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清朝九子夺嫡故事 康熙九子夺嫡真正的历史

导语:清朝九子夺嫡故事是关于康熙九子争夺皇位的历史,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斗争,最终由胤禛成功继位。这段故事展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复杂,反映了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的特点。

目录导航:

  1. 清朝九子夺嫡故事
  2. 九子夺嫡是什么意思
  3. 讲解一下九王夺嫡的历史
  4. 康熙九子夺嫡,雍正继位,剩下的八王结局如何?有无有被赐死的
  5. 九子夺嫡十三阿哥最后怎么了,他的下场是什么
  6. 九子夺嫡康熙的感受
  7. 康熙的儿子们最后的结局
  8. 康熙晚年九子夺嫡,他们的生母都是谁
  9. 历史上的九子夺嫡是怎么样的
  10. 康熙朝九子夺嫡是哪九子
清朝九子夺嫡故事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

所谓“九子夺嫡”是指康熙的九个儿子争夺皇位的事情。这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 礽(原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后来继位的雍正皇帝)、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祯。

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废太子,引起众位阿哥对太子位置的觊觎。当时在世的十二位成年阿哥都有谋求储位的愿望(包括已被废黜的胤礽)。只不过有些人野心小,有的只觉自己没戏,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真正要争夺皇位的只有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雍正皇帝)、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祯,老九、老十是老八同党,助老八争位,他们自己并无野心;老十三助老四,他自己也无意争位。而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佑、十二阿哥胤祹深知皇位轮不到自己,也无此奢望,便只安稳地当着亲王。

后来,老大因野心太过暴露,遭康熙帝终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两次废黜,第二次废黜后将其终生圈禁并昭告天下,说不再立他,也不许任何人再举荐他为太子;老三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车之鉴,不敢再搅这塘浑水,主动退出。实际的竞争者只剩老四、老八和老十四。最后,老四胜出,即雍正皇帝。

九子夺嫡是什么意思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爱新觉罗·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䄉、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最后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是为雍正帝。

讲解一下九王夺嫡的历史

九王夺嫡也叫九子夺嫡。

清朝康熙帝晚年,由于太子胤礽被康熙废黜,权利真空引起康熙其他儿子觊觎。各王子形成不同的夺嫡集团,结交笼络各方势力争取上位。最后四王子胤禛笑到最后,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康熙九子夺嫡,雍正继位,剩下的八王结局如何?有无有被赐死的

根据性格猜测一下,大阿哥有勇无,二阿哥太子两次被废,三阿哥党羽皆文人根基不深,八阿哥深得朝臣喜爱但遭到康熙的怀疑。九阿哥娘家有钱,但地位能力一般。十阿哥出生高贵但没有大志。十三阿哥和四阿哥一党(个人这种附庸关系属于无奈之举)同理十四阿哥与八阿哥的关系也如此。比较之下,四阿哥有几个优势,出身相对高贵,年纪成熟(和太子差不多大),在皇位争夺战中是太子党。接下来说说我理解的历史。首先,

势力划分:

太子党:领头人太子 三阿哥 四阿哥 十三阿哥

(太子1岁就是太子了,个人认为3、4、13选择支持太子是稳妥的方法,进退容易)

大阿哥党:领头人大阿哥 八阿哥 九、十四(这几个实际是母亲出身不很高贵,不很得宠的叛逆团)

实际开始所谓夺嫡,就是这两党,保太子党和倒太子党,是因为太子与索额图结党(康熙有点怕大权旁落,办了索额图)太子被冷落。此时倒太子党出昏招,推出了大阿哥,意图取太子代之,从此,大阿哥党倒台(大阿哥被圈禁宗人府再也没出来)后来太子偷窥康熙,让康熙恐惧被废。

康熙被这两儿子气的懵圈,弄出个让大臣举荐立新太子(不排除老谋深算的要弄清舆论,但我看应该就是被大臣们忽悠的同意了这种办法)结果八阿哥胜出(应该是真有本事,至少人缘不错)这让康熙深深的害怕(怕失去权利)直接否定结果,关于太子之位不表态。这样倒太子党彻底垮台,太子复立。

