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中国古代历史上是谁建了北京城 历史上真实的朱棣简介

导语:北京城是明朝朱棣所建,他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一系列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行了海禁政策,使明朝经济得到了发展。但他也因为削弱官僚集团的权力而引起了不满,最终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发。

目录导航:

  1. 中国古代历史上是谁建了北京城
  2. 梁雁冰是朱棣什么人
  3. 燕王扫北是怎么回事
  4. 明成祖朱棣活剐三千宫女是怎么回事
  5. 大明王朝百科
  6. 朱棣为什么叫明成祖
中国古代历史上是谁建了北京城

明成祖朱棣是大明朝的第三任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朱元璋在位时为了集中管理,把自己的儿子册封为藩王,到各地去驻守,没有宣照不得回京。朱棣受藩于北平(现在的北京)。

朱元璋驾崩后,建文帝为了巩固皇权而进行削藩,被削藩所迫,以“靖难”为由起兵反叛,最终战胜建文帝,战胜南京,最后称帝。

称帝不久,一则为了抵御外敌,二则因为原来的部下和根基都在北京,所以就迁都北平,建造了现在的北京城。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 “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刘秉忠,精通术数,天文历法。是必烈任命刘秉忠负责大都的建都事宜。首先,刘秉忠选择了更加接近中原腹地的中都(即大都)建设都城,其次,大都建城的模式是宫城、皇城、外城的三重结构,而这一结构是中原历代王朝的都城建设模式,再次,元大都的建设体现了《易经》中“法天象地”的原则,也就是说,地上的山川河流地势都和天上的星辰有对应关系,而大都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点。

可以说,元大都的修建直接奠定了明清北京城的雏形,让北京从此走上历史舞台的中央,围绕着北京城,中国的历史在这里发生了无数有趣的事。

也就是在元大都城彻底竣工的那一年,刘秉忠因病溘然长逝,享年五十九岁。忽必烈听闻刘秉忠病逝,痛心疾首,说道:

“秉忠事朕三十余年,小心慎密,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惟朕知之,他人莫得闻也。”

元世祖忽必烈追封刘秉忠为太傅、赵国公,谥文贞。至元成宗时,赠太师、谥文正。迄元仁宗时,再加封常山王。需要特别一提的是,有元一代,汉人位封三公的,仅有刘秉忠一人而已。

 我们知道有句话叫做“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其实北京城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真正的北京城可以从公元1267年建设的元大都算起。当年元朝的总设计师刘秉忠依照《周礼·考工记》在什刹海边儿上另建了一座新城,四四方方的城厢,东西南北向笔直的马路和四方形的四合院从那时就开始建造了。元大都分为宫城、皇城和大城三重,规模大大超过金中都,其东西城的位置分别相当于今北京东西城的旧址,南城墙位于今天的长安街一带,北城墙则在今北京德胜门和安定门外,那里还残留着元代土城墙的遗迹(今已修为“元大都遗址公园”)。元代的皇宫以琼华岛为中心(即今天北海琼华岛的前身),修造了大明宫(今紫禁城北面)、隆福宫、兴圣宫(今北海西侧),形成三宫鼎立的格局。   

朱元璋建立明朝建都南京后,由于元大都是前朝的皇宫,既没有人住(也不敢有人住),加上没人管理,慢慢就荒废了。朱棣夺取皇位后,鉴于威胁明王朝的主要危险仍然是来自塞外的蒙古族残余势力,就决定迁都北京,于是下令大规模营建北京城和新皇宫,就在元大都的旧址上开始建造新皇宫。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才基本上竣工,工程前后延续了十五年之久。并于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迁都后,又兴建了天地坛、先农坛。1436年至1445年,明英宗朱祁镇又对北京城进行了第二次修建,增建了九门城楼、瓮城、箭楼等建筑。

北京城建成后,曾多次面临蒙古瓦剌部的入侵,1476年有人提出在京城外加筑外城的建议。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开始修筑前三门外的关厢城(三座独立于城门之外的小城),但由于需要拆毁的店铺民房甚多,民情汹惧,工程不久即停止。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又决定利用元大都土城遗址,四面环绕修筑京城外郭城。最初规划的外城长七十里,东西十七里,南北十八里,设城门十一座、敌台一百七十六座,西直门外和通惠河设置水闸两处,其他低洼地带设置水关八处。由于工期浩大,在严嵩的建议下改为先修筑南面,将正阳门外的大片繁华市区包入,得到嘉靖帝的许可。后因用兵频繁,再加上1557年紫禁城大火灾后将财力物力集中于宫殿的重建,因此外城一直没有再筑。1564年增筑外城各城门的瓮城。 由此形成的北京城布局此后一直延续了近400年。  

 

 

 

 


