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清朝历代皇帝顺序 历史上的皇帝乾隆排序

导语:乾隆是清朝历史上的第三位长命皇帝,统治时期是清朝的全盛时期之一,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

目录导航:

  1. 清朝历代皇帝顺序
  2. 乾隆是谁的第几个儿子
  3. 乾隆时期的官位排行
  4. 清朝12位皇帝的排列的顺口溜
  5. 乾隆有几个名字
  6. 乾隆的各种名字
  7. 康熙雍正乾隆的历史顺序
  8. 康熙雍正乾隆顺治嘉庆的顺序
清朝历代皇帝顺序

清朝十二皇帝顺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在这12位皇帝中,相信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皇太极,康熙,顺治,乾隆这几个了,这几位皇帝也算是清朝比较出色的几位,这些皇帝中执政时间最久的就是乾隆。

1、清太祖 努尔哈赤 在位时间:1616年—1626年(在位10年)年号:天命

2、清太宗 皇太极 在位时间:1636年—1643年(称帝8年)年号:崇德 人物关系:努尔哈赤第八子

3、清世祖 福临 在位时间:1644年—1661年(在位18年)年号:顺治 人物关系:皇太极第九子

4、清圣祖 玄烨(yè)在位时间:1661年—1722年(在位61年)年号:康熙 人物关系:顺治帝第三子

5、清世宗 胤禛(yìn zhēn)在位时间:1722年—1735年(在位13年)年号:雍正 人物关系:康熙帝第四子

6、清高宗 弘历 在位时间:1735年—1795年(在位60年,实际执政63年)年号:乾隆 人物关系:雍正帝第四子

7、清仁宗 颙琰(yóng yǎn)在位时间:1796年—1820年(在位25年)年号:嘉庆 人物关系:乾隆帝第十五子

8、清宣宗 旻宁(mín nín)在位时间:1820年—1850年(在位30年)年号:道光 人物关系:嘉庆帝第二子

9、清文宗 奕詝(yì zhǔ)在位时间:1850年—1861年(在位11年)年号:咸丰 人物关系:道光帝第四子

10、清穆宗 载淳(zai chun)在位时间:1861年—1874年(在位13年)年号:同治 人物关系:咸丰帝长子

11、清德宗 载湉(zǎi tián)在位时间:1874年—1908年(在位34年)年号:光绪 人物关系:道光帝第七子奕譞(yì xuān)第二子

12、溥仪 在位时间:1908年—1912年(在位3年,1917年、1934—1945年复辟)年号:宣统 人物关系:奕譞(yì xuān)第五子载沣长子

清朝十二帝顺口溜:努尔哈赤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大清一共十二帝,末代宣统最悲伤。

清朝皇帝的名字排列分别为: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顒琰(嘉庆)、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载湉(光绪)、溥仪(宣统)。

清朝十二位皇帝列表

清朝共历经十二帝,分别是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玄烨、胤禛、弘历、颙琰、旻宁、奕莳、载淳、载湉、溥仪。其中,

努尔哈赤在位10年,

皇太极在位10年,

福临在位17年,

玄烨在位61年,

胤禛在位13年,

弘历在位60年,

颙琰在位24年,

旻宁在位30年,

奕許在位11年,

载淳在位12年,

载湉在位11年,

溥仪在位不到3年

努尔哈赤_天命

皇太极_天聪

福林_顺治

玄烨_康熙

胤禛_雍正

弘历_乾隆

颙琰_嘉庆

旻宁_道光

奕詝_咸丰

载淳_同治

载湉_光绪

溥仪_宣统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1]、洪太主,生于费阿拉城(今辽宁抚顺新宾县旧老城)[95]。后金第二代君主(1626年—1643年在位,其间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大清),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叶赫纳拉氏。[9][94]

天命元年(1616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在四大贝勒中按年龄排行第四。[94]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即位之后,励精图治,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皇太极新政),加强中央集权。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解除后顾之忧。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明朝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实行满汉一体,保护汉人,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增强兵力。崇德元年(1636年),汉、满、蒙三族共呈劝进表,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大清”,次年迫使朝鲜臣服。此后不断对明朝作战,崇德七年(1642年)赢得松锦大战,生俘洪承畴,宁锦防线彻底崩溃,为清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坚实的基础,入主中原成为必然之势。[2]在降服松山、锦州后,清军占领了除宁远外的明朝关外全部城镇。同年再次遣军入塞,连破远至山东的八十余城。[94]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去世,时年五十二岁,在位17年,庙号太宗,卒谥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后累加谥为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94]第九子福临即位。

本名

爱新觉罗·皇太极

别名

黄台吉、洪太主、红歹是[3]

所处时代

清朝

民族族群

满族

出生地

费阿拉城(今辽宁抚顺新宾县旧老城)

清代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皇太极入关以来共经历十一代帝王,分别是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咸丰,道光,同治,光绪,宣统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十帝,再加上入关前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被世人统称为“清朝十二帝”。

