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曾国藩为什么杀洪天贵福 曾国藩善待战俘的例子是

导语:《曾国藩为什么杀洪天贵福》一文讲述了曾国藩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杀掉一位曾经为他效力的战友。但与此同时,他也善待了许多战俘,这一举动充分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和人道主义精神。

目录导航:

  1. 曾国藩为什么杀洪天贵福
  2. 洪秀全为何不杀曾国藩
曾国藩为什么杀洪天贵福

太平天国是和清王朝分庭抗礼的政权,太平天国被镇压以后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被擒。曾国藩押送洪天贵福进京,清庭为了以绝后患和警示仿效者将洪天贵福处以极刑。

因为他爹造反了,洪秀全在南京自尽后,太平天国紧随着被清军消灭了。他的大儿子洪天贵在亡命的过程中被清军活捉了。洪天贵在大清的牢狱里不断地向清政府低头示弱、乞求饶命,可是清政府对他毫无怜悯,一个月不到就在南昌将他凌迟处死了,死时才16岁。说起来,他这个大儿子算是死得最惨的那个了,被千刀万剐,想想都觉得可怕。

洪天贵福是洪秀全的儿子。

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被清朝视为叛乱的逆贼,派曾国藩的湘军讨伐。1864年湘军攻占太平天国都城南京,此时洪秀全已死,传位给儿子洪天贵福。

曾国藩部下沈葆桢俘虏了洪天贵福,以叛乱反贼名义对其处以凌迟。

有以下原因:

一、杀鸡儆猴。曾国藩命人掘开了洪秀全的坟墓,并把他的尸体拉出来,然后撕开裹着的十几层龙袍。曾国藩命令分尸并且焚之。后来,洪秀全的尸骨被剁成肉酱混在火药内,发射到天上。这么残忍的做法类似于把首级挂城楼上示众,起到威慑有造反心理的人群的作用。

二、洪秀全自称为上帝,下凡解救苍生,当初信誓旦旦道:朕的天兵甚多,何惧妖孽?曾国藩此举正是告诫世人,不管洪秀全什么身份,总归是肉体凡胎。

曾国藩杀洪天福贵,出于深刻的阶级仇恨,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曾国藩,注定要对太平天国的高层人物斩尽杀绝,尽管洪天福贵只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

洪秀全为何不杀曾国藩

洪秀全不是不想杀曾国藩,而是杀不了。在太平天国远动前期,曾国藩虽然面对太平军也曾吃过败仗但毕竟曾国藩未被太平军俘虏过自然不存在被太平军及洪秀全杀掉。

后期太平天国远动走向颓势在湘君目前节节败退,自然更不可能俘获曾国藩并把其杀掉了。

原因是:

首先,史学家普遍认为曾国藩能胜洪秀全乃是忠君主义战胜皇汉主义。那么问题来了,一个腐朽的胡虏王朝又有什么好忠的。这是因为这里的忠君不是单指忠于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忠于传统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文化。清末民初时期也有不少汉族士大夫殉清。人们为逝者讳,往往就说这些前清遗老不是在殉清,而是在殉文化。甚至有部分殉清者自己在遗书里也这么说。这拥清者利用忠君思想维护清朝法统地位。这反清者自然要高举反满兴汉的大旗去反对清朝。但是单纯的反满兴汉并不能团结更多的底层民众。所以必须以宗教为手段,让更多看不到希望的底层民众团起来。而以宗教为手段,前期反清的新兴宗教。如白莲教、天理教等。教义荒诞不羁。教主往往胸无大志,纯以怪力乱神的戏法惶惑无识。传教之目的也多以敛财为主。如此粗浅的教义,自然难以团结多数,且白莲教只是统称,白莲教内部教派林立,犹如一盘散沙。自然难以形成团结的势力。与之相比,洪秀全所创的拜上帝教教义相对完善。教规极其严格。这些都导致太平天国前期能迅速发展。然而一国文化往往天然对外来宗教有一种排斥感。加之一神教天然的排他性。都使得太平天国难以融入主流文化。使得文化之争大于民族之争。最终使得曾国藩的忠君思想战胜洪秀全的反满思想。

