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赵云入武庙时间 朱元璋废武庙的历史文献

导语:赵云入武庙时间、朱元璋废武庙的历史文献探讨。赵云入武庙时间是指赵云被朱元璋招入武庙的具体年代,而朱元璋废武庙则是指朱元璋废除武庙的历史事件。通过研究相关历史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两个重要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目录导航:

  1. 赵云入武庙时间
  2. 古代战功赫赫的王爷可以有什么封号
  3. 岳飞的武圣是怎么来的
  4. 后世刘伯温为何要挖孔明坟墓
  5. 太庙和武庙有什么区别
  6. 岳飞进武庙了吗
  7. 朱元璋为什么废除武庙
赵云入武庙时间

赵云没有入武庙 。

因为长坂坡之战中,糜夫人怀抱阿斗“坐于墙下枯井之傍啼哭”,受到赵云厉声呵斥,“弃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这件事属于以下犯上,为历代统治者所不容。

《旧唐书》记载,唐高宗李治最早设立武庙,祭祀姜太公,以历代良将为十哲象坐侍立两旁。

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列于右,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列于左。

讨论赵云的时候,主祭官员们一致认为他“叱责主母,不堪入庙”,所以赵云没有进武庙。

《续资治通鉴》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去武庙,看到白起,说“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命人撤去。在找替补人员时,讨论赵云,都认为赵云不够格。

北宋真宗时,参观武庙,说赵云“也是英杰,可在门口享受祭祀”。于是赵云成了武庙的把门将,也就是门神。

明太祖朱元璋去武庙,问门将是谁。得到的回到是:三国赵子龙。因为逼死国母,进不了武庙。明太祖说:那时正在乱军之中,事出无奈,应该进武庙。但受到刘伯温反对。

古代战功赫赫的王爷可以有什么封号

最普遍的做法是根据封地来定封号,最大的是以地区或州的名称来命名,如:齐王、蜀王、魏王等;其次是以郡县来命名,如:淮南王、颍川王、陈留王等,汉朝、唐朝、明朝大都使用此种方法来命名,并且主要用于宗室。宋朝王爷似乎都是一个字的封号,如端王、贤王、瑞王、康王等,都是一些吉祥词以功绩命名的封号,大都用于外姓封王,比较有名的:孔子的文宣王,姜太公的武成王(朱元璋废除了武庙之后停止了祭祀),吴三桂的平西王等。

岳飞的武圣是怎么来的

明太祖时期,废武庙,从此武庙绝祀,但在明神宗时期,追封岳飞为岳圣帝君,同时追封关羽为关圣帝君,于是民间出现了岳飞和关羽两位武圣人。

清圣祖康熙年间,重设武庙,正式尊关羽为武圣,但不设立亚圣十哲七十二将为配享,只供奉关羽一人。为什么废除岳飞的武圣称号呢?显然是出于维护统治地位的目的,因为岳飞抗击的是他们的祖先。

宋朝以后皇帝开始追封关羽,明神宗正式以"圣"字封。

后世刘伯温为何要挖孔明坟墓

说起刘伯温大家都不是很陌生,元末明初的伟大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可以说朱元璋能够建立明朝其主要靠的还是刘伯温这个谋臣,故而亲自写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的这句名诗,大致的意思就是说我刘伯温的智慧要高于你诸葛亮百倍,你再聪明也终究是三国鼎立而已,而我却能一统天下,你想凭借一州之地的蜀国,而且还出师未捷身先死,就凭这你的风头还想压过我。

刘伯温心中越想越气,干脆刘伯温决定挖了诸葛亮的坟墓,想看一看这位诸葛亮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二人之间谁的智慧更高一筹。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便带着一干人等来到了诸葛亮的冢前,刘伯温当即下令开始挖掘,挖到地下三尺左右的时候负责挖掘坟墓的士兵挖到了线装之孔明神算一书,立即送到了刘伯温手中,刘伯温打开一看,当即就惊呆了,半天没缓过神来,只见那书上赫然写着几个字:“学生伯温,我知后世有你,你可知前世之师为孔明乎”

