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雍正泰陵为何无人敢动 雍正陵墓简介历史背景介绍

导语:雍正泰陵是清代皇帝雍正的陵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风景区内。由于其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加上历史背景的特殊性,使得雍正泰陵成为了无人敢动的陵墓。雍正泰陵的建造始于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历时多年才完成。陵墓占地广阔,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部分,主要有神道、墓道、石狮、石马等建筑物。雍正泰陵的建筑风格兼具中原和满洲特色,是清代陵墓建筑的典范之一。

目录导航:

  1. 雍正泰陵为何无人敢动
  2. 雍正泰陵被盗过吗
  3. 雍正的陵墓在什么地方啊
  4. 雍正和谁合葬
  5. 为什么雍正墓没有被盗
  6. 雍正墓是在什么地方
  7. 怡亲王墓的介绍
  8. 13阿哥的陵墓叫皇陵吗
  9. 雍正陵寝
雍正泰陵为何无人敢动

因为雍正的泰陵太穷,没什么宝贝。雍正皇帝一向勤俭节约,对于那些铺张浪费的官员坚决严惩,甚至在雍正殡天之后,史料中所记载的雍正皇帝的泰陵也仅仅只有三件比较重要的宝贝,分别是鼻烟壶和两盘菩提珠。因为雍正的泰陵中并没有陪葬大量的珍贵宝物,所以没有盗墓贼光顾。

雍正的泰陵并非无人敢动,只是没有成功而已。

1980年经国家批准,相关部门在已有盗洞的基础上进行挖掘,后发现最深的盗洞距地宫封土还有两米多,这意味着泰陵并没有被盗,国家文物部门下令停止了发掘。

满清朝入关后,顺治、康熙将自己的陵寝建在了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地区,雍正原计划也将自己的陵寝建造在清东陵地区的九凤朝阳山,但动工时发现该处土壤疏松,易塌方、易渗水。最终,怡亲王胤祥为雍正在河北易县选中了现在的清西陵,称其为“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

泰陵是雍正帝、皇后孝敬宪、敦肃皇贵妃的合葬陵墓,始建于1730年,占地公顷,是清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

雍正的泰陵被盗没有成功,主要是以下原因:

一、孙殿英盗取乾隆和慈禧墓穴,天下哗然。

1928年,孙殿英借军事演习之名,利用炸药炸开了清东陵的乾隆和慈禧的墓穴,并将墓内奇珍异宝洗劫一空,天下哗然,清朝遗老如丧考妣,上书要求严惩盗墓贼,在全国舆论的压力下,国家加大了对清东陵的大力保护力度,同时其他的军阀也有所顾忌,盗墓贼一时不敢再盗墓,所以清西陵无人敢动。

二、雍正崇尚节俭,估计皇陵中陪葬寥寥。

盗墓贼费尽周折盗墓就是为了钱,而雍正是以勤政廉政而闻名,不游山玩水,不贪图女色,勤俭节约,要求御膳房按需配饭,宁愿少做,也不多做,穿旧龙袍等等,如此艰苦朴素的皇帝,想必他的皇陵内陪葬的奇珍异宝也是寥寥可数的。

三、清帝退位,与当时临时政府有约定,派兵保护清陵。

1912年2月12日,清廷退位,袁世凯承诺对清帝宗庙陵寝永远奉祀,民国政府酌设立卫兵保护好清朝陵园,而清政府的一些遗老也一直在对陵园进行看管,所以民间盗墓者就算在民国初期这样最混乱的年代也不会有人光顾。

四、清西陵所处位置

清西陵地处保定市,保定市当时是河北省政府所在地,是河北的政治中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西陵,毕竟在省政府的在地不敢利用炸药炸陵墓,并且清西陵地处丘陵,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要想盗墓极易被人发现。

在以上四方面的综合因素作用下,雍正帝的泰陵才得到保全,如今像清西陵这样完好无损的陵寝已经为数不多,而墓内的宝物都是集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精华,更应当好好保护,也为我们为子孙后代留下来宝贵的遗产。

