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明初开国功臣 为朱元璋立下大功的人是

导语:明初开国功臣中,为朱元璋立下大功的人是徐达。徐达在靖难之役中表现出色,是朱元璋的得力助手,为他打下了江山基业。

目录导航:

  1. 明初开国功臣
  2. 歼敌最多的十大名将
  3. 朱元璋的军师是谁
  4. 朱元璋杀了哪些清官
明初开国功臣

明朝开国功臣一共有34位,分别是徐达、常遇春、李善长、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龙、顾时、耿炳文、陈德、郭兴、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祯、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璟、康茂才、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陆聚。

明朝34个开国功臣有:

徐达:本位置第二,次于李善长。李善长后坐罪,进位第一,初封信国公。

常遇春:本位列第三,次于徐达。李善长有罪,进位第二。1370年,改封其子常茂为郑国公。

李善长:1364年,封为宣国公,本位列第一,坐胡惟庸案被杀,爵除。崇祯二年(1629年),裔孙李世选持明太祖手书进,为御史劾,免死为民。

李文忠:1370年,封为曹国公。

冯胜:洪武28年, 赐死,爵除。

邓愈 :1380年,子邓镇嗣,改封申国公,坐李善长党死,弟子邓源嗣。

汤和:1370年,封为信国公。

唐胜宗 :坐为胡惟庸案被杀,爵除。

陆仲亨:坐胡惟庸案被杀,爵除。

周德兴:以罪诛,爵除。

华云龙:子华中坐胡惟庸案被杀,贬死。

顾时:1370年,封为济宁侯。

耿炳文:永乐二年自杀,爵除。

陈德:洪武28年,陈镛战死,后涉胡惟庸案,爵除。

郭兴:坐胡惟庸案,爵除。

王志:洪武21年王威去世,追坐胡惟庸案,爵除。

郑遇春:坐胡惟庸案被杀。

费聚:坐胡惟庸案被杀。

吴良:吴高洪武17年(1384年袭爵,永乐12年有罪,免,爵除。

吴祯:坐追吴祯为胡惟庸党,吴忠被处死,爵除。

赵庸:坐胡惟庸案被杀。

廖永忠:1370年,封为德庆侯。

俞通源:坐党附胡惟庸,已死不予追究,爵除。

华高:1370年,被封为广德侯。

杨璟:坐追杨璟党附胡惟庸,爵除。

康茂才:未及封而死,子康铎受封。康铎去世,子康渊受谴,爵除。

朱亮祖:有罪,被朱元亲自鞭打而死。

傅友德:初封颖川侯,洪武17年进封。洪武27年赐死,爵了除。

胡美:初封颖川侯,洪武17年进封。洪武17年赐死,爵了除。

韩政:韩勋坐蓝玉案被杀,爵除。

黄彬:坐胡惟庸案被杀。

曹良臣:曹泰坐蓝玉案被杀,爵除。

梅思祖:坐胡惟庸案被杀。

陆聚:坐胡惟庸案被杀。

1、徐达

徐达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又是开国六王之一。

2、常遇春

常遇春,(1330~1369) 字伯仁,号燕衡。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明朝开国名将。

3、李文忠

李文忠(1339~1384) 明代开国著名将领,字思本,汉族,江苏盱眙人。朱元璋外甥(母亲曹国长公主),十二岁丧母,由朱元璋抚养长大。喜爱读书,作战骁勇,治军严明,尝下令擅入民居者死,一卒借民釜,斩以徇,城中帖然。史称“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历风发,遇大敌益壮。

明初的开国功臣有军师刘伯温、徐达、常遇春等等。刘伯温是朱元璋的第一军师,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功成后退隐山林,徐达朱元璋的第一元帅,替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了大功,建立明朝后背疮发作,吃了蒸鹅肉而死,传说是被朱元璋派人毒死的,常遇春明朝第一大将,武功盖世40时暴病而死。

