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简述乾隆的功绩 乾隆在历史地位

导语:乾隆是清朝的一位杰出皇帝,其功绩众多。他在位期间,有效地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加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乾隆不仅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注重教育改革,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在外交方面,乾隆通过扩张领土和外交手段,使清朝在东亚地区保持了强大的影响力。乾隆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清朝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目录导航:

  1. 简述乾隆的功绩
  2. 乾隆为什么恢复多尔衮的地位
  3. 为什么说乾隆是千古第一罪人
  4. 康熙顺治乾隆怎么排序
  5. 乾隆在金川之战的地位
  6. 乾隆六王爷地位分析
简述乾隆的功绩


乾隆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非常大。
首先,乾隆是清朝的一位皇帝,他的统治时间长达六十年之久,使得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经济方面,他实行“钦差大臣巡抚制”和“两税法”,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在文化方面,他倡导文化典雅,重视科举考试,并且下旨命人编纂了《四库全书》,为后世的文化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乾隆还大力开拓海外贸易,发展海洋经济,使得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同时,他还实行“和珅盛典”,打开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之门,使得中西方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强。
综上所述,乾隆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是非常显著的。

总结几条如下。

第一,捍卫新疆、西藏的主权,维护领土统一。

乾隆朝武功极盛,为完成国家统一、保护领土主权而进行的战争,比前朝规模更大,意义更重要。乾隆帝自诩有“十全武功”,但这十次战争的背景、性质很不相同。有的是镇压农民起义,有的是压迫少数民族或无端侵扰邻国。唯平定回疆及反击廓尔喀最具代表性。

第二,爱民恤民之心可鉴日月。

乾隆帝即位后多次下达谕旨,多次表示自己的“爱养百姓”之心。这些并不是他的陈词滥调而是确有其事。我们知道,乾隆帝是个极看重皇权的帝王,他从不允许任何势力觊觎和阻碍皇权的集中,每每强调“太阿不可倒持”。他约束大臣的力度在清代皇帝中也是最为严格的。

第三,文化发展日新月异。

提起乾隆朝的文化,不少人就会想起令人恐怖的“文字狱”,虽说乾隆朝的文字狱案最多,也酿成了很多冤假错案。但这并不能否认乾隆一朝的文化事业。

较之前代,乾隆朝除大量编撰各种经说、方略、官书外,还编纂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此书包罗宏富,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总汇。参加编纂、校对、提要的多是当时的一流学者,《四库全书》的编撰成功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创举。

乾隆为什么恢复多尔衮的地位

乾隆并没有恢复多尔衮的地位。

首先,乾隆帝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也就是清高宗,年号“乾隆”。

其次,多尔衮是清初政治家、军事家,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初“四大贝勒”之一。

在多尔衮生前,乾隆帝的爷爷顺治皇帝已经下令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坟墓。乾隆帝即位后,下令将多尔衮开棺戮尸,株连全家老小男女人人寸磔不留。乾隆帝这么做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政治形象,他恢复了多尔衮的爵位,更是体现出了他顺应人心、厚待功臣的形象。

为什么说乾隆是千古第一罪人

乾隆沽名钓誉千叟宴,一起吃火锅,自诩十全老人。在位60多年讲他父亲雍正辛辛苦苦攒的家底折腾完了。

大兴文字狱比康熙还很。几次南巡耗费国家无数钱财,内有白莲教,外征安南,台湾土著,安徽大小泾川。各种战争,他老爹辛苦存的家底打成了大窟窿。他的晚年因为他的种种国家已然开始走下坡路了。

甘肃王胆望案可见一撇。逼的他自己都改自己的法律。全员贪污,杀都杀不光。

乾隆执政期间,号称是一个乾隆盛世,但是其实者都是他老爹雍正改革留下来的红利,而乾隆则没有把改革进行下去。并且乾隆执政期间发生了两件著名的事情,而乾隆的处置手段导致了清政府后期的腐败问题,以及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乾隆无疑是罪人,而且犯下的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第一件事情就是乾隆将进行到一半的雍正改革叫停,以获取一下贵族大臣的支持,并且者期间大兴文字狱,不允许任何人插嘴一句。文字狱虽然说清朝各个时期都有,但如果你去翻阅会发现,乾隆年间处置的文字狱是最多的,一年之内高达三百多次,这还是有记载的大案。这导致了清朝百官不敢讨论国政,中央集权加深,并且腐败问题开始死灰复燃。

第二件事情就是乾隆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我一直认为闭关锁国真正开始于乾隆年间。当时英国使臣团到达中国,送给了乾隆一份大礼,目的就是让乾隆同意通商的要求。当时中国还是西方公认的强国,但是乾隆却害怕百姓同洋人过多来往,尤其是汉人百姓同洋人过多来往,会对统治不利,所以一句“以后不必遣使而来”彻底断绝了清朝融入世界的最后机会。

这两件事情算是乾隆比较大的过错,其实乾隆还有很多政策非常不合理的,例如乾隆限制人口的流动,也就是说你从这里去别的地方,一定要向官府通报,并且海强制一些地区的百姓迁到便于管理的地方。乾隆盛世其实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乾隆的作为也不过是将愚民发挥到了极致罢了。


乾隆(清期)时期,西方正处于工业革命阶段,经济开始高度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己进入现代化进程,而当时中国还在闲关锁国。中国落后挨打局面从此开始了……!