北京城,是元朝忽必烈1260年迁都燕京,在原金中都城址的东北侧兴建的都城,后来到明清两朝在元大都基础上扩建形成的现在北京城 。

由元朝中书省官员刘秉忠营建都城的总负责人,阿拉伯人也黑迭儿负责设计。

那么不得不说北京城郭的由来。

相传黄帝曾率本部落和炎帝部落在现在北京附近的逐鹿打败九黎部落,并建立部邑。黄帝的孙子额项曾到幽陵祭枢,即北京地区的总称,到帝尧时代才建立幽都,即古代北京,才出现城郭。

在公园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帝尧后代于蓟,后来燕侯吞并了蓟,就以蓟为中心,建立自己的国家,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蓟城,那个时候北京叫蓟城。
战国时期燕国都城——蓟

北京城发展壮大是南宋时期,金朝迁都燕京,更名为“中都”,在辽国陪都南京扩建而成,但是,在1215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攻陷之后,城池被摧毁。

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为了进一步统治中原地区,将统治中心南移到现在的北京城,也就是金中都,因为战火金中都被摧毁,做为一国之都无法承担都城职能,便下旨修建新的宫殿与都城。

在刘秉忠主持下,在原金中都城址的东北侧选址,阿拉伯人也黑迭儿,按照中国传统建造,设计了元大都,大都城设计参照《周礼.考工记》中“九经九纬”、“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则,规模宏达,规划严整,设施完善。

为了保障都城的供水,郭守敬担任都水监,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并打通了京郊西北各泉与通惠河的链接,作为上游水源。
元大都规划图

元大都于1267年开始动工,历时二十余年,完成了宫城、宫殿、皇城、都城、王府等工程的建造,大都新城周长28.6公里,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

明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成,形成了现在的北京城。

清代完全沿用明朝的都城,没多大的改变。皇城与紫禁城都是明朝修建。

现在的北京城形成,是在元朝刘秉忠主持下、阿拉伯人也黑迭儿设计,大规模修建,明朝在此基础上扩建,清朝到现在一直沿用。

北京,古称燕蓟之地,据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北京城建城已有3040年的。不过在这3000多年中,应该分为三次建城史。

第一次,西周。

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朝灭商后,武王封帝尧之后于蓟。《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讲的是周武王消灭了殷商势力之后,立即着手分封黄帝的后代于蓟的事实。

西周初年,周武王还封了另一个诸侯国,这就是燕国。《史记.燕召公世家》:“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也就是说,西周初年的时候,现在的北京城及临近的地区,实际上有两个西周的诸侯国,一个是蓟国,另一个是在蓟国附近建立的燕国。

东周时,燕国逐渐兼并了北面的蓟国,并且将国都迁移到蓟城,从此以后就有了燕都蓟城的说法。后来北京又被称做燕京,也是来源于这里。

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写过《蓟丘揽古》诗,其中有:“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生黄埃。”

第二次,辽金时期。

契丹统治者在吞并燕云十六州后不久,便改国号为辽,建都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并在幽州城建立陪都。

因为这个陪都位于它所统辖的疆域南部,所以叫南京。

女真人攻灭辽国后,又在北京建立了中都,使北京在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成为一个王朝的都城。

中都建设于辽南京的基础之上,是一座4000多米见方的城市,它的西北城角位于今羊坊店附近,东北城角坐落在今宣武门内翠花街周围,西南城角踞今凤凰嘴村,东南城角则立足今北京南站一带。

如果将大定、贞祐年间(1160年—1215年)的金中都图与今天的北京地图作仔细对比可以看出,金中都的位置相当于今宣武区的西部及相邻的海淀区、丰台区的一部分。

第三次,元朝。

今天北京城的基础是七百多年前忽必烈建设的元大都所奠定下的,忽必烈以位于今天北海琼华岛旁的金代行宫大宁宫为中心,建立新的都城,并命设计师刘秉忠主持规划。

刘秉忠选定今天鼓楼一带为北面的中心点,与南面丽正门外第三桥南一棵被称为“独树将军”的大树相连,画出了一条直线,作为建立宫殿的中轴线。

1267年新城开始动工,到1272年基本完成。

建成后的元大都东西长6700米,南北长7600米,略呈长方形。

今天的长安街是它的南城墙位置,北土城是它的北城墙,东到朝阳门,西至阜成门。

元大都城图呈现出一棋盘状整齐的城市街道格局,东西、南北向各9条大街构成了全城的主干道,主干道相交形成若干长方形居住区,各居住区内又由若干条胡同平直分割。这一街道格局自此一直保留至今。大都城与中都旧城相隔400米,被称为北城,原来的中都就称为南城,南城逐渐衰落,到明朝时最终被废弃了。

此后,明朝朱棣迁都北京后,将元大都的南城墙又向南移了800米左右,重修后的北京城为长方形,西北处因为太平湖的存在形成一个斜角。

元大都的建成,标志着北京城址由莲花池水系转移到高粱河水系上来,为日后北京城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梁雁冰是朱棣什么人