刘伯温当时终于明白了,诸葛亮之才胜他百倍,诸葛亮能算出千年以后会有个刘伯温,而刘伯温却算不出几百年后天下会出一个什么样的大人物。

后来刘伯温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山高总有顶,天大却无边,坐井观天小,登高观天阔,谋胜虑败终不败,取长补短终不短,知错改错终不错,知耻雪耻终不耻。吾居功狂傲,目中无人,从不思过错,不补短缺,终受吾师严惩”

当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罢了,诸葛亮和刘伯温都称得上是乱世英雄,诸葛亮在汉室凋零,群雄割据的汉朝末期辅佐主公刘备打下了江山,虽说没有能一统天下,但是他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做人格言一直影响着我们。

元末明初时期时候,中国大地之前一直在蒙古人的手中,百姓被沉重的赋税弄得民不聊生,就连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亲生父母也被饿死了,后来天下大乱,中原各地纷纷起义,要赶跑蒙古人,刘伯温尽心辅佐朱元璋,让朱元璋拔地而起,消灭了陈友谅等割据军阀以后统一了中国,让百姓脱离了战乱。

此二人都是我们后世应该敬仰的人,他们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在古代璀璨的战争文明,也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诸葛亮教我们做人要忠诚,要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刘伯温教我们要大度潇洒,淡泊名利。

在唐朝之后,帝王们为了出于政治需要,对诸葛亮极为推崇,命人为他编书纂史,弘扬忠臣正气。特别是元朝的戏曲逐渐兴起之后,孔明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诸葛亮从一个卓越的军事家变成一位窥探天机的神人,他略通八卦就能自创六丁六甲之术,在后人的描述之下,诸葛亮之神近妖。比较典型的,就是这则民间传说。

诸葛亮在临终前留下遗言,希望刘禅为他依山建造衣冠冢,但是将他的遗体和他的生前所著的书籍装在棺材之中,让四个人一起抬着朝着一个方向走,一直等到绳子断了,再将他就地下葬。

诸葛亮料到这四个人根本不可能真的将绳子一直抬断,只会在半路上将他随便找个地方埋了。为了逃脱刘禅的追问,他们很可能找个地方隐居,再也不会回来,将这个秘密永远埋藏在心中,那么诸葛亮真正的墓就会成为一个永恒的秘密。

岂料明朝初年出现了另一个神人刘伯温,自夸道: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两位相隔千年的能人异士,竟然就此较上劲。刘伯温在明朝初定之后,就想着如何和死了许多年的诸葛亮较量一番。才能证明自己比诸葛亮更加厉害,那就是将诸葛亮藏了千年的墓给找出来。

刘伯温为了推算出诸葛亮的墓地用了81天的时间,得到结果之后十分兴奋,第二天就带着人去寻找诸葛亮的墓地。他找准位置叫人挥铲挖了下去,不到一个时辰就看到了诸葛亮的棺材。彼时的刘伯温十分得意,诸葛亮被后人尊崇千年也不过如此。

而当他打开棺材之后却只在棺材之中找到一个石碑,石碑上面写着:吾墓后世无人盗,只有伯温盗,我知后世有伯温,伯温知后世有谁。刘伯温见此,就好比看到诸葛亮重生面前一般,摇着羽扇对他冷言嘲笑。刘伯温吓得一身冷汗,立刻叫人将墓又重新填上,郑重祭拜之后仓皇而去。

这个传奇故事将诸葛亮的料事如神和刘伯温的自满自大相对比,又一次加深了诸葛亮神一般的形象,但是仔细推敲似乎戏说的成分更多一些。首先挖人坟墓这种事情本就不光彩,在注重安土重迁的中国人心中就是个龌龊事,从先秦开始就是为政府所禁止的。唐朝法律就有制裁盗墓行为的条款,并且和故意杀人、防火制毒一起成为重罪。元代掘人祖坟要被流放;明朝同样对挖人坟墓者有着严苛的惩罚,没有开棺材就要流放三千里,开了棺材,直接绞刑。

诸葛亮在百姓心中地位崇高,法律也保护死者坟茔不被挖掘。刘伯温作为公众人物,定不会做出这种有损名誉的事情,即便他真的挖了,也是偷偷去挖,怎会被你我知晓呢?




