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被康熙称赞为金石第一清官的是谁 历史的康熙对于成龙怎么样

导语:清朝时期被康熙称赞为金石第一清官的是张廷玉,他在官场中一直以廉洁正直著称。而历史上康熙对于成龙则并没有留下明显的评价。

目录导航:

  1. 被康熙称赞为金石第一清官的是谁
  2. 张国立演了哪些皇帝
  3. 在历史上于成龙确有其人吗
  4. 于成龙被称为江南第一清官
  5. 被康熙称为今时清官第一的是谁
  6. 康熙年于振甲是否被重用
康熙称赞为金石第一清官的是谁

成龙

于成龙(1617-1684年),字兆溟,山西永宁人,出生明朝末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45岁时,被朝廷选拔担任广西柳州罗城知县。

历官20余年,从不携带家眷。康熙二十三年,成龙病逝于任上。将军、都院察看他的遗物,“见床头敝笥中,惟绨袍一袭,靴带二事,瓦瓮中粗米数斛,盐豉数器而已。”于成龙去世后,“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康熙皇帝闻知于成龙临终前的状况,十分感慨,对群臣说:“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因谥成龙“清瑞”,以示褒奖。成龙去世当年冬,康熙帝南巡至江宁(南京),对大学士们说:“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可以说,成龙的廉洁为清代第一人。廉名遂传天下。《清史稿》对他的评价是:“秉刚正之性,苦节自励,始终不渝,所至民怀其德。”

被康熙皇帝赞许为金石清官第一的清代官员是:张伯行。张伯行(1651年-1725年),字孝先,号恕斋,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清朝大臣,理学家。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称。

扩展资料:

张伯行自幼即聪敏好学,受父亲、祖父的影响,品德也很高。十三岁时就通读了四书五经。

康熙二十年(1681年),张伯行考中了举人。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中殿试三甲八十名,赐进士出身。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补授内阁中书,从此步入仕途。后来,张伯行遇父丧归乡,建立请见书院,并讲解宣传儒学。

仪封城北原有堤,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因遭大雨而被冲垮,伯行招募民工用口袋装土来堵塞。河道总督张鹏翮巡视黄河后,上疏推荐张伯行能够治理河务。

皇上命他以原来的官衔到河工任职,督修黄河南岸堤二百余里,以及马家港、东坝、高家堰各工程。

张国立演了哪些皇帝

1、1996年,张国立参演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饰演乾隆皇帝。讲述乾隆年间刘墉与和绅在朝廷、在民间,对公事、对私事发生了一系列斗智斗勇的民间传说故事。

2、1997年,张国立主演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饰演康熙皇帝。该剧讲述了康熙年间黄河连年泛滥,沿岸百姓苦不堪言,康熙皇帝体恤民情励志治河,亲自九下江南巡视黄河灾情,更由此引出了一幕幕传颂一时的传奇故事。

3、2006年,张国立主演电视剧《少年嘉庆》,饰演乾隆皇帝。该剧讲述了少年嘉庆如何从一位皇子封为太子恩怨情仇的故事。

4、2004年,张国立主演电视剧《少年宝亲王》,饰演雍正皇帝。该剧讲述了雍正皇帝与两个儿子弘历、弘昼之间的故事。

扩展资料:

张国立集影视制作、编、导、演于一身,张国立与成龙被广大网友戏谑为“哥俩不像儿子像”,除了儿子像外,二人还有一点——江湖地位像。如果说江湖地位与号召力,香港成龙称大哥,内地就是张国立。但张能跻身“天下五绝”,靠的又绝非是江湖地位和号召力,而是实打实的演技。

张国立最为广大市民百姓喜闻乐见的形象是《康熙微服私访记》系列的康熙、《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的纪昀、《宰相刘罗锅》的乾隆,他在这些剧中表演松弛诙谐,自成一格;但这绝非他演技的全部,甚至不能说是他演技的主要表现。张国立演得最多、也最传神、艺术成就最高的,则是他那些平民类角色。如果说陈道明演知识分子是一绝不作第二人想,张国立则堪称平民剧“视帝”。

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康熙宰相刘罗锅中乾隆少年嘉庆中乾隆少年宝亲王中雍正萍踪侠影中客串皇帝仅供参考

在历史上于成龙确有其人吗

在历史上于成龙确有其人,有两个名字一样的同朝为官,是清朝名臣以及清代治河名臣,为区别称之为于成龙,小于成龙。

于成龙(1617年—1684年)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州府的同知和知府,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觐见,升任江南江西总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有《于清端政书》八卷等著作传世。