但此时太子党的各位阿哥开始蠢蠢欲动,主要是三阿哥、四阿哥。后太子再次被废,又出了八阿哥送死鹰等事,十四阿哥逐渐登上舞台。

第三阶段:三阿哥、四阿哥、十四阿哥 三位各有千秋,身份和党朋四阿哥占优。(老四搞情报有一手)三阿哥在文化圈也越来越红(三、四都在韬光养晦,博老康熙的喜爱)康熙则不立太子,全方位考察这三个儿子)可以说这三个是真聪明。四阿哥的养母佟家地位显赫(最终也是因为这个决定因素吧)。

最后 夺嫡

我认为直到康熙归天他也没想好大位给谁,更何况,经历了杀鳌拜,平三番,复台湾的千古一帝,一辈子没有安全感,不到最后一刻是不会放弃权利,而归天的隆冬又来的那么突然(老爷子玩了一天雪,得了肺炎)很快就肺栓塞走了。应该是没来得及留下遗嘱。此时身边只有隆科多(九门提督)。这时候老天将选择权给了隆科多,他将大位给了他的外甥,四阿哥胤禛。(虽然是极可能性也最高)但我仍认为康熙是没有留下遗嘱的。(遗诏是后来几天补的,依据是隆科多转述的口喻(可能就根本没有什么口渝)

可怜康熙一辈子文治武功,最后鬼使神差的还是给了个好(奇葩)儿子。感觉雍正内心有着追求自由的本性。又在宫斗中练就了坚韧的理智,在这样的矛盾中做出了很多不理智的决定(还是杀了老八和老九)这个秘密被溥仪发现。想必内心也是极为痛苦的。

一个具有艺术天分,有点自恋,高傲坚韧,可以写出《大义觉迷录》的绝对独裁者,将秘折制度搞的炉火纯青,可爱起来像个真汉子,阴线起来像个伪君子的他,真的算是个异常丰富的形象。以上。

九子夺嫡十三阿哥最后怎么了,他的下场是什么

最后雍正即位后十三被封为怡亲王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皇帝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爱新觉罗.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䄉、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最后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是为雍正帝。

十三阿哥在二废太子的时候被牵连,圈禁,雍正即位后十三被封为怡亲王,是雍正的左膀右臂,雍正八年去世

九子夺嫡康熙的感受

无奈,痛苦。

古人说:小杖受大杖走,

作为一个父亲,看到这么多儿子,都很优秀,几乎个顶个的优秀。他肯定是开心幸福的。

但是他是皇帝,注定了只能有一个继承人。所以这些儿子们谁当选。既是家事,更重要的是国事。不得不慎重,

为了得到高位,几个儿子开始算计,开始阴谋。明知这个儿子被陷害,但是为了公平,还要去做处理。最后,他一定是痛苦无奈的。总不能杀掉他们吧

九子夺嫡是康熙晚年,有能力继承皇位的九个儿子夺取皇位的事件。九子夺嫡对年迈的康熙是个沉重的打击。从父亲角度说,培养了众多有能力的儿子未必是一个好事,皇位和家产就一把钥匙。康熙八岁丧父九岁丧母,可以说是童年非常不幸,九子夺嫡又连累他晚年苦闷,康熙是个苦命的人。

作为帝王,他虽为守城但是同开创,文治武功,光照千古。但皇位只有一个,选项却有好几个,更为难的是他们不仅是臣更是子,帝王的一举一动都关乎天下事,更何况是选择接班人这样的大事。所以九子夺嫡让康熙身心疲惫,既没有做好父亲又感觉没有做好帝王。

康熙的儿子们最后的结局

儿子(35人)

皇子:承瑞,2岁殇,未序齿。

皇子:承祜,2岁殇,未序齿。

皇子:承庆,1岁殇,未序齿。

皇子:赛音察浑,2岁殇,未序齿。

皇长子:胤禔,原名保清,直郡王,后降为贝子品级。

皇子:长华,旋殇,未序齿。

皇次子:胤礽,原名保成,皇太子,后被废。谥曰密,为理密亲王。

皇子:长生,2岁殇,未序齿。

皇子:万黼,4岁殇,未序齿。

皇三子:胤祉,诚郡王,谥曰隐,为诚隐郡王。

皇四子:胤禛,康熙三十七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晋雍亲王,康熙六十一年即位,即雍正帝。