首先,这应该是传说。既然是传说,那就从传说里看。相传姜子牙因为没能封神,返回昆仑山。元始天尊因他封神有功,想要安排他位列仙班。但是姜子牙当时的肉体已经太衰老了,于是就让姜子牙带着九窍玲珑心转世重修。姜子牙一共转了三世。一世孙膑,二世诸葛亮,三世刘伯温。

投胎成孙膑时,其实功业已成。但是孙膑不愿意以残疾之身(失去了双腿)位列仙班,所以孙膑放弃成仙。九窍玲珑心再去投胎成了诸葛亮。

为了有一个完整的肉体,诸葛亮这一世一直都在隐居之中。一直等到刘备三顾茅庐才出山。(诸葛亮爱坐车,传说是因为带着孙膑的记忆,孙膑没有腿,只能坐车)然而,七擒孟获时,因为放火烧了藤甲兵,损了阴德,不能成仙。无奈只好带着九窍玲珑心再投胎转世成了刘伯温。

为了防止再出差错,所以在还是诸葛亮的时候,就留下了各种各样的提醒。。在南阳(诸葛亮隐居的地方)留下了提示“只等伯温来”。

再有,就是在诸葛亮的墓里也留了线索。这就是要回答的。

相传刘伯温帮助朱元璋平定了天下,一时志得意满。以为天下没有配得上自己的。只好跟古人比。一样的白手起家,相同的背景,让刘伯温对诸葛亮惺惺相惜。但是刘伯温觉得自己比诸葛亮厉害,所以写了句诗“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想着不过瘾,还想见诸葛亮一面,所以命人挖开了诸葛亮的墓,发现墓里留了一句话“先姜尚,后孙膑,五百年前诸葛亮,五百年后刘伯温!”刘伯温看到了之后,有所顿悟。开启了前世的记忆。所以回京后不久,便诈死归隐山林,潜心修道。最终功成,成了大罗金仙。

当然,这只是故事。把历史上的几个出了名的谋士串了串,但是很精彩,也讲的通。。。





不管是刘伯温还是诸葛亮,这二人都是我们后人敬仰的人,他们的智慧就像是在星空上璀璨的星光,让后人们仰望,他们的品德更是值得我们学习,诸葛亮教我们做人要忠诚,要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而刘伯温教我们要大度潇洒,淡泊名利。

然而,在民间流传着一段小故事,那就是刘伯温为了与诸葛亮一比高低,从而挖了诸葛亮的坟,这个其实是民间艺人们的艺术加工后流传而已,并非史实。

据说,刘伯温在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心里有点自豪、骄傲,于是他便亲自写出这句话:“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大致想要表的意思就是我刘伯温的智慧比你诸葛亮高,你三国鼎立,而我却一统天下,你借一州之地的蜀国想辅助汉室,却出师未捷身先死,凭你诸葛亮就想压过我。刘伯温心里不服气,就决定挖了诸葛亮的坟墓,想看一看这位诸葛亮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比比看二人之间,谁的智慧更高一筹。

于是,刘伯温便命人挖开诸葛亮的坟,看到石碑上有字,上面写的是:“学生伯温,我知后世有你,你可知前世之师为孔明乎”?意思就是说:我诸葛亮能算后世有你刘伯温,而你刘伯温能算后世将出何人不?