雍正的泰陵无人盗取并不是因为盗墓贼不敢,而是因为两点原因:

(一)雍正墓中陪葬品极少,而盗取皇陵所耗工本极大,因此盗泰陵风险太大;

(二)泰陵所在位置特殊,且有驻军把守,盗取难度极高

因为陪葬物品少,价值低。雍正是清王朝少见的能克制自己欲望的皇帝,他勤政为民,为乾隆盛世打下基础。他死后为避免铺张浪费,所以陪葬物品极少

雍正泰陵被盗过吗

雍正泰陵没有被盗,但其他很多清朝皇陵被盗过。

清朝皇帝的陵墓,除顺治,雍正,嘉庆,道光4帝陵寝以外,其余诸皇陵及后妃墓皆被盗,许多珍贵文物下落不明。

1980年4月8日,正式发掘泰陵地宫,河北省,保定市和易县文物局的头头们亲临现场指挥。大批媒体云集泰陵。上午9点,发掘开始,在沿着盗洞口下挖了两米以后,发现下面是原封土,盗洞只挖了两米,泰陵没有被盗过。

1980年4月11日,夏鼐亲自来到易县清西陵泰陵发掘现场宣布了国家文物局的书面指示,泰陵地宫的发掘即告终止,重新把琉璃影壁下的盗口砌死。到2019年雍正和他的后妃仍然躺在保存了284年完好如初的泰陵地下宫殿里。

扩展资料

清朝很多皇陵被盗的主要原因: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灭亡后,中国持续长达近40年战乱。战争会让人变得疯狂,在战争年代,任何疯狂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而盗掘清陵的多为军方,一般的小盗墓贼是盗不了的。

雍正的陵墓在什么地方啊

清朝入关第三帝雍正皇帝在河北保定易县永宁山下为自己重新修建陵墓,因为在北京西面,所以称为清西陵,共葬有四位皇帝。

雍正和谁合葬

雍正去世以后,总共有两个女人跟他合葬,第一个是他的原配,也就是孝敬宪皇后。这个女人在他的生命中占有极其非常重要的位置,再加上祖制,和他葬在一起纯属正常。

可是,第二个女人的身份就有些匪夷所思了,那就是年羹尧的妹妹敦肃皇贵妃。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刻,年仅58岁的雍正帝在圆明园死去,在位时间13年。

与雍正帝同时入葬泰陵地宫的还有两个女人,即孝敬宪皇后和敦肃皇贵妃。

孝敬宪皇后是雍正帝的原配皇后,满洲正黄旗人,乌喇那拉氏,内大臣管步军统领事、承恩公费扬古之女。

敦肃皇贵妃,年氏,汉军镶黄旗。她是湖广巡抚年遐龄的女儿,是广东巡抚年希尧、川陕总督年羹尧的妹妹。

清泰陵,是清世宗雍正帝及其皇后的合葬陵墓。

位于距易县15公里的永宁山下,海拔382米,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占地8.47公顷,内葬世宗雍正帝、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清泰陵是清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

清泰陵整个陵寝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是门、坊、碑、亭,后部分主要是殿宇和地下宫殿。五孔石拱桥是泰陵最前面的建筑,10.94米宽,87米长,拱高4.9米,由长方形青白石拱桥建成。五孔桥北,有巍峨高大雕工精美的三座石牌坊,一座居中横跨神道,二座稍后,分列左右。大红门是西陵的总门户,门有三洞,设东西便门各一。

为什么雍正墓没有被盗

由于当初选墓址的时候,雍正对东陵的风水和地质条件不满意,另辟西陵做了墓地,这也让孙殿英没有盗取雍正墓的可能。

可是,西陵也不安生,到了日本人撤退的时候,西陵遭到了逼东陵更大的厄运,因为当时日本人撤走了,陵墓的管理进入真空地带,虽然当时的人民政府也有管理的责任,但因为战时太紧,所以没有安排兵力,这就给了很多人可趁之机,所幸,这次都是小规模盗墓,所以雍正的墓也逃过了一劫。

