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雍正二哥 历史上允禩聪明还是雍正

导语:雍正二哥历史上允禩聪明还是雍正?一直以来,对于雍正和允禩谁更聪明的争议不断。雍正作为清朝第三位皇帝,以其明智和果断著称;而允禩作为雍正的弟弟,也被赋予了许多称赞。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二者的智慧。

目录导航:

  1. 雍正二哥
  2. 胤禩功绩
  3. 胤禩和允禩有什么区别
  4. 雍正的同母兄弟有几个
  5. 雍正的两位侧福晋的身份
雍正二哥

皇二子允礽 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因系孝诚仁皇后所生,为嫡长子。康熙十四年,在他还是个一岁多的婴儿时,就被立为太子。但在康熙四十九年九月被废;四十八年,复立;五十一年十月,再废,受禁锢;雍正二年卒,追封理亲王,谥号密。 嫡福晋瓜尔佳氏,都统、伯石文炳之女;侧福晋李佳氏,轻车都尉舒尔德库之女;侧福晋程佳氏,程世福之女;侧福晋唐佳氏;侧福晋李佳氏;侧福晋王佳氏;庶福晋范佳氏;庶福晋刘佳氏;庶福晋林佳氏;妾刘氏,妾钱氏,妾邱氏。 皇八子原封廉亲王允禩康熙二十年(1681年)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允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康熙的哥哥裕亲王也在皇帝面前夸他“心性好,不务矜夸”。康熙自然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后署内务府总管事。因争储位被夺贝勒,并受拘禁。允礽获释,允禩复为贝勒。雍正即位,为稳定其情绪,命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元年,命办理工部事务。四年,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更名为阿其那。同年,死。 嫡妻郭络罗氏,和硕额驸明尚之女;妾张氏,张之碧之女;妾毛氏,毛二格之女。

雍正的二哥是康熙年间的太子胤礽,是康熙帝的皇后赫舍里氏的儿子,嫡子,是雍正皇帝同父异母的哥哥。

爱新觉罗·承祜(1670年1月4日——1672年3月3日),康熙帝第二子(嫡长子),生母为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康熙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出生,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日因染病幼殇,年仅四岁早殇夭折。

雍正的二哥正是康熙年间太子胤礽,康熙帝的皇后赫舍里氏的儿子,嫡子。

雍正的八弟就是历史上的八贤王胤禩,最后被雍正囚禁,赐名“阿旗那”,满语中译为“猪”。

雍正,全名爱新觉罗胤禛,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一六七八年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雍正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胤禩功绩

爱新觉罗·胤禩(禩同祀,为祀异体字;1681年-1726年),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

胤禩自幼备受康熙喜爱,17岁的时候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署理内务府总管等等。一废太子时,胤禩及其同党跃跃欲试。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烨驾崩,本以为自己的同党胤禵能入承大统的胤禩,见胤禛嗣位如五雷轰顶,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雍正上位后,将其改名为允禩。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稳根基后,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

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45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

胤禩和允禩有什么区别

胤禩是康熙给的名。康熙死后,雍正做皇帝,为了强化自己的地位,强迫其他兄弟必须改名,废胤为允,即从“胤X”改为“允X”,以示区别。最后,只有13弟允详死后赐回“胤详”作为荣耀。

雍正的同母兄弟有几个

雍正的同母弟有一个,即十四阿哥允禵,雍正和允禵都是皇妃乌雅氏所生,但雍正出生时,乌雅氏的地位较低,雍正由贵妃佟佳氏抚养,因此雍正与乌雅氏感情不是很深。

一个,是爱新觉罗胤题

皇十四子胤禵,本名是胤祯,雍正同母的亲兄弟,但他党同允禩,而且又有传闻康熙临终前命传位“胤祯”而雍正党篡改为“胤禛”!所以雍正上台以后,再将胤禵父子禁锢在景山寿皇殿,一直到乾隆继位后,才被放出来。

雍正的两位侧福晋的身份

雍正的两位侧福晋分别是敦肃皇贵妃,年氏,巡抚遐龄女。事世宗潜邸,为侧福晋。雍正元年,封贵

妃。三年十一月,妃病笃,进皇贵妃。并谕妃病如不起,礼仪视皇贵妃例行。妃世宗诸妃,又有:齐妃,李氏。事世宗潜邸,为侧室福晋。雍正间,封齐妃。

谦妃,刘氏。事世宗潜邸。

雍正的原配是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孝敬宪皇后于康熙三十年,嫁给还是皇子的雍正为嫡福晋,于雍正九年去世。孝敬宪皇后去世后,雍正再没有册立过皇后。除了原配妻子之外,雍正潜邸还有两位侧福晋。

其中一位就是著名的年氏,年羹尧的妹妹。她入潜邸的时间较晚,不过很快便获得宠爱,雍正即位就直接册封她为贵妃,后来更是晋升为皇贵妃。可另一位入府比她早,年龄比她大的侧福晋李氏,就没那么好命了。

