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隋文帝叫什么名字 隋文帝统治期间历史上称为

导语:隋文帝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名字是杨坚。在他的统治期间,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导航:

  1. 隋文帝叫什么名字
  2. 隋文帝统治时期叫什么
  3. 历史上六个著名之治
  4. 文帝庙号
  5. 隋文帝杨谦的贡献
  6. 隋文帝隋炀帝关系
  7. 两晋南北隋唐的意思
隋文帝叫什么名字

杨坚性别:男

出生日期:公元541年7月21日

职业:隋朝开国皇帝

在位时间:24年

主要贡献:1.结束了中国分裂从新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

2.实行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

3.减少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发展使经济稳定发展;

4.设立分科考试制度不分门第选拔人才;

5.打击分化游牧突厥稳定了东亚地区局势,为后世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隋文帝(公元541-604年)杨坚,汉族,鲜卑赐姓是普六茹,小字那罗延。隋朝开国皇帝,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初唐的李延寿在《北史》中赞美隋文帝, “皇考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的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杨坚称帝后,于开皇七年(公元587年)灭亡后梁,一年后下诏伐陈。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亡陈,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隋文帝杨坚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隋文帝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

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精心治理,隋朝迅速强大繁荣起来。他不仅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还使隋朝成为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甲兵精锐,威动殊俗的强盛国家。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

隋文帝下令修建西京大兴城(即后来长安城所仿照原形)和东京洛阳城,大兴城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隋文帝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

他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中国重新置于一个政权治理下,外御强敌突厥、契丹,内令人民安宁生息,功业之伟大,连后世盛唐也没有完全恢复隋朝的国土面积。文帝在位24年,604年病逝于大兴殿,终年64岁,葬于泰陵(今天陕西省杨陵(凌)区城西5公里处)。

隋朝的泰陵位于咸阳城西75公里处杨陵区五泉乡双庙坡村。隋文帝杨坚陵。陵冢封土为覆斗形,东西横距166米,南北纵距160米,高27.4米。附近有陵园,残基发现带有浓厚佛教色彩的砖瓦纹饰。

1.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杨氏。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仁寿四年(604年)在位。

2.其父杨忠是西魏、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宣帝继位,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威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开皇九年(589年),派晋王杨广南下平陈,统一南北。隋文帝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输籍法”、“大索貌阅”,整顿户籍。隋文帝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处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统治期间,国势强盛,府库充盈,经济繁荣,人丁大增。晚年用法严峻,社会矛盾加剧。

3.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渐多疑,杀害功臣,并且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仁寿四年七月丁未日(604年8月13日),在仁寿宫离奇去世,享年六十四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隋文帝统治时期叫什么

隋文帝年号是“开皇”和“仁寿”,其统治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

开皇(581年二月—600年十二月),历时20年。

仁寿(601年正月—604年十二月):历时3年余

开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时开创,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

自开皇九年,杨坚统一天下后,即以富国为首要目标,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由于南北朝以来,户籍不清,税收不稳,于是杨坚开皇五年,即大索貌阅,并接纳尚书左仆射高颎之建议,推行输籍法,作全国性户口调查,增加国家税收,改善经济,尽扫魏晋南北朝以来隐瞒户籍之积弊,促成开皇之盛世。

隋初经历南北朝战乱,民生疲弊,故杨坚接纳司马苏威建议,罢盐、酒专卖及入市税,其后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隋之富饶既非重敛于民,究其原因,与全国推行均田制有关。此举既可增加赋税,又可稳定经济发展,且南朝士族亦渐由衰弱至于消灭。均田制能顺利推行,对隋初经济发展收益甚大。

历史上六个著名之治

在我国历史上,存在着一些时期,在该历史时期里,由于国君和大臣都比较有作为,国家发展很好,往往被称为某某之治,其中著名的六个之治有。

一、汉朝时期的文景之治,为汉武帝打下了基础。

二、唐朝的李世民时期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

三、明朝的仁宣之治。

四,汉朝的昭宣之治

1.成康之治:我国西周时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时期的治世。

2.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3.光武之治:也称做光武中兴或称建武盛世,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4.开皇之治: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励精图治,崇尚节俭,发展生产,又攻灭了陈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同时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那时,天下安定,经济发展,所以封建史学家称之为“开皇之治”。

5.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6.康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

1、“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又称成康之世,指西周初姬诵、姬钊的统治期间出现的治世。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

2、“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就是休养生息的政策。文帝、景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

3、“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也建武盛世,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西汉末年,王莽篡位,进行改制,天下大乱。皇室后裔刘秀起兵割据,最终统一天下,重建汉室,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4、“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时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统治时的治世。南北朝末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建隋,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隋初经历南北朝战乱,民生疲弊,故杨坚接纳司马苏威建议,罢盐、酒专卖及入市税,其后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