雍正陵墓从未被盗,主要是因为它的安保措施十分严格。首先,雍正陵墓外有一道高大的围墙,围墙内有8座烽火台,围墙内外都有守卫;

其次,雍正陵墓有金银珠宝及价值连城的宝物,但它们并不露于外,而是放在严密的金银锁中;

最后,雍正陵墓的安全排查非常严格,每当有人来参观,都要进行安全检查,以防发生意外。由此可见,雍正陵墓有着十分严密的安保措施,所以从未被盗。

雍正墓是在什么地方

雍正墓在清泰陵(今河北易县永宁山)。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君主(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

雍正陵墓叫做泰陵,位于河北省易县的永宁山下。之所以没有被盗,并不是无人敢动,而是而是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加上大盗不稀罕,小盗没能力,最终顺利的保存了下来。

怡亲王墓的介绍

怡亲王园寝坐东朝西,整个神道长三里,从东始沿神道依次建有碑亭、火焰牌楼、五孔石拱桥四柱三门牌坊、平桥、华表二、佝偻桥、三孔桥、功德碑亭、神厨库、井亭、宫门。院内有焚帛炉、享殿、最后是宝顶。

怡陵,处于丘陵地带,站在陵区远处的宝顶上看远山近水皆入景,高天厚土如有神,风景极佳;当年怡陵全部建筑物有30余座皆红墙绿瓦气势非凡,三里神道两侧遍植松柏,涛声瑟瑟古木参天,宝顶与陵墓环以围墙,墙外设园寝护卫军,陵寝重地戒备森严,陵地东西设两个营房,东营房驻马步军兵,西营房驻护陵旗族员,现仍有东、西营房村名延用至今。现在东营房仍多为汉人西营房多为满人,历史延续的脉络是清晰的。

怡贤亲王胤祥园寝,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与河北省涞水县交界地带,距涞水县城西北30华里,曾有面积600余亩,周长40余华里,是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唯一有望柱华表的王爷陵墓。

怡贤亲王墓位于保定市涞水县以北12.5公里的石亭镇东营房村西云溪水峪。墓主人就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该陵寝也叫十三爷坟。 怡亲王胤祥,生前谨慎忠诚,实心任事,勤奋奉职。

雍正帝继位后,加封胤祥为总理事务大臣,后晋封为怡亲王,先后总理户部三库,总理户部等重任。

雍正三年,他曾总理京畿水利,对于防治防治河患、开辟营田,成绩颇多,而屡受恩赏。

13阿哥的陵墓叫皇陵吗

十三阿哥胤祥的陵墓不叫皇陵,叫怡贤亲王墓

雍正八年五月,雍正最亲爱最倚重的皇十三弟怡亲王胤祥逝世。雍正悲痛欲绝,亲临其丧,并辍朝三日悼之。封谥为“贤”,明配享太庙。诏令怡亲王名仍书原“胤祥”,以志思念。命将御书八字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 加于谥上。

怡贤亲王墓地处河北涞水县东营房村,墓区曾有面积600余亩,周长40余华里,是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唯一有望柱华表的且有三华里神道的王爷墓。

雍正陵寝

清泰陵是清世宗雍正帝及其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距保定市易县15公里的永宁山下,海拔382米,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占地8.47公顷,内葬世宗雍正帝、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清泰陵是清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

清泰陵整个陵寝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是门、坊、碑、亭,后部分主要是殿宇和地下宫殿。五孔石拱桥是泰陵最前面的建筑,10.94米宽,87米长,拱高4.9米,由长方形青白石建成。五孔桥北,有巍峨高大雕工精美的三座石牌坊,一座居中横跨神道,二座稍后,分列左右。大红门是西陵的总门户,门有三洞,设东西便门各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8319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隋朝的政治制度是怎样的?下一篇:世界最大的电产量 韩国历史发电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