皇子:胤禶,1岁殇,未序齿。

皇五子:胤祺,恒亲王,谥曰温,为恒温亲王。

皇六子:胤祚,幼殇。

皇七子:胤祐,淳亲王,谥曰度,为淳度亲王。

皇八子:胤禩,廉亲王。

皇九子:胤禟,固山贝子。

皇十子:胤䄉,初封敦郡王,雍正时革爵圈禁,乾隆帝即位后释放,授辅国公品级。

皇子:胤䄔,1岁殇,未序齿。

皇十一子:胤禌,1岁殇,无谥号。

皇十二子:胤祹,履亲王,谥曰懿,为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胤祥,怡亲王,谥曰贤,为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胤禵,恂郡王,谥曰勤,为恂勤郡王。

皇子:胤禨,2个月殇,未序齿。

皇十五子:胤禑,愉郡王,谥曰恪,为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后改封庄亲王,谥曰恪,为庄恪亲王。

皇十七子:胤礼,果亲王,谥曰毅,为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胤祄,8岁殇,无谥号。

皇十九子:胤禝,3岁殇,无谥号。

皇二十子:胤祎,贝勒,谥曰简靖,为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胤禧,慎郡王,谥曰靖,为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胤祜,恭贝勒,谥曰勤,为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胤祁,郡王品级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胤秘,諴亲王,谥曰恪,为諴恪亲王。

皇子:胤禐,出生当日殇,未序齿。

、康熙的大儿子叫胤褆,为惠妃纳兰氏所生。他迷信喇嘛,为了当上皇帝,竟然想到了用魇镇的方法来谋害当时的皇太子,他的亲兄弟胤礽最后被他的三弟胤祉揭发了魇镇的事情,终其一生被囚禁。

2、康熙的二儿子,废太子胤礽。康熙的第一任皇后,索尼孙女赫里舍所生。前朝中皇太子是不可以干涉政权的,而满人的习俗却是皇子预政,这样一来,时间久了,皇太子不甘心手中的权利,皇帝害怕被夺权,二人矛盾日益激化,最终被废。

3、三儿子胤祉,是个书生学究。康熙朝的时候被封为亲王,雍正朝的时候获了罪,老四是不可能容忍这个比他年纪大的哥哥,还位高权重的。

4、皇四子胤禛,就是后来的雍正帝,生母德妃乌雅氏,整个夺嫡运动的胜利者。

5、第六个儿子胤祚,也是德妃所生,早殇。

6、皇九子允禟,因同允禩结党,也为雍正所不容。允禟心里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将出家离世!”雍正哪能容许允禟出家!他借故命将允禟革去黄带子、削宗籍,逮捕囚禁。

7、皇十二子允祹,康熙末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

8、境遇比较好的有三人:就是其十三弟允祥、十六弟允禄和十七弟允礼。允祥,曾被康熙幽禁,原因不详。雍正继位,即封允祥为怡亲王,格外信用。允禄,过继给庄亲王博果铎为后,袭封庄亲王。允礼,雍正继位封为果郡王,再晋为亲王,先掌管理藩院事,继任宗人府宗令、管户部。允祥和允礼显然早加入“胤禛党”,只是康熙在世时,十分隐秘,没有暴露。

九子夺嫡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时年两岁的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日后皇太子变得骄纵与蛮横并结党营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索额图,父子关系趋于紧张。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

大阿哥胤褆是庶长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欢,自知无望,向康熙提议立八阿哥胤禩,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允祀必大贵”,又说要替父杀掉胤礽,让康熙极为寒心,严加训斥,同时对胤禩严加提防。这时三阿哥胤祉揭发大阿哥搞魇镇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将大阿哥囚禁。康熙厌恶胤禩勾结胤褆,也将其关押,后又释放。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恢复胤礽太子地位。康熙五十年(1711年)末被告与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结党营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三阿哥胤祉见此乱局,主动退出竞争。