明初最著名的开国功臣有徐达、常遇春、常茂、李善长、李文忠。

1、魏国公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洪武十八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

2、鄂国公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

3、郑国公常茂,明代开国名将常遇春长子,其荫父功,继承郑国公爵位。当时纳哈出投降,在酒宴时,因得知纳哈出欲逃跑,常茂上前捉捕,砍伤纳哈出,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冯胜因此上奏常茂激变,两人在南京城互相推委。朱元璋收冯胜兵权,并安置常茂到龙州,四年后去世。

4、韩国公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

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年七十六岁。南明弘光政权追谥襄愍。

5、曹国公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二年之后才在滁州见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十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自己姓朱。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又诏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兼主管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

1384年(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赐葬钟山。

唐胜宗(1335—1390),字克家,号芝卿,濠州人,元末明初著名大将、明朝开国军事将领,被封延安侯。

唐胜宗早期就归附朱元璋打天下,屡立战功。洪武三年(1370)冬,封为延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后期因擅驰驿骑,被削去爵位,降职为指挥。

洪武二十三年,因是胡惟庸同党而被杀,削去了爵位。

歼敌最多的十大名将

中国古代歼敌最多的十大名将

1. 孙子

2. 朱元璋

3. 韩信

4. 岳飞

5. 周瑜

6. 关羽

7. 张飞

8. 赵云

9. 秦琼

10. 戚继光

答:薛岳,广东韶关乐昌客家人。1907年考入黄埔陆军小学学习,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

李宗仁,1908年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第三期,1912年考入广西陆军速成学堂。抗日战争任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台儿庄战役后,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

孙立人,安徽庐江人。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新1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

王耀武,山东省泰安县人。1924年11月,正式被录取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抗战时任第74军长,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万家岭战役、南昌会战、长沙会战、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

张自忠,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襄东大捷, 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随枣会战,作为侧翼主力的张自忠将军发挥极为亮眼,共毙敌过万。

卫立煌,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时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歼敌数万。1940年,卫立煌兼任冀察战区司令长官,他周密布防,在中条山设背水阵,保卫黄河,保卫华北。收复郑州战役,更是中国军队在中原取得的少有的大胜仗之一。1943年任远征军司令官,主持了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对日作战,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

杜聿明黄埔骨干,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1933年,长城会战,杜聿明将军代理师长,多次与日寇血战,重创日军。1939年昆仑关大战,作为中国军队绝对主力,重创日军主力,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名扬世界。19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在同古会战中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再度重创日本军队。

抗日名将傅作义,绥远省主席,晋绥军副总指挥,1933年参加长城会战,与日军血战多日。在全面抗战爆发前,一直坚持绥远抗战,1936年红格尔图战役,收复百灵庙。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19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

汤恩伯作为黄埔系骨干之一,1937年任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指挥所部第13军在南口地区抗击日军进攻,予敌重创。同年10月在河北漳河南岸阻击日军,掩护河北中国军队转移,10月底率第13军驰援晋绥第二战区,参加子洪口战役。随后又参加了徐州会战,并在台儿庄战役中立下大功。然后率部参与武汉会战,随枣会战。1939年参与冬季攻势,再度重创日军。1941年1-2月间,参加豫南会战,重创日军。

黄埔骨干之一,堪称国军一员超级猛将。抗日战争爆发后,戴安澜先后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徐州会战和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随枣之战、长沙保卫战,战绩斐然。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撤退途中被日军伏击,戴安澜壮烈牺牲。

朱元璋的军师是谁

历史上朱元璋有刘基、李善长、朱升、陶安四位军师。刘基字伯温,其于至正十九年,受朱元璋礼聘而至,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过程中有着巨大贡献,民间对其有着“前节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誉称,朱元璋也多次称其为“吾之子房”。