于成龙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

于成龙(1638-1700),字振甲,号如山,汉军镶黄旗人,原籍辽东盖州,徙居广宁,清军入关后落籍于古北口外潮河川南关(今河北省丰宁县黑山嘴镇八间房村)。时人为区别清初另一名臣于成龙,又称他为“小于成龙”。官至直隶巡抚、都察院左都御史、河道总督,卒谥“襄勤”。 《清史稿》中各有传,于成龙墓志中亦有赞语:“国朝有清忠强直经济名臣曰两于公,皆讳成龙” ,康熙皇帝南巡至江宁,要他好好向老于成龙学习。这也可以算是清史上的一段佳话。

于成龙被称为江南第一清官

于成龙是清朝第一廉吏,说江南,那格局或看法小了。

在康熙十九年,被康熙皇帝提拔为直隶巡抚。由于于成龙政绩出色,为官清廉,所以康熙称他为:清官第一。

此后更是被康熙任命为两江总督,成为了正儿八经的封疆大吏。两江指的是江南省和江西省。当时的江南省包括了安徽、江苏和上海,由此可见于成龙的级别有多高。

于成龙是山西永宁人,在康熙朝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于成龙任官数十年,官至封疆大吏,但留下的家产少得可怜。有位藩臬在于成龙死后来到他的家中,见其衾纬弊陋,家中仅仅存银三两,旧衣数件和一些散钱,还有粟米五六斗,不由叹息而去。

于成龙曾在多地任职,到处都留下清廉之名。在武昌,他任武昌知府,单骑直入城寨,招抚叛贼;在福建,他任按察使,“执法决狱,不徇情面”,“刁讼风息,扰害必除”,人称“闽省廉能第一”。任直隶巡抚时,他“以驱除贪吏,拯救民生为务”,“戒州县私加火耗,上官礼节”,深得民心。于成龙的廉洁受到康熙皇帝的赞扬,他曾在紫禁城召见于成龙,肯定他对贪官的斗争。召见后还赐饭,知其历官廉洁,家计凉薄,还特发奖金和御马。康熙皇帝还特意赐诗,于成龙感激万分。表示要竭尽全力,以报皇恩,将御制诗小心珍藏,“传之子孙,以为世宝。”

在贪官遍地的封建社会,清官并不好当。于成龙在康熙二十年担任了两江总督后,“兴利除害,察吏安民”,引起了众多官吏的不满,他们污蔑中伤于成龙,以至于康熙帝也一度动摇了对于成龙的看法,认为他“居官不如从前,殊觉改操矣。”

后来,康熙帝终于察觉了实情。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龙逝世半年多后,康熙南巡回京的第二天当众纠正了对于成龙不正确的看法:“朕亲历江南采访,已故督臣于成龙居官廉洁、克己奉公,自闾巷细民及各省之人,无不望风推服。此等清操,从古以来实罕其比,当为廉官第一。”

康熙二十四年,康熙皇帝亲自改定于成龙的碑文、祭文,并亲自书写碑文。康熙去世后,雍正十年,于成龙入祀贤良祠。

被康熙称为今时清官第一的是谁

在中国的清代,曾经出现过两个著名的廉吏:一个是礼部尚书张伯行,他为官清正廉洁,当时被康熙皇帝称之为“天下清官第一”。

张伯行任江苏巡抚的时候,为禁下属送礼,专门发布檄文:“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

今时清官第一是指于成龙

1.康熙十七年(1678),于成龙升福建按察使。离开湖北时,于成龙依然只有一捆行囊, 两袖清风,沿途以萝卜为干粮。康熙十八年(1679) 夏,于成龙升任福建省布政使,福建巡抚吴兴祚还专疏向朝廷举荐,称于成龙“ 为闽省廉能第一”。

2.于成龙的官阶虽越升越高,但生活却更加艰苦了。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朴”。在直隶总督任上,他常常只喝糠粥,在江南也是喝粥吃菜,“终 年不知肉味”,江南民众因而亲切地称他作“于青菜”。他天南地北,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和妻子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他的清操苦节享誉当时。据载,当于成龙出任两江总督的消息传出后,南京的富豪弃丝绸换布衣,士大夫争相减少仆从,地痞流氓更是一片恐慌。于成龙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康熙帝破例亲为其撰写碑文,这是对于成龙廉洁一生的表彰。

3.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赐谥"清端"。有《于清端政书》八卷等著作传世。于成龙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为"清官第一"。

康熙年于振甲是否被重用

被重用了。

于振甲(1638年~1700年),名成龙,字振甲,号如山。直隶固安人。清代直隶巡抚、兵部尚书、河道总督。于成龙为汉军镶红旗人,字振甲,号如山,谥号襄勤,直隶固安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949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明旺是什么意思?——解析“明旺”这个词的含义下一篇:古代中医行当地位 古代中医大夫地位低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