梁雁冰是北元云南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的独女,父母兵败被围自杀于滇池,她决计复仇。实为蒙古人,但一直伪装成汉人,从小也接受汉化教育。在京城差点被锦衣卫处死,被朱棣所救。喜欢朱棣,后随朱棣到北平,一直在他身边,策划他起兵,以实现她分裂大明的企图,最后为朱棣而死。

燕王扫北是怎么回事

明成祖为了彻底解决元朝的残余势力。

从公元1410年(永乐八年)开始,朱棣亲自率领明军进行北伐,明军在飞云山大战中击破五万蒙古铁骑。

公元1413年(永乐十一年),永乐帝封鞑靼大汗阿鲁台为和宁王。

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永乐帝举行第二次北伐,在忽兰忽失温(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击败瓦剌将领马哈木,追至土剌河,马哈木逃遁。瓦剌战败,明成祖诏告天下。

公元1422年(永乐二十年)三月,明成祖率军从北京出发,亲征蒙古阿鲁台所部,是为第三次北伐。明军经开平向东北方向进军,于阔栾海北道发现阿鲁台部大批辎重,发兵焚烧,收其牲畜班师。回师途中,以兀良哈附逆阿鲁台,击败之。

公元1423年(永乐二十一年)七月,第四次北伐,再次亲征阿鲁台。十月,于上庄堡接受也先土干投降,封忠勇王,赐名金忠。十一月,班师回朝。

公元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正月,鞑靼部进犯边关,朱棣组织进行第五次北伐。五次北伐致使蒙古势力进一削弱,维护了明朝边境的安宁,后来成祖亦在第五次亲征得胜回朝途中病死

燕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名朱棣,领重兵镇守大都(北京)。朱元璋长子朱标早逝,根据传长不传嫡的传统,朱元璋死后,其皇太孙(朱标的大儿子)朱允文继皇帝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即位后,与侍臣密谋削藩之策,企图改封朱棣于南昌。燕王朱棣本来就对朱允文继承皇位不满,便以“诛奸臣,清君侧”为借口,起兵反抗。建文帝得知,便诏集山东、河南、山西三省兵将30万人,自太行山以东,陈兵于滹沱河沿岸,企图阻止燕王朱棣南下。

1400年4月6日(明建文帝二年农历三十日)始,双方几十万大军在滹沱河沿岸展开激战,其中正定府所属各县是这次战争的主要战场。双方在此进行了长达一年之久的“拉锯式”争夺战,最后燕王朱棣获胜,明朝庭军部都督被擒,主帅耿炳文逃入正定闭门固守。建文帝又令李景隆为大将军,率兵50万攻打燕王,欲挽败局。但因将士多属临时拼凑,号令不一,指挥不灵,一战即溃。而燕王且追且战,相继攻入南京,建文帝自焚而亡。1403年朱棣登帝位,改号永乐,后又迁都北京,是为明成祖。历史上称此事为“靖难之变”,民间俗称为“燕王扫北”。

明成祖朱棣活剐三千宫女是怎么回事

这件事的真实性与否不得而知,事件记载于朝鲜的《李朝实录》中,个人是表示怀疑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次的事件。

当时为了彻底肃清元朝的残余势力,决定御驾亲征,毕竟朱棣的军事才华还是非常突出的。当时一起和朱棣出征的还有他的宠妃权贤妃,事情的起源就是权贤妃了,在北伐胜利返朝时,权贤妃突然暴毙了,这件事让朱元璋非常伤心。

刚好在这个时候有人举报权贤妃的死是被人毒害的,朱棣龙颜大怒,直接处死了涉事的太监和银匠,涉事的宫女最是凄惨,被处以烙刑,折磨了一个多月才死。

后来这个举报的宫女贾吕因为这件事也备受朱棣的宠爱。但是可谓是天道循环,报应不爽。这贾吕后来也被举报了,说她和太监私通(太监能私通😂),本来朱棣虽然不爽,但是却是不信的。谁想到,贾吕和太监害怕,直接上吊自杀了,这下事情大发了。

朱棣怀疑有内情,就抓了跟贾吕关系比较近的宫女拷问,这几个宫女为了免受痛苦就胡乱说后宫中有人密谋造反,这下让朱棣惊惧了,为了查到真像,把宫女都抓来严刑拷问,这些宫女哪受的了这种刑法,为了早点免受折磨就都说有密谋造反一事。

朱元璋见都那么说,雷霆震怒,本着宁错杀,不放过的原则,直接将3000宫女活剐了。

以上就是这件事的经过,不过个人觉得不至于,朱棣也是有雄才大略的人,不至于不查明白事实就如此残忍,目前见到的也是朝鲜历史中的记载,国内的正史野史都没有此说法,很有可能是夸大了说法。