刘伯温这时才终于明白了,诸葛亮的聪明才知胜他百倍,因为刘伯温确实算不到他死以后几百年会出个什么样的大人物。而诸葛亮却知道千年以后会出个叫刘伯温的聪明人。

其实,这上面的故事都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只不过是为了对他们两人的聪明智慧进行赞扬而已。

太庙和武庙有什么区别

太庙和武庙是中国古代祭祀皇族祖先灵位和祭祀圣贤的两个场所。

太庙是皇家祭祀场所,是皇帝祭祀自己的祖先的地方,太庙中还供奉着皇帝的祖先牌位。太庙建于明朝,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古代宫殿式建筑群之一。

武庙则是祭祀武人的场所,主要供奉的是古代的名将和英雄人物,如关羽等。武庙的建筑风格与太庙不同,它更加注重实战表现和勇武精神,因此也被称为“武庙”。

总的来说,太庙和武庙在性质和功能上有所不同,是中国古代祭祀制度的体现。

岳飞进武庙了吗

明代进武庙,清雍正时期被赶出武庙。

明朝开国不久,太祖朱元璋就下诏“岳飞从祀历代先王庙,配宋太祖享”,到了万历年间,懒得出奇的万历皇帝也对岳飞赞赏有加,于万历四十三年封“岳飞为三界靖魔大帝”。直到清雍正四年,雍正帝下令将岳飞逐出武庙,并加封关羽三代,从此关羽成了官方指定的“武圣”。

其实,在康熙在位时,礼部奏请确定“武圣”人选,候选人一个是关羽,一个是岳飞,康熙认为岳飞是抗金名将,打的是满清女真人的老祖宗,为了维护本民族的统治,康熙就选择了关羽作为“武圣”。

没有

在民国袁世凯时期,岳飞才真正进入武庙,这时的武庙被称为关岳庙,

但是很快袁世凯倒台了,这事就没了下文,又因为袁世凯本就不为人承认,所以岳飞这个武庙进得很尴尬,也不被人承认,准确地说,岳飞从来也没有进入过武庙,中国历史上武庙的主祭祀只有两个人,就是姜子牙和关羽

朱元璋为什么废除武庙

朱元璋废除武庙在很多史书上都有记载,也有说朱元璋认为姜子牙身为商臣,却帮助周王犯上作乱,不堪为万世表,所以更要废除他的武庙。总之,在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上,武庙就消失了。武庙自唐太公庙始不断扩增祭祀承制与圣哲规模,历经百余年有着深的政治文化远影响力,而为何至明太祖则废太公望的武庙王号,那么撤去武庙有何更深层次的政治考量?

自从朱元璋称帝之后,在南京修建历代帝王庙,将姜子牙入祀历代帝王庙,武成王庙从事实上取消,此后各地相继将庙名改回旧称或毁掉,流传下来的都以“太公庙”称呼!事实上,这时的太公庙和普通的神庙相似,已经失去当年尊贵的实际意义。

朱元璋将武成王庙取消,有他合理的原因,毕竟,相对强大的明朝,已经没有外敌环伺的危机!执政思路的改变,最终结束了运行了600多年的武成王庙的历史地位,历代帝王庙逐渐成了新的祭奠之处!

武庙的消失,是朱元璋一手促成的。当年他定都南京后,开始修建修建历代帝王庙。关于这一段,小珏以前也曾说过。朱元璋选取了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禹、商汤、周武王、汉高祖、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16位君主入历代帝王庙。

朱元璋是个极为认真的皇帝,他还逐一过目陪祀这些君主的臣子,发现周武王的最重要谋臣姜子牙不在其中。礼部官员表示,姜子牙已经被唐朝皇帝追尊为武成王,宋朝皇帝更是追赠为昭烈武成王,理论上历史地位和周武王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并不适合陪祀周武王。

这一下,就让朱元璋感到非常不痛快了。他开始发火:“姜子牙功劳再大,也是周文王、周武王的臣子,怎么能封王呢?这不是君臣混乱,混淆不清吗?”而且,他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就应该要去掉姜子牙的王号,迎回历代帝王庙,陪祀周武王!”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有实际困难。礼部官员小心翼翼地解释:“武庙的主神就是姜子牙,他贵为武圣,请去历代帝王庙,那武庙岂不是没有主神了?”

好像什么问题在朱元璋这里都没有障碍,他马上做出了决定:“那就废除整个武庙系统,大明不需要武庙来延续国祚!”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8905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为何祖逖要将诸葛亮作为献祭对象?下一篇:世界十大凶猛深水鱼类排行 深圳海洋世界牛鲨发狂咬死同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