胤礽再度被废后,八阿哥胤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祯(四阿哥同母弟,后改名允禵),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附庸八阿哥。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废后,敢于为胤礽说好话,属太子党。胤礽二度被废之后,胤禛看到胤礽绝无复立之可能,开始结党营私,窥视储位。这时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两大势力。

康熙晚年九子夺嫡,他们的生母都是谁

九位皇子分别是皇长子胤禔、皇次子(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誐、皇十三子胤祥和皇十四子胤祯。

1:皇长子胤禔 生母:惠妃那拉氏

2:皇次子胤礽 生母:仁孝皇后赫舍里氏

3:皇三子胤祉 生母:荣妃马佳氏

4:皇四子胤禛、皇十四子胤祯 生母:德妃乌雅氏

5:皇八子胤禩 生母:良妃卫氏

6:皇九子胤禟 生母:宜妃郭络罗氏

7:皇十子胤誐 生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8:皇十三子胤祥 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胤禔(1672-1734年)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其初在康熙帝诸子中排行第五,因为前面四个皇子均早殇,按封建礼法,在成年皇子中他的年龄最大,所以被列为皇长子。但是,他的生母惠妃那拉氏只是一位庶妃,远不及皇二子胤礽的生母皇后的身份高贵,胤礽因是嫡出而被立为皇太子。

胤禔表面上遵从父命,内心里对太子的地位是十分觊觎。

▲爱新觉罗·胤礽 (1674-1725年) 生于康熙十三年,他在康熙皇帝的儿子里原本排行第七,后因前四个哥哥幼年夭折,不序齿,所以成为了二阿哥(皇长子为胤禔)。

▲爱新觉罗·胤祉 清康熙帝第三子,雍正帝异母兄,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母荣妃马佳氏。 博学多才,成为乃父学术上的得力助手。精于历法、数学,奉命编纂了《律历渊源》、《古今图书集成》等典籍。

▲爱新觉罗,名胤禛,庙号世宗,清朝入关之后第三任皇帝。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禛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严冬,在一片流言四起,萧杀恐怖的气氛中,康熙皇帝第四子胤禛登上了皇位。

▲爱新觉罗·胤禩 (1681-1726) 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异母弟,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末时[1],卒于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岁。

▲爱新觉罗·胤禟 (1683-1726) 清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异母弟生于康熙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母宜妃郭络罗氏,为皇五子胤祺同母弟。康熙四十八年三月,26岁,被封为贝子。与八阿哥胤禩结为党援,纵属下肆行无忌。雍正即位后,命其出驻西宁(今青海),命亲信年羹尧严加监视。后以其违法肆行,与允禩等结党营私为由,于雍正三年夺封爵,撤佐领,即于西宁软禁。雍正四年正月,以“僭妄非礼”,革去黄带子,除宗籍,逮还京师。八月,定罪状28条,送往保定,加以械锁,暂交直隶总督李绂监禁,令改名塞思黑(过去多认为是“狗”的意思,近来有学者亦解释为“不要脸”)。

同年,胤禟“腹疾卒于幽所”,也有传说是被毒死的。享年四十三岁。乾隆间恢复原名、宗籍。 ▲爱新觉罗·胤礻我 康熙二十二年十月生,乾隆六年九月死 ,59岁,封敦郡王。 ▲ 爱新觉罗·胤祥 (1686—1729) 清康熙帝第十三子,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生,努尔哈赤裔孙。弟兄间,惟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密。胤禛继位,即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大政务。胤禛念国储关系民生,即位不久,命领户部,管理三库事务。

他以“国家休养生息,民康物阜”为务,针对前朝财政积弊,清理天下赋税,稽核出纳,量入为出,致府库充盈,国用日裕。天下浮粮,害民甚剧,在胤禛支持下,竭力剔除,仅江南之苏、松,浙江之嘉、湖,江西之南昌,通计每年减除60多万两,直省正供蠲免多达数百万两。

▲爱新觉罗·胤禵 (1688-1767年) 清康熙帝的第十四子,其生母为德妃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

他本是雍正帝的同母兄弟,可是在康熙末年宫中争夺皇位的斗争中,这亲兄弟二人竟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雍正帝登基后将胤禵幽禁起来,直至雍正帝死后,胤禵才恢复了自由。