永乐八年,权贤妃暴毙,朱棣一直心有怀疑。后来永乐十一年时,权妃家的奴婢与吕婕妤的奴婢吵架,把当年吕婕妤用砒霜毒杀权贤妃的事抖了出来,朱棣一怒之下,尽杀吕氏宫人

伪史,仅见于朝鲜《李朝实录》,道听途说后的记录,用脚后跟想都知道不可能,因为不合常识。

感谢邀请,老二来答。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 等。

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 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建文四年(1402年)取得胜利,在南京称帝。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 ,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 ,疏浚大运河 。为加强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控制,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 。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8月,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享年64岁。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明世宗时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庙号成祖。

在朱棣史上发生了一件惨绝人寰的事,就是活剐三千宫女,朱棣是一位很有能力、精力旺盛的帝王,但是他的缺点也不容忽视,性格固执、刚愎自用、猜忌多疑、杀人如麻,尤其是在暴怒之时,更是杀人不眨眼。与其说3000多名佳丽是死在明成祖朱棣的刀下,倒不如说是死在他猜忌多疑而又极易暴怒的个性上,这件事在正史中没有记载,《李朝实录》中说过这件事,但是不知是真是假。

这件事在有些人的故事说法中是围绕朱棣和其妃子权氏的故事,朱棣作为皇帝注定不会缺女人,权氏在心中有一定的分量,但却不至于影响朱棣的工作与生活。权氏死后,朱棣的生活也没什么变化,权氏慢慢的淡出众人的记忆。但权氏死后三年,又被提起,原来权氏竟不是病死,而是被人毒死。毒死权氏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与她一同进宫的吕氏。

吕氏刚开始死活不背"毒杀权氏"的锅,用刑后才招,吕氏嫉妒权氏受宠,用砒霜毒死权氏。朱棣一听爱妃居然是被毒死的,立刻将吕氏及其宫女处死。事情发展到这儿,应该已经完结了,但此案并没有结束而是转入了一个更加诡异的方向。吕氏死后又过了很多年,权氏被杀一案又有了新发现。原来权氏不是被吕氏所杀,吕氏是被人诬告。诬告吕氏的人也姓吕,也是朱棣的妃子。两个吕氏有矛盾,于是中原吕氏就借权氏之死布了一个局,害死了朝鲜吕氏。

朱棣大怒,下令彻查,最后竟然发现中原吕氏还打算毒死他。朱棣被这个结果震惊了,他开始血洗宫廷,有近三千宫女被卷入。朱棣比他老子,更残忍,朱元璋杀人,他是虐杀,近三千余宫女被处以凌迟极刑。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当时朱棣和徐皇后的感情非常好。 永乐五年,也就是1407年,徐氏病逝。 徐氏死后,朱棣一直未立皇后。此时后宫中有一位从朝鲜选来的权淑妃,权淑妃长得非常美丽动人,又能歌善舞,聪慧过人,是最受朱棣喜爱的妃子。 永乐八年,权氏随朱棣北征,不料死于归途,朱棣正为失去宠妃而悲伤之际,就有宫女揭发说权淑妃是被吕妃串通太监和银匠用砒霜毒死的。朱棣听闻后大怒,也不细查,直接就把被告下毒的太监和银匠给杀了。 对于吕氏,朱棣则采用酷刑折磨,据说是用烙铁直烙了一个多月才死去,因吕氏受牵连被杀者有数百人之多。揭发吕氏毒死权淑妃的宫女也姓吕,她是一位朝鲜商贾的女儿,史书称其为贾吕。 永乐十八年,朱棣准备立为皇后的王氏暴死,恰逢此时,又有人告发说贾吕、鱼氏与太监们通奸——就是宫女和太监结为夫妻像一样的伴侣,实际上并没有任何的性行为,仅仅是相互照顾、相互安慰而已,宫里人则称其为“菜户”或者“对食”。 朱棣知晓后勃然大怒。 贾吕、鱼氏因害怕,选择上吊自杀。 朱棣并不罢休,又用了株连之法,把和贾吕亲近的宫女全给抓起来拷问,有些宫婢受不了酷刑,就诬服称后宫中有人要谋害皇帝。 这一口供直接就激起朱棣的嗜杀之心。于是越来越多的宫女被抓入牢中拷问,百连千扯下,因谋逆被抓的宫女有近三千人之多。 之后,朱棣下令,将这些抓来的宫女全部处以剐刑,所谓剐刑,也就是凌迟。这就是现在流传下来的朱棣活剐三千人的事,大多都只是猜测,并无正史记载。

明成祖朱棣和明太祖朱元璋他们这对父子很多地方都比较相似,就是对待敌人都相当的狠毒。在他们当皇帝的时候,都杀了很多的人。在很多野史中有传言,当时有明成祖活剐了3000宫女一说。

