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滨州十大名人是谁 历史名人评价朱棣

导语:滨州十大名人包括陆游、曹雪芹等历史名人,其中朱棣是明朝著名皇帝,被誉为“英明神武、文治武功并重”的开国功臣。

目录导航:

  1. 滨州十大名人是谁
  2. 明朝十大顶级人物
  3. 朱棣永乐大典深度解析
  4. 金姓最厉害的名人
  5. 古今宁阳出了那些名人
  6. 如何评价李自成:民族英雄,还是历史罪人
滨州十大名人是谁

9月12日,滨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公布滨州十大历史文化名人,按年代排序,分别为:

1、孙武,2、伏生,3、东方朔,4、董永,5、蒋少游,6、展子虔7、范仲淹8、杜受田,9、吴式芬,10、游百川。

1、高崇文

高崇文(746年—809年11月6日 ),字崇文,幽州(今北京一带)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乃山东名门渤海高氏。唐代名将。

2、展子虔

展子虔(550—604年),渤海(今山东阳信)人。他是现在唯一有画迹可考的隋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3、谷中虚

谷中虚,字子声,别号岱宗,海丰县城南门里(今无棣县城里村)人。谷中虚一生宦游南北,在河北、山西、浙江等地都做过官,他秉公执法、直言敢谏、捍卫疆土,朝野上下皆有好评,最终官至兵部左侍郎,代理尚书。

4、伏生

伏生(生卒年不详),名胜,济南(今山东邹平)人。今文《尚书》的创始者、西汉经学大师。

伏胜相传为孔子弟子宓子贱的后人(古代宓与伏通)。相传伏胜从十岁起就攻读《尚书》,“以绳绕腰领,一读一结,十寻(八尺为寻)之绳,皆成结矣”。(段成式《酉阳杂俎》)。

5、董永

董永,汉代千乘(今博兴陈户镇)人,为著名孝子。董永自幼丧母,与其父相依为命。后其父年迈病重,行动不便,董永恪尽孝道。每去田间劳作,总是以车载父,一边侍奉父亲,一边耕作。父亲病故,黄永自卖其身,贷钱1万,葬埋父亲,因此孝名远扬。其孝行历代广为传诵,奉董永为孝子楷模,列为“二十四”孝之一。在山东省嘉祥县出土的武饲墓汉画像石上,就生动地刻载了董永“鹿车载父”、“肆力田亩”、“象耕鸟耘”的故事。该画像石上所刻“董永千乘人也”六字,是为“董永实有其人,故里山东博兴”的铁证。

6、卫融

卫融,字明远,五代时博兴县人。后晋天福初年考中进土,任南乐主簿,继任齐州。 值州从事,又调任忠武军掌书记。天福十二年(947年)刘知远建立后汉,卫融被任为太原观察度支使。后汉乾伤四年(951年)刘崇建立北汉,授卫融为翰林学土。乾伤七年(954年)刘崇死,其子刘钧即位。

7、唐赛儿

唐赛儿,知名于明成祖永乐年间。济南府蒲台县(今山东滨县)人。明初著名农民起义女领袖。她借白莲教发动群众,聚众数千人揭竿而起,并发展到2万多人,打击了明王朝的封建统治,使全国为之震动。

8、李之仪

李之仪(?—1117年),字端淑。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县)人。北宋词人。

李之仪,宋神宗时进士,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年,于定州参加苏轼幕府。二人诗词唱和,相互切磋,深受苏轼推许,曾在诗中把他比作唐代的孟浩然(见《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谈至夜半,书其后》)。由于二人关系亲密,在苏轼遭贬后,元符中御史石豫参其曾与苏轼幕府,因而罢官,以致“一生坎坷,晚节益牢落”。(苏轼《与李之仪》)徽宗崇宁初年,提举河东常平,后得罪权贵蔡京,生为范纯仁遗表作行状,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徙唐州,终官朝请大夫。晚年卜居当涂,自号姑溪老农。

9、孙皇后

女,今邹平县人,生年不详。明成祖时以幼年贤女选入宫中,由皇后抚育。1426年(明宣德元年),宣宗即帝位,封胡氏为皇后,以孙氏为贵妃。按照旧例,赐皇后金宝金册,仅赐贵妃金册。但宣宗宠爱孙氏,数次请求皇太后破除旧例,也赐孙氏金宝金册。我国历史上,贵妃有金宝与皇后同等待遇自孙氏开始。胡氏与孙氏均未生育,孙氏为加强自己的地位,阴取宫人子为己子,被立为太子,即后之英宗,皇后胡氏因而被废。1428年(明宣德三年),孙氏被立为皇后。1436年(明正统元年)英宗即帝位,尊孙氏为皇太后。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瓦剌贵族也先率兵攻打明朝,宦官王振挟皇帝亲征,兵败英宗被俘,京师震动。

