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以铜为镜以史为鉴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前的历史

导语:文章简介:本文以铜为镜,以史为鉴,揭示了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前的历史。从他的个人经历、政治手段到国家发展,展示了一位伟大皇帝的兴衰兴起之路。

目录导航:

  1. 以铜为镜以史为鉴唐太宗
  2. 李世民儿子争位全过程
  3. 解密历史李世民
  4. 李世民的第一任太子
  5. 李世民的历史
铜为镜以史为鉴唐太宗

以铜为鉴以史为鉴是唐太宗在魏征死后说的。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在大唐的建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了皇位,李世民登基为帝后,对于前太子李建成的幕僚魏征很是器重,让他做了谏议大夫,时刻监督皇帝的行为,使得李世民避免了很多的错误,于是在魏征死后李世民说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魏征去,朕失一镜尓”的名言,可见李世民是一位虚心纳谏的千古一帝。

李世民儿子争位全过程

一代明君李世民将大唐打理得好好的,可是他却没有办法阻止他的儿子相残了。李世民本来皇位就来得不正,所以他的儿子也要学他了。

李承乾:李承乾(619年生)有优势,他是嫡长子,被李世民立为太子,请了很多老师,在皇宫里有长孙皇后,在朝堂有长孙无忌,加上太子的名头,实力大大的;但是有一点不足的是,他能力比较不行,不像李恪那么牛叉,读书又不像李泰那么好,这也就让他的弟弟不服了,事端频生……

李恪:李恪虽然不是嫡长子,但是他有高贵的血统,他的母亲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老爸是唐太宗李世民,他的身上流着两朝帝皇的血,获得了隋朝旧臣(封德彝、萧禹、岑文本等)的大力支持,还有一点是李世民说李恪“英果类我”。扣除外在条件,单论李恪和李承乾的才能,李恪当然不服了,所以要争了……李泰: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倍受宠爱,史载“宠冠诸王”,为太宗最宠爱的儿子。由于老爹宠爱,又觉得自己有才华,李承乾只是比他早生那么一年多而已,他当然不服了,他做的很多事都效仿他老爹,设置文学馆准备招贤纳士,准备和他大哥争上一争……

李佑:相比于其他人来说,李佑的实力就比较弱了,但是他比较牛,造反,造自己老爹的反,真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没几下就被搞定了。

李治:李治是个有福之人,本来,他出生得晚(628年,贞观二年),他几个大哥斗得死去活来的,他还在吃奶玩耍呢,等最后,他的几个大哥斗得被老爹废的废,杀的杀后,他顺利当上了太子,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李治赚了!

太子和亲王是很不同的,太子在当上皇帝后就富有天下了,你亲王也就是臣子了,所以那么多人顶着那个位置,然而,位置只有一个,哪那么容易得到,所以说,李治,是上帝的宠儿!!!

先是太子李承乾,害怕李世民传位给李泰,私下里和大臣侯君集等人密谋发动政变、夺取皇位。然后是皇三子李泰,拉拢大臣,到处活动为自己造势,还虚情假意的跑到李世民面前去发誓:“如果陛下让我当太子的话,等我当了皇帝之后,我会杀了自己的儿子,然后把皇位传给四弟李治。”李世民信以为真,准备传位给李泰,后来一个大臣揭穿了李泰的谎言。

最后,李世民前思后想,觉得还是传位给皇四子李治最稳妥,因为李治比较软弱,他当皇帝的话,李承乾和李泰都能平安无事。所以在李世民649年因为吃丹药中毒而死后,李治当了皇帝,就是唐高宗。

解密历史李世民

李世民,大唐第二位皇帝,19岁跟随父亲李渊自太原起兵,平定北方半壁江山,奠定大唐统一全国的基础。武德九年,29岁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太子李建成,同年李渊禅位,李世民登基为帝,改元贞观。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病逝,享年52岁,庙号太宗,在位23年。大唐风云人物志第二篇讲述千古一帝唐太宗辉煌的一生

李世民的第一任太子

李承乾,长孙皇后长子,太宗李世民所立第一位皇太子。

李承乾(618—645年1月5日),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承继皇业,总领干坤之意。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封恒山王。唐太宗即位,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不想成年后喜好声色,漫游无度。但他怕太宗,就大耍两面派,当着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宫,便与群小亵狎,承乾特加宠幸十馀岁、美姿容、善歌舞的太常乐人称心。

李世民的历史

李世民,大唐第二位皇帝,19岁跟随父亲李渊自太原起兵,平定北方半壁江山,奠定大唐统一全国的基础。武德九年,29岁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太子李建成,同年李渊禅位,李世民登基为帝,改元贞观。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病逝,享年52岁,庙号太宗,在位23年。大唐风云人物志第二篇讲述千古一帝唐太宗辉煌的一生

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又说钜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受封秦国公、赵国公。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599年1月,李世民出生于陇西成纪,家庭背景十分显赫。其曾祖父李虎是北周的八大柱国之一。受封为唐国公;祖父袭封唐国公,曾任隋朝安州总管;父亲李渊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姨侄;母亲是神武功窦毅的女儿,是位出色的才女。

李世民自幼聪慧过人。写得一手好字,又武艺娴熟,擅长骑射,深得李渊的宠爱。7岁时就被封为唐国公,后来又做了太原留守。

617年5月,李渊在晋阳(近太原)起兵,李世民为统帅,11月李世民率兵攻占长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武德元年(618年)5月,李渊称帝,建国号为唐,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任尚书令,弟弟李元吉被封为齐王。

唐王朝建立之初。刘武周侵占并州,李世民挂帅出征,大破刘军,收复了并州。然后,又领兵向东,先后讨平河北窦建德、洛阳王世充以及瓦岗军、江淮杜伏威以及李轨、薛举等割据势力,到623年,李世民东征西讨,用了4年零1个月逐步平定了天下。

李世民与日俱增的威望和地位逐步威胁到了李建成的太子宝座,同时也引起了齐王李元吉的嫉妒。武德晚年,李氏兄弟为争夺皇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而且愈演愈烈,终于于武德九年(626年)演出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渊也在两个月后,被迫退位,改称太上皇。武德九年(626年)八月,李世民即帝位,次年改元贞观,是为唐太宗。

李世民即位后,虚怀纳谏,采纳魏征的意见,定出“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即安,远人自服”(《旧唐书·魏征传》)的方针,积极推行均田制等有效措施,恢复生产,励精图治,使得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国势强盛,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唐太宗病逝。

唐太宗从20岁登基到51岁去世,在位23年,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谱写了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8911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菲律宾靠近哪个国家或城市 菲律宾交通的历史下一篇:中国从古至今姓韩的名人有哪些 岳飞和韩国的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