据说明成祖朱棣在朱元璋死后,通过发动靖难之役把建文帝赶走,自己登上了皇位,当时就把建文帝宫中所有人都杀了。登上皇位之后,明成祖朱棣开始就广选美女,开始的时候只是要求朝廷的官员中将家中的女子进献到宫中,后来又在民间广选美女,最后甚至把范围扩大到周边的国家去,其中就包括朝鲜这样的属国。

当时明成祖后宫可是3000佳丽,在这么多美女中,自然有不少确实非常美貌的美女,其中有一位来自高丽的美女,得到了朱棣的宠爱,被封为权妃。而且朱棣还想日后将其晋升为皇后,只不过出现了一次意外中,权妃陪同朱棣北伐,在途中意外的猝死。朱棣自然非常的恼怒,下令彻查,结果发现是有一位吕姓的美女。也是来自于高丽,由于争宠最终毒死了这位权妃,朱棣相当的震怒,下令将这位吕姓宫人周围的人和她一起全部凌迟处死杀掉,并且要高丽王将其九族给诛灭。

过了数年之后,朱棣在宫中又发现了有宫人和太监私通,给皇帝戴绿帽子这种事情。而朱棣当时已经年老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对这些宫人非常的恼火,最后认为宫中所有的美女都存在着很大的很大的问题,以至于下令将这些宫人全部活剐,也就是凌迟处死,据说总共杀了2800名,将近3000人,确实够狠毒的了。

不过这些事情主要是野史里面的记载,正史中并无相关的记录,所以此时到底是真是假无从得知。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谢邀。这世上,没有哪个有血性男人会忍被带‘'绿帽’’,何况皇上被绿!因而宁信世上有鬼,也不信“连宇宙”都是他们创造的朝鲜人的那张嘴。事件起因皆因做为被绿的明成祖朱棣因‘‘朝鲜李朝’’进贡的妃子之死引起,记载的也仅有《朝鲜李朝实录》,这锅明成祖不背。

事件起因如同宫斗剧情,明成祖朱棣最宠的李朝进贡的妃子权氏病死,一心机李朝贡女吕氏借机诬陷为同姓的另一李朝贡女(亦称呂氏)下药所为,朱棣大怒,杀吕氏及陪侍宫女百余人。但心机女吕氏与宫人鱼氏与太监私通,被朱棣发觉。虽起杀机,但因喜欢二人没明说。但心机女吕氏与宫女鱼氏知丑事败露,害怕的双双上吊身亡。

二女死后,朱棣大怒,把心机女吕氏的2800名宫女下令活剐。据朝鲜李朝记载采用的是“磔刑”就是史记的“千刀万剐”。朱棣每天完成公务后,就坐在一边,边喝酒边看宫女受刑时的惨叫声取乐。

我看过《李朝实录》记载,据说是朱棣事后也觉残忍下令删除此事记录。却忘了李朝进贡的贡女“韩氏”的奶妈“金黑”也有记录。朱棣死后,金黑回到朝鲜,把在大明皇宫所见写成自传交给李朝。后世印成各种语言海外发行。

之所以不可信,我们知道朝鲜人德性历来如此:死的能说成活的,无中生有手段纯熟。中国的端五节都能编成是他们的!还有何事干不出?萨德事件嘴上向中国保证知错就改,背后快刀斩乱麻一气呵成!这种小人手段卑鄙到极致!

况且此事也是孤证。明朝及历代野记并无朱棣活剐三千宫女记录。而且死的主角跟《朝鲜李朝》贡女有关。重点是朝鲜贡女“吕氏鱼氏与太监通奸作乱”,朝鲜人编个焦点掩盖丑事转移焦点也无不可。何况事件发生的时间点上,朱棣并不在京城。

明成祖朱棣是继朱元璋之后大明另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传奇帝王,因为篡位夺天下,朱棣的帝王面孔上始终笼罩了一层权谋暴力的阴影,而这层可怕的阴影也始终笼罩着他的后宫。

在通俗的认知里,作为大明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始终是一位野心勃勃的雄主,在他君临天下的二十几年时间里,他的帝王生涯几乎都是在统兵征伐中度过的,就连死也是在回师的路上。

但这并不等于朱棣就是个清心寡欲的帝王,事实上,创造了“永乐盛世”的朱棣在广招天下佳丽上同样霸道,或许他将之视成了彰显帝王权威荣耀的一种手段。

朱棣刚即位时,便下令“求民间识字妇女入内职”。

永乐元年(1403年),他又命礼部访求在京官员军民之家女子,年十五至二十容止端正、性情娴淑者备王妃之选。

京城的美女,朱棣要广招,江南的美女,朱棣同样不放过。

他曾命女官蔡氏到杭州选识字妇女入宫,一度闹得民间异常骚动。

为此,当时有人作诗曰:

“已云玉闰归马足,更妆金屋贮娥眉。”