10、东方朔

东方朔(约公元前161—前87年),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神头)人。西汉著名文学家。与司马相如同时,以辞赋著称。

明朝十大顶级人物

第一:王守仁,又名王阳明,心学创始人,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第二: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驱逐鞑虏,恢复中原,被誉为得国最正的皇帝。

第三:明成祖朱棣,历史上除了霍去病外,第二位封狼居胥的人物:

第四:于谦,京城保卫战的指挥者,为大明续命。

第五:徐达,明朝开国功臣,军神。

第六:张居正,万历大改革的决策者、执行者。 万历中兴缔造者。 被史学家誉为救世宰相。

第七:刘伯温,明朝开国军师。

第八:郑和,七下西洋。

第九:戚继光,著名抗倭将领。

第十:李时珍,本草纲目作者。

张居正,大明首辅

于谦,兵部尚书

徐阶

戚继光

高拱

朱元璋,开国大帝

朱棣,明成族

王阳明,心学大家

朱熹,老匹夫

唐伯虎,春宫图大家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十大名人,从全国范围内、从精英到草根全阶层看,能够进入明朝十大名人的人物应该是:朱元璋、朱棣、郑和、解缙、唐伯虎、戚继光、严嵩、海瑞、崇祯、李自成。

朱棣永乐大典深度解析

我们知道,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分类,概括知识全貌、进行知识管理。古代没有计算机,不能做关键词搜索,如果想寻找某些内容怎么办?读“类书”。它将书籍中的史实典故、名物制度、诗词文章、俪词骈语等有选择摘录,并根据内容或字、韵分门别类编排结合,以便寻检和征引。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下诏编修的《永乐大典》就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综合性类书,也是世上罕有的皇家编纂的百科全书,共22877卷,分装为11095册,3.7亿字。

《永乐大典》以韵为纲,以字隶事,根据文献中的语词来确定词条,典籍中凡出现过这个条目的记载,甚至整部书都被抄录进来,而且对所收文献甚少修改,堪称“典籍渊薮”。比如在“人”字册中,就有韩愈的散文《原人》。

可叹的是,当明万历年间重修《文渊阁书目》时,大典所收之书已十不存一。难怪清早期徐乾学、全祖望等人阅读大典后惊叹,其中很多是“世所未见之书”“或可补人间之缺本,或可以正后世之伪书……不可谓非宇宙之鸿宝也”。

编纂《永乐大典》时从全国征召了2000多位饱学之士,将收集来的书整本拆散,按韵编排。清代学者发现,反向操作可以将已遗失的古籍恢复原貌。清四库馆臣进行了大规模的辑佚,共辑出经部66种,史部41种、子部103种、集部175种,许多名著靠这次辑佚才流传下来。欧阳修撰写《新五代史》后,拥有更多史料的《旧五代史》不传。从《永乐大典》中辑佚出来,得十之八九,又旁采《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数十种书籍补齐,成为正史“二十四史”之一。

《永乐大典》自永乐六年(1408年)完成后,史料中只有弘治、嘉靖两位皇帝真正翻阅过此书。隆庆元年副本录毕,文献中再难找到关于正本的记述,也未发现正本实物存世。正本到哪里去了?而《永乐大典》副本历经兵火之灾,星散域外,如今仅余400余册、800余卷。

600年前没有复印机,如何编纂是个谜。

《永乐大典》开本极大,每册高半米,宽0.3米。数百年过去,纸张依然完好,而民国图书才100多年已不堪翻阅。大典所用台阁体书法挺拔秀美,有欧阳询之风……

《永乐大典》的故事说不尽,想了解更多,可到展览现场一探究竟。除了60余种70余册大典(其中“人”字册、“陈”字册等9册嘉靖副本近年来首次展出)。观众可通过“名家带你临大典”触屏游戏和永乐版式透明屏互动游戏体会当年书手们一笔一画写下文字的专注,学习古籍版式知识;笔墨纸砚互动游戏和《永乐大典》知识互动游戏,让观众感受《永乐大典》所用纸墨之精良,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医养生、书法、动植物等知识。

金姓最厉害的名人

金日磾 。

金日磾,公元前134年―前86年,字翁叔,是驻牧武威的匈奴休屠王太子,汉武帝因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故赐其姓为金。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病重,托霍光与金日磾辅佐太子刘弗陵,并遗诏封秺(dú)侯。昭帝即位后,他担起了辅佐少主的重任,鞠躬尽瘁,死后被封为敬侯,陪葬茂陵。

最厉害的金姓名人应该是金日磾。

金姓全国人口约为三百八十万人,最厉害的名人应该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汉昭帝刘弗陵四大辅臣之一金日磾,他与霍光同受汉武帝遗诏,死后陪葬茂陵。

金日磾.金崇岳.金履祥.