军师是刘基刘伯温。

朱元璋手下的元帅,首推徐达徐天德,他是华夏历史上首屈一指的统帅之一,不输给韩白李岳,更有北伐蒙元的大功,军师是刘基刘伯温,订下了高筑基,广积粮,缓称王的总方针,丞相是李善长,制定盐铁诸税,为朱元璋打天下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朱元璋的军师是刘伯温。刘伯温,本名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主要谋臣之一。他具有出色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在朱元璋征伐天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刘伯温出谋划策,协助朱元璋取得了多次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明朝的基础。朱元璋称赞他为“吾之子房”,将他与汉高祖刘邦的著名军师张良相提并论。

朱元璋杀了哪些清官

作为历史上最出名的暴君,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就开始大肆屠杀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功臣们,如果加上连带的人数,多达数十万人,后人震惊。

一、处死的功臣

洪武年间被杀功臣中以被处死的最多,他们纷纷被冠上奸党、逆党的名义,论入胡惟庸案、蓝玉案,此外还有一些因触犯国家法度而被杀的。具体情况如下:

1.韩国公李善长

定远人,早年间加入朱元璋义军,“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

1370年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左丞相,位居功臣第一,朱元璋在制词将他比作萧何。之后李善长一度与刘伯温在朝中博弈,后推举胡惟庸任丞相。

1390年朱元璋以“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将77岁的李善长以及一家七十余人全部处死。

2.吉安侯陆仲亨

濠州人,17岁就加入了朱元璋义军。1370年陆仲亨被封为吉安侯。曾因事被降为指挥使,负责抓捕盗贼,但不久恢复爵位。

朱元璋经常对人说“此(陆仲亨)我初起时腹心股肱也”。

但1390年朱元璋惩治胡惟庸党时,陆仲亨的家奴举报他与唐胜宗、费聚、赵庸同谋,因而被处死。

3.延安侯唐胜宗

濠州人,18岁时就加入朱元璋的义军。1370年唐胜宗被封为延安侯,曾因“擅驰驿骑”,被夺爵,但不久又恢复。

此后他又镇守辽东、巡视陕西,1390年坐胡惟庸党被处死。

4.平凉侯费聚

五河人,在濠州加入朱元璋义军。1370年费聚被封为平凉侯,此后又参与平定云南之战。

1390年费聚被列入胡惟庸党。为此朱元璋还找了一个二十多年前的借口,“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最终费聚被处死。

5.南雄侯赵庸

庐州人,早年与兄赵仲中聚众水寨屯兵巢湖,后归顺朱元璋。赵庸功勋卓著,应该封公的,但因他在行军至应昌时私自纳奴婢为妾,最终只能封侯。

1390年赵庸随朱棣出塞,征讨乃儿不花。大军班师归来时,赵庸论入胡惟庸党被处死。

6.荥阳侯郑遇春

濠州人,早年间与兄长郑遇霖投入朱元璋麾下。1370年郑遇春被封为荥阳侯,1390年坐论胡党,而被处斩。

7.宜春侯黄彬

江夏人,早年间在徐寿辉手下,后不满陈友谅而投靠朱元璋,在平定陈友谅的战役中立下大功。1370年黄彬被封为宜春侯,1390年论入胡惟庸党被处死。

8.河南侯陆聚

元末时陆聚缮城保境,后以徐、宿二州归降朱元璋。1370年陆聚被封为河南侯,1390年被列入胡惟庸党而处死。

9.靖宁侯叶升

合肥人,本是元朝将领,后自动来投朱元璋。1379年叶升被封为靖宁侯,1392年论胡惟庸党被处死,之后又被列入蓝玉党。

10.永嘉侯朱亮祖

六安人,原是元朝的义兵元帅,后被朱元璋俘虏,投入麾下。1370年朱亮祖被封为永嘉侯,后奉命镇守广东。在镇期间朱亮祖有许多不法行为,1380年他被番禺知县道同举报。但朱亮祖“恶人也告状”,道同反而被杀。事情真相大白后,朱元璋将朱亮祖父子鞭杀。