“临别亲邻莫惆怅,从来生女作门楣。”

后世联想到朱棣的帝王形象,多是一身铠甲、统兵征伐的形象,其实身在后宫的朱棣却是另一番模样,平时吃饭他都要宫女在一旁伴唱,晚年身体有病后,连朝参都要宫女陪伴搀扶,这在整个明朝都是很特殊的。

作为一个要让四方臣服的帝王,朱棣对番邦佳丽同样兴趣浓厚。

自元朝起,朝鲜每年都要向朝廷进献美女。大明开国后,相沿不改,洪武时期,朱元璋的后宫中就有不少高丽嫔妃。朱棣即位后,曾多次明目张胆地向已归顺大明的朝鲜国王索要高丽美女,以充实后宫春色,供自己享乐。

永乐六年(1408年),朱棣派内使黄俨等人到朝鲜广求美女,最后选中五位淑女入宫,五女之中,朱棣对权妃极为宠爱。

这权妃长得如花似玉,却又不同于中原美女,别有一种异国情调,而且还极善吹箫。

《明宫词》中称赞她:“琼花移步大明宫,旖旎浓香韵晚风,赢得君王留步辇,玉箫嘹亮月明中。”

然而,据《明太宗实录》记载,永乐八年,权妃随朱棣北伐,却是天妒红颜,年纪轻轻就猝死在了途中。朱棣极为伤心,将她葬在峄山,打算将来把她迁葬在徐皇后陵中。

权妃因何猝死,起初无人猜疑,可怎奈宫斗阴暗如深海。

有一次,权妃和吕美人两家奴婢在吵骂中不经意间透露出了不寻常的信息。

权妃入宫时,徐皇后已死,朱棣因为宠信她,便让她接替徐皇后,掌管六宫之事。

吕美人因此心生忌恨,曾面责权妃:“有子孙的皇后也死了,你管得几个月,这般无礼。”

之后,吕美人便串通宦官金得、金良,从一户银匠家借来砒霜,研成粉末,放进胡桃茶中送给权妃吃,权妃因而毙命。

朱棣得知此情后,大怒之下,将内官、银匠一并处死。吕美人罹刑最惨,朱棣用烙铁烙了她一个月,最后才将她杀死。随后,吕美人在宫的从人也一并被杀,朱棣还逼迫朝鲜王廷将吕美人的母亲也抓起来杀了,以致牵连被诛杀者达到数百人。

可怕的是,这一场让数百人丧命的血雨腥风并没有就此结束,不久,深宫中又爆出了新的内情。

原来,权妃、吕美人等人被选入宫后,又有商人之女吕氏被选入宫。吕氏因与吕美人同姓,欲相交好,但吕美人不理睬,吕氏因而怀恨在心。

权妃猝死让吕氏看到了报复的机会,她乘机诬告吕美人毒死了权妃,以致造成了上述冤案。

而吕氏阴毒报复得逞之后,并没有得意太久,很快就有人揭发她跟宫人鱼氏私通宦官,吕氏丑行暴露后,无颜又恐惧,最后自缢了。

朱棣得知内情后,狂怒之下终于“兽性大发”,一场刑杀的大祸就此在后宫上演,连坐被杀者竟然达到了两千八百人。

据说,行刑之日,朱棣亲临刑场监督,要亲眼看着这些女人被一一剐死。

后世有人评说,权妃之死,其实难有真相,因为深宫的嫉恨无处不在,以致谁是无辜者,谁是诬告者,根本无从辨认。

朱棣的兽性大发大概也在于此,扰乱他后宫的不是哪个女人,而是深宫中女人的嫉恨。

他唯有将能杀的全部杀掉,才能根除这一些女人的嫉恨。

然而,深宫似海,君王如虎,又怎么可能呢?

一切只不过是血海下的片刻宁静。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永乐大帝。他和父亲朱元璋一样作风杀伐决断,在治理国家方面颇有作为。他在位期间锐意改革,选拔殿阁大学士组建内阁,提高了行政效率,并五次亲征蒙古,在边境设置地方机构,有效维护王朝版图的完整。他主政时期,明朝国力持续上升,出现了永乐盛世的局面。

但朱棣性格残暴嗜杀,这一点也和其父朱元璋非常相像。朱元璋称帝后,就将开国的文武将几乎一锅端了,而朱棣颇有其父遗风。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的燕军攻破南京城,朱棣如愿以偿地夺取了侄子建文帝的帝位。他随后血洗了建文帝的文臣武将。

建文帝的文学博士方孝儒死得最为惨烈。当时朱棣令方孝儒草拟登基诏书,遭到其拒绝和谴责。随后方孝儒遭到酷刑,除了诛九族外,连方孝儒的学生等凑成十族近九百人,在方孝儒面前被活活剐死,而方孝儒最后也被凌迟处死。建文帝的兵部尚书铁铉、刑部尚书暴昭、礼部尚书陈迪等人都受尽了非人的酷刑折磨,含恨而死。而在《李朝实录》中,还记载了朱棣曾活剐三千宫女,到底是何事触怒了朱棣,发生了如此骇人听闻的惨案?