金忠仪.金忠.金圣叹.金农.

金和.金岳霖.金树仁.金仲华

金庆民.金采风.金刚.金鑫.

金铭.金玫玫.金星.金佛庄.

金彦.金兆梓.金安平.金学孟.

金迪.金天羽.金正昆.

金日磾,西汉大臣。匈奴休屠王太子,归汉。其后世代代官宦,且多为侍中。金姓历代名人中地位最显赫者。

金忠仪,新罗人,唐德宗时朝官将军。金文刚,宋代之龙图阁直学士。金幼孜,明朝官吏。多次随从明成祖北征;宣宗时命修两朝实录,任总裁官。

金圣叹,明末清初着名文学批评家金农-清代书画家兼诗人,扬州八怪之一

历史上姓金的名人有:金圣叹、金日磾、金崇岳、金履丰、金农等。

1、金圣叹1608年4月17日—1661年8月7日,名采,字若采。一说原姓张。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自称泐庵法师。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主要作品:《沉吟楼诗选》《唱经堂才子书汇稿》。主要成就:点评《水浒传》《西厢记》,提出“六才子书”之说。

2、金日磾(dī)前134年-前86年,字翁叔,是驻牧武威的匈奴休屠王太子,后兵败被霍去病俘获。汉武帝因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故赐其姓为金。西汉时期匈奴族政治家。金姓历代名人中地位最显赫者。主要成就:位列辅政大臣,辅佐太子刘弗陵。

3、金崇岳公元1062年-公元1124年,中元佑戊辰李常宁榜进士,官值阁舍人,迁大理寺卿。后出知明州,为花石冈所扰,公上书,迁礼部尚书,授右正言兼延和殿侍讲学士。既而三上书谏除党禁,五上书极言奸臣蔡京、童贯误国,被贬谪为象州司户,宣和六年殁象州任上。主要成就:北宋礼部尚书 ;三上书谏除党禁 ;五上书极言奸臣蔡京、童贯误国。

4、金履丰南宋浙江兰溪人,因战绩卓著,官至驾前大将军兼御史大夫。他与理学大家、世称“仁山先生”的堂兄弟金履祥文武并显,双璧联辉,名著朝野。时值元兵入侵,金履丰抗御屡胜,军功赐券,并享世袭。因于洪患,金氏族人后迁新洲。现在闽侯县上街鎭新洲村南有纪念金履丰的将军府。

5、金农1687年—1763年,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寿道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主要作品:《东萼吐华图》《空捍如洒图》《腊梅初绽图》《冬心诗集》《冬心随笔》等。主要成就:创“漆书”;为扬州八怪之首。扩展资料:金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六十九位姓氏,金姓的姓源较多,最早的一支源于上古时的少昊帝,另一支较早的金氏出自西汉时的金日磾("日磾"读作"密滴")。还有一系金氏是由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金姓至今仍然存在“活金死刘”的传统。金姓的郡望是彭城、京兆。在当今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姓氏中,金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一。

古今宁阳出了那些名人

古代

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今宁阳鹤山乡人)。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在今宁阳鹤山有颜回庙!

疏广(? -前45),字仲翁,祖籍东海兰陵人。其曾祖迁于泰山郡钜平(今宁阳县东部)。西汉名臣。

戴封(生卒不详),东汉济北郡刚(今宁阳县)人。东汉和帝时官至太常,居九卿之首。

刘桢(186-217),字公干,东汉末东平国宁阳(今宁阳县磁窑镇海子村)人。东汉著名文学家。为“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

许彬(1385-1461) ,字道中,号养浩。明太常正卿。祖籍安徽砀山人。许彬的祖父许成为避战乱,举家迁居兖州宁阳县(今宁阳县)东庄。其父许仲德再迁至宁阳县城居住。忠厚诚实,有坚韧不拔的个性。学馆受业造就了"学痴"的雅称,少年时与当地才子王贤齐名。明成祖永乐九年(1411)中举,永乐十三年考中进士,次年封为翰林院庶吉士。1425年升为检计,又升为修撰,参与编修明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两代帝王的实录。

吴崇礼(1552-1626) ,字彬卿,又字体严,别号节庵。明代宁阳县城西街吴家巷人。官至兵部尚书、刑部尚书。

宁之风(1603-1681),字德九。清代宁阳县城西街人。官至太宰太傅。

宁之风的先祖宁义,为元世祖时的千户候。

周百顺(生卒不详),字备堂,宁阳县石碣(今石集乡石碣集)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8),周百顺中进士。历任河南林县、江苏金山、湖南通道、耒阳县知事,因俗施治。任河南辛巳、湖南庚子乡试同考官,遴选人材。74岁致仕故里,研究学问,教授诸生。著有《更事良言》《从吾堂时文》。