乾隆是谁的第几个儿子

是雍正的第四个儿子。在乾隆皇帝之前,雍正还有四个儿子,不过老二弘昐因为夭折的早,没有来得及齿序。就像雍正帝虽然也是四阿哥,但是如果按照自然排序的话,他其实应该是康熙的第十一个儿子。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是康熙的第4个儿子

乾隆是康熙的第4个儿子所生。

爱新觉罗.弘历是雍正的第四个儿子,雍正死后继承皇位,改元乾隆,于雍正十三年登基,成为清朝第 六位皇帝。

乾隆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乾隆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皇帝,而且也是一个很显明的君主,一共在位了20年,也被成为康乾盛世

乾隆帝是雍正帝的第四个儿子。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公历9月25日)子夜,弘历出生于北京雍亲王府东书院“如意室”,幼名“元寿”。生母熹妃是雍正帝的妾室格格(一说为侍女)。此时,弘历的二兄弘昐两岁时早殇,未曾与序行次;而与序行次的长兄弘晖、三兄弘昀又先后去世,年长于弘历的只有弘时一人,所以弘历在胤禛诸子中排行第四而实为第二子。

乾隆时期的官位排行

清政府的官职排列有九品,每一品又分从和正,称之为“九品十八阶”。九品以上是官九品以下是吏。清朝官职是从“从九品”开始向上递增,“从九品”是最小的官职,“正一品”是最大的官职。

官位依次排序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经略大臣、大学士衔总督、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伊犁将军、绥远将军。

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兵部尚书、兵部尚书衔、九门提督、内大臣、驻防将军、都统、提督、巡抚。

正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各省总督、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山东巡抚、驻藏办事大臣、西宁办事大臣、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副都统、总兵、盛京总管。

从二品:各部院左右侍郎、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巡抚、侍郎衔、布政使、散秩大臣、副将。

正三品: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冠军使、王府长史、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光禄寺卿、太仆寺卿、都转盐运使司运使、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佥都御史、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都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

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六科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钦天监监正、太医院院使、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

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太医院左右院判、国子监司业、堂主事、各部院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各部院七品笔帖式;

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七品典仪、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外委千总。

从八品::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正九品: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各部院九品笔帖式、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各营兰翎长、外委把总。

从九品: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额外外委。

无品: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百长、土舍、土目。

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从四品、正五品、从五品,正六品、从六品、正七品、从七品、正八品、从八品、正九品、从九品、无品: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百长、土舍、土目。

清朝12位皇帝的排列的顺口溜

清朝帝王记忆顺口溜:天天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依次分别是:太祖皇帝努尔哈赤-天命;太宗皇帝皇太极-天聪;世祖皇帝福临-顺治;圣祖皇帝玄烨-康熙;世宗皇帝胤禛-雍正;高宗皇帝弘历-乾隆;仁宗皇帝颙琰年-嘉庆;宣宗皇帝旻宁-道光;文宗皇帝奕詝-咸丰;穆宗皇帝载淳-同治;德宗皇帝载湉-光绪;溥仪-宣统。

扩展资料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

乾隆有几个名字

乾隆名字叫:爱新觉罗·弘历。

中文名:弘历

外文名:Emperor qianlong

别名:元寿(幼名)、十全老人(自称)、文殊皇帝(西藏尊号)、腾格里特古格奇汗(蒙古汗号)

登基起止时间:公元1736年-1796年

重要事件:平定准格尔、《四库全书》编撰、

在位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所属朝代:清代

职 业:皇帝

出生时间:1711年9月25日

去世时间:1799年2月7日 享年八十九

爱新觉罗·弘历,雍正皇帝的四阿哥、和硕宝亲王,算上被追尊的努尔哈赤他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也是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的第四位皇帝,即清高宗,俗称乾隆皇帝。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氏字辈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爱新觉罗家族,经四百余年的演变,逐步汉化。首先体现在名字的汉化上。清康熙朝前,爱新觉罗家族的名字均用满语。为了标明直系与远支的区别,康熙帝在给诸皇子命名时一律用"胤"字,给皇孙命名一律用"弘"字。

这是爱新觉罗氏行辈用字之始。不过,当时康熙帝未必想用汉字排列一个行辈顺序,因为他没有要求皇子皇孙以外的人也用这个字命名。但《玉牒》中载,康熙帝诸子名字除胤祯外都用"允"字,因此有的人以为"胤"字不对。

其实,康熙帝诸佣际怯?胤"字命名的,胤祯继帝位后,为避圣讳才将其兄弟的"胤"字改为"允"字。乾隆帝弘历不讲忌讳,其兄弟之名都保留了"弘"字。

父母——

父亲:爱新觉罗·胤禛 ,年号雍正。

嫡母:孝敬宪皇后 (1679年6月20日—1731年10月29日),乌喇那拉氏。

生母:孝圣宪皇后 ,钮祜禄氏,卒于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1777年3月2日),葬泰东陵。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答乾隆真名叫爱新觉罗弘历,后又被雍正皇帝封为宝亲王,雍正死后继承了雍正的皇位是为乾隆皇帝,他二十四岁登基做皇帝,因不想超过他的爷爷康熙皇帝故做了六十年皇帝禅位给他第十五子永焱后他做了太上皇,微服私访时出去后又叫艾四爷,