我们知道朱棣的皇后是开国功臣徐达的女儿徐氏,在朱棣还为燕王的时候,即娶了十五岁的徐氏为燕王妃。这位燕王妃在战乱中与朱棣同甘共苦,两人感情非常深厚。建文帝削藩,李景隆带兵攻打北京时,当时朱棣并未在城中,燕王妃亲自登城督战,给士兵打气。朱棣掀翻了侄子建文帝后,登上皇位,过了三个月,就立徐氏为皇后。

徐皇后非常贤明,倾力辅佐丈夫朱棣,并规劝朱棣以生民为念。但徐皇后却在永乐五年病逝。悲痛的朱棣从此再没有立后。

两年之后,朝鲜向明朝进贡了一批美女,其中有一女权氏,姿色过人,善吹玉箫,得到了朱棣的宠爱,很快权氏被封为贤妃,朱棣出征的时候,都将权氏带在身边。

但在徐皇后离开朱棣三年之后,朱棣心爱的女人权氏在随朱棣班师回朝之际,死在临城。朱棣旧情尚愈,又添新伤。

而这时有人向朱棣告发,权氏是被吕妃派人毒杀的。陷于丧妻之痛的朱棣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斩杀了吕妃及下人共计数百之多。

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宠爱的王贵妃不幸病逝,朱棣再次深陷悲痛。此时,又有人告发宫女贾吕与太监鱼氏有私情。

其实宫女与太监相互结交,已不是秘密。但倍受丧妻打击的朱棣心绪大乱,下令彻查此事。一些宫女受不了酷刑,屈打成招,只得说后宫有人有谋害朱棣之心。

于是,后宫大量的宫女被抓捕讯问,但最后也没审出个结果来。最后,朱棣将后宫三千宫女活活剐死。

这就《李朝实录》中记载的朱棣活剐三千宫女的来龙去脉。不过,此事是否属实,也末可知。毕竟这件事只载于李朝实录,在我国的正史及野史中均无记录。

被世人称为永乐大帝的朱棣,虽然不能算是功载干秋的一代统治者,但也不是那种昏庸无能的皇帝。但是很多人却因为他曾经做过的一件疯狂的事情,将他定性为暴君。可以说是这个残暴无比的事件,彻底的毁了明成祖朱棣在历史上的声誉。

历史上朱棣的徐皇后早早的就死了,此后,朱棣有一段时间一直是空悬后位。当时,他的后宫里有一个来自朝鲜的美女,权贤妃,这位美女因为能歌善舞,且十分的聪慧美丽,而深得朱棣的喜爱。

在徐皇后去世之后,权贤妃几乎成了朱棣后宫中的专宠。然而好景不长,权贤妃在一次随明成祖出征的途中,意外身亡,权氏之死,引得朱棣十分的伤心。

也正是在朱棣悲痛难耐之际,有位宫女向他告发,权氏的死其实是被人毒害的,毒死她的人正是后宫中的吕妃和一名太监。朱棣听闻,暴怒异常,也并没有查明真相,就将吕妃处死了,当时受到牵连的高达数百人。巧了,揭发吕妃的宫女也姓吕,是一位朝鲜商人的女儿,人称其为贾吕。

朱棣活别三千宫女的导火索就跟这个叫做贾吕的宫女有关,当时朱棣正准备立自己的宠妃王氏为妻,但是没想到王氏再次暴毙身亡,对于宠妃的死,朱棣本来就郁结于心,无处发泄。正在这个时候,宫中有人告发贾吕与太监通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宫女与宦官结成对食的关系,对于这一现象,有些皇帝深恶痛绝,也有些皇帝听之任之,然而不巧的是朱棣恰好属于前者。

明成祖在听到这一消息之后,气不可遏,虽然当事人都已经畏罪自杀了,但是朱棣仍觉得不够。把宫里很多有关联的宫女都抓来,最后屈打成招,受到牵连的宫女将近三干人,这三千个美丽的宫女最后都被朱棣凌迟处死了。

我对此事件有一些质疑,首先,这件事情正史中并没有记载,只有一些民间传说和野史中有;其二是在古代皇宫之中也就有八九千宫女,这一下子活剐了三千宫女,肯定会影响皇宫的运行,定会再广到民间大招宫女,而却并没有宫中到民间大招宫女的记载;其三是活剐一个人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一下子活剐三千,那不得进行多半年啊,这种这么大型并且长时间的活动不太可能没有记载,所以我质疑这件事的真实性