于禁(生卒不详),字文则,东汉泰山郡钜平(今宁阳县磁窑西太平)人。官至虎威大将军。

张登云(1553-1639) ,字攀龙,别字宇浩。明代宁阳县(今宁阳县)葛石庄人。明中期著名将领。

刘虎(?-1704),字辅臣,清初宁阳县(今宁阳县)泗店人。曾任拱极城游击将军、蔚州参将、石匣副将。

黄恩彤(1801—1883) 原名丕范,字绮江,号石琴。宁阳县蒋集添福庄人。清末大臣。15岁获县试第一。1822年 (道光 二 年)中举。1826年(道光六年)中进士。先后任刑部主事、刑部郎中、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广西乡试正考官、江南盐法道道员、江苏按察使。

马良(?-1642),绰号红胡子。明宁阳县古树口村(今宁阳县石集乡古树口村)人。明末起义军首领。

赵福基 (1909-1941) ,回族,原名赵德庭。宁阳县白马镇太平庄人。

马淑贞 (1909-1946),女,回族,1927年与赵福基结为伴侣。夫妻双烈士。

戴玉兰(1913-1996),女,宁阳县东疏镇大伯集人。全国"三八红旗手"。

如何评价李自成:民族英雄,还是历史罪人

成者王,败者寇,明朝后期皇帝昏庸无道,民不聊生,皇帝重用宦官太监。贪官污吏,穷人无发存,官逼民反,敢值言相鉴的大臣无活路,那些弄虚作假的官成了中臣,这样的朝廷,老百姓不反那有活路。李自成是民族英雄,他们给了明朝皇室一个很大惊鐘。

前人的成功失败是后人的一面镜子,李自成是民族大英雄。

是不是英雄无所谓啦!但对推动中国社会的前进是有益的。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就是在这些前辈不断碰壁的基础上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才成功的。所以他即便不够英雄也不至于是罪人吧!

我认为李自成不是民族英雄,而是历史罪人,在他开始造反时,他还是以代表劳苦大众的利益号召天下,打遍天下。最后推翻了明王朝。

当他作为大顺王朝的统治者,他就开始为非作歹,横征暴敛,搞的民不聊生。毁灭了自己打下的江山。这就是他的历史悲剧。

民族英雄谈不上,他推翻是同族政权,引来的是“外族”势力。在民族问题上不是荚雄是汉奸。另外,他上台並没有改变政权的封建性质,对百姓来说只是换了一只狼。

李自成绝非民族英雄,既无雄才,更无大略,只是一流寇而已。首先他对人类和历史的进步没有半点贡献,当时起义只是形势所迫,攻下大明京师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便贪图享乐。二是用人不明,后期纵兵为匪,对明朝降臣大肆拷掠,失掉了民心。三是没有战略眼光,不懂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提出不纳粮的政策表面是拉拢人心,实则是陷自已于财政枯结的绝境。

李自成不是民族英雄,也不是历史罪人,就是一个农民起义者。历史的局限,不可能跳出封建社会的农民的局限。他要当皇帝,又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只能是改朝换代的工具。

李自成什么民族?他推翻的是什么民族的政权?他拱手把政权让给了什么人?不管从哪个角度上说,李自成和民族英雄都不挂钩

既不是英雄 也不是罪人 饿了要吃饭 就是这么简单 个人力量不足以得到的 就多找几个人 慢慢的 也就越来越多了 地里不可能天天的喷米饭 不然 也就没有这些人的聚集了 可人是天天要吃饭的 只能是今天去这儿 明天去那儿 就是要饭也得换换地方吧 何况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 谁也不想去抢 你去抢 被抢的肯定不想被抢 就要反抗 就要死人 显然 谁都不想死 不管是马上要饿死的和被抢后要饿死的 所以 总要有个能说会道人 先去谈 这群人里 能写几个字 能吟两句诗的 估计就是大才了 李自成做过驿卒 估计是能写几个字的 那就他去谈吧 自然也就成为了领导 谈的成自然是好 谈不成就要抢 被抢了就要报案 官军就要来缴 官军来了就要跑 跑不了就要打 官军打仗是要钱的 这帮人打仗是不需要钱 而且双方都是要死人的 而且 当时 朝廷还有北方之患 那么 结局只能对李自成有利 朝廷的钱是越打越少 李自成的钱是越抢越多 结果 就有了你现在这个提问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7578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东汉为什么将并州迁往新地?下一篇:明朝时期是如何计算时间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