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张衡和诸葛亮是哪个朝代 诸葛亮人物评价反面

导语:张衡和诸葛亮分别活跃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两者虽同为历史名人,但评价却截然不同。诸葛亮被誉为“千古奇才”,而张衡却因为他的天文学理论被批判为“伪学”。本文将探讨张衡和诸葛亮两位历史人物的不同命运。

目录导航:

  1. 张衡和诸葛亮是哪个朝代
  2. 诸葛亮在历史上有哪些负面评价
  3. 《空城计》在塑造主要人物诸葛亮时,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样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4. 为了增强劝诫的意味,诸葛亮用了对比的手法
张衡诸葛亮是哪个朝代

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78年-139年。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2],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

东汉(25~220年)西汉灭亡之后,西汉外戚、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侄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取得政权。

王莽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实行了各种改制的政策,但这些改制不仅没有使社会稳定,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绿林赤眉起义。

绿林军当中,有一位名叫刘秀的将领,实际上是西汉皇帝的远支皇族,在推翻王莽政权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立下战功的刘秀,既利用了起义军的武装,又善于利用地主豪强的势力,于公元25年建立起自己的统治,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成为汉光武帝。

张衡和诸葛亮都是东汉时期的人物,张衡是东汉中期的人物,诸葛亮要特殊一点他经历了东汉末年和三国两个历史时期。

张衡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诸葛亮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衡是东汉的,诸葛亮是三国的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 。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蜀郡太守张堪的孙子

举孝廉出身,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担任尚书。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获封西鄂县伯。

张衡是东汉时期的人,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人

张衡:

张衡生于公元78年。公元78年是戊寅虎年。此时正是东汉年间。东汉乃公元25年由刘秀建国。张衡出生的公元78年正是东汉汉章帝的建初三年。

张衡于公元139年去世,此时是东汉永和四年。所以综上所述,张衡是东汉时代的人。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散文家、发明家。207年,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随刘备转战四方,建立蜀汉政权,官封丞相。

张衡是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先后任郎中,太史令,侍中等职,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62岁。诸葛亮是东汉三国时代蜀汉丞相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辅助刘备联孙权在赤壁打败曹军。著有《出师表》,《诫子书》等。于234年逝世。

诸葛亮在历史上有哪些负面评价

诸葛亮伟大政治家,一心辅佐汉室,鞠躬尽瘁,直到最后生命最终时候还惦记蜀汉后来接班人的事,这样一个人纯粹的人,我们有什么资格评判他呢,古人讲瑕不掩瑜,即使他有些缺点,为什么我们不能包容,为尊者讳!

总是提起一个大公无私优秀的缺点呢。

诸葛亮是演义美化的,历史中的诸葛亮在我眼里就是一个权臣,现在人还是把演义当历史,认为演义历史真的,就像杨家将一样,杨家将原来称为杨家将演义或杨家府演义,都是小说。

历史中的诸葛亮是一位政治家,军事是他短板。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好兵权但少谋。曹操对诸葛亮的评价是用兵过于谨慎,往往失去先机,不足为虑。历史中诸葛亮也的确没有拿的出手的战绩,演义中的赤壁之战,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博望坡,华容道,空城计等等和诸葛亮一点关系都没有,孟获也只是一败就投降了,没有七擒七放,借东风更是无稽之谈。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为了筹集资金,发行大钱,从百姓身上榨取钱财,诸葛亮明知其危害,不仅没有劝阻,尽然出谋划策,最大化的从百姓身上剥削,这也为蜀汉暴动埋下了伏笔。刘备死前,将蜀汉兵权交于李严,内政交于诸葛亮,诸葛亮为了得到李严兵权,可以说煞费苦心,当蜀汉因为刘备发行大钱捞取百姓钱财从而导致百姓暴动,李严第一时间率兵平叛,可诸葛亮不说支持,尽然在背后阻挠,使得李严不能第一时候平叛,诸葛亮趁机借兵权,随后找借口和理由把李严调离核心层,从此诸葛亮军政一把抓。刘禅继位后,因为刘备的关系,刘禅想修身养息,安抚百姓,恢复国力和生产力,暂停对外征战,可以说,刘禅这一举措是很明智的,然而诸葛亮如何做的,尽然强迫刘禅答应北伐,并搬出先帝遗愿,因为刘禅没有任何权利,被诸葛亮架空,刘禅没有办法,只能同意,可以说刘禅是被诸葛亮被迫的,刘禅看中一位女子,想娶她为妻,诸葛亮听闻,强行制止,并安排刘禅娶张飞女儿,从此,刘禅就变成了我们所说的阿斗。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何对诸葛亮抄家,当得知诸葛亮清廉没有超出任何东西的时候,刘禅为何砸了手中的杯子。刘禅是气的,他抄诸葛亮的家就是为了抓住诸葛亮贪赃枉法的证据,从而可以将诸葛亮钉在耻辱柱上,可诸葛亮没有,刘禅很失望,所以一气之下砸了手中的杯子

《空城计》在塑造主要人物诸葛亮时,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样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空城计》在塑造主要人物诸葛亮时,描写了他的语言、神态、肖像、动作,这些都是属于正面描写。同时也描写了次要人物——众官来从侧面衬托;还描写了反面人物司马懿的多疑从反面来衬托。通过以上的描写,就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诸葛亮足智多谋、处变不惊的性格特点。

⑶如何理解诸葛亮的“笑”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理。

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一是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自己表现得越轻松,司马越生疑,但毕竟太危险了,内心不免有些紧张;二是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这是孔明暗自庆幸,如释重负自己所料不错,司马果然中计,因而这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三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抚掌而笑”。并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懿虽狡诈,但毕竟比自己略逊一筹,不出自己所料。

为了增强劝诫的意味,诸葛亮用了对比的手法

《诫子书》中从正面论述的句子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从反面论述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正(静)反(躁)对比论证(治学、修身)两方面

为了增强劝诫的意味,诸葛亮用了对比的手法?是的,在《戒子书》一文中就大量用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754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步步为赢是什么意思 古代一步等于多下一篇:柬埔寨人种起源 柬埔寨的古代有多辉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