其次,两个团队中高层的文化水平不一样。虽然曾国藩选兵采用的是传统的选兵法,专用朴实的乡勇。底层士兵的文化水平太平天国和湘军差不多都是大字不识。但是中上层文化水平差距就体现出来了。湘军中上层不乏进士出身的人才。太平天国其实一开始也不赖,韦昌辉是监生,石达开是武举人。虽然和湘军阵营比不算啥,但是在历代农民起义中算起步不错的了。然而其他农民起义领袖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山大王也知道抓个秀才做军师,实在不行请个江湖术士来当军师也行。等日后势力扩充,再壮大智囊团也不迟。而太平天国教国一体的政体,限制了人才的加入。不仅旧式文人不愿加入太平天国。新式人才也同样进不了太平天国决策层。五口通商之役以后,洋人吸收不了不少旧式不第秀才学习西学为己所用。教会也培养了不少贫寒人家子弟加入教会学习西学。既然这旧的士大夫清高不为太平天国所用,何不用新式人才呢。这就涉及到了太平天国后期的一个严重问题,制度僵化,腐化堕落。太平天国失之交臂的人才中,最为可惜的莫过于王韬,他是中国最早主张君主立宪的人才,并且很早就信仰基督。对太平天国并不排斥。他曾经冒着风险满怀希望的向洪秀全上万言书,希望洪秀全能采纳自己的建议,因此被时人讥讽为长毛状元。然而洪秀全连自己兄弟写的《资政新篇》尚且束之高阁,如何能去读乡野贤哲的万言书。反倒是湘军淮军平定了太平天国后。地方实力派开始搞洋务运动,吸收了这些新式人才。这洪秀全旧文人新文人都不用。比较有才华的韦昌辉、石达开也都因为内斗死的死,跑的跑。人才凋零焉有不亡之理。

最后,湘军相对而言具有主场优势。这湖南人的武力本来就比较强悍。太平天国在湖南吃了亏,连攻三个月的长沙而不克。这才不得已而北上。最终得以在长江中下游站稳脚跟。但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是顾头不顾腚。虽然北方人看来长江以南都是南方。但是在两广人看来长江一带是北方呀!两广和长江,正好就隔了一个湖南。曾国藩只要把湖南卡着。就像卡着太平天国的脖子。迟早会让太平天国窒息。事实上太平天国的嫡系自始至终都是那些广西兵。而广西带来的子弟兵死一个少一个,是不可再生资源。而湘军正好相反,湖南一直和清朝其他占领区是连成片的。这曾国藩专门用老家老实的农民,淳朴的乡勇。这些乡勇打赢战争了会起到模范作用,封妻荫子号召更多的同乡去打长毛。战死了,也会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激起亲友的愤怒杀长毛报仇。总之曾国藩有源源不断的炮灰来充入自己帐下。而太平天国的广西老表却是不可再生资源,打一个少一个。如此一正一负,自然是湘军越战势力越大,太平天国越战势力越衰落。而压死太平军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李鸿章效法老师,建立淮军。这一帮广东客家佬在人家徽京定都。经过安徽人同意了吗?而放眼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比较能打的省份也就只有安徽了。然而安徽人自然不愿意直接做一帮客家佬的炮灰。于是洪秀全只能封建诸王,让皖北的那些捻军自行发展。太平天国前期拿下天京是靠广西老表。天京之乱后的中期完全是靠一帮以安徽人为首的外省人在扩张。而合肥李鸿章组建淮军可谓釜底抽薪。最终太平天国孤立无援,也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洪秀全得不到广大士大夫阶层的支持,又失去了底层两广老表的奥援。最终失败也就再所难免。然而清廷的外强中干,也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暴露无遗。最终各族各界人民都抛弃这个腐败的胡虏政权,可谓顺天应人。

他根本就没有机会杀掉曾国藩。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只顾贪图享受,杨秀清韦昌辉等核心人物只顾争权夺利,内部残杀,不失败是没有道理的。

曾国藩能胜洪秀全乃是忠君主义战胜皇汉主义。一个腐朽的胡虏王朝又有什么好忠的。这是因为这里的忠君不是单指忠于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忠于传统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文化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748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王羲之乐毅论排名 完整王羲之乐毅小楷下一篇:五音律是什么 古代音律分为哪五音前后顺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