锦之战的明军主要统帅之一,功勋卓著。崇祯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630年1月28日),满桂在保卫明朝都城的战斗中壮烈殉国。

首先,根据《明史》等史料的记载,满桂,生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宣府(今河北宣化)人。其先祖是山东兖州府峄县人,因立有战功,遂在宣府卫为官,至此世居于宣府。对于满桂来说,年近三十,才当上总旗。又过十年才当上百户长。后来经几次升迁做到潮河川守备。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满桂曾经长期郁郁不得志。

但是,明朝和后金的萨尔浒之战后,杨镐在四路败师的情况下推荐几位将领,首先就推荐满桂。满桂于是移兵驻守黄土岭。期间得到总督王象乾的赏识,先后提升喜峰口参将。而这,意味着满桂的仕途终于获得了转机。

天启二年(1622年),大学士孙承宗出任边帅,满桂进去拜见,孙承宗看到他相貌威武,和他谈论兵法,对他格外称赞。等孙承宗出来镇守山海关时,就提拔满桂担任副总兵。在明朝末年,总兵是非常重要的官职。所以,满桂被提拔为副总兵,无疑是获得了重用。

天启三年(1623年),孙承宗打算出关修复宁远城,询问哪位将领可以前去驻守。袁崇焕、茅元向孙承宗推荐了满桂。于是,孙承宗唤来满桂,跟他说了,满桂慨然答应,请命而行。马世龙怀疑满桂的能力不行,孙承宗不听,当天就摆下酒席,替他饯行。满桂到宁远后,和袁崇焕同心协力修筑城墙,使宁远巍然屹立,成为辽东的一个重镇。而这,无疑为宁远之战、宁锦之战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明朝末年,蒙古的一些部落驻在宁远(今辽宁兴城)东郊放牧,辽东百姓来归附宁远的都遭受他们的抢劫,孙承宗为此很忧虑。天启四年(1624年)二月,孙承宗派满桂和总兵官尤世禄在大凌河袭击他们。面对蒙古的一些部落,满桂善于掌握处理,这些部落都服从,每年还节省无数的抚赏银。

努尔哈赤乘辽东明军易帅和匆忙撤军之机,亲统八旗军约六万人(号称十三万)于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十四出沈阳,十七日西渡辽河,直逼宁远,这就是著名的宁远之战。正月二十四日,后金军包围宁远,满桂和袁崇焕在城里死守。后金军开始攻打西南城角,他们点发西洋红夷大炮,打伤很多攻城的后金军。

在宁远之战中,袁崇焕组织军民坚壁清野,协力防守,铲除奸细,凭坚城用大炮,配以火攻,杀伤后金军1.7万人,挫败了努尔哈赤夺占辽西和山海关的企图,是明朝对后金作战的一次重大胜利。虽然这场战役的主角是袁崇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坚守城池的满桂,也立下了赫赫战功。

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后金军包围锦州,分出兵力进取宁远,这就是著名的宁锦之战。此战,满桂派兵援救锦州,被包围在笊篱山。满桂和总兵尤世禄赶赴前线,大战一场,胜负相当。于是进入宁远城中,和崇焕商量防御的办法。

不久后金军兵临城下,满桂率领副将尤世威等人出城迎战,杀伤不少后金军,满桂自己也身受重伤。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面对后金大军,满桂可以说是没有丝毫的畏惧,这也成为明朝可以打赢宁锦之战的原因之一。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天启帝去世,崇祯帝朱由检即位。朱由检登基称帝后,下诏告诫王之臣注意不要再蹈袁应泰、王化贞的覆辙,并且批评满桂迎合王之臣的心意。满桂于是告病,请求解职,但是,崇祯皇帝不同意。

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言官纷纷弹劾王之臣,进而连及满桂。王之臣遭到罢官,满桂也被召回了军府。恰逢大同总兵渠家桢出事,就让满桂接替渠家桢担任大同总兵。大同长期以来仗着议和放松战备,满桂到任后,视察八路七十二座城堡,边防战备得到大力整顿,大同将士和百姓因此才消除恐惧心理。

1629年(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十月,皇太极率军号称10余万,避开宁远、锦州,分兵三路从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突入关内,攻占遵化(今属河北),直逼明朝都城。对此,崇祯皇帝急令各地兵马驰援。督师袁崇焕统领诸路援军,阻拦后金军于广渠、德胜等门外。

与此同时,满桂率领五千名骑兵进京护卫,驻扎在顺义,与宣府总兵侯世禄都打了败仗,于是奔赴明朝都城。崇祯帝派官前来慰劳,犒赏他们一万两银子,让他和侯世禄一起驻扎在德胜门。不久,他们出外交战,侯世禄的队伍败退下来,满桂独自向前拼杀。城墙上边发大炮配合他,却误伤满桂的部队,满桂也受伤,崇祯皇帝让他进城门外的瓮城中休息。

最后,皇太极进攻受挫,遂施反间计,中伤袁崇焕。援军军心动摇,总兵祖大寿还师宁远。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

对此,在笔者看来,在这场护卫明朝都城的战役中,不仅袁崇焕被皇太极除掉,满桂这位抵抗后金(清朝)的名将,也最终战死沙场了。

等到祖大寿的军队向东逃跑后,崇祯皇帝就加封满桂为武经略,统领所有过来保卫京师的部队,赐给他尚方宝剑,催促他出兵作战。因为皇太极率领的大军长途奔袭,后勤补给是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只需要坚守下去,皇太极完全就会退兵。因此,满桂说:“敌兵强大,我们援兵不多,不可轻易出去打。”

但是,崇祯皇帝派遣的宦官紧催他,满桂迫不得已,只好指挥黑云龙、麻登云、孙祖寿等大将,于十二月十五日(1630年1月28日),起兵营移到离永定门二里左右的地方,树起栅栏,等待后金军。

后金军从良乡回师后,第二天拂晓,用精锐骑兵从四面八方挤压过去,明朝的将领阻挡不住,被打得大败。满桂和孙祖寿阵亡,黑云龙、麻登云被活捉。得知满桂这位名将阵亡之后,崇祯皇帝极为伤心,派礼部侍郎徐光启对他们进行祭奠,追赠满桂为少师。

明朝末年辽东一带抵抗清军的将领中姓金的人只有金冠一人,他是觉化岛守军的参将,在公元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后金与明朝在宁远(今辽宁兴城,包括觉化岛在内)进行的作战。明朝方面称之为“宁远大捷”。此战明军取得胜利,后金军战败,这也是首次明军打败后金军。不过在觉化岛战斗中金冠阵亡。

袁崇焕是谁的儿子

袁崇焕是袁子鹏的儿子

1、袁子鹏,以子崇焕贵,封副使,累赠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右都御史。

2、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明朝末年蓟辽督师。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了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

袁崇焕作为抗清名将,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被处死后明朝百姓争相抢食其肉,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却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评价历来褒贬不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219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为何西夏与大宋几十年都不向西扩张?下一篇:三国时越南属于吴国吗 越南历史对明朝的态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