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清朝时回部叛乱事件的名称 清末同治时期重大历史事件

导语:清朝时回部叛乱事件的名称 清末同治时期重大历史事件

目录导航:

  1. 清朝时回部叛乱事件的名称
  2. 同治回变事件原委
  3. 清朝同治皇帝及其统治年份
  4. 同治怎么死的历史
  5. 清朝同治年间广东发生了哪些事件
清朝时回部叛乱事件的名称

清朝同治新疆回乱

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库车回民举事,杀死办事大臣与阿奇木伯克。因陕甘回乱波及,数月之内,新疆各地相继发生暴动和叛乱。暴动者以回族、维吾尔族农民为主,也有汉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加入。各地起事者在攻占官署、兵营后,推举阿訇为首领,建立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随后,各政权之间又发生混战与兼并。至同治四年(1865年)末,新疆大部份地方失陷,官军仅保有塔城、库尔喀喇乌苏、巴里坤及哈密一带。此时,西北官军主力正在平定陕西、甘肃的动乱,无暇顾及新疆。俄罗斯则乘乱入侵塔城及额尔齐斯河流域,并于1864年10月逼迫乌里雅苏台将军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吞并了新疆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大片领土。

1864年底,喀什噶尔的起事者向浩罕汗国求援,导致阿古柏入侵新疆。1865年至1867年间,阿古柏率领浩罕军队消灭了天山以南各地的暴动者政权,在回疆建立哲德沙尔国。同治十年(1871年),俄罗斯借机侵占伊犁。光绪元年(1875年),清廷命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次年,清军西征,收复乌鲁木齐一带。光绪三年(1877年),清军消灭阿古柏政权,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持续十余年的新疆动乱最终结束。

大小和卓叛乱一般指清平大小和卓之战。清平大小和卓之战即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平定新疆回部(天山南路)白山派首领霍集占兄弟叛乱的斗争。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后,将被囚禁的大小和卓释放,并派波罗尼都招抚天山南路各城。

不久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和卓兄弟乘机控制了喀什噶尔、叶尔羌(今新疆莎车)等地。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霍集占杀死清军副都统阿敏道,举兵自立。

同治回变事件原委

同治回变事件,发生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是清朝末年中国内部民族冲突的一个历史事件。事件的导火线是官方大量征收苏木和毛税,使得广西和云南等地广大回民(穆斯林)生活十分困难,加上官府对回民区的税收管理不当,导致闽西、江西、福建、广东、云南、广西和贵州等地发生了大规模的回民暴动。

其中,云南回民暴动规模最大,时间跨度长达20年之久。统治云南的总督李鸿章在收到反映云南回民暴动的地方上报后,于同治二年(1863年)8月8日发出了《官办华严寺回民变言状》(简称《回变言状》),称“岷江和地方,回民从五年弥九月起,将乐、修文各府之回民全无问题,闻其有反乱,则休止之 。金川、草地回民张一类等亦有参与”。

一时间,清廷认为全国各地的回民都要结党议乱,并派兵前往镇压云南回民。这一决定引起了回民的更大反弹,他们公然劫杀官员,反抗政府的统治,就连弘历皇帝的父亲和大福晋所在的洋行也遭到了回民的砍杀。

正当清朝内忧外患之际,李鸿章和当地官员商议后,决定发表悔过书,赔偿损失,释放已经逮捕的回民,并承认反清理念。在李鸿章等官员的努力下,这场反清的纷乱才得以平息。然而,同治回变事件却深刻地影响了清朝末年的政治和社会局势,使得社会动荡和民族矛盾加剧。

1862年同治元年,陕西回民发生暴乱,以白彦虎为首领的回民杀汉灭满,战火迅速燃遍关中大地,史称同治回变事件,一直延续到左宗棠收复新疆。

1862年,当时清政府无暇顾及其他地方,清政府内优外患,内部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把甘肃、宁夏、青海、陕西所有兵力调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陕甘地区无兵力防守,防守十分空虚,回民同伊斯兰教首领相互配合,之后大规模暴动,屠杀掉2000多万汉人。

清朝同治皇帝及其统治年份

同治,清代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年号,时间为公元1861年至1875年。

同治年间,阶级矛盾激化,发生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等多次农民起义。

经济上,采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开办一些新式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同治中兴”。

同治,也通常代称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公元1856年3月23日-1875年7月)。

同治怎么死的历史

同治历史上记载是死于天花。

1、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历4月27日),同治帝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帝在位期间,清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

2、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的满蒙骑兵(八旗兵)中捻军埋伏后全歼,赖洋务派左宗棠与李鸿章分别灭西、东捻,捻军之乱到同治七年(1868年)为止。他在位期间清朝先后平定陕甘回变,同时兴办洋务新政,清朝后期出现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期,史称“同治中兴”。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亲政,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公历1875年1月12日)崩于北京紫禁城养心殿,终年19岁。

3、庙号穆宗。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葬于河北省遵化清东陵之惠陵。

清朝同治年间广东发生了哪些事件

清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台山、开平、恩平、高州等地,客家人和当地土著发生大规模的械斗,死伤逾数百万,史称“广东西路事件”。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7245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乐羊子妻已是何人?下一篇:亚洲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影响 亚洲历史地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