11.江夏侯周德兴

濠州人,与朱元璋是发小。1370年周德兴被封江夏侯,但他与汤和相比,很不懂事,营建宅第超越规制,恃宠而骄。

1392年周德兴之子周骥被揭发同宫女乱搞关系,父子连坐诛死。

12.凉国公蓝玉

定远人,常遇春的妻弟。蓝玉是后起之秀,1379年被封为永昌侯,此后在捕鱼儿海大破北元,晋封凉国公。

1393年蓝玉被人告发意图谋反,因此被杀,受株连者达1万5千人。不可否认蓝玉有一些不法行为,但不至于谋反。

13.蓝玉党

所谓的“蓝玉党”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主要有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会宁侯张温、普定侯陈桓、舳舻侯朱寿、怀远侯曹兴等人,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14.罪名不详

被处死的功臣中有两人罪名不详,分别为1394年被处死的永平侯谢成、1395年被处死的崇山侯李新。

二、赐死的功臣

朱元璋在即位初年以及晚年时期,对于一些功勋卓著、过错不明显的功臣予以赐死的方式。具体情况如下:

1.宋国公冯胜

定远人,初名国胜。早年间与兄长冯国用结寨自保,后归顺朱元璋。

1370年冯胜被封为宋国公。朱元璋在诰词中称冯“胜兄弟亲同骨肉”。1393年蓝玉被杀当月,冯胜被召回京。两年之后(1395年),冯胜被赐死。文献记载,“上召胜饮之,酒归而暴卒”。

2.颖国公傅友德

砀山人,元末加入红巾军。傅友德先后在明玉珍、陈友谅麾下,但无所知名,后归顺朱元璋,遂得重用。1370年傅友德被封为颍川侯,此后他大放异彩,平巴蜀、征西塞、伐云南,功勋第一。1384年晋封为颍国公。

1394年傅友德被赐死,据说他是在朱元璋面前当众自尽的。

3.德庆侯廖永忠

巢县人,早年间与兄长廖永安在巢湖聚众,后以水军投靠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评价廖永忠“功超群将,智迈雄师”。本来廖永忠可以封公的,但朱元璋借口他“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1375年朱元璋以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赐死廖永忠。值得一提的是小明王是让朱元璋授意廖永忠除掉的。

4.临川侯胡美

沔阳人,初名廷瑞。胡美原是陈友谅的麾下,任江西行省丞相,守龙兴。陈友谅失利后,胡美归顺朱元璋。他曾独当一面,率军攻取福建。

1384年胡美与诸子下狱,死于狱中。1392年论处胡惟庸党时,朱元璋下诏列举奸党,说胡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同其子婿扰乱宫禁,因此胡美被赐自尽。

5.定远侯王弼

因善用双刀,号称“双刀王”。早年间聚众乡里,结寨自保。1378年王弼随沐英讨伐西番立功,被封为定远侯。捕鱼儿海之战,王弼作为先锋力挫北元骑兵。

1393年蓝玉被杀,王弼与傅友德私下议论,“上春秋高,行且旦夕尽我辈,我辈当合纵连横”,被锦衣卫侦知。1393年王弼被赐死。

三、死因存疑的功臣

由于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致使人们对其他一些功臣的死存在疑问,因此出现了一些死因存疑的。如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诚意伯刘伯温、淮安侯华云龙等人。人们对徐达、李文忠、刘伯温的情况已经较为了解,这里稍微介绍一下华云龙的情况。

华云龙是定远人,早年间聚众于韭山,后归顺朱元璋。1370年被封为淮安侯,驱逐北元势力,奉命建燕邸,增筑北平城。1374年有人举报他“据元相脱脱第宅,僣用故元宫中物”,朱元璋将其召回,但却离奇死于途中,后世推测华云龙是被朱元璋赐死的,但存在疑问。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251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种世衡是哪位北宋将领?他曾被谁赏识并担任什么职务?下一篇:书湖阴先生壁中护田与排闼典故的意思是什么 樊哙的神态描写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