李氏至少在康熙三十四年之前,就入了雍正潜邸,因为这一年她已经为雍正生下一个女儿。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女儿是雍正唯一活到成年的公主,即和硕怀恪公主,不过公主在康熙五十六年也去世了,年仅23岁。也就是说,雍正即位的时候,一个亲生女儿也没有了。

雍正即位后,将李氏封为齐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与贵妃年氏。说起齐妃,大家或许会想到《甄嬛传》中貌似愚蠢,爱给人下毒,且结局悲惨的三阿哥生母。她见了皇上总是一句:“皇上,三阿哥又长高了。”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在剧中,齐妃由于智商不够用,最终成为后宫争斗的牺牲品。在真实历史上,齐妃虽然得以善终,但后期失宠的她,却在齐妃之位上待了一辈子。

一开始,齐妃还是很受宠的。雍正前四个儿子,第一个是孝敬宪皇后所生的嫡子,可惜夭折了。后面三个皆是齐妃所生,第一个弘昐还未序齿便夭折了,第二个弘昀也只活到了10岁,第三个便是弘时。

李氏的封号为“齐”,在满语中是“俏丽”、“艳丽”的意思。在齐妃的册文中,雍正这样说道:

“咨尔妃李氏,持躬淑慎,秉性安和,纳顺罔愆,合珩璜之矩度,服勤有素……”

被封为齐妃后,内务府奏请将李氏家人出旗,于是李氏的亲戚被雍正准许出包衣籍,成为旗人,还能在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中任意挑选。

可以看出,早期齐妃还是深受宠爱的,那么为何她却一生没得到晋升,一辈子都是齐妃呢?

我们前面提到,《甄嬛传》中的齐妃下场凄惨,但回想起来,她所做的一切,也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也可以说,齐妃是为了自己儿子而死的。在历史上,齐妃虽然没有因为儿子而死,却因为儿子,永远失去了晋升的机会。

康熙四十三年,侧福晋李氏生下雍正第四个儿子,取名弘时,序齿为第三子。又由于前面几子先后夭折,弘时便成为雍正实际意义上的长子。而作为长子生母的齐妃,原本可以母凭子贵,却不曾想,反而被儿子给连累了。

我们如今能够找到,关于弘时真正的史料很少,只能知道的是,一直到雍正二年,弘时与父亲雍正的关系都还很正常。但雍正三年,弘时因“行事放纵不谨”出了事,这就为他的悲惨下场拉开序幕。

第二年,雍正将弘时过继给允禩,要知道,允禩是雍正最痛恨的人,可见他对弘时已经彻底失望。而雍正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允禩是罪人,他已经被撤去黄带,从玉牒中除名。弘时过继过去,自然也该对其进行相同处置。于是,弘时也被撤去黄带,并交由雍正的弟弟允祹“约束养赡”。

弘时身为长子,到底犯了什么错,才能让雍正如此生气,以至于要将其从玉牒中除名。具体原因我们今天不去深究,但弘时在被交给叔叔允祹一年半后,便郁郁而终了。

弘时被削去宗籍后,身为其生母的齐妃李氏,自然逃脱不了“管教失责”之罪,因此也受到牵连,不仅失宠,而且再也没能得到晋升。不过除此之外,齐妃也并未受到过多的处置,雍正还不至于对一个相伴自己多年的女人下手。

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驾崩,皇四子弘历继承皇位,年号乾隆。乾隆是个重情之人,雍正本来子嗣单薄,弘时去世之后,乾隆就只剩弘昼和弘曕两个兄弟了,因此乾隆对兄弟都很关照。

弘时虽然是被雍正亲自下令削去宗籍的,但乾隆即位后,仍然追复弘时的宗籍,而且也对李氏十分尊敬,也算替弘时尽了一份孝心。乾隆四年,被尊为齐太妃的李氏病重,乾隆还与皇太后亲临视疾。

同年四月二十四日,齐太妃病逝,终年64岁。乾隆不仅亲临殡所奠酒,将其葬入泰陵妃园寝,而且其券座位于纯懿皇贵妃(和亲王弘昼生母,于乾隆四十九年薨逝,享年96岁)东侧,前排东数第二位,其地位仅次于纯懿皇贵妃。

齐妃李氏,一早就嫁入雍正潜邸,先后为雍正生下三子一女,既有功劳也有苦劳。但不幸的是,四个孩子都早早去世,活得最大的弘时去世时也年仅24岁,而且齐妃还受到儿子牵连,从此失尽恩宠。

由于子女都不长寿,李氏也因儿子失宠,导致其在《清史稿》中,只有寥寥数语的介绍:

“世宗诸妃,又有:齐妃,李氏。事世宗潜邸,为侧室福晋。雍正间,封齐妃。子三:弘盼、弘昀,皆殇;弘时。女一,下嫁星德。”

可又好在,乾隆即位后对李氏不错,还追复了弘时的宗籍,李氏也该感到欣慰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8556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唐卡店宣传:古风唐卡艺术,精美收藏佳品下一篇:西夏都城是哪里 西夏的开国皇帝和都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