从国家元首(皇帝)的标准来衡量,乾隆是非常失败的,正是他的一系列错误的决策导致中国开始走向没落。

一、闭关锁国。让中国错失接触与学习世界先进科技的机会,中国开始落后挨打的局面。

二、大兴文书狱。当然文书狱是清廷国策,人民不要说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了,就是写了清廷认为不该写的字、说了清廷不爱听的话都要被杀头。使清朝科技、文化全面倒退。

三、文华清算。以编写《四库全书》为由,要求各地上交各类书籍,乾隆三十九年命将查缴'诋毁本朝'之书,尽行销毁。乾隆四十年令四库馆臣对所收书籍'务须详慎决择,使群言悉归雅正'。不仅不利于满清的文献被禁毁,连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部还多,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历史学家吴晗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中华的历史和智慧都在古书里)文字狱之彻底可见一斑。唯一幸免于难的就是汉字。

四、纵容腐败、好大喜功。纵容以和坤为首的超级蛀虫,同时个人好大喜功,六次下江南耗费大量银两,人民怨声载道,开创了奢靡之风。

正因为从乾隆开始中国科技、经济开始全面落后于世界强国,所以后人说乾隆是千古罪人。

应该说,所有的满清皇帝都是千古罪人!

我看了前面三位的高论,感觉乾隆是一个千古罪人,这可与正统评价相去甚远。我认为,应该承认乾隆的历史地位,也要指出其历史局限性,这样评价才合符实际。我认为,乾隆时期,社会经济文化还是发展很好的。清朝的衰弱,应该始于道光。乾隆做的几件事,还是有影响的。例如《四库全书》,这是文化盛事。有人说,在编《四库全书》时一些未入选的文选被毁了,有这种有能,但献书的人也不傻,不会留下一个抄本?以《红楼梦》为例,乾隆是读过《红楼梦》的,也多少知道书中写了什么,为何不毁了?乾隆知道,毁不了,民间不知有多少藏本,抄本。所以,说乾隆封杀中国文化,这条不成立。说乾隆闭关锁国,我也是从电视剧里看的,乾隆海禁,当时他沒说什么原因,脸一沉,下令海禁。但我看过一幅漫画:王子对国王说:小汽车真好。国王说:要汽车,就不要国王了。也许乾隆意识到了外国文化的严重威胁,才拒之于门的。总之,看历史人物,一定不能离开当时的社会条件。

康熙顺治乾隆怎么排序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的顺序:

1、清世祖顺治——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在位十八年,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注重恢复农业生产,整顿吏治,使国家局势逐渐好转,年号顺治。

2、清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年号康熙。

3、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在位十三年。他的政绩是非常卓著的,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即清世宗。

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在位六十年,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年号乾隆。

康熙、乾隆、顺治的排序为康熙、顺治、乾隆。
因为康熙是清朝最长在位的皇帝,他在位多达61年,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军事征服,将清朝的版图扩大了许多。
顺治在位时间相对较短,只有13年,但他是清朝的开国皇帝,对于中国的历史地位非常重要。
乾隆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在位长达60年,他主持了一些有重要意义的改革和项目,也有很多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情况出现,但他也面临了一些政治经济危机。

康熙、乾隆、顺治
康熙、顺治和乾隆是清朝的三位重要皇帝,但乾隆统治时间最长,达到60年,并且经历了比较长时间的安定和繁荣,因此被认为是清朝最强盛的时期
而康熙在位时间也长达6,并且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对清朝整个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顺治在位时间虽然不长,但他在位时治理了一些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问题,推动了清朝向着一个更为稳定的时期发展
康熙、顺治和乾隆是清朝最负盛名的三个皇帝,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排列顺序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顺治于1661年即位,明年改元康熙。对清人来说,打下“江山”后实现国泰民安,是新的时代主题。“康熙”二字就反映了这一理想。康熙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雍正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乾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清朝的第一位皇帝是-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

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

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开始了为清王朝的建立艰苦创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册中,他的英明和业绩将与世长存。

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庙号“太祖”。

乾隆在金川之战的地位

乾隆在金川之战中是清军总指挥官。

金川之战分为大小金川之战。

大小金川之战是乾隆朝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乱,维护西南边疆稳定的两次大规模战役。同时也位列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二。

乾隆初,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夺取小金川泽旺印信,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帝派张广泗和庆复进讨,后派遣讷亲到四川督师,但清军久而无功,川陕总督张广泗被清廷处死,乾隆帝改派岳钟琪为总兵,讨伐金川。乾隆十四年(1749年),莎罗奔请降,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

以后,大小金川之间常有冲突。到18世纪60年代,金川局势再度紧张。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清廷派四川总督阿尔泰联合九家土司会攻大金川,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泽旺子)却与大金川土司索诺木(莎罗奔侄孙)联合反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清军败绩,清廷又将阿尔泰革职,派温福入川督师,向金川进兵,第二次金川之役由此开始。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温福战死,清廷又派阿桂为将军,增兵金川。经多次血战,清军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初取胜。历时五年、死伤逾万人、耗银7000万两的第二次金川之役至此结束。

乾隆六王爷地位分析

宰相刘罗锅里面的六王爷就是刘墉的岳父,乾隆皇帝说过六王爷是辅国重臣,地位显贵。有的解释说六王爷是乾隆皇帝的叔叔,如果六王爷是乾隆的叔叔,那乾隆皇帝又怎么能惦他的女儿霞儿恪格,其实不是六王爷应该是八旗旗主的后代,八王九王也可能是,清朝开国的时候有八个铁帽子王就是八旗旗主。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8874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五代伶官传序唐庄宗人物评述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历史细节?下一篇:星巴克杯子历史 欧洲玻璃杯的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