5、“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的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6、“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或称开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唐玄宗登基以后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在政治上任用贤能,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励精图治,使得唐中期的朝政趋于稳定。为以后经济的发展和恢复奠定了基础。

文帝庙号

汉文帝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

前196年被封为代王。前180年太尉周勃、丞相陈平迎立代王刘恒入京,是为汉文帝。其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刘恒登基后三月后(文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刘启为皇太子,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

隋文帝杨谦的贡献

隋文帝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人民安定,社会经济恢复并且繁荣,国力强大这一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

隋文帝最大的功绩就是统一南北朝,结束战乱分裂局面,改革创新一系列新制度,为隋唐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隋文帝善于纳谏,改革制度。

隋文帝接受宰相苏威的“轻徭薄赋”建议,改革赋役。1.缩短服役年限,把成丁年岁由18岁改为21岁;2.减少服役天数,丁男每年服役时间由一个月改为20天;3.减少赋税,丁男每年纳绢一匹改为半匹。此外,隋文帝还多次因灾害下令减免赋税。赋役负担的减轻,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隋文帝精简机构整顿吏治。

583年,隋文帝接受大臣的建议,精简地方机构,裁汰一批冗官。大大节省了政府的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减轻人民的负担。

隋文帝重视农业发展生产。

隋文帝执政二十三年隋朝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隋文帝统治时期,人民负担较轻,国家统一,因此人口迅速增长,耕地面积大量增加,隋初为一千九百多万顷,二十多年以后,增加到五千五百多万顷。农作物的产量增长较快。

隋文帝时期府库充盈

隋朝最初25年,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储积粮食、布匹。著名的有含嘉仓、兴洛仓、山阳仓等。隋文帝即位之初,府库空虚。十多年以后,政府的府库已容不下各地征调的绢帛,而需要建立新的府库。到隋文帝末年,西京和各地的仓库都装满了粮食,多的达到千万石,少的也不下数百万石。后来,唐朝建国20年时,隋朝的库藏还没用尽。

但是隋文帝晚年日益注重享乐,诛废功臣,听信谗言用人不当,用法严峻。他大兴土木建立大兴城,徭役日益繁重,选拔杨广做接班人,用人失误,埋下隋亡的根子。

隋文帝隋炀帝关系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儿子,是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次子,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渐多疑,杀害功臣,并且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长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

隋文帝和隋炀帝是什么关系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又名英,小字阿摐隋恭帝杨侑谥杨广为炀帝;夏王窦建德谥杨广为闵帝;皇泰主杨侗谥杨广为明帝,庙号世祖。炀帝十三岁被封为晋王,兼任并州主管。

隋炀帝于604年8月21日由杨素协助登基,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但他好大喜功及经常南征北伐,据研究仅从公元604年至608年短短4年间就动用了近540万民力修建大运河(开凿通济渠、永济渠),长城和洛阳城。

又西巡张掖、亲征吐谷浑、以厚利诱使西域商贾至洛阳,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引发民众乃至贵族大规模的起义——隋末民变。

更于大业八年(612年)征集三十万军队攻打高句丽(不包括后勤100多万民力),几乎动用了举国之力,618年杨广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隋文帝和隋炀帝的关系是父子。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开皇元年,册立为晋王,参与灭陈朝,阴谋夺宗。开皇二十年,册立为皇太子。仁寿四年

七月,正式即位。在位期间,在前人修的众多运河基础上疏浚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迁都洛阳。改州为郡,又改度量衡依古。

隋文帝杨坚与隋炀帝杨广受父子关系,杨广是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一开始杨坚所立的太子是杨广的大哥杨勇,结果杨广联合司徒杨素陷害杨勇,导致杨勇坐罪废为庶人。

隋文帝去世后,杨勇被太子杨广矫诏赐死,巧合的是一千多年后一个叫杨勇的房地产开发在他所开发的楼盘下挖出了杨广的墓。

两晋南北隋唐的意思

两晋南北朝隋唐的意思就是指那段时间的几个朝代。

司马家族在篡夺了曹氏政权后,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东晋。八王之乱引发了北方地区的五胡乱华局面,东晋灭亡,西晋建立。西晋灭亡后,南方也进入到了宋齐梁陈的混乱时期,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南北朝。隋文帝杨坚统治了全国,建立隋朝,到杨广时隋朝被唐朝取代。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9339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果郡王什么星座 历史上乾隆皇帝是什么星座下一篇:蒙古帝国起止点 蒙古国历史政权

文章评论