无论此事件是否真实,朱棣大帝狠辣的一面是毋庸置疑的,其对待别人从不手软,更是像朱元璋一样,喜欢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而且更是酷刑不断,可以说是残酷至极。但是朱棣确实也有建世之功,进行改革,完善制度,开创了明朝最大的一个盛世,“永乐盛世”。




大明王朝百科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定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元朝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 ,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南京为陪都。明朝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 ,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政治腐败、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多个政权,史称南明。清兵入关后,陆续击败弘光皇帝、隆武皇帝、绍武皇帝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皇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明朝疆域囊括汉地,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至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到达缅甸和暹罗北境,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 ,还曾收复安南。

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大量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据《明实录》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 ,也有学者指出逾亿,也有晚明人口近两亿的说法。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明朝

帝王

朱元璋

朱棣

朱瞻基

面积

约997万平方公里(永乐年间)

创立者

明太祖朱元璋

末帝

明思宗朱由检

都城

南京(应天府)(1368年-1421年),北京(顺天府)(1421年-1644年)

主要城市

南京

西安

苏州

洛阳

开封

政体

君主专制政体

人口

近两亿(晚明)

民族

汉族

藏族

苗族

外文名

Ming Dynasty

所属国家

中国明朝

货币

大明通宝

大明宝钞

首都

南京

北京

军事机构

兵部、五军都督府

监察机构

都察院、六科、按察使司

中枢机构

内阁

时间

1368年01月23日至1644年04月25日

别名

大明、朱明

开创者

朱元璋(明太祖)

亡国君主

朱由检(明思宗)

朱棣为什么叫明成祖

嘉靖皇帝朱厚熜改的

正德皇帝朱厚照去世后,由他的堂弟朱厚熜继位,朱厚熜为了把他的父亲抬成皇帝,将朱棣改为明成祖

朱棣被封为明成祖是由于他在明朝中期执政时期的卓越成就。在他的领导下,明朝政治稳定并且实现了繁荣与强盛。

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国家的实力。

他还推行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和百姓的政策,如实行均田制和增加商业贸易,这些政策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明朝的繁荣和发展。

此外,朱棣在外交方面也表现出色,他拓展了明朝的领土,并与其他国家签订了一系列有利于明朝的条约。因此,朱棣被认为是明朝的较为杰出的皇帝之一,他被尊为明成祖也是实至名归的结果。

朱棣是明朝第4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政策,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建立,加强了对边疆的统治,并且光复了失地。

他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化重建和建筑活动,兴建了明代宫殿——紫禁城。

在国内方面,他实行“恢复太学,兴办教育”的政策,使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因此,朱棣在历史上被誉为“明成祖”,意为“开创明朝的祖师爷”。他的政治、文化和建筑上的突出贡献令他成为了明朝的杰出代表,被后人视为一位明之明君。

朱棣庙号之所以会从明太宗变成明成祖,其实是因为明世宗朱厚熜搞了一个大礼议事件的结果。 在朱厚熜之前,朱棣的庙号其实还真的是明太宗。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朱棣同志,是通过靖难之役,抢了自己侄子的皇位,才登基为帝。

在夺得皇位之后,朱棣自己也知道自己夺得皇位的方式,并不是太过光彩。 尽管在位期间政绩不错,但他也并没敢抬高自己,也没敢让自己的儿子追封自己为祖。 所以朱棣的庙号在明世宗朱厚熜之前,都是明太宗。

朱棣被尊称为明成祖是有着历史原因的。首先,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且统一了全国。

他还兴修水利,重视文教事业,扶植科举制度,推行土地制度改革等政策,为明朝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其次,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儿子,有着皇室的血统和家族背景。他曾经在明朝的国家军事中担任重要职务,也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因此,他被尊称为“明成祖”,既是对他个人的尊重,也是对他在明朝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可。

1、因为朱棣是篡位得来的皇位,因此朱棣驾崩后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朱厚熜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2、人物简介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3、人物评价

明成祖朱棣文武全才,宽严并济,知人善任,谗间不行,用兵应变,机智神勇。郡县有遇到灾害的,就免租赈灾,荣受直言,保全功臣。外国受封之国多达三十余个,国势极盛。唯独对建文帝忠臣处理过狠,不能说是没有遗憾的。

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他的在位期间实行了多项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推动了明朝的发展繁荣。他治国能力出色,而且比较仁爱,深得民心。他之所以被称为明成祖,是因为他在位期间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首先,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加强了皇权,打击了一些昏庸、专权的贵族,确保了政治稳定。

其次,他提出了“正大光明的治国理念”,为整个政治体系注入了新的血液。

此外,他还实行了多项改革,如编修《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同时,他注重将知识精英纳入朝廷,推进科举制度,培养大批杰出人才。总之,朱棣为明朝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今天依然被人们铭记,因此被尊称为明成祖。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7639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康熙四大宰相 康熙历史上的首辅下一篇:韩国有什么好风景吗 韩国故宫历史面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