大名就是名有一个。乾隆是皇帝的年号。乾隆给自己起了非常多的字。号。还有微服私访的

乾隆的各种名字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元寿(幼名)、十全老人(自称)、文殊皇帝(西藏尊号)

长春居士、信天居士,晚号十全老人

乾隆名字叫:爱新觉罗·弘历。

中文名:弘历

外文名:Emperor qianlong

别名:元寿(幼名)、十全老人(自称)、文殊皇帝(西藏尊号)、腾格里特古格奇汗(蒙古汗号)

登基起止时间:公元1736年-1796年

重要事件:平定准格尔、《四库全书》编撰、

在位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所属朝代:清代

职 业:皇帝

出生时间:1711年9月25日

去世时间:1799年2月7日 享年八十九

爱新觉罗·弘历,雍正皇帝的四阿哥、和硕宝亲王,算上被追尊的努尔哈赤他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也是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的第四位皇帝,即清高宗,俗称乾隆皇帝。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氏字辈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爱新觉罗家族,经四百余年的演变,逐步汉化。首先体现在名字的汉化上。清康熙朝前,爱新觉罗家族的名字均用满语。为了标明直系与远支的区别,康熙帝在给诸皇子命名时一律用"胤"字,给皇孙命名一律用"弘"字。

这是爱新觉罗氏行辈用字之始。不过,当时康熙帝未必想用汉字排列一个行辈顺序,因为他没有要求皇子皇孙以外的人也用这个字命名。但《玉牒》中载,康熙帝诸子名字除胤祯外都用"允"字,因此有的人以为"胤"字不对。

其实,康熙帝诸佣际怯?胤"字命名的,胤祯继帝位后,为避圣讳才将其兄弟的"胤"字改为"允"字。乾隆帝弘历不讲忌讳,其兄弟之名都保留了"弘"字。

康熙雍正乾隆的历史顺序

按照年代来排序依次是康熙、雍正、乾隆。


1、康熙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

从1662年至1722年,共六十一年,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2、雍正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皇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胤禛的年号,因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亲王,即位后采用雍正一词,除取其名“禛”之谐音外,亦有正统、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间夺位的谣言。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3、乾隆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终年89岁。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出生,于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1、康熙是雍正的父亲,雍正是乾隆的父亲,所以康熙是乾隆的爷爷,康熙雍正乾隆共同开创了盛世,是祖孙三代的关系。

2、康熙即爱新觉罗·玄烨。康熙是雍正的父亲,十四岁收回辅政大臣手中权力,开始亲政,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执政六十余载。

3、雍正即爱新觉罗·胤禛,雍正是乾隆的父亲,康熙将王位传给了雍正,虽然雍正在位只有十三年,但他在位期间处事果断,加强了中央军权、严厉惩治了贪官。

4、乾隆即爱新觉罗·弘历,是寿命最长的皇帝,在位期间仅次于他的爷爷康熙。

入关后,清朝皇帝总共有10位。

如清朝皇帝的顺序:“努皇顺”就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雍乾”就是康熙、雍正、乾隆。

“嘉道成”就是嘉庆、道光、咸丰,“同光宣”就是同治、光绪、宣统。

这样子也就很容易记忆了。

事实上,清朝皇帝顺序排列如下:

顺治一康熙一雍正一乾隆一嘉庆一道光一咸丰一同治一光绪一宣统。

顺治皇帝是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个皇帝,在位时间从1644-1661年。

康熙皇帝是1662-1722年,在位60年。

乾隆皇帝是1736年-1795年,在位60年,看看这两位皇帝都是60年,为什么乾隆皇帝不愿意超过60年,因为他不想超过康熙皇帝,他爷爷康熙是乾隆皇帝的最尊敬的长辈。

此后嘉庆皇帝和道光皇帝也就比较短了,两个人合起来不到60年,道光皇帝是1820年-1850年。

咸丰皇帝就更加差劲了,他在位不到十年,也就是1851-1861年。

此后的同治皇帝是1860-1875年,光绪皇帝是1875-1908年。

康熙雍正乾隆顺治嘉庆的顺序

满清十二帝中康熙、雍正、乾隆、顺治、嘉庆的排列顺序是:

1、顺治皇帝福临,是清朝第三位皇帝,他的儿子是康熙皇帝玄烨;

2、康熙皇帝玄烨,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他的儿子是雍正皇帝胤禛;

3、雍正皇帝胤禛,是清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儿子是乾隆皇帝弘历;

4、乾隆皇帝弘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他的儿子是嘉庆皇帝颙琰;

5、嘉庆皇帝颙琰,是清朝第七位皇帝,他的儿子是道光皇帝旻宁。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943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祖逖是否曾参拜过武庙?下一篇:萨福是否为古希腊文献中出现过的词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