历史上的九子夺嫡是怎么样的

康熙皇帝一生共有36个儿子,其中24个儿子活了下来。在朝堂上,皇子们拉帮结派、明争暗斗。康熙十四年(1675年),二阿哥胤礽即被册封为太子,并于同年十二月在太和殿举行册封大典,授正东宫位、昭告天下。到了康熙晚年,由于身体原因没有以往勤政,而是经常于后宫、畅春园等处修养,允许皇子们参政议政,这就为诸皇子培育势力、企图夺嫡创造条件。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2岁),日后皇太子变得骄纵与蛮横并结党营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索额图,父子关系趋于紧张。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

康熙五十年末,康熙被告知大阿哥胤礽与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结党营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因不遵父训结党,再次下诏废太子,并表示谁再提复立太子,就是死罪。从此废太子大阿哥胤礽一直被圈禁到死。三阿哥胤祉见此乱局,主动退出竞争。

胤礽再度被废之后,八阿哥胤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同母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附庸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废后,敢于为胤礽说好话,属太子党。胤礽二度被废之后,胤禛看到胤礽绝无复立之可能,开始结党营私,窥视储位。

之后,八阿哥胤禩再次遭到康熙公开斥责,“党羽甚恶,阴险已极,即朕亦畏之。”“朕深知其不孝不义行为,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义绝矣!”至此,二阿哥胤礽和八阿哥胤禩,也退出了争储的舞台。「八爷党」遭受重大打击,自此明面上改为拥戴十四阿哥胤祯;胤禩再想当皇帝,只能通过非正常手段。九子夺嫡,至此只剩下胤祉、胤禛和胤祯可能得到垂青。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故于畅春园,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宣布康熙遗嘱宣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日后八爷党人遭到清算旧账。九子夺嫡以雍正取胜告终。

九子夺嫡是发生在康熙晚年的真实故事,可以想象一把椅子君臣分际,只要是皇帝的儿子都想去争,康熙早年因为皇后赫舍里难产又加之当时烽烟四起为了巩固民心而立二阿哥胤礽为太子,康熙看重教育,每个儿子都是大儒教导,以至于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出类拔萃者当属于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三十四阿哥,最后胤禛夺得大宝,年号雍正。

康熙朝九子夺嫡是哪九子

九王夺嫡(九龙夺嫡)

众阿哥凯觎储位

康熙四十七年,胤祁首次被废之后,引起了众位阿哥对太子位置的凯觎。此时在世的十二位成年阿哥都有谋求储位的愿望(这其中包括已被废黜的胤礽)。只不过有些人野心大,有些人野心小而已,还有的一掂量自己的势力和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就觉得自己没戏,早早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因此,只有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锇、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九个人真正为夺取皇位而费尽心机。至于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佑、十二哥胤祹而情知皇位轮不到自己,加上他们也无此奢望,于是安安稳稳地当着自己的亲王,跟谁也不搀和。

后来,老大因野心太过暴露,遭康熙帝终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两次废黜,其中第二次废黜后将其终生圈禁并昭告天下,说再不会立他了,也不许任何人再举荐他为太子;老三胤誐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车之鉴,不敢再搅这塘浑水,主动早早退出了竞争行列。这样,实际的竞争者只剩下老四、老八和老十四。最后,老四雍亲王胤禛胜出,即雍正皇帝。

皇长子(大阿哥)胤禔 1672—1734 母惠妃纳喇氏

皇二子(太子)胤礽 1674—1725 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皇三子(三阿哥)胤祉 1677—1732 母荣妃马佳氏

皇四子(四阿哥)胤禛 1678—1735 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子(八阿哥)胤禩 1681—1726 母良妃卫氏

皇九子(九阿哥)胤禟 1683—1726 母宜妃郭络罗氏

皇十子(十阿哥)胤(礻我)1683—1741 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三子(十三阿哥)胤祥 1686—1730 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皇十四子(十四阿哥)胤禵 1688—1755 母德妃乌雅氏

胤(yìn)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8260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中国古代最色的皇帝是谁 吐槽唐朝历代皇帝下一篇:朱